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 蔡应妹 著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蔡应妹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蔡应妹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9-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11-01
    • 字数:289千字
    • 页数:282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034755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

    作  者:蔡应妹 著
    定  价:8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页  数:28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34755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十多年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诸多后果。伴随着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广大农村地区告别了“村村有学校”的历史,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只剩下一座乡镇中心学校的局面。农村学校作为农村地区为数不多甚至是专享的文化中心,农村学校的撤离意味着农村地区文化高地的陷落。在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成为当务之急。本书重点分析学校被撤并后地区的农村文化现状,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的主体——乡村少年的不在场,乡村文化的引领者——乡村教师的逃离,乡村文化生活的失范以及乡村传统人际关系的疏离等方面。学校的离场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应当适当保留和恢复偏远地区的小学校或教学点,建立学校-社区文化共同体,形成农村文化内生机制,重建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开发乡土课程以及提高闲暇质量,塑造新null

    作者简介

    蔡应妹,女,1966年08月,现就职于浙江师范大学,职称:副教授。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发表论文5篇,其中《农村道德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与路径选择》一文获2007年度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支持课题6个,如灾害救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民政部2009年度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课题(20085—20095),城镇化与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007、12—2009、12)等。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述评
    (一)关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
    (二)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影响的研究
    (三)关于学校撤并后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基本观点
    (五)研究样本与调查对象
    四 研究过程
    (一)文献收集与研究阶段
    (二)初步考察调研阶段
    (三)调查方案的设计、定型阶段
    (四)正式调查阶段
    (五)材料的整理分析与补充阶段
    (六)研究成果的撰写阶段
    第一章 农村学校之于农村文化的价值
    一 农村教育与社会变迁
    (一)教育与社会变迁
    (二)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变迁
    二 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发展
    (一)教育本质的文化性
    (二)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相互滋养
    三 农村学校对于农村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文化传承的载体意义
    (二)文明象征的符号意义
    (三)社会成员的凝聚意义
    (四)精神寄托的生活意义
    第二章 中国农村学校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变迁
    一 农村学校的历史变迁
    (一)中国古代农村学校的演进
    (二)中国近现代农村学校的转折与发展
    (三)新中国农村学校的发展与普及
    (四)21世纪我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二 中国农村文化流变及其建设
    (一)我国农村文化流变的特点
    (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历程
    (三)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三 农村学校变迁与农村文化建设的错轨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基础
    (二)农村学校的撤离加速农村文化的枯萎
    第三章 失去了学校的农村文化生态
    一 农村文化载体流失
    (一)农村文化和农村文化载体
    (二)农村文化公共空间缩减
    二 农村文化主体的缺场
    (一)教师从农村社会中的离场
    (二)学生从农村社会中的缺场
    (三)村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缺席”
    三 农村文化象征的消退
    (一)农村文化符号象征功能的隐退
    (二)乡村文明面临新挑战
    四 农村文化结构散解
    (一)“学校文化+乡村文化”的农村文化结构
    (二)“学校文化+乡村文化”农村文化结构的散解
    第四章 远离了乡村的农村学校
    一 围墙中的文化孤岛
    (一)空间上的隔离
    (二)心理上的隔膜
    (三)文化上的裂痕
    二 他者化的乡村教育
    (一)农村教育场域中的他者性
    (二)中国乡村教育他者性产生的背景
    (三)中国乡村教育的他者性困境
    (四)农村学校教育本质上是“去农化”教育
    三 失却公共性的农村教师
    (一)教师角色的双重性质
    (二)乡村教师公共性缺失的发生机制
    (三)乡村教师公共性缺失的具体样态
    (四)农村教师缺位于自身的文化责任
    第五章 失去了学校的农村文化重建
    一 唤醒村民文化自觉
    (一)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触动村民文化自觉意识
    (二)树立科学文化理念,培养村民文化主体意识
    (三)重构乡村伦理规范,提高村民道德文化意识
    (四)促进村民的文化行动,激发村民文化行为意识
    二 增强村民文化自信
    (一)认识文化自信的意义
    (二)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
    三 构筑农村文化场域
    (一)加大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文化资源供给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拓展文化输入渠道
    (三)加强农村文化空间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立“乡村-学校”联动机制,扩大农村文化场域
    四 寻求农村文化内生
    (一)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内生力量
    (二)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充实农村文化主体
    (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民间传统文化
    (四)传承与创生并举,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
    第六章 农村学校的文化突围
    一 重塑“校-村”文化共同体
    (一)将学校重建成为农村文化中心
    (二)发挥农村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探索有效的家校文化联动机制
    二 重建农村教师的公共性
    (一)重建农村教师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公共角色
    (二)重建农村教师作为社群道德支点的公共角色
    (三)重建农村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枢纽的公共角色
    三 构建“适农”的农村教育
    (一)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重新定位
    (二)坚持消除城乡壁垒的办学方向
    (三)乡村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四 开发地方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村文化内化于农村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注重乡土文化的开发提炼
    (三)纳乡土文化于学校教育系统
    附录一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调查(乡友卷?学校被撤并村)
    附录二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调查(乡友卷?合并学校所在村)
    附录三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调查(教师卷)
    附录四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