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诗与意识形态 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 李春青 著 文学 文轩网
    • 作者: 李春青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春青著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1-01
    • 字数:328千字
    • 页数:373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323352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诗与意识形态 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

    作  者:李春青 著
    定  价:79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页  数:373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323352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该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周人立国之后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阐释了诗歌在当时的重要政治意义。作者认为,西周至春秋之时,诗歌功能是在三种语境中递相转换的。“中篇”阐述了儒家话语系统在周人礼乐文化的基础上生成以及诗歌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换过程。 “下篇”具体考察了汉代士人阶层与君权集团之间“共谋”而建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并揭示了诗歌在这一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李春青,男,1955年生,汉族,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
    著有《魏晋清玄》《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诗与意识形态》《趣味的历史》《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等。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
    一、重建文化语境——文化诗学之入手处
    二、尊重不同文类间的互文本关系——文化诗学的基本原则
    三、在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之间穿行——文化诗学的基本阐释策略
    四、文化诗学的其他方法论问题
    五、“古史辨”派《诗经》研究之反思
    上篇 西周意识形态建构与诗之功用
    第一章 西周初期的意识形态建构
    一、周初的封建与贵族阶层的形成
    二、“制礼作乐”与意识形态建构
    三、“敬”与“德”的意识形态意义
    第二章 诗产生的文化空间
    一、关于“诗言志
    二、诗作为人神关系语境的言说
    三、诗作为君臣关系语境的言说
    四、诗作为同侪或平辈之间的言说方式
    第三章 周初至战国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
    一、《周颂》与“正雅”的意识形态内涵
    二、文化历史语境的变化与诗歌功能的转变
    三、春秋“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中篇 儒学话语霸权形成原因及儒家诗学的基本品格
    第四章 中国古代士人乌托邦精神的原始生成
    一、春秋战国之际文化空间的变化
    二、话语的转换
    三、价值的转换
    第五章 儒学话语霸权形成的文化逻辑
    一、论点辨析
    二、儒家的“中间人”角色
    三、儒家能够成为“中间人”的原因
    第六章 士人思想家的“立法”活动与儒家对诗歌功能的新阐发
    一、士人思想家的“立法”冲动及策略
    二、孔子对诗歌功能的新认识
    三、孟子的认同意识及其诗学表征
    四、苟学与思孟之学的主要差异及荀子诗学的独特性
    第七章 士人乌托邦的诗性特征
    一、儒学的诗性意味
    二、道家之学的诗性特征
    三、易庸之学的诗性诉求
    四、《吕览》的诗性蕴涵
    第八章 关于“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一、“王者之迹熄而诗亡”何谓
    二、“诗亡然后《春秋》作”何谓
    三、“诗亡”与“《春秋》作”的象征意味
    下篇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汉代诗学的若干问题
    第九章 士人与君权的共谋: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轨迹
    一、儒者的努力
    二、君权系统对儒学的接受过程
    三、君权系统与士人阶层的结盟及儒学主导地位最终确立
    第十章 作为意识形态建构工程之重要部分的汉代诗学
    一、关于《诗序》传承与演变的逻辑轨迹
    二、汉儒“讽谏”观念的生成
    三、关于《诗大序》
    四、汉代诗学的另一种声音
    第十一章 郑玄诗学
    一、郑玄的价值取向
    二、郑玄的“正变”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附记
    中华学人丛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