侗乡鱼米
作 者:罗康隆 著 苑利 编
定 价:88
出 版 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页 数:23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9203625
这是一套看到后让人爱不释手,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闭目回想让人思绪万千的田野手记体丛书。她的每一册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连缀而成。通过这些小故事,她会让你惊奇地发现,怎么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居然会有如此高超的智慧,看似落后的传统农业居然会积累下如此丰富的农耕经验,而这些貌似“简单”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背后,居然会蕴藏着如此前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时她的完美甚至会使你惊诧——怎么好像无论如何都不搭界的民间歌舞、传统小戏、乡土仪式,甚至是随口说出的民间传说,都会与农业生产发生如此密切的关联,并成为传统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农业生态系统。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通过田园牧歌般的描写,将这些支撑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秘密发掘出来,并让大家告诉大家……
《侗乡鱼米》是“寻找桃花源: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地之旅丛书”中的一本。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农业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至今仍是广西省专享的农业文化遗产。《侗乡鱼米》以作者的田野实践为基础,展示了侗族稻鱼鸭农业系统的全貌。侗族稻鱼鸭系统是适应特定环境的一种生计方式,尤其特殊的自然条件。侗族稻鱼鸭农业系统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实质,强调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巧用自然,做到对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展现出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同时形成了以侗款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以热心公益为基础的道德伦理规范,以崇拜萨为中心的民间禁忌等。
罗康隆,1965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一般、重点、重大各一项)。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主任,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生态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在侗族《人类起源歌》中,人类的第一个男人松恩是由节肢动物的第七节生下来的,其祖先分别是额荣、虾子、河水、蘑菇、白菌、树蔸。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松桑是龟婆孵蛋,从一个好蛋中孵出来的。他们认为天地是孕育万物的母体,河流、山川、树木、花草等都是由最早的一个祖母生出来的。而人、鸟、兽、虫、鱼等则是这些母体再生出来的,人也是这些主体的一分子。
我在侗乡调查时,老人们总是讲他们的“根本”。我追问“根本”是什么。村民们说,“根本”就是创世歌,它是人类的“根本”。在侗乡知道“根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评定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就是看他会不会讲“根本”。
有侗歌这样唱道:“我不说根,便不知尾;不说边缘,便无中间;不说祖先,便无父的时代;不说父的年月,便无我们的日子;不说孙辈,便无曾孙后代;不说混沌初开,便无当今世界;当初唐骆置根,唐登置岭,洪王置null
主编寄语苑利/001
序言罗康隆/001
侗寨村落自诉的历史/001
洪水故事与造人/007
我们是姜良、姜妹的后代/011
祖先迁徙/017
侗族的万物起源观/025
侗寨村落的祭萨/033
村落的“制衡观”/039
占里管寨的“五老”/051
侗族社区的“栽岩”/059
侗族社区的“多标”/069
为控制人口而“盟誓”/079
糯米养大的孩子们/091
村落间的谷种交换/103
作为礼物的糯米/115
艰难的“保种”/125
稻田农牧/135
稻田水库的生态坝/147
不怕冷的万年糯/157
侗家养鱼/165
侗家“一脚踩三鱼”/175
侗族与水牛的特殊情感/183
侗家斗牛/189
对侗族传统农业的探讨/203
后记/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