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医学史 张成博,程伟 主编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张成博,程伟 主编著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成博,程伟 主编著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00:00:00
    • 版次:4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8-01
    • 字数:276千字
    • 页数:170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医学史

    作  者:张成博,程伟 主编
    定  价:33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页  数:17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3234221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中医学自古及今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陈述,理清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中医学的历史成就,阐明中医学术发展特点,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中国医学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源流,理解中医学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巩固中医专业思想,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张成博,男,1961年1月生,汉族,山东济南人,教授。2000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中医药文化研究。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程伟,男,1960年9月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医学史
    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三、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四、学习中国医学史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前21世纪)
    第一节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
    一、考古发现
    二、神话传说
    第二节卫生保健
    一、居处
    二、衣着
    三、食物与用火
    四、导引
    五、婚配
    第三节医药知识
    一、药物
    二、针灸
    三、外治法
    第四节多种医药起源论
    一、医源于圣人
    二、医源于巫
    三、医源于动物本能
    四、医食同源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夏-春秋(前21世纪-前476)
    第一节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一、对疾病的认识
    二、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第二节药物知识
    一、药物数量与种类
    二、酒与汤液的意义
    第三节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一、卫生保健活动
    二、医事制度
    第四节医学理论的萌芽
    一、相关的哲学思想
    二、病因学
    三、预防思想
    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战国-三国(前475-265)
    第一节诸汉墓出土医书
    一、基本内容简介
    二、出土医书分析
    第二节四大经典的内容与价值
    一、《黄帝内经》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
    三、《神农本草经》
    四、《伤寒杂病论》
    第三节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
    一、理、法、方、药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二、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四章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265-960)
    第一节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
    一、《黄帝内经》的整理与注释
    二、《伤寒杂病论》的整理与注释
    第二节脉学与病源证候学的总结
    一、脉学的总结与成就
    二、病源证候学的探索与成就
    第三节综合性医著的编撰
    一、《肘后救卒方》
    二、《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三、《外台秘要》
    第四节药物学的发展
    一、国家药典及其他药物学著作的出现
    二、药物种类的丰富
    三、分类方法的进步
    四、炮制规范的建立
    五、炼丹术与制药化学
    第五节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
    一、针灸
    二、外科
    三、伤科
    四、妇产科
    五、儿科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
    八、内科
    第六节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一、医学教育
    二、医政制度
    第七节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朝医药交流
    二、中日医药交流
    三、中印医药交流
    四、中越医药交流
    五、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960-1368)
    第一节医政设施的进步
    一、改进医事管理
    二、开设国家药局
    三、发展医学教育
    第二节古医籍的整理与方书成就
    一、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二、方书编著和发展
    第三节药物学的发展
    一、综合性本草学成就
    二、本草学的专题研究与发挥
    第四节医学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机的发挥
    二、诊断学的进展
    三、解剖学与法医学
    四、针灸学
    五、内科
    六、外科
    七、伤科
    八、妇产科
    九、儿科
    第五节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
    一、刘完素与火热论
    二、张元素与脏腑辨证论
    三、张从正与攻邪论
    四、李杲与脾胃论
    五、朱震亨与滋阴论
    六、王好古与阴证论
    第六节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朝医药交流
    二、中日医药交流
    三、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四、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医药交流
    第六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
    第一节中医学的成熟与昌盛
    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
    二、临证各科的发展
    三、方剂学的成熟与发展
    四、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
    第二节医学的创新趋势
    一、药物学的发展与探索
    二、传染病研究的方向与成就
    三、解剖生理学的探索
    第三节经典医籍注释
    一、儒学对中医经典研究的影响
    二、《内经》的注释及分类研究
    三、《伤寒论》的研究
    四、《神农本草经》辑复研究的高潮
    第四节中外医药交流
    一、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医药交流
    二、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医药交流
    三、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医药交流
    第七章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40-1949)
    第一节中医学的发展
    一、文献研究与一般医学著述
    二、药物学与方剂学成就
    三、临证各科成就
    四、中医学校、学会及杂志的创办
    第二节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
    一、西方医学的传人
    二、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思潮
    一、中西医汇通
    二、中医科学化思潮
    第八章中医药学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后)
    第一节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中医药事业的繁荣
    一、中医药医疗
    二、中医药教育
    三、中医药科研
    四、中医药产业
    五、新闻出版与学术团体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中医药国外发展状况
    一、国外中医药学术团体
    二、国外的中医药医疗
    三、国外的中医药科研
    四、国际中医药教育
    第五节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景与展望
    一、学术思想活跃,学术视野开阔
    二、研究水平不断升级
    三、科技成果日益丰硕
    附录一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附录二中国医学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