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 苗伟明 著作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苗伟明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苗伟明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5-01
    • 字数:245.00千字
    • 页数:257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20812160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

    作  者:苗伟明 著作
    定  价:38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5月01日
    页  数:257
    装  帧:平装
    ISBN:978720812160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苗伟明等编著的这本《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及其结构性风险研究》依据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及其生存发展状态的结构变化这一客观现实,通过完善立法、优化政策、制度设计、能力建设、社会协同等途径,对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结构和运作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和创新,以实现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上海市常住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并促使他们健康发展的目标。《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及其结构性风险研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展开深度且多维的研究。

    作者简介

    苗伟明,男,1960年1月生,上海人,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边防管理教研室主任、《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社常务副主编。致力于犯罪学、保安学、安全管理、行为科学研究多年。

    精彩内容

    目录
    序 突破唯有创新: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导论
    节 研究的特定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特定背景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基础与法律基础
    一、研究的现实基础
    二、研究的法律政策基础
    第三节 研究的核心观点与特定对象
    一、研究的核心观点
    二、研究的特定对象
    第四节 研究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架构
    一、研究的具体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构架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支撑与具体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章 社区青少年概念及基本特征
    节 社区青少年的概念
    一、社区青少年概念的提出
    二、社区青少年概念的修正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居住特征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征
    三、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生存状态特征
    第二章 与社区青少年相关的其他概念
    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
    一、群体结构及其基本要素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的概念
    第三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
    一、我国社会的结构性风险及其特征
    二、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概念
    第四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生存发展状态
    一、人的需要与生存发展状态
    二、社区青少年生存发展状态的概念
    第三章 常住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结构
    节 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第二节 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变化的原因
    一、宏观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周边环境结构的变化
    三、社区青少年群体自身心理变化和缺陷
    第三节 常住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变化趋势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变化趋势
    第四章 沪籍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结构
    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第二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变化
    一、群体结构变化之比较
    二、群体结构变化之原因
    第五章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结构
    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一、客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二、主观性群体结构现状及其特征
    第二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的成因
    一、难以平等获得受教育机会
    二、难以平等获得公共资源和发展机会
    第六章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概述
    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分类
    一、失学风险
    二、失业风险
    三、社会排斥风险
    四、自我隔离风险
    五、对社会的敌意和反社会倾向风险
    六、犯罪行为风险
    七、团伙犯罪骚乱风险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分级和预警
    一、风险等级和预警模型
    二、风险预警和预警体系
    第七章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
    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识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二、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地域分布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三、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学历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四、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变化及其风险
    五、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罪错前科与社会表现变化及其风险
    第二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
    一、群体数量大幅减少,总体风险下降但失业风险凸显
    二、高学历人群失业风险上升,小学失学风险依然存在
    三、社会融入大幅降低,社会排斥和自我隔离风险上升
    四、困境应对策略正确,自我和向外攻击水平符合常态
    五、犯罪风险可控,团伙犯罪风险较低
    六、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评估总结:三低、三高、一中
    第八章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
    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识
    一、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及其风险
    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地域分布结构及其风险
    三、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学历结构及其风险
    四、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困难及其风险
    五、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罪错前科和社会表现及其风险
    第二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
    一、群体数量较多,总体风险较高、较强且将长期存在
    二、学历普遍较低,失业和失学风险较高
    三、社会融入存在严重问题,社会排斥和自我隔离风险较高
    四、心态基本平和,自我和向外攻击水平符合常态
    五、犯罪风险较高,集中在赌博和强奸,团伙犯罪风险较低
    六、群体结构性风险的预警评估总结:五高、二低
    第九章 两类社区青少年群体结构性风险比较
    节 群体结构性风险类别比较
    一、失学和失业风险比较
    二、自我隔离和社会排斥风险比较
    三、犯罪和反社会倾向风险比较
    第二节 群体结构性风险等级比较
    一、高度一致的风险指标
    二、存在差异的风险指标
    三、不同群体结构性风险级别模型
    第十章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启迪与调整
    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成效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就学就业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二、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多方面素质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三、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率处于低位可控状态
    第二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启迪
    一、改善就业环境,是深化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关键环节
    二、强化培训工作,是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坚持需求导向,是做好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根本所在
    四、优化社工队伍,是落实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 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调整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调整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十一章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与突破
    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
    一、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理论探索
    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突破
    一、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地域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二、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学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三、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业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第十二章 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调整与整合
    节 调整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相关政策的调整
    二、社会工作的调整
    第二节 整合常住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防治网瘾工作与促进社会融入工作的整合
    二、支持创业工作与促进就业工作的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以人为本 依法维权 热诚服务 促进发展――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现状与发展研究
    前言
    一、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改革的基本评价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性质和对象的科学界定
    三、树立并践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科学理念
    四、建立并健全“主轴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五、培育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市场运作机制
    六、准确、及时把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重点期
    七、完善和创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八、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两个问题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