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娇惯的心灵 “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 著 田雷,苏心 译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格雷格·卢金诺夫 [美]著 | | 田雷 苏心译
    • 出版社: 其他
    • 出版时间:2020-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格雷格·卢金诺夫 [美]著| 田雷 苏心译
    • 出版社:其他
    • 出版时间:2020-07-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28
    • 页数:528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0806874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其他

    娇惯的心灵 "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作  者:(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 著 田雷,苏心 译
    定  价:69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页  数:519
    装  帧:精装
    ISBN:9787108068743
    主编推荐

    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家长都成了“虎爸虎妈”,作为“直升机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虽能在学术履历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毫无免疫力?为什么生于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为什么大学也失去了教育者的担当,把学生当作永远都对的消费者,迎合学生成为改革目标,一时间,几乎所有文明传统关于教育的智慧都被抛在脑后?《娇惯的心灵》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钢铁”是怎么没能炼成的美国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亚马逊网站4.7星好评 | 甘阳 童世骏 施一公 渠敬东 联袂推荐《彭博商业周刊》2018年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2018年最值得关注null

    内容简介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专享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作者简介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FIRE)主席,兼任首席执行官。先后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关注大学言论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第一修正案议题。著有《自由的忘却:校园审查与美国辩论的终结》。乔纳森·海特,199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有名社会心理学家,现执教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托马斯·库利伦理领导力讲席教授。著有《正义之心》和《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TED大会演讲人。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雅理译丛”主编。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近期出版译著《我们的孩子》。目前正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共同编辑“雅理读书”微信公众号(yalipub)。苏心,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精彩内容

    目录
    序言智慧之旅

    第一篇三种错误观念

    第1章脆弱人设的谬误: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

    第2章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第3章“我们vs他们”的谬误: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

    第二篇错误观念在行动

    第4章恐吓与暴力

    第5章政治迫害

    第三篇我们何以至此?

    第6章政治极化的恶性循环

    第7章焦虑和抑郁

    第8章焦躁不安的父母

    第9章玩耍的消失

    第10章安全至上的校园官僚

    第11章追逐正义

    第四篇该觉醒了

    第12章救救孩子

    第13章改革大学

    结论明天会更好?

    致谢

    附录1认知行为疗法指南

    附录2《芝加哥声明》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