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研究 刘爱龙著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刘爱龙著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爱龙著著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9-01
    • 字数:245千字
    • 页数:30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973020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法律出版社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研究

    作  者:刘爱龙著 著
    定  价:58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页  数:305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9730208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研究》共分九章,内容连贯充分、详略得当,系统论述了社会治理创新中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深入探究靠前靠前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实践进路,系统梳理与总结法治绩效评价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尤其是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实践所呈现的特征、困境及其出路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

    刘爱龙,男,1970年9月出生,湖南省双峰县人,法学博士、教授。主持与参与重量、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现任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江北新区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行政复议委员会很好任委员、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咨询专家。

    精彩内容

    目录
    目录编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基础理论研究章社会治理创新与法治的互动机理节法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动力源泉一、合法性源泉:法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主体、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一)法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主体的合法性,要求社会治理主体彰显多元化和多样化特质(二)法治的程序正义原则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的合法性(三)法治的实质正义原则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结果的合法性二、精神源泉:法治价值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三、机制源泉:民主与公众参与构筑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平台第二节法治框定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边界一、法治的安定性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变动性:法治内的社会创新与超越法治的社会创新二、立法与改革的衔接:重大经济社会改革创新必须于法有据第三节法治型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模式及其建设重点一、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变革的内在驱动力:化解转型期社会治理的实践困境(一)社会治理理念落后(二)社会治理主体单一(三)社会治理方法陈旧(四)社会治理成本巨大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协同模式及其法治化运行机理(一)协同治理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协同模式(二)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模式的法治化运行机理三、法治型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模式的思维方式与基本特征(一)法治型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模式的思维方式(二)法治型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模式的基本特征四、法治型社会治理创新协同模式的建设重点(一)建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公开透明、民主协商、责任明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二)建立完善社会协同治理体制(三)完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第四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生态及其绩效治理策略一、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生态(一)法治生态的内部视角(二)法治生态的外部视角二、法治生态的绩效治理策略第二章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理论渊源节法治绩效评价的法治理论(一)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意涵解读(二)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定义前提(三)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定义要素(四)可操作性法治概念的中国境遇第二节法治绩效评价的法律经济学理论一、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主张二、法治的成本与收益(一)立法成本与立法收益(二)执法成本与执法收益(三)司法成本与司法收益(四)守法成本与守法收益第三节法治绩效评价的社会治理理论一、从管理到治理: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区别(一)管理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二)治理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特征(三)管理与治理的相互区别二、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管理运动:西方社会治理范式的转型三、西方治理理论的谱系和转型中国的治理理论要求四、契合法治量化评价的实验主义治理理论第四节法治绩效评价的绩效管理理论(一)私营组织机构的绩效管理理论(二)公共组织机构的绩效管理理论(三)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管理改革的制度分析框架第五节法治绩效评价的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理论一、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方法导向(一)指标体系建构的目的导向(二)指标体系建构的系统性导向(三)指标体系建构的可行性导向二、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指标赋权方法(一)主观赋权法(二)客观赋权法(三)组合赋权法三、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模型建构方法(一)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法)(二)数据包络法(DEA法)(三)AFD综合评价模型——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选择第三章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运行机理节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一、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动因二、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目标三、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对象范围四、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一)法治绩效评价的目标体系(二)法治绩效评价的技术体系(三)法治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五、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依据模式第二节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二、法治知识与法治技能三、法治环境四、法治目标和法治计划五、法治资源配置第三节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模型建构一、法治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二、法治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和处理三、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遴选四、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赋值五、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信度与效度检测第四节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一、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阶段和要素二、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合规性原则(二)适当性原则(三)参与性原则(四)准确性原则(五)有效性原则三、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考察重点(一)法治绩效评价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考察重点(二)法治绩效评价实施阶段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考察重点(三)法治绩效评价报告阶段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考察重点(四)法治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考察重点第二编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评价实践研究第四章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历史与现状节西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评价历史与现状一、西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绩效评价的缘起(一)企业绩效评价(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三)法治(政策)绩效评价二、西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评价的历史变迁(一)法律与社会发展运动(二)梅里曼等人的法律制度量化评估系统——法律与社会运动阶段的法治量化评价实践(三)世界银行的世界治理指数(WGI)——法律与社会运动第二阶段的法治量化评价实践三、西方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评价现状(一)联合国法治评价指标体系(二)世界正义工程(WJP)的法治指数体系四、西方主流法治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五、西方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局限第二节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评价历史与现状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缘起二、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法治绩效评价的发展三、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主要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香港法治指数”(二)我国内地代表性法治评价体系第五章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区域法治绩效评价的特征、困境及其出路节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区域法治绩效评价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区域法治绩效评价的困境一、指标赋权的主观性导致区域法治绩效评估体系科学性缺失困境二、不同区域法治绩效评估体系缺失可比性导致国家法治统一性和权威性受损困境三、评估主体中立性不足导致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结果权威性备受质疑困境四、区域法治绩效评估公众参与性不强导致国家法治发展模式难以转型困境五、评估结果效用性不高导致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空心化”困境六、评估环境建设系统性不强导致区域法治绩效评估发展后劲乏力困境第三节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的出路一、运用AFD方法进行指标赋权,确保区域法治绩效评估体系建构的科学性二、统一核心评估指标体系,增强不同区域法治绩效评估体系的可比性三、实施独立第三方评估,增强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四、实现从管理型法治评估模式向治理型法治评估模式的转型,增强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性五、建立完善绩效评估应用的体制机制,提升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结果的效用性六、统筹兼顾法治绩效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进区域法治绩效评估环境的系统性建设第六章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中区域法治绩效评价的体系优化与模型创新节我国区域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模型建构的基本原则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二、独立性与系统性相协同原则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兼顾原则四、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调谐原则第二节我国区域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路径及其核心体系建构一、选取典型性法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样本作为优化基础二、运用科学方法建构全国统一的法治绩效评价核心指标体系三、地方特色法治指标的建构思路第三节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创新法治绩效评价模型第三编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法治绩效提升路径研究第七章深化法治资源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法治资源有效供给的组织体系节法治资源供需矛盾与法治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节建立健全法治资源国家有效供给的组织体系第三节建立健全法治资源市场供给、社会供给的组织体系第八章加强法治制度体系建设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一、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强化对立法基本原则的坚守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立法体制机制,夯实法律规范生成的制度保障基础三、厘清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统一性第二节建构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二、公正司法,全面提升司法质量和司法效率第三节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一、改革完善执政党监督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形成严密的党内监督体系二、健全完善人大监督方式,加强立法监督,形成严密的立法监督体系三、整合八大监督方式,形成严密的行政监督体系四、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制机制,形成严密的司法监督体系五、健全完善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体制机制,形成严密的民主监督体系六、改革完善审计监督体制机制,形成严密的审计监督体系七、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制机制,形成严密的社会监督体系第四节建构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一、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政治保障二、持续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制度保障三、大力提升法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组织与人才保障四、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思想保障五、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外部环境保障第九章建立健全法治绩效评价与结果处理的管理体制机制节推进绩效管理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加强法治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一、明确法治绩效管理的目的及适用对象二、建立法治绩效管理的流程体系三、明确法治绩效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四、建立法治绩效规划和报告制度五、确立公众参与法治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第二节完善法治评价结果运用体制机制,加强法治绩效后评估治理一、建立完善法治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制度二、规范法治绩效评价结果沟通和绩效改进制度三、建立完善法治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类二、论文类三、文件类四、报纸类五、互联网类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