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大国经济学/大国大城/向心城市/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大国大城 陆铭作品城市观念世纪文景中国城市的未来经
¥ ×1
作者介绍 |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 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JI具影响力青年学者。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大国大城 |
作 者: | 陆铭 著 |
ISBN号: | 9787208138636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平装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1. 比较全球经验,解析本土现状,立足当下中国发展困境,聚焦上海发展道路。 2. 呼吁取消人口自由流动门槛,倡导用发展大城市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谏言以人均GDP的均衡取代对区域GDP均衡的追求。让建设用地指标可以跨省流转,让农民工同等享受大城市的公共福利待遇,让留守儿童进入城市接受教育,让城市病在拥挤中解决……成见之外,情理之内。 3.逃回北上广!系统论证发展大城市对个人、群体、国家的好处! 4.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极具影响力青年学者陆铭教授多年研究、力倡观点结晶,基于实证的反成见、聚共识之作。 |
内容介绍 |
经济学家陆铭教授的《大国大城》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
目录 |
【上篇 大国难题】 第一章 中国经济的欧洲化 1. 欧洲正经历大考 2. 为什么大国梦如此迷人? 3. 大国的难题 4. 发展中大国的困境与机遇 5. 统一市场符合公共利益 第二章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1. 三个有关空间的误解 2. 自由移民的意义 3. 空间的力量 : 3M 与3D 4. 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要素流动和政策 第三章 打破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角” 1.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 为城市化“立法” 2. 世界不是平的 3. 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向与人口流向相悖 4. 以效率换均匀的代价 第四章 警惕“扭曲之手” 1. 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 何不土地和户籍制度联动改革? 3. 劳动力都去哪儿了? 4. 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之殇 5. 转变发展方式为何那么难?
【下篇 大城之解】 第五章 大城市不死 1. 大城市的生机 2. 包容性的就业创造 3. 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城市? 4.“ 以业控人”是南辕北辙 5. 挑选劳动力技能的后果 第六章 全球视野下的大城市 1. 中国城市发展:全球趋势的又一例证 2. 国家规模与首位城市:国际视角 3. 巨型城市的人口:东京道路 4. 中国的巨型城市:以上海为例 第七章 城市化之辩 1. 城市化模式 : 事实胜于雄辩 2. 外来人口是负担还是财富? 3. 城市化会遭遇耕地瓶颈吗? 4. 拥挤的绿色城市 第八章 城市社会分割之困 1. 农民工留下青春和健康,带走自己 2. 歧视的原则 3. 户籍制约了消费 4. 为什么户籍不能成为身份? 5. 大城市的收入差距 6. 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 第九章 向“城市病”宣战 1. 应对城市病的国际经验 2. 治理“城市病”:宜疏不宜堵 3. 集聚有利于污染减排 4. 贫民窟是“非典型性城市病” 5. 城市管控 : 对人,还是对行为?
结语 为了公共利益 写给未来的一封信 (代后记) 致谢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
作 者: | 陆铭//陈钊 |
ISBN号: | 9787208169609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独树一帜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解开中国经济发展症结 转变大国经济治理思路,打开中国发展新的想象空间 ○实现全国平衡发展,为什么“动人”比“动钱”更有效? ○东部劳动力越来越贵,可还是越来越稀缺,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为什么从数据看,中国中西部的资本深化速度超过东部沿海地区? ○房价上涨是促进城市发展,还是损害城市经济活力?控制房价,从需求入手,还是供给侧改革? ○以“富”带“穷”,强调总量还是人均?为什么总量上的平衡发展反而有损于国家的规模红利,甚至危害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
内容介绍 |
大国治理,核心是城乡间和区域间关系,本质是资源的空间配置,在这个意义上,大国治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间和区域间发展与平衡的共赢,这天然是一个空间政治经济学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和发展中的大国,必须要将结合中国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融入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去,而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又是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必需。《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总结了陆铭、陈钊团队十余年来围绕着中国经济而做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成果。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一组综述性的文章,对于中国区域和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以及存在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和总结。第二部分是一组理论性文章,其核心是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发展与平衡之间的关系,集中地体现了“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观点,以及转移支付(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市场整合与经济增长。第三部分是一组经验研究,利用微观数据对于空间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验证,而这几篇论文本身可以串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故事。 |
目录 |
序言 诊断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增长与波动 第一部分 空间政治经济学总论 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现在与未来 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新中国70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的症结是空间错配 治理“城市病”:如何实现增长、宜居与和谐? 第二部分 发展与平衡共赢的理论 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收益递增、策略性行为和分工的效率损失 走向“为和谐而竞争”:晋升锦标赛下的央地治理模式变迁 第三部分 资源空间配置的经验研究 市场化中的媒体:基于报纸报道汽车召回的经验研究 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效果:区域差异及制度成因 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了地方政府债务? 从新城看治理:增长目标短期化下的建城热潮及后果 房价推升工资: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升了东部工资 房价挤出投资:内陆倾向的土地供给政策的意外后果 后记 |
产品展示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系统解读中国经济的通识之作,陆铭、杨汝岱等十位一流经济学家协力打造,构建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常识) |
作 者: | 陆铭、杨汝岱等 著 |
ISBN号: | 9787208181144 |
出版社: | 世纪文景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装 |
编辑推荐 |
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连接全球的制造业大国 改革开放40余年,在一个急速转型与发展的“大国” 经济学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现代经济学是否足以解释和指导中国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 ·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何不同?差异何在,又影响了什么? ·如何从“大国”视角认识社会经济的细节与逻辑? ·怎样理解“开放”与“改革”的关系? 全球化×央地关系×财税制度×多种所有制×产业政策× 区域发展×金融体系×结构转型×收入分配×市场经济文化 陆铭领衔,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九所高校的十位一流中生代经济学家 从各自领域出发,协力构建理解中国发展的新常识,谱写经济学专业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内容介绍 |
结合“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人类共同发展目标与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普遍规律,本书系统描绘了中国作为一个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的“大国”,其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发展历程。 全书正文共10个章节,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基于大国转型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
作者介绍 |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陆铭领衔,国内9所一流高校的10名志同道合的经济学专家合力创作。这些学者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徐现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奚锡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斌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李辉文。 |
目录 |
绪论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改革方向 第三节 转型和发展:在历史中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第四节 总结:中国发展与经济理论 第五节 本书的安排 第一章 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 第一节 全球化推动工业化 第二节 闭关锁国不能带来民富国强 第三节 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腾飞 第四节 失衡、新经济与全球化变局 第五节 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优势 第六节 坚定开放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 第二章 央地行政关系:放权与协调 第一节 大国发展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放权的实践 第三节 协调的实践 第四节 开启新实践 第五节 让理论和实践告诉未来 第三章 央地财政关系:协调与均衡 第一节 大国财政难题:激励与统一 第二节 垂直型的财政包干制:最强激励 第三节 扁平型的分税制:打破行政隶属 第四节 面向未来:从失衡走向协调 第四章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重前行和改革中的新困境 第三节 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和有待改善的生存环境 第五章 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 第一节 为了长期、全局利益的产业政策 第二节 大国的产业政策:中央和地方大不一样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哪里易出错,应该怎么做? 第四节 面向长期、全局和多维发展的产业政策 第六章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变局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区域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之路 第三节 城乡和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七章 金融市场和资本配置 第一节 金融如何配置资本? 第二节 中国金融资源的来处与去处 第三节 “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成就与代价 第四节 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不利于创新与多元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金融体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 第八章 “双循环”与经济结构转型 第一节 结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 结构转型的驱动力 第三节 结构转型的中国道路 第四节 结构转型必将深化 第九章 共同富裕之路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不平等 第二节 理解中国收入分配 第三节 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挑战 第四节 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章 中国市场经济的文化基因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特征与制度基石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市场基因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与交流互鉴 后记 后记(二) |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三版)
陆铭 著
ISBN:9787543235038
16开/平装/中文
格致出版社
编辑推荐
在距离《空间的力量》第一版出版十周年之际,第三版《空间的力量》得以出版,这本学术著作总结了全球经验,基于中国实际,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和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路,展现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双重中心—外围”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方向与政策建议。
内容介绍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经济的集聚和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之间是否真的难以平衡? 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首先要考虑“空间”这一因素。
与前两版一样,本书沿袭了作者一贯的研究思路,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和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深入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路,展现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双重中心—外围”格局,并指出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
作者介绍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工作于复旦大学,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著有专著《大国治理》和《空间的力量》等,以及学术科普著作《大国大城》《向心城市》。现担任Asian Economic Papers (MIT出版社)编辑和《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劳动经济学。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战略思考。
目录
1总论:地理、政治与全球化
1.1关于城市的三个故事
1.2地理:凹凸不平的中国
1.3开放:面朝大海的中国
1.4政治:市场分割的中国
1.5本书的视角、结构和主要发现
2中国城市发展的效率与扭曲
2.1地理、集聚与“中心—外围”的城市体系
2.2中国的城市体系
2.3经济开放与中国城市体系的演化
2.4扭曲的城市化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2.5小结
3中国区域发展的集聚与平衡
3.1平衡区域发展的路径与成效
3.2大转折:2003年以来的区域平衡政策
3.3区域发展水平收敛的伴生后果——生产率增长的拐点
3.4配置效率的恶化
3.5小结
4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
4.1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与教育回报
4.2高技能劳动力促进城市发展
4.3城市发展中的技能互补与户籍制约
4.4小结
5为什么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相关改革更紧迫?
5.1城市学习效应的理论假说
5.2数据与模型
5.3实证研究
5.4机制检验
5.5结论与政策含义
6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与公平?
6.1规模经济对就业和收入的提升
6.2数据与模型
6.3城市规模与就业:实证结果
6.4城市规模对就业效应的异质性
6.5小结
7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
7.1地理与城市群发展
7.2模型设定和数据
7.3内需是否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
7.4小结
8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
8.1影响中国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政策背景
8.2中国的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效率比较
8.3城市土地利率效率的决定及跨时比较
8.4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如何推升了东部工资
8.5小结
9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
9.1地理、政策与经济增长
9.2数据和研究方法
9.3实证分析
9.4小结
10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
10.1资本深化与就业弹性的下降
10.2为什么政府干预会降低就业弹性:背景与机制
10.3数据与模型
10.4实证结果
10.5小结
11为什么“远、大”的新城导致债务风险?
11.1新城建设:我们知道了什么?
11.2中国的新城建设
11.3新城融资模式和债务风险
11.4小结
12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
12.1央地关系与政府债务
12.2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12.3实证结果与分析
12.4小结
13迈向分工与协调:“双重中心—外围”模式下的中国区域发展
13.1新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13.2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理论
13.3畅通国内大循环与央地关系
13.4分工与协调并重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13.A附录:中国区域经济“双重中心—外围”结构的实证依据
14再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
14.1转型与发展中大国的困境与出路
14.2制度障碍与政策调整
14.3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发展基于中国实践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