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岁时 萧放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萧放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02-03-01 13: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萧放著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02-03-01 13:00:00
    • 版次:1
    • 印次:3
    • 印刷时间:2008-07-13
    • 页数:252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华书局

    岁时

    作  者:萧放 著
    定  价:19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01日
    页  数:25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1031829
    主编推荐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广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小华民族传统。

    内容简介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么?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书中将告诉你真正的原因,其实现在被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节日,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都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造成的。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民俗的前期形态经历了史前民俗、上古民俗及上古民俗向中古民俗转变的若干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由于民众生存能力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民众在时间感受、时间认知、时间操作上有着相当强的宗教政治色彩。人们对自然力有初步的认识,民众通过对天文物候的观察,认识时季的变化,不过这种认识往往隐藏在神秘的面具之后。岁时信仰与古代原始宗教意识紧密关联。虽然在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已有了较系统的节令体系,但民众参与的节俗活动很少,如果有的话,也主要体现在自古传承的岁时祭祀活动之中。应该说明的是上古民俗也存在着阶段性民俗差异,夏商周的民俗与春秋战国民俗就有明显的不同。
       &nbnull

    目录
    钟敬文/序:节日与文化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
    (一)原始岁时观念的萌发
    (二)上古岁时观念的文化特性
    二、汉魏民众岁时观念与岁时节日体系
    (一)汉魏民众岁时观念的传承与变化
    (二)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出现
    三、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
    (一)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民俗节庆
    (二)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
    (三)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神话传说的兴起及历史化
    (四)结论

    鸟瞰篇
    一、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二、“闹元宵”
    ——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
    三、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
    ——社日民俗的文化阐释
    四、祭墓与踏青
    ——清明节与中国人的家族情怀
    五、“四月八,拜菩萨”
    ——传统节俗与佛教文化
    六、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
    ——端午节俗形态分析
    七、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
    八、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
    九、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十、菊花酒·茱萸佩·长寿节——重阳节俗漫话
    十一、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
    十二、冬至大如年——冬至节俗的传统意义
    十三、醉司命——祀灶与民间信仰
    十四、腊鼓鸣春草生——腊日民俗的时间意义
    余论:古今岁时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