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为什么是上海(套装) 为什么是上海上海制造上海分寸马尚龙土生土长精准描摹海派格调地方城市文化市民性格市井文化 上海书店出
¥ ×1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为什么是上海 |
作 者: | 马尚龙 著 |
定价: | 58.00元 |
ISBN号: | 9787545809237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4-07-01 |
编辑推荐 |
上海自开埠以来,享有城市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这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就发生在上海? |
内容介绍 |
为什么其他也具有相似天时地利人和的城市,就没有成为东方的巴黎、东方的纽约、东方的伦敦?上海经历过繁华,经历过骄傲,也经历过困顿,为什么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又一次成为中国的龙头,承担起更重要的世界角色?以至于邓小平也对上海给予最大的希望:上海要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为什么是上海?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打开由《为什么是上海》一书,去寻找答案。 |
作者介绍 |
马尚龙,1956年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现代家庭》主编。出版有《与名人同窗》《幽默应笑我》等杂文集,《上海女人》《上海男人》《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上海制造》《我爱相错论》《为什么是上海》《上海路数》等专著。 |
目录 |
前言 请上海回答 事情 老城隍庙这一座庙 不“国际”的国际饭店 三角花园的情感传说 为什么是巴黎 开埠20年后,上海文明礼仪让 德国人钦佩 咖啡情结在上海的历史偶合 从陕西北路向南走 你我皆“慕名”而去 思南路的背景音乐 法租界为何有那么多“小洋房” 上海的邮与村 捧银饭碗的神色与身段 一块洋钿“温淘箩” 年终奖拿了多少,怎么就想不起来? 加工资的中央文件传达了 百年前南京路上女子银行为女人 大学教授下海时 “扣三丝”之外的三林 在上海的金山上 高桥的风与水 知道奥特莱,就该知道方家窑 忽逢“旧城” 巴城老街蟹与字 老三届的黑龙江情结 “文革”时,上海111万知青上山下乡 七三届,是不是很陌生? 嬉戏时代 风情 50年前在和平饭店办喜宴 50年代初生活手册指导青年婚恋 “派头”两个字,女人一辈子 “点歌台”主持人滕佳之死 爸爸是厂长 广岛之恋是谎言 60岁的小王会剃头 王太太的体谅 支边的老孙 探亲1号服用方法 草窝里的凤凰传奇 贾樟柯:没有办法,上海就是一个传奇 小马夫妇的塑料花之战 规矩两个字 老中医卖红木写字台 《孽债》与石库门女人 上海72%伴侣自称性生活和谐 关于安全套的对话 小白脸是上海女人的软肋 马路求爱者刘同学 老克勒作家与女友 梦咖,社会青年 “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完成大修 受性侵犯的小护士 上门女婿阿强的奋斗史 市区最大棚户区即将从虹口消失 “风骚”与女人的私奔 是嗲还是发嗲 卖A片的女店主 天下青团不一般的青 绝地反击 路数与三个上海男人 交情 曹雷的适宜 陆康的三个力 为徐根宝算命 老马,马振骋先生 意大利外交官拍摄的老上海和抗战照片 “糕团”高博文 “我是陈帆” 严友人,塑灵魂 王达麟为我画红马 从林则徐、林遵到林华卿 费钧德的人格信息 朱鼎成传承推拿一指禅 从小漫不经心的黄沂海 钱勤发只为朋友写文章 怀念“上海制造”时,我们在怀念什么? 前童的陈逸飞 我所不认识的汪洋 门卫老周 大哥,你好吗? 心情 我与“上海女人” 上海男人之“难” “上海人形象实证研究”结果出人意料 反调男女 “海派混口” 人生都是倒叙的 假如一生无错 我与文学前辈错时代同事 以为你真是戈玲? 乱象编辑部 李安走在上海的马路上 假如我是教育局长 儿时的电影院 文学星空里有什么? 回到上海 后记 不对称的对称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在上海的金山上我去过有鱼腥味道的金山。在金山嘴渔村,我像是随着上古的渔人去张网捕鱼过。我也在渔村外算不上光鲜的饭店里吃过非常光鲜的海鲜。我由衷地感叹:同样是吃,如今是舌尖上的中国,以前并不是,是嘴巴上的中国。以前的美食概念,反映了以前吃得饱的纯朴,嘴巴吃下去,就是好东西,如今人细巧了,不以饱为荣,而以精为上,要由舌尖来定论味道。嘴巴上的中国另一个概念是,凡是以嘴命名的地方,必定有水,必定有好吃的东西。金山嘴即是。 我去过有休闲风韵的金山。金山啤酒节有醇厚的德国黑啤,好些年前啤酒节在市中心每年一届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如今却是青年的时尚。与啤酒节“十指相扣”的是沙滩音乐节,与啤酒节“水火相容”的是焰火节,海上升明月,海上还升焰火。还有沙滩排球场,夜里是天然焰火观景台。 不知不觉地,在不长的时间里,去了好几次金山。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感情,有时候需要日积月累的生活其间,有时候即使相隔很漫长的时间,还会有埋藏得很深的记忆,只是等待着被激活,而被激活又是必然有这么一天。 那一天,我去的是有历史呼唤的金山。金山卫城堡,是金山唯一的城堡,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遗迹纪念地。一重纪念意义在于六百多年前,明代朝廷在沿海设置三十二卫,在此地也筑城设卫,名日金山卫,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另一重纪念意义在于七十多年前,日本侵略军在此地偷袭登陆,进而侵占上海。 顺着几十级的露天铁梯向上走,倏忽间我想到一个问题,在城堡之上,会看到什么?城堡位于金山的边缘,会有多少金山的情景声色纳入我的感官?此外,甚至我还有刹那间的个人化奇幻,还会不会找得到四十年前走过的小路?登上城堡,看看四周,我不知道眼前所见是我想象之中还是想象之外。很安宁,那一条六百多年前开凿的护城河没有什么声响地流淌,这与城堡的气息很是贴合。视线所及,像是有点点冷寂,虽然也有两颗乾隆年间种下的山茶树,被封为山茶王,还有一些树木花草,但是看不到酒店歌厅、农家乐,很少民居,更没有时尚喧嚣,不像是去过的金山很多地方活泼热力。 护城河前方的滩涂,也没有海滩或者公园的做派,更像是原生态的湿地,看不到尽头。 转而一想,或许金山人就没有想要在此做一个俗常的商业娱乐开发。这里曾经遭受过小日本的蹂躏践踏残杀肆虐,是金山人永久的仇与痛。当时被杀害者千人之多,皆是金山人的先辈亲人,血缘关系、族亲关系都能说得清清楚楚。显然金山人忘不了自己的仇与痛,更不愿意惊扰当年葬身于此的先辈,在金山卫这么一个有特殊感情的地方,没有大兴土木,时过而境不迁,仿佛更能保存七十多年前的历史记忆和先辈的气息。 那一条四十多年前小路还会在么?我无目的地张望了一下,当然不会在了,事实上也只是一条我中学时代走过的路而已,没有任何特殊意义。四十多年前我到过金山,是从上海市区走到金山的。金山朋友皆为惊叹。 应该是1971年,中苏珍宝岛战争后,国家正处于备战备荒的时代,于是中学里就有了步行拉练的军训活动。金山一天是走不到的,走走歇歇,喊喊口号,宿宿农家,要走个把星期了。如果不是这一次又到金山,我也已经淡忘了步行拉练,到了金山,也还是记不起来还有什么地方与四十多年前有丝丝挂牵。只是走到了金山卫这一块“侵华日军登陆处”石碑,我找到了我的记忆。这一块石碑是1966年竖立的,我看到它的时候,还是新碑。那时候也是作为军训活动,到石碑前,听金山农民控诉日本人的烧杀掠抢。一个农民,应该是当年的见证者,开始控诉了,可是他只会说金山话,当年农民根本不会说普通话,金山话实在听不懂。我和同学们也不知道他眼泪鼻涕地说了些什么,只是农民控诉几句,我们喊几句口号。这一个农民控诉的记忆,几乎不复存在,在石碑前却是没有预兆地被激活了。 步行拉练回来,还写过作文,谈谈步行拉练的思想体会。中学作文基本格局一直如此。讨厌写作文的同学也一直很多,基本上是把步行拉练时的口号汇集一下,“步行拉练炼红心,越走越觉主席亲”“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我一开始也是这么写,后来也不知道哪一根神经“搭牢”了,写了拉练中的另一次教育课。有一棵有两百年历史的松树,曾经被日本人焚烧,后来奇迹般地生出了新枝。这棵古松到底是在金山还是松江还是在哪里,我已经没有明确的记忆,反正是一路步行拉练经过之处。我在作文中把松树比喻为民族精神,后来竟然获得老师的嘉许,在作文好几处用红钢笔画了圈圈,还在作文课上当作范文朗读。 很多年后,我对我的中学班主任说,正是她对我这篇作文的表扬,让我心里滋生了会写文章的信心。班主任老师已经九十有余,她不记得这一篇作文了,但是她记得我的作文进步很快。也是很多年以后,就是前不久,在又一次到了金山卫的时候,我想到了步行拉练也想到了这一篇作文,连题目都记得,《古松之歌》,口气蛮大的。 金山卫的记忆就是这般汩汩流淌。许多生活细节,只有在你赋予感情的时候,才会在很多年后历久弥新。 ……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上海制造 |
作 者: | 马尚龙 著 |
定价: | 55.00元 |
ISBN号: | 9787545807691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3-08-01 |
编辑推荐 |
大上海“大”在哪里?哪里有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哪里就有国货名牌;哪里有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哪里就有全国人民的趋之若鹜。 |
内容介绍 |
《上海制造》是马尚龙先生继《上海女人》、《上海男人》之后,又一本新的上海题材散文集。对于“大上海大在哪里”和“海派格调”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作者介绍 |
生于上海,读书于上海,工作于上海,生活于上海,几乎所有的写作灵感都来自于‘上海制造”。曾经出版过《与名人同窗》、《幽默应笑我》等杂文集,出版过《上海女人》、《上海男人》、《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等专著。2013年同时出版的两本专著是《上海制造》和《我爱相错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目前任职于上海《现代家庭》杂志主编,编审。 |
目录 |
先做“小赤佬” 城市的传世印章 两部机器扶梯的德比 霞飞路对南京路的温柔叫板 外滩的“海鸥”记事 海派格调 洁而精的经典老客人 对文化广场的个性化记忆 1980年代的眼界 苏杭是阿拉的天堂 上海有过三只角 苏北人 革命化的春节,烧头香的初一 下水道的味道 上海的性别 怎不忆江南 小人书描绘小人野史 先做“小赤佬” 轿车年月 单休日时代休息时断想 “建设储蓄” 飞越上海 狼狈和记忆都在里头 这座城市送别了“克勒” 一百零一家 绒线衫上的花样年华 玉佛寺外两条路 爱神花园 洋房里的苏州评弹 蝶来蝶去 妇女用品 长波浪,浪打浪 最奇怪的是名字 这里有旋木 从巴黎到巴黎 弄堂口的味蕾系统 边门的风 廊檐旧梦 天生一对 尖头皮鞋在奇美 开往地铁的春天 东湖路的门牌号 晚来风急 淮海路的英雄情结 第一代换客 旧书店的书内外 雷米及其女主人 常住户口 石库门后门的细节 门当户对的上海男女 常住户口 上海人活法 公交车上的辣身舞 没有月饼票的中秋 西短时代 汰浴回家邂逅了9寸电视机 皲裂的手牵着风筝的绳 “妹妹”情结 小女人小聪明 睡衣与困衣 甲方乙方 午夜直播 一天讲几句上海话? 一样的24小时 “山上”下来的 600年的香火气息 “上海女人”这个符号 时髦外婆 路数是上海男人的“血型” 做艺徒,住公寓,吃红灯 我是“老八路” 那一晚“晴朗的一天” “旗袍党” 洪山路记忆 有点遥远的温情脉脉 百业造影 弄堂小吃摊 男人去上班 小书摊 茶水摊 擦皮鞋 剃头摊 黄包车女人 西洋镜 红头阿三 代客书信 爆炒米花 拷老酒 修棕绷 送药 算命 削刀磨剪刀 小姑娘 鞋摊小女人 乡下小姑娘 后记 压场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上海制造》: 茂名路地铁站一侧的季风书店,开了有些年头了,按照合同,它的租期到2008年底结束,随着淮海路房价地价的飞涨,新的租期将按照新的租金执行。和季风命运相同的是华亭伊势丹,这一家上海最早的外资商厦,因为租金谈不拢,在2008年年底从淮海路撤出。对于季风来讲,更承受不起新的租金,季风书店准备搬迁,却未曾想成为一起文化事件,不少文化人为它请命。 季风凭什么唤起了读者对它的珍惜?季风何以让自己成为上海文化时尚热地?一个环境的时尚,与一个人的时尚差不多,时尚的元素总是在时尚的人身上汇聚和释放。季风开在地铁站一侧,有四个地面出口,巴黎春天,百盛,二百永新和国泰电影院(对面),这几乎是淮海路时尚的轴心,季风就在淮海路下面暗香涌动,大约是季风老板的先见之明。其实季风里面的书全部是公开出版的书,偏偏人家就喜欢它,实在显示的是书店在陈列书刊时重新梳理和选择的眼光,契合了读书人的爱好。 上海人是善于创造品牌的,季风是一个品牌,季风不仅有别于外地,也有别于上海。沿着季风书架翻书,迪咯迪咯的脚步声正向你靠近,季风是所有书店中唯一可以清晰地听到脚步声的,你感觉到了这是一个丽人的脚步,走进书店的丽人,绝少浓妆艳抹,优雅中有一点高傲,不管有意与否,进季风的丽人,毫不掩饰甚至张扬着自己的职业和学历所延伸的气质。这位丽人在你的身边两三米开外驻足,用接近于精致的手势取下一《上海制造》,哈哈,正可谓英雄美女所见略同,她看的书正是你手中翻着的书,你便对她有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好感,想必她也是吧。浮动着的暗香抑或是书,也抑或是人。须臾,你或者她总有一人先离开,按照中国人的性格,很难借此机会演绎浪漫的序幕,至多就是微微一瞥而已。经过了几个书架十来分钟,没有任何预谋地,你走到了她的身边,虽然这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因为书店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但是你的快意还是暗暗袭来,这就叫做志同道合啊,至少你和一位素昧平生的丽人有着相似的读书取向。 有人夹了几《上海制造》出来,向左向右向前看,就感觉是在演绎孙燕姿蛮经典的《遇见》:“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这样的情景剧,好像只有在季风这个地铁车站才有了。 这就是季风的价值,也是因为这一份价值,在2008年年底之前,终于传来了舒心的消息,业主降低了租金,在季风,仍将“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与季风异曲同工的是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它开得更早,许多人都不明白它到底是一家书店还是沙龙。中央电视台女主持人张越走进去也连连感叹,把自己一档节目就设置在汉源书店的店堂里。圆弧的书柜下几张桌椅,品茗聊天,像是在自家的书房,玻璃柜里几架最老式的德国蔡司照相机,显示了主人的品位和身份。主人是摄影家尔冬强。从来没有人问过尔冬强汉源的盈利情况,不用问,卖书本身肯定亏本的,可是尔冬强这一笔“蚀本生意”一直做到现在。 在上海,书店开不下去而关闭的不少,贝塔斯曼开不下去了,明君书店关掉了,席殊书屋不知搬到了什么“吆泥角落头”(沪语,偏远小地方意),没有什么人怜香惜玉过,唯独开在地铁的季风书店的即将关闭,成为人们的一声叹息,不仅停留在叹息,更多的是呼吁,给予保留季风书店。除了季风,淮海路上还有两家规模不小的书店,如果季风关闭,完全不影响读者买书。季风是凭什么唤起了读者对它的珍惜?季风并不专卖时尚书,何以让自己成为上海文化时尚热地?因为季风已经自我确立起了上海的品牌,这一个品牌的意义超出了书店。有一些外地的文化人到了上海,就想去季风走走,潜意识里,是把季风当作了当下的名胜。于是季风就留下来了。 ……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上海分寸 |
作 者: | 马尚龙 著 |
定价: | 58.00元 |
ISBN号: | 9787545819991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21-01-01 |
编辑推荐 |
本书是一本上海题材散文集,为《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的姊妹篇,文笔轻灵。 |
内容介绍 |
作家马尚龙土生土长于上海,对这个城市充满感情。全书分“天鹅舞,冒险家”,“亭子间,西北风”和“栀子花,白兰鸽”三辑,既有名人轶事、私人回忆,也有对市民性格和市井文化的精准描摹,充满怀旧意味。全书调动了马尚龙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创作热情,饱含随性、感性、诗性,颇具可读性;扎实地占有资料,严谨地解读、阐释,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是一部真正平视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马尚龙,1956年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现代家庭》主编。出版有《与名人同窗》《幽默应笑我》等杂文集,《上海女人》《上海男人》《有些意思你从来不懂》《上海制造》《我爱相错论》《为什么是上海》《上海路数》等专著。 |
目录 |
1自序 上海的四季恰是上海的分寸 天鹅舞,冒险家 3从马勒别墅眺望步高里 8静安寺在什么路上 13淮海路上三家厂的名堂和暗喻 23声色湖心亭 28八仙桥的老伯伯去哪里了 33金中咖啡馆的市井离歌 39大方之店和大方之人 43削抽削抽会有什么苗头 48阁楼上的天鹅 53科学会堂门外的春眠与秋蝉 59西区三角地带的情味 64十里洋场就是这一条路 69旧邨与新村的“上海滩情仇” 77东海大楼的清冷和春色 82霞飞路上有雅也有野 87太阳晒出来厚道的鱼腥气 93巨鹿路,西边有个月亮 98人民公园“风流”记忆 102美琪炫耀流水账 109复兴中路这几个门牌号 113摩天轮有一个曾用名 117上海的乡愁在愁什么? 亭子间,西北风 127 110万上海知青从北站始发 137“爱在华师大”,总会有缘由 141迎来春色,春即是色 146赛马的北风吹 152人防人防人人防 156荒唐年代绽放的笑脸 161灭四害的高潮与性高潮 166弄堂里住了一个白俄 173毕业照与大红花 177集体婚礼时代 180小马路之小 180大世界繁花 192弄堂里住了明星和行长 195银行的银子藏在哪里? 202黄金万两万万两 205二十年前上海民生工资老实讲 栀子花,白兰鸽 215去上海客厅做客 221桃李不言言桃李 226冯玉祥将军旧居铭牌记忆 233“酒肉朋友”的乐胃世界 238从宁波口音到浙江情结 242一只芋艿头的传奇 245鸡脯肉“庆生蛋糕”和请宽衣 250骑在了老子头上 253“三个母亲”的朗读者 256高贵的肖邦 258梁兄,梁波罗 262我喜欢流浪猫,因为它浪漫 267高博文,带着评弹走天下 272我的同学叶瑾 275清风徐徐来 278我知道你看见了我 281谢不了的幕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与上海人交友不难,交心不易。同理,走进上海不难,融入申城不易。 蓝天白云下的草坪,老旧情调中的微醺,是上海人拿手的营造,但是在草坪尽头终有一道墙,微醺摇曳处忽悠一扇门,分开了彼此。 海纳百川的上海,却也是对他人、为自己预设了条条边界。于是,有对上海人的诟病。 张爱玲曾经写道,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坏得有分寸,那便是上海人的分寸。 上海的分寸,是上海人的拿捏,不在上海人脸上,是在上海马路、建筑、弄堂、商店里,是在上海人的家庭、学校、亲情、朋友中……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