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文化与旅游:东巴文化的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 光映炯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光映炯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光映炯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6-01
    • 字数:301000
    • 页数:28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035287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化与旅游:东巴文化的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

    作  者:光映炯 著
    定  价:85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页  数:285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352871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境内的四个纳西族聚居地云南的丽江、香格里拉和四川的俄亚、达祖为重要案例点,通过对东巴文化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现状进行的大量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并结合民俗文化生活的描述对案例点进行呈现和分析,展现了一个“文化与旅游”的旅游人类学分析视角;同时,对旅游展演内涵、本质、类型及其社会文化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探讨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构建出文化的活态保护机制;不仅丰富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的资料库,以及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供了思考,而且对旅游人类学与旅游管理学的交叉融合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光映炯,女,彝族,云南红河州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美国夏威夷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主要从事旅游人类学、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10余项重量、省级、校级的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在《思想战线》、《广西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及教材8部。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综述
    三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四 案例点的选择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 人类学视角
    二 管理学视角
    三 社会学视角
    四 相关视角
    第三章 “东巴教圣地”玉水寨:景区展演与生产性保护
    一 丽江玉水寨概况
    二 “东巴教圣地”的旅游展演
    三 文化与旅游:保护与传承之路
    四 小结
    第四章 “东巴圣地”白地:半景区展演与民间团体的保护
    一 白地与白水台景区概况
    二 “东巴圣地”的旅游发展历程
    三 “看”与“被看”:两难的境地
    四 小结
    第五章 “纳西古寨”俄亚:乡村展演与集体记忆式保护
    一 俄亚大村概况
    二 俄亚大村的日常生活与东巴文化
    三 俄亚大村的文化生境及演变
    四 小结
    第六章 “飞地”达祖:“摇摆”中的歌舞展演与学校式保护
    一 达祖村概况
    二 文化叠压与共存的达祖纳西文化
    三 达祖村的旅游发展与歌舞展演
    四 小结
    第七章 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的互动
    一 旅游展演的类型、本质与效应
    二 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的互动分析
    三 旅游展演与活态保护的互动原因
    四 小结
    第八章 东巴文化的活态保护机制构建
    一 东巴文化的生境演变及类型
    二 东巴文化活态保护机制构建的目的与原则
    三 东巴文化的保护模式、管理模式与保护机制
    四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创新之处
    三 研究展望
    附录1 日志
    附录1-1 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院全年祭祀活动日志(2013年)
    附录1-2 香格里拉白水台景区日志(摘录,2014年)
    附录1-3 四川俄亚大村日志(摘录,2013年2月)
    附录1-4 四川俄亚大村东巴文日志(部分,2013年)
    附录2 调查笔记
    附录2-1 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院顶灾仪式调查笔记(2012年)
    附录2-2 白地纳西族(农历)节日调查笔记(2014年)——以白地古都村为例
    附录2-3 四川俄亚大村一年的节日/仪式调查笔记(2015年)
    附录2-4 四川达祖的人生四礼(2016年)
    附录3 访谈记录
    附录3-1 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和先生访谈记录
    附录3-2 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院杨先生访谈记录
    附录3-3 白地吴树湾村东巴学校和先生访谈记录
    附录3-4 四川俄亚大村东巴先生访谈记录
    附录4 文件及培训班资料
    附录4-1 《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人民政府东巴文化保护和开发暂行办法》(1998年)
    附录4-2 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画传承基地第二期培训班课程表
    附录4-3 丽江市纳西族祭天文化培训班课程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