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史记.高超声速飞行 闵昌万 等 著 生活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闵昌万 等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闵昌万 等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8-01
    • 字数:350千字
    • 页数:320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3061980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史记.高超声速飞行

    作  者:闵昌万 等 著
    定  价:128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页  数:320
    装  帧:简装
    ISBN:9787030619808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为线索,从历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的发展脉络,总结了高超声速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对高超声速发展目前典型人物的主要生平和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为全书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概要;第二章梳理高超声速飞行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和高超声速的典型特点与挑战;第三章主要内容是第一次高超声速飞行的实现及其历史意义,梳理了支撑第一次高超声速飞行技术背景,并总结了返回式飞船的发展;第四章梳理可航天飞机和再入飞行器的发展,并总结了气动、材料和控制等学科的发展;第五章梳理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提出和发展,并梳理了相应的关键技术;第六章系统总结了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技术的发展;第七章为全书展望和后记。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高超声速飞行的萌芽
    1.1 高超声速基本概念的提出
    1.2 高超声速飞行所带来的挑战
    1.2.1 气动
    1.2.2 材料
    1.2.3 动力
    1.3 高超声速的典型特点
    1.3.1 薄激波层
    1.3.2 熵层
    1.3.3 黏性干扰效应
    1.3.4 高温效应
    1.3.5 低密度效应
    1.4 大事记?风云人物
    1.4.1 Sanger
    1.4.2 Braun
    1.4.3 Navier
    1.4.4 Stokes
    1.4.5 Prandtl
    1.4.6 钱学森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超声速首航
    2.1 早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探索
    2.1.1 突破音障――X-1
    2.1.2 跨越马赫数2――D-558-2
    2.1.3 X-2
    2.2 第一次高超声速飞行
    2.2.1 高超声速X-
    2.2.2 历史意义
    2.3 返回式飞船
    2.3.1 “东方号”飞船:加加林飞离地球
    2.3.2 “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2.3.3 神舟飞船
    2.4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2.5 高温防隔热技术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2.5.1 高超声速飞行“热障”问题
    2.5.2 热沉式防热系统:耐高温合金的充分发展
    2.5.3 X-15结构/防隔热设计
    2.5.4 X-15飞机探索热问题取得的成就
    2.6 风云人物?大事记
    2.6.1 阿姆斯特朗
    2.6.2 从研究小组到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超声速飞行的早期应用
    3.1 天地往返――航天飞机
    3.1.1 早期探索
    3.1.2 研制历程
    3.1.3 后续发展
    3.1.4 历史意义
    3.2 再入飞行器的兴起
    3.2.1 早期探索
    3.2.2 蓬勃发展
    3.2.3 发展方向
    3.3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3.4 高温防隔热技术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3.4.1 发展需求
    3.4.2 发展概况
    3.4.3 航天飞机结构/防隔热设计
    3.4.4 X-37B结构/防隔热设计
    3.4.5 IXV结构/防隔热设计
    3.4.6 借鉴与启示
    3.5 风云人物?大事记(发射大事记)
    3.5.1 “挑战者号”失事事件及其影响
    3.5.2 “哥伦比亚号”失事事件及其影响
    3.5.3 X-37B发射试验
    3.5.4 潘兴Ⅱ的销毁
    3.5.5 IXV飞行试验
    参考文献
    第4章 持久经济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
    4.1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首次突破――X-43A
    4.1.1 早期探索
    4.1.2 研制历程
    4.1.3 后续发展
    4.1.4 历史意义
    4.2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持续240s――X-51A
    4.2.1 早期探索
    4.2.2 研制历程
    4.2.3 后续发展
    4.2.4 历史意义
    4.3 超声速燃烧技术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4.3.1 发展需求
    4.3.2 发展概况
    4.3.3 X-43A超燃冲压发动机设计方案分析
    4.3.4 X-51A超燃冲压发动机设计方案分析
    4.4 气动/推进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4.4.1 发展需求
    4.4.2 发展概况
    4.4.3 X-43A气动/推进一体化设计方案分析
    4.4.4 X-51A气动/推进一体化设计方案分析
    4.5 高温防隔热技术的发展与支撑作用
    4.5.1 发展需求
    4.5.2 发展概况:集热结构、隔热、主动冷却于一体
    4.5.3 X-43A结构/防隔热设计
    4.5.4 X-51A结构/防隔热设计
    4.5.5 借鉴与启示
    4.6 风云人物?大事记(冲压发动机狂人:Reine Leduc)
    参考文献
    第5章 机动灵活的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
    5.1 突破大气层内马赫数20滑翔飞行――HTV-2
    5.1.1 早期探索
    5.1.2 研制历程
    5.1.3 后续发展
    5.1.4 历史意义
    5.2 高潮迭起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研究
    5.2.1 另辟蹊径――AHW
    5.2.2 脱颖而出――TBG
    5.2.3 讳莫如深――Yu-71
    5.3 全机身全复合材料防热/承力一体化热结构的设计与制造
    5.3.1 发展需求
    5.3.2 发展概况:防热/承力一体化气动外壳的发展
    5.3.3 借鉴与启示
    5.4 高升阻比气动外形与高精度气动特性预示技术的发展
    5.4.1 发展需求
    5.4.2 发展概况
    5.4.3 借鉴与启示
    5.5 风云人物?大事记
    参考文献
    第6章 民用高超声速航空展望
    6.1 超声速客机
    6.1.1 图波列夫图-144飞机
    6.1.2 “协和号”飞机
    6.2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航天班机
    6.3 Space X高超声速客机设想
    附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