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与帝国 明清时代
作 者:(日)上田信 著 高莹莹 译
定 价:82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页 数:544
装 帧:精装
ISBN:9787549533695
【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明清时代”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上田信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历史学家)写给大家(大众)的作品。 【从海洋史角度解读的明清历史】——《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史。从古代式的明朝为何能够跳跃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从明到清的变化看做中国内在的发展来理解,我们会感到混乱。但是,只要从东欧亚这一更大的体系,把与大海相对的中国看做其中的一个元素,就能够描绘出这五百年的活力。这正是《海与帝国:明清时代》的意图。 【日本学者书写通识的优势】——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日本学者有着与中国学者不同的眼光和视角;在向社会大众提供历史知识方面,日本学界有很好null
本书是一本中国历史类书籍。
【明帝国】:明朝是一个对蒙古帝国持否定态度继承的汉族王朝。始祖朱元璋设计出一套不使用白银(白银曾支撑起元朝的经济)的实物经济体系,完善军事、财政,确立了皇帝独裁体制。在第三代皇帝朱棣(永乐帝)执政时期,通过派遣宦官郑和远征南海等行动,扬威海外,但苦于外寇、倭寇和财政困难,最终于1644年李自成起义走向灭亡。
【清帝国】:清朝是一个对蒙占帝国持肯定态度继承的满族帝同。太宗皇太极以获得明朝流传下来的玉玺为契机,把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地方政权发展为“大清”帝国。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出现了被称为康乾盛世的黄金时代,在对外政策、内治、学术等各个方面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但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爆发后,以此为肇因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
第一章 事情的时间、空问
海与交易
海与人
在人的各种行为中,再没有比渡海更具有
人类特质的了。因为我们作为一种陆地生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由于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智慧才能渡过大海。而且意志与智慧可以说是“人’这一生物的特征。
人究竟为什么想要渡海呢?在人类的原始时期,有一群人试图往海的另一方寻找新的天地。这个记忆让人们产生了一种信仰,认为在海的彼岸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种宗教式热情的带动下,涌现出不少出海的人。而驱使大量的人去航海的优选动机是交易。在讲述海与帝国的历史之前,首先对交易这种行为阐述一下我的基本看法。
在这个地球上,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物产。为了相互补充各自地区所没有的东西,从古代起就盛行跨越广阔的地理空间交换物资。
null
推荐序
序言 被海洋环绕的两大帝国
海上女神“妈祖”/海的历史/帝国的历史/恣意的明朝/自制的清朝
第一章 事情的时间、空间
海与交易
海与人/交易的类型/中华文明的扩大过程
东欧亚空间
东欧亚的海洋/海与船舶/海上交易的历史/中式帆船的出现/东欧亚大地
向欧亚舞台的跳跃
南北分立体系/分立体系的终结/白银与铜钱/波动的欧亚舞台/从商业时代到产业时代/环球舞台,东欧亚的五百年
第二章 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纪I
元朝的弱点
保障元朝的运输通道/元朝的海运
乞丐与富商
黄河改修工程/红巾军/元朝为何瓦解/江南的巨贾传说/江北的乞丐僧
义塾里的先生们
进军徽州、浙东/中国东南部的盆地世界/义塾先生们的关系网/义塾的实际情况
礼之帝国
建国/明朝的建立/陆地帝国
第三章 海陆相克——十四世纪II
历史的分水岭——十四世纪
明朝的整体构想/兰秀山之乱/十四世纪的海域世界/黄海与海民/十四世纪的倭寇/海禁政策的背景/明朝的朝贡政策/朝贡方的状况
帝国的变化
纺织工人的生活/“空印案”与行政改革/胡惟庸之狱/与日本的关系
帝国与移民传说
户制与里甲制/里甲的作用/山西的移民/洪洞的大槐树/攻陷云南的地缘政治学/土司的统治/云南的移民传说
第四章 海与陆的交易者——十五世纪
从马和到郑和
云南的少年/攻陷云南与蓝玉案/宦官马和/与二代皇叔的战争/靖难之役与永乐帝的诞生/宦官与皇帝/内廷与外朝
浮在海上的帝国
郑和率领的船队/远征的记录/航海的目的/海域世界眼中的远征/满剌加王国与郑和的远征/郑和与马和之间
苏木围绕的海世界
从永乐到宣德/琉球王国的外交文书/琉球王国的诞生/闽人三十六姓与久米村/东海、南海上的苏木/日本的勘合贸易
盐所支撑的帝国
海盐的生产/开中法与进攻云南、越南/迁都北京/北方的交易者/户制的矛盾/15世纪的经济体制
第五章 商业的时代——十六世纪I
新安商人的关系网
商人传记/新安商人的勃兴/普及全国的商圈/商人的类型
中国的海商与日本
宁波之乱与越境者/日本银的出现/走私贸易的据点/江南的国际贸易港/徽州的海商/从海商到倭寇
冒险商人与传教士
葡萄牙入侵略东方/冒险商人的世界/传教士的加入/贸易港口澳门的形成
第六章 社会秩序的变容——十六世纪II
地域社会的形成
山区的流民/秩序再生的过程/对策产生的思想背景/从里老人到乡约/徽州乡约/税粮与徭役的银纳化/合县公议/中央政府与地方官
士农工商的瓦解
农村手工业的展开/市镇的丛生/无赖一职/市人与民变/知识分子的摸索
从海禁到互市
解除海禁的要求/互市体系的起源/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白银/日本侵略朝鲜/战争与交易
第七章 王朝交替——十七世纪
自取灭亡之明朝那些事
传教士与宦官/宦官与官僚/官员与地方社会/官员与传教士
毛皮与帝国
黑貂与贸易/毛皮交易下的新兴政权/通往帝国之路/明朝的垮台/发型上的纠纷/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与俄国之间的条约
海域世界的末日
大海的变化/倭寇后人/交易基本情况的变化/从迁界令到展界令/互市体系的确立
与异文化的接触
白话小说的世界/出版文化的形成/思想家的自我反省/接受基督教/与传教士的对话/传教士与历法/冒生命危险的一场天文观测
第八章 产业时代——十八世纪I
盛世时代
清朝的生育高峰/税制改革/人头税的消失/经济复苏/原产自美国大陆的农作物
商人与产业
浏河港物语/浏河港风景/浏河港与商人/东北的产业/山区产业
互市体制的开展
盛世的食材/傣物的出现/信牌管理/与日本的贸易港/琉球的变化/移民东南亚/广州的英国人/朝贡与外交/英国使节的情报收集
第九章 传统中国的形成——十八世纪II
皇帝与帝国
皇帝的多面性/“西颜”皇帝/清朝与准噶尔围绕达赖喇嘛权威之战争/掌握达赖喇嘛权威的清朝/清朝与中央欧亚
官员与行政
步入仕途/皇帝与官员/清朝的统治机构/陈弘谋简历/云南事情/管理铜山/开发与官僚/开发手段/福建与台湾/从泰国进口粮食
货币与粮食
银两与大区流通/铜钱与粮食/铜钱与地方市场/大区交易的展开/与明代之比较/历史体系中的盛世
第十章 环球中的中国——十九世纪
南海海盗
藏宝传说/越南与海盗/海盗势力的扩张/清朝的对策/海洋主角的更替
鸦片与军舰
两个本草书/吸食鸦片的普及/金融革命与英国/向祖国汇款与鸦片/国家商人/鸦片战争/信息与战争/白银去哪里了/出国者的世界
蜕变的社会
移民的社会/地方财政的龟裂/生态环境的极限/从大运河到大海/太平天国与社会/南京条约与开港/马克思的错误估计
尾声 妈祖与明清的历史
出现在云南的海之女神/海的时代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