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 赵柏功 著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赵柏功 著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柏功 著著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6-01
    • 字数:215千字
    • 页数:21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364278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

    作  者:赵柏功 著 著
    定  价:35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页  数:21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3642781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不容抹煞,其作用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如何更好定位政府角色,修正政府作用,提升货币制度的绩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书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将国家理论、寻租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融合一体的分析框架,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衡量货币制度的绩效以及政府的收益,并借助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货币制度变迁的趋势,通过归纳和演绎,最终得出政府因素的适当定位与合理作用。

    作者简介

    赵柏功,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从事资产管理工作,多次荣获年度业务优选个人及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1部,参与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等组织的多项课题研究,相关成果荣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二等奖、银行业协会首届财富管理征文比赛优秀奖等奖项。

    精彩内容

    目录
    1导论1
    1.1选题背景和意义1
    1.2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2
    1.3研究方法与假设前提4
    1.4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5
    1.5创新与不足6
    2政府与货币制度:理论综述8
    2.1制度为何重要8
    2.2政府:行为与职能10
    2.2.1外生视角下的政府10
    2.2.2经济人假设、政府内生化和政府职能11
    2.2.3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解释:诺思国家模型与寻租理论13
    2.3政府与货币制度选择18
    2.3.1货币、金融与经济增长18
    2.3.2西方现代货币制度:基于传统货币经济理论20
    2.3.3货币制度选择范围的扩展:基于金融发展理论25
    2.3.4后危机时代货币制度的共识: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8
    2.4本章小结32
    3中国货币制度演进:过程与逻辑34
    3.1信用货币制度构建的历程34
    3.1.1外部强行植入时期(1845-1896年)34
    3.1.2政府主导建立时期(1897-1911年)36
    3.1.3市场内生发展时期(1912-1934年)37
    3.1.4政府主导控制时期(1935-1952年)38
    3.1.5政府接近控制时期(1953-1983年)42
    3.2中国货币制度的“构建”特性与“强政府”传统45
    3.3本章小结47
    4转型时期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一般性描述48
    4.1货币制度结构中的政府作用48
    4.1.1货币制度中的参与主体——从货币供给模型说起48
    4.1.2政府与企业50
    4.1.3政府与中央银行54
    4.1.4政府与商业银行57
    4.1.5政府与居民61
    4.1.6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三位一体体制的延续63
    4.2货币制度变迁的模式:政府控制下的渐进转型65
    4.3本章小结66
    5内在货币的外在化与政府控制:一个例证68
    5.1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辨析68
    5.1.1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一:因果观69
    5.1.2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二:控制观71
    5.1.3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三:内涵观74
    5.1.4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间的关系75
    5.2外在人民币创造:债务追索与坏账核销78
    5.3人民币外生性的实证分析83
    5.3.1理论模型与数据83
    5.3.2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92
    5.3.3VAR模型分析与结果93
    5.3.4实证结论101
    5.4本章小结102
    6转型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经济分析104
    6.1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基于铸币税的分析104
    6.1.1铸币税的性质及中国计量104
    6.1.2铸币税优选值与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106
    6.1.3抑制通胀的手段:价格控制与利率指数化108
    6.1.4信贷规模控制达到稳定物价的效果了吗110
    6.2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基于金融剩余的分析113
    6.2.1金融剩余与体制内增长113
    6.2.2金融剩余的体制内侵蚀:国有银行坏账118
    6.2.3金融剩余的体制外侵蚀:国有银行租金120
    6.3政府控制货币的社会福利分析123
    6.4政府控制货币的收益计算126
    6.5关于民间金融132
    6.6本章小结135
    7政府因素何以进退:一个演化博弈视角137
    7.1不同模式的货币制度变迁绩效的简单比较137
    7.1.1制度绩效与政府收益137
    7.1.2基于新古典信贷均衡模型的四类货币制度绩效比较140
    7.2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货币制度变迁趋势分析149
    7.2.1演化博弈模型的相关假设150
    7.2.2演化博弈模型分析153
    7.2.3分析结果的经济解释154
    7.3货币制度演进趋势对比——兼谈政府的“进”与“退”159
    7.3.1中俄对比:基于转型经济的分析159
    7.3.2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西方货币制度演进162
    7.3.3中国货币制度中政府因素的进退167
    7.4本章小结168
    8结论和政策建议170
    8.1全书结论170
    8.2政策建议171
    附录175
    附录1外生性与内生性:计量经济学的规定175
    附录2铸币税优选值的代数推导177
    附录3政府控制货币的收益计算:数据选取、处理及结果178
    参考文献187
    索引207
    后记211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