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气本与理本 王绪琴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王绪琴 著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绪琴 著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字数:286千字
    • 页数:269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气本与理本

    作  者:王绪琴 著
    定  价:6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页  数:26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619638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宋易学为研究对象,而在北宋众多的易学家中,张载与程颐的贡献尤为显著,他们尝试继承孔子治易的精神,通过各自的易学诠释分别提出了气本论和理本论的解释模式,建构起了新儒家的本体论,成为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为后世儒学本体论的开展创设了两种发展方向。张载与程颐的易学哲学成功地应对了佛老在本体论上的挑战,完成了儒学“因经明道”和“明体达用”的历史使命,引领和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时代,使得宋初易学和理学的开展形成了二源并流的局面。但是,以张载和程颐为代表的宋代易学也有其问题,在“因经明道”发挥经典以对抗佛老之后,宋儒的易学理论又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传承了孔子易学的义理精神,他们训解的性与天道之学究竟是不是孔子之学的初衷,还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简介

    王绪琴,男,1977年4月生,汉族,河南泌阳人,哲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至今于浙江工商大学任教。2009年进入南开大学哲学院,师从韩强教授攻读中国哲学专业,主要研究北宋易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南开大学很好毕业生称号。2012年进入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后流动站,师从束景南教授,主要从事朱子易学、宋明理学的学习和研究。2016年,赴台湾大学哲学系访学,主要从事朱子心性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浙江省社科联后期资助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求索》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儒家本体论建构的历史考察
    一孔子晚而研易与不得其传
    二汉代易学与王弼易学对孔子解易精神的偏离
    三佛老的兴盛与挑战
    第二节北宋儒学家对本体论的追问
    一儒门淡泊与变古时代
    二因经明道与明体达用
    第三节宋初易学建构本体论的尝试
    一庆历易学的兴起
    二张载与程颐易学的尝试
    第二章张载易学与气本体之建立
    第一节“易立乎其中”与“性与天道”
    一孔子与“性与天道”
    二易乃性与天道
    三性与天道台一存乎诚
    第二节“天地缊”与“太虚即气”
    一缊与虚气
    二气之本体与气本体
    第三节“保合太和”与“太和所谓道”
    一易之太和
    二太和所谓道
    三太虚、太和与气
    第三章张载易学与气本体之开展
    第一节“太极生阴阳”与“一物两体”
    一一与两
    二神与化
    第二节“两仪生四象”与“有气而有象”
    一气与象
    二象与形
    第三节“立人之道日仁与义”与“合虚与气有性之名”
    一“一物两体”与“三才之道”
    二天性与人性
    三性心与仁义
    第四章张载易学与气本体之落实
    第一节“感而遂通”与“气感而神通”
    一气与感
    二感与通
    第二节“大心体物”与“立心设教”
    一大心与体物
    二立心与设教
    第三节“精义入神”与“穷神知化”
    一入神与存神
    二穷神与知化
    三穷神知化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四节“继善成性”与“变化气质”
    一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二继善成性与变化气质
    第五章程颐易学与理本体之建立
    第一节“唯变所适”与“随时变易以从道”
    一失意以传言
    二由辞以得意
    三性与天道可得而闻
    第二节“弥纶天地之道”与“易周尽万物之理”
    一《易》之义,天地之道也
    二天下只是一个理
    三即事尽天理,便是易也
    第三节“天下之理得”与“有理而后有象”
    一假象以显义
    二有理而有气
    第六章程颐易学与理本体之开展
    第一节“形而上下”与“理一分殊”
    一道器之别
    二理一分殊
    第二节“知幽明之故”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一在理为幽,成象为明
    二一真法界与事理无碍
    三体用一源与理一分殊
    第三节“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与“推乾之道,施于人事”
    一天理与人事
    二性与命
    三礼与欲
    第七章程颐易学与理本体之落实
    第一节“感而遂通”与“心理合一”
    一感而遂通
    二心理合一
    第二节“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一主一之谓敬
    二敬则存天理
    三敬非虚静
    第三节“知至至之”与“进学在致知”
    一致知在格物
    二默识心通与诚意烛理
    第八章气本论与理本论易学哲学的交融与分歧
    第一节气本论易学与理本论易学的同与通
    一气本与理本的“实有”性
    二共同的价值指向与使命担当
    三工夫路线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二节气本论与理本论易学哲学的分歧
    一本体论侧重之不同
    二本体论开展路向之不同
    三修养工夫之不同
    第九章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因经明道,完成了理学本体论的建构
    第二节开宗立派,引领了时代的理论潮流
    第三节启发后学,形成了二源并流的局面
    第十章张载与程颐易学哲学与孔子易学的传承问题
    第一节性与天道:对孔子易学的传承问题
    一“性与天道”问题
    二“道统”问题
    三“天人合一”问题
    第二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问题
    一“损益之道”问题
    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理解问题
    三精义入神与穷神知化的理解问题
    第三节气本与理本的建构及其问题
    一易道生生与本体和中
    二气本与理本的客观本体论向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