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 刘洪来,王燕,熊焰 主编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刘洪来,王燕,熊焰 主编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12: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洪来,王燕,熊焰 主编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12:00:00
    • 版次:3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9-01
    • 字数:477千字
    • 页数:29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

    作  者:刘洪来,王燕,熊焰 主编
    定  价:35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页  数:29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30262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和实验原理归纳为:绪论;测量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与技术;气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化合物合成、分离原理与技术;常见离子和官能团的定性分离与鉴定;物质组成分析——化学分析法;物质组成分析——仪器分析;特殊实验技术9章内容,构建成“实验化学”课程的框架,作为穿插在课程不同阶段进行讲授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理论思维水平,力求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共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刘洪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1982年7月浙江大学化工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2月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6月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5年3月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工作;1995年8月被聘为教授;现为《化学学报》、《Chinese J. Chem.》和《过程工程学报》编委。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获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靠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11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1
    1.2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1
    1.3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2
    1.3.1实验预习2
    1.3.2实验操作2
    1.3.3实验报告3
    1.4实验注意事项3
    1.5实验室守则4
    1.6实验室EHS制度4
    1.6.1常见化学药品的分类、危险特性与贮存要求5
    1.6.2实验室安全操作8
    1.6.3实验室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9
    1.6.4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10
    1.6.5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1
    1.6.6实验室事故处理11
    1.7化学手册及GB、ISO简介12
    1.7.1化学手册12
    1.7.2GB与ISO简介14
    1.7.3标准的查询方法16
    1.7.4因特网免费检索资源16
    第2章 测量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18
    2.1国际单位制(SI)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18
    2.2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9
    2.2.1数据记录19
    2.2.2数字修约规则20
    2.2.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20
    2.3误差21
    2.3.1准确度和精密度21
    2.3.2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22
    2.3.3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3
    2.4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24
    2.4.1平均偏差(亦称算术平均偏差)24
    2.4.2标准偏差25
    2.4.3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5
    2.4.4可疑数据的取舍27
    2.5误差传递及其应用27
    2.5.1函数相对误差的传递规律27
    2.5.2函数标准误差的传递规律28
    2.5.3误差传递分析的应用29
    2.6实验数据的整理与表达30
    2.6.1列表法30
    2.6.2图解法30
    2.6.3数学方程表示法32
    2.6.4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和作图34
    第3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与技术37
    3.1温度的测量及其控制37
    3.1.1温标37
    3.1.2玻璃液体温度计38
    3.1.3热电偶42
    3.1.4电阻温度计45
    3.1.5饱和蒸气温度计47
    3.1.6恒温槽及其控温原理48
    3.2压力的测量与控制50
    3.2.1压力单位50
    3.2.2U形液柱压力计50
    3.2.3气压计使用与读数校正52
    3.2.4电测压力计的原理53
    3.2.5恒压控制54
    3.2.6真空的获得与测量55
    3.3光性测量59
    3.3.1折射率与阿贝(Abbe)折射仪59
    3.3.2旋光角与旋光仪61
    3.3.3光的吸收与分光光度计63
    3.4电化学测量65
    3.4.1电导、电导率及其测定65
    3.4.2抵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67
    3.4.3参比电极与盐桥69
    3.4.4电极的预处理71
    3.4.5离子选择性电极71
    3.4.6pH值及其测定72
    3.5热性质测量74
    3.5.1量热法测定热效应74
    3.5.2差热分析76
    3.5.3热重分析77
    3.6界面性质及其测量77
    3.6.1关于表(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77
    3.6.2界面分析与检测80
    第4章 气液平衡数据的测定104
    4.1低压气液平衡的直接测定方法104
    4.1.1直接法测定装置的分类104
    4.1.2循环法直接测定装置105
    4.1.3泡露点低压气液平衡直接测定装置108
    4.2气液平衡实验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110
    4.3低压气液平衡的间接测定方法113
    4.3.1溶液饱和蒸气压测定113
    4.3.2溶液沸点的测定方法114
    4.4由温度、压力和液相组成测定数据推算气相组成115
    4.4.1Q函数法原理116
    4.4.2Barker法117
    4.4.3曲面样条函数法117
    第5章 化合物合成、分离原理与技术122
    5.1化合物合成122
    5.1.1无机合成122
    5.1.2有机合成127
    5.2化合物的分离141
    5.2.1固液分离143
    5.2.2液液分离147
    5.2.3固固分离157
    5.2.4色谱分离158
    5.2.5离子交换树脂分离165
    5.2.6膜分离法167
    第6章 常见离子和官能团的定性分离与鉴定170
    6.1无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定性分析170
    6.1.1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在离子分离鉴定中的应用170
    6.1.2离子的分离174
    6.1.3离子的鉴定181
    6.1.4未知样品的分析188
    6.2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90
    6.2.1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鉴定190
    6.2.2卤代烃的鉴定192
    6.2.3醇、酚、醚的鉴定192
    6.2.4醛、酮的鉴定194
    6.2.5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鉴定195
    6.2.6胺类与硝基化合物的鉴定195
    6.2.7碳水化合物的鉴定197
    6.2.8氨基酸、蛋白质的鉴定197
    第7章 物质组成分析——化学分析法198
    7.1滴定分析法198
    7.1.1滴定分析法概述198
    7.1.2滴定分析法的原理201
    7.1.3滴定曲线207
    7.1.4终点指示方法213
    7.1.5滴定分析法的应用218
    7.2重量分析法224
    7.2.1重量分析法概述224
    7.2.2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225
    7.2.3沉淀的接近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25
    7.2.4沉淀的形成和沉淀的条件226
    7.2.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26
    7.2.6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227
    7.3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27
    7.3.1试样的采集和制备227
    7.3.2试样的分解228
    7.3.3测定方法的选择230
    7.3.4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231
    第8章 物质组成分析——仪器分析232
    8.1电化学分析法232
    8.1.1电化学分析法概述232
    8.1.2电位分析法原理233
    8.1.3电位测定法233
    8.1.4电位滴定法234
    8.2光谱分析法235
    8.2.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235
    8.2.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37
    8.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39
    8.2.4红外光谱分析243
    8.2.5荧光光谱分析法246
    8.3色谱分析法248
    8.3.1色谱分析法概述248
    8.3.2气相色谱法249
    8.3.3高效液相色谱法254
    8.4核磁共振波谱法256
    8.4.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56
    8.4.2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257
    8.4.3核磁共振波谱仪259
    8.4.4核磁共振谱的应用260
    8.5质谱分析法261
    8.5.1质谱分析法概述261
    8.5.2质谱分析法原理261
    8.5.3质谱仪261
    8.5.4质谱中主要离子峰的类型264
    8.5.5质谱法应用265
    第9章 特殊实验技术267
    9.1高压反应267
    9.2无水无氧反应268
    9.2.1实验原理269
    9.2.2实验方法269
    9.3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270
    9.3.1电化学合成原理271
    9.3.2目前电化学的研究方向271
    9.3.3实验方法271
    9.4有机物的微波合成反应272
    9.4.1微波作用原理272
    9.4.2微波加热的特点272
    9.4.3微波促进反应原理272
    9.4.4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73
    9.5有机物的超声合成反应273
    9.6常用有机溶剂的处理技术274
    附录280
    1. SI辅助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与十进倍数的词头280
    2.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281
    3.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298K)281
    4.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K)281
    5.常用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282
    6.常用的缓冲溶液283
    7.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285
    8.常用的恒沸混合物286
    9.标准电极电势(位)(298K)286
    10.条件电极电势(位)287
    11.常见离子和化合物颜色288
    12.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表面张力、黏度、蒸气压290
    参考文献291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