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传统
作 者:张岱年 著
定 价:49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01日
页 数:365
装 帧:简装
ISBN:9787301268261
1.作者有威望:作者是当代国学大师的代表
2.内容有核心:讲解国的传统及核心价值观
3.体系有系统:构成中国国学传统完整系统
4.出版有时效:恰逢中华传统文化热的来临
本书是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杰出国学大师张岱年专享一部国学普及代表作,也是第一次系统地面世。它以向历史借鉴智慧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从探寻人类生活基本问题出发,解读中国国学的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它在中国人五千年的历程中爬梳剔抉,把国学的精华复活在当代人的面前,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浸透着一代国学大师的睿智灼见,是中国经典国学智慧与当今精神生活所需的融会贯通。中国文化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中心地位,它以人开篇,进而讲解了文、智、儒、道等内容。让现代人既能找到作为中国人的根脉,又能看到中国文化及个人的出路;既理清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也架起了国学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国学传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张岱年:中国哲学家、文化学家、国学大师。早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长期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的代表。他早年以《中国哲学大纲》确立了他在学术目前的地位,晚年以《中国文化精神》彰显了他在中国文化研究与普及的水准,《中国国学传统》是他作为国学大师的专享一部国学普及性著作。
《中国国学传统》
第一章 人
第八节
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
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是现在常用的名词,在古代虽没有这类名词,却也认识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区别。《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实,衣食足,是物质生活的内容;知礼节,知荣辱,是精神生活的内容。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饱食暖衣是物质生活,教以人伦是精神生活,这种区别还是明显的。
《管子》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表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孟子也说:“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步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唯救民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也承认必须先解决物质生活的问题。但是孟子又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就是说,物null
目 录
序 国学的现代意义
第一章 人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人格观念
第三节 中国哲学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
第四节 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五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
第六节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第七节 中国传统中的人伦与独立人格
第八节 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境界
第九节 中国传统中的生命与道德
第二章 文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发展规律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与基本精神
第三节 中国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第四节 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
第五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及更新
第六节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第七节 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第三章 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源流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第四节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第五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
第四章 儒
第一节 孔子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周易》经传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易大传》的哲学智慧
第四节 张载思想的核心价值
第五节 宋明理学的得失
第六节 王船山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七节 儒家学说与中国的现代化
第五章 道
第一节 老子的道
第二节 庄子的心灵境界
第三节 道家生存观
第四节 道家在中国哲学目前的地位
后记 说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