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的”的性质与功能(增订本) 完权 著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完权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8-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完权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8-12-01 00:00:00
    • 版次:1
    • 页数:0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的"的性质与功能(增订本)

    作  者:完权 著
    定  价:36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页  数: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16754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完权著的《“”的性质与功能(增订本)》围绕“的”的性质与功能展开讨论,秉承认知与功能学派的基本理念,并更加注重即时语言加工过程中和语境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即认知的在线性和社会性。在沈家煊先生新近提出的汉语词类包含模式的基础上,从“的”字结构是参照体?目标结构这一理论原点出发,针对不同论题,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尝试系统回答“的”字研究中的种种问题。全书的核心观点是:“的”是参照体标记,起到提高参照体的指别度的作用,由此派生出诸多其他功能。主要内容有:从全新的“认知入场”视角阐述“的”在名词短语中的基本功能。基于复合词连续统、概念整合等观念探讨“的”字隐现的规律。在反映即时言语认知场景的语篇中寻找制约多项定语的“的”的隐现和位置的规律,类似的方法也应用到对“N的V”的考察。分析从名词短语中扩展到事态句末的“的”。以词类功能专门化的观点论证“的”的非词尾属性以及几个“null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章从参照体结构到认知入场
    1.1“参照体目标”结构式
    1.2入场
    1.3直指的主观性和入场元素的语法属性
    1.4主观识解
    1.5类型和实例
    1.6名词短语入场
    1.7小句入场
    1.8认知入场的个性
    第二章“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2.1区别与描写之争
    2.2走出术语的迷局
    2.3“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2.4答疑区别与描写之争
    2.5名词语的认知入场和各类定语的关系
    2.6小结
    第三章从“复合词连续统”看“的”的隐现
    3.1问题
    3.2继承
    3.3复合名词的在线整合
    3.4复合名词连续统
    3.5应用
    3.6小结
    第四章语篇中的“参照体-目标”结构式
    4.1材料与问题
    4.2定中关系是“参照体-目标”关系
    4.3“的”在“参照体-目标”结构式中提高指别度
    4.4“参照体目标”关系链
    4.5余论与小结
    第五章指示词定语漂移的篇章认知因素
    5.1问题
    5.2语篇
    5.3认知入场中的当前话语空间
    5.4分析
    5.5不是例外
    5.6小结
    第六章事态句中的“的
    6.1事态句不是什么
    6.2事态句是什么
    6.3“的”的功能
    6.4结论
    第七章从“词类功能专门化”看“的”和实词的关系
    7.1问题
    7.2跨语言的词类划分标准
    7.3“的”和形容词的关系
    7.4“的”和方式副词的关系
    7.5余论:“的”的分合
    第八章作为后置介词的“的
    8.1中心语问题的症结
    8.2“的”和-’s的差异
    8.3“的”和of的共性
    8.4语类理论新进展
    8.5“的”满足中心语的语义要求
    8.6后置介词方案
    第九章从“的”到“之
    9.1诸说检讨
    9.2“之”和“之”字结构的性质
    9.3“之”的作用:提高“指别度
    9.4对文本做仔细的分析
    9.5余论:再谈可及度
    第十章“领格表受事”的认知动因
    10.1经典评析
    10.2归因辨析
    10.3比较分析
    10.4动因探析
    10.5结论和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入场”的认知科学背景
    后记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