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阐释、调适与融合 何祎金 著 无 编 无 译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何祎金著 | | 无译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何祎金著| 无译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12-01
    • 字数:237000
    • 页数:24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0978682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阐释、调适与融合

    作  者:何祎金 著 无 编 无 译
    定  价:79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页  数:24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978682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结合社会学理论的新思潮与新动态,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行回访与考察。内容包括社会学学科史书写的方法与政治,历目前社会学概念的中国翻译和阐释,Chinese Sociology在海外的书写和接受情况,学科中国化的历史与流变,研究方法的翻译、吸收、调适和实践。并以中国社会学为历史个案,同西方与非西方的社会学实践进行比较和对话。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导 言/001
    部 分新思潮与学科历史的重构
    章 历史的回访:社会学学科史的方法与政治/003
    一 学科史的书写:一个充满张力的领域/004
    二 制度与环境:外化的历史研究/008
    三 方法与机构:从理论分类到经验考察/013
    四 小结/022
    第二章 女性的再现:性别视角下社会学史的重构/024
    一 男性主义的学科史书写/025
    二 社会学之母与学科史的重构/028
    三 古典社会学的男性气质与现代性/031
    四 19世纪的“女性问题”/034
    五 实证主义理论与女性天使/037
    六 中国情境下的讨论/041
    七 小结/043
    第三章 传统的扩容:后殖民社会学的兴起/045
    一 社会学的传统与范式/046
    二 西方中心主义的传统书写/049
    三 社会学的去西方化与传统的扩容/053
    四 后殖民话语与社会学/058
    五 帝国主义与社会学/062
    六 后殖民社会学的兴起/065
    七 小结/069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实践
    第四章 他者之镜:书写“Chinesesociology”的历史/075
    一 1949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学:许仕廉与孙本文/076
    二 1949年至1979年的中国社会学:中国个案与理想类型/079
    三 197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学:学科史研究与中国化/088
    四 小结/102
    第五章 追寻自主的学科: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与流变/104
    一 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学:社会调查的政治/106
    二 中国化的另一种表达:中国主义与社会学运动/110
    三 中国化的明确主张:实地调查与社区研究/115
    四 1980年代之后:社会学的中国性追求/119
    五 小结/129
    第六章 神圣性与道德传统:“Society”的中国翻译与阐释/133
    一 社会学中的社会:社会的双重意涵/134
    二 Society的表现形式:民族国家与市民社会/138
    三 中国翻译和阐释:群和社会/145
    四 从群到社会:道德传统与神圣性的式微/153
    五 小结/159
    第七章 开放现代性及其挑战:韦伯个案的中国观察/161
    一 现代性话语的拓展:开放现代性及其挑战/161
    二 韦伯的中国个案:现代性的转型潜能与文化方法/170
    三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韦伯研究的双重维度/175
    四 小结/178
    第八章 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180
    一 作为概念与方法的“community”/181
    二 从“community”到“社区”:中国翻译与再造/183
    三 从概念到研究对象:帕克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到访/186
    四 方法的政治: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189
    五 小结/193
    第九章 从故乡到异乡的移位:社区研究的田野迷思/194
    一 有机方法:社区研究的中国前史1/96
    二 消失的田野:作为故乡研究的社区研究/199
    三 他者的张力:作为异乡研究的社区研究/205
    四 小结/210
    结语:另一种社会学?/212
    参考文献/216
    后 记/241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