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郝德永 著作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郝德永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郝德永著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5-01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0417398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教育科学出版社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作  者:郝德永 著作
    定  价:45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1日
    页  数: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417398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心与主体,是课程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启动与实施课程改革,重要的不是“改不改”的立场问题,而是“怎样改”的路线问题。在课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缺乏改革,但更多的改革却因“非左即右”的改革道路而陷入困境。郝德永编著的《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以对课程改革方法论的检视与重建为主要内容,立足于“二重性”原理,揭示、批判二元论立场所造成的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定位、逻辑、方式的错位现象及课程改革实践的失败境遇,在此基础上《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为课程改革确定一条超越左右对立的简单化思维,遵循“既是……又是……”的结构化原则的第三条道路。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引论  课程改革逻辑与方法的世纪审判及转换
    第一章  变革的力量:改变课程改变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缘起与动因
        (一)社会需求的时代性与课程功效的滞后性
        (二)教育性资源的丰富性与课程空间的有限性
        (三)教育期待的多元性与课程旨趣的单向性
      二、课程改革的要义与意义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与象征
        (二)课程改革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的手段与保障
        (三)课程改革是教育范式恰切性状态实现的前提与途径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与“代际”突变
        (一)政治理性主义课程范式
        (二)宗教神道主义课程范式
        (三)人文主义课程范式
        (四)科学主义课程范式
      四、课程重建运动:当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战后英国课程改革
        (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
        (三)战后日本课程改革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的长征之旅
      一、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反思
        (一)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
    (二)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二、历史性跨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推进过程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突破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良倾向
    (四)新课程改革的内部障碍及症结
    第三章  本质主义: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失范
    一、本质主义知识论及其“合法性”危机
    (一)知识的客观性标准与确定性品质
    (二)知识的公共性逻辑与肯定性立场
    (三)知识的还原性思维与单向度路径
    二、教育学的本质主义追求及其悲惨命运
    (一)次等学科的地位
    (二)并不科学的科学化逻辑
    (三)作为指令的现实性存在依据
    三、“定义性”思维与教育的“错位”诠释现象
    (一)过度诠释现象
    (二)非历史性诠释现象
    (三)非对象式诠释现象
    四、教育者信条与“塑造性”学习
    (一)学习信念的他律性品质与教化性学习逻辑
    (二)学习期待的非主体品质与强制性学习模式及策略
    (三)学习评价的筛选性品质与排斥性学习氛围
    第四章  变革的陷阱:课程改革的方法论检视
    一、课程改革定位的错位
    (一)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政治运动
    (二)课程改革作为一种社会“疗方”
    (三)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新政“要件”
    二、课程改革方式的扭曲
    (一)突变式:课程改革过程的脱节
    (二)垂直型:课程改革支持性环境的缺乏
    (三)革命化:课程改革路线的偏失
    三、课程改革方法的本质主义立场及困境
    (一)二元论思维及盲人摸象式课程改革信条的价值性紊乱
    (二)“主义化”逻辑及“茧式化”课程改革立场的难为境遇
    (三)还原论方法及单向度课程改革“处方”的无为状态
    四、课程改革的未曾“发生”状态及“无效”状况
    (一)“专家操纵”造成教师的“未改变”状况,致使课程改革陷入未曾“发生”状态
    (二)职业权利的缺乏造成教师主观上不支持改革,致使课程改革只是得到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执行
    (三)职业能力的缺乏造成教师客观上不适应改革,致使课程改革形式上变化较多、实质性进步很小
    第五章  立场的转换:课程改革认识论基础的重建
    一、当代教育的不可“定义性”品质
    (一)当代教育的超越性逻辑与品质
    (二)当代教育的建构性逻辑与品质
    (三)当代教育的内在性逻辑与品质
    二、当代课程的生成性品质与自律途径
    (一)课程的生成性逻辑
    (二)自主权原理与对话中心课程
    (三)学习者信条与协商式学习
    (四)非等级评价与支持性学习环境
    三、当代课程的知识论逻辑转换
    (一)打破知识“压缩饼干”的课程定位
    (二)超越“肯定性”的课程知识思维
    (三)转变“特殊认识过程”的课程实施立场
    第六章  突破二元对立:哲学社会学方法论新视野
    一、超越门户之见――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方法论
    (一)波澜壮阔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二)反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不错音
    (三)走向修正与折中的“第三种形而上学”
    二、超越结构与行动的对立――当代实践社会学方法论
    (一)经典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症结及困境
    (二)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方法论
    (三)吉登斯的二重性社会学方法论
    第七章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一、课程改革过程及其复杂性品质
    (一)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程序
    (二)课程改革过程的复杂性品质
    二、课程改革方法论恰切性的一般指标
    (一)时代性
    (二)专业性
    (三)复合性
    三、课程改革的立场与原则
    (一)整体性立场
    (二)过程性思维
    (三)实践性路径
    四、课程改革的中介道路
    (一)中介道路的辩证性品质与逻辑
    (二)中介道路的系统性信念与立场
    (三)中介道路的折中性路径与方法
    结论  课程改革研究的新视点与新规则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