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 等 著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钱理群 等 著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8-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钱理群 等 著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8-07-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48
    • 印刷时间:2017-05-01
    • 字数:595千字
    • 页数:56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作  者:钱理群 等 著
    定  价:69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1036709
    主编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获首届“王瑶学术奖”,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多所高校的考研指定参考书。在高校的覆盖率及学界的引用率都是非常高的。发行量超130万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浓厚的独异的学术特色。    作者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都是王瑶先生的弟子,是现代文学界卓有成就的学者。

    内容简介

      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现代文学“泰斗”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成为经典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该书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浓厚的独异的学术特色。首先,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其次,书中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再次,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该书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是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最后,对于文null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与鲁迅相遇》《鲁迅作品十五讲》《我的精神自传》《语文教育门外谈》《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合著)等。    温儒敏,1946年生,广东紫金人。现任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重新说明

    初版序言 王瑶

    前言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二 外国文艺思潮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章 鲁迅(一)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二 说不尽的阿Q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三章 小说(一)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四章 市民通俗小说(一)

    一 “鸳蝴”开启直接源头

    二 对峙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三 市民通俗小说类型的形成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四 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剧作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六章 新诗(一)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三 变革中的新诗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三 冰心、朱自清与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四 郁达夫与创造社作家散文

    五 “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散文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八章 戏剧(一)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年—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 19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 革命文学论争与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章 茅盾

    一 茅盾的历史贡献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 茅盾的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贡献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 老舍

    一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二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二章 巴金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二 《家》的杰出成就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三章 沈从文

    一 “湘西文学世界”的创造者

    二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三 散文艺术与“沈从文的寂寞”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四章 小说(二)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

    二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三 海派小说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五章 市民通俗小说(二)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现代拓展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六章 新诗(二)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七章 鲁迅(二)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三 《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

    附录 本章年表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从《雷雨》到《原野》

    二 《北京人》与《家》

    三 曹禺剧作的命运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章 戏剧(二)

    一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三 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

    一 暴露与讽喻

    二 体验与追忆

    三 通俗与先锋

    四 现实与民间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四章 市民通俗小说(三)

    一 雅俗对立的部分消解

    二 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三 大众文学在现代社会生长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

    三 忧郁的诗绪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附录 本章年表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

    一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二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附录 本章年表




    修订本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