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工程应用 廉玉波 电磁兼容 通用规范 蓄电池 驱动总成 充放电 EMC工程 新技术
¥ ×1
| |
商品名称: |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工程应用 |
作 者: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编;廉玉波等编著 |
市 场 价: | 268.00元 |
ISBN 号: | 978-7-111-72183-3 |
出版日期: | 2022年 12月第 1版第 1次印刷 |
页 数: | 464 |
开 本: | 184mm×260mm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序前言 第 1章 绪论··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常用术语和定义 ·· 1 1.1.2 电动汽车的分类 ·· 3 1.1.3 电动汽车的特点及安全特性 ·· 9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 9 1.2.1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 9 1.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 12 1.2.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 14 1.3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组成与构型·· 15 1.3.1 动力蓄电池系统·· 15 1.3.2 驱动电机系统·· 17 1.3.3 充放电系统·· 17 1.3.4 集中式驱动·· 18 1.3.5 分布式驱动·· 19 1.4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20 1.4.1 动力蓄电池技术·· 20 1.4.2 电驱动总成技术·· 20 1.4.3 能量管理与热管理技术 ·· 21 1.4.4 充电和放电技术·· 23 1.4.5 控制器硬件和软件开发技术·· 25 1.5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安全问题 ·· 26 1.5.1 高压电安全·· 26 1.5.2 电气控制安全·· 26 1.5.3 机械结构安全·· 26 1.5.4 电磁兼容性·· 27 1.5.5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防火、防爆、防泄漏·· 27 1.6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安全标准与规范 ·· 28 1.6.1 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与法规·· 28 1.6.2 电动汽车安全性能与要求·· 29 1.6.3 电动汽车安全测试与评价·· 29 第 2章 电动汽车电气安全基础·· 31 2.1 概述·· 31 2.2 人体阻抗·· 31 2.2.1 人体阻抗的构成·· 31 2.2.2 环境因素对人体电阻的影响·· 33 2.3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33 2.3.1 电流致伤的机理·· 34 2.3.2 电击致命的原因·· 34 2.3.3 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34 2.4 电气事故·· 36 2.4.1 触电·· 37 2.4.2 短路·· 37 2.4.3 静电·· 37 2.4.4 射频电磁场·· 38 2.4.5 电气火灾与爆炸·· 38 2.4.6 异常带电·· 38 2.4.7 异常停电·· 39 2.4.8 雷电灾害·· 39 2.5 触电防护·· 39 2.5.1 警示标识·· 39 2.5.2 接触防护·· 40 2.5.3 短路防护·· 43 2.5.4 高压回路主动监测与防护·· 45 2.6 电气防火、防爆 ·· 49 2.6.1 电气引燃源·· 49 2.6.2 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49 2.7 静电防护·· 50 2.7.1 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 50 2.7.2 静电危险的安全界限及防护措施 ·· 51 2.8 雷电防护··53 第 3章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基础·· 54 3.1 概述··54 3.2 电磁兼容基础··54 3.2.1 电磁兼容概念与常用术语··54 3.2.2 电磁兼容理论··56 3.2.3 电磁兼容设计基础 ··63 3.3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基础 ··72 3.3.1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 ··72 3.3.2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分析 ··73 3.3.3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设计基础··83 3.3.4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标准 ··88 3.4 电动汽车电磁场人体曝露··95 3.4.1 辐射的基本概念···95 3.4.2 国际研究概况··96 3.4.3 国内研究成果··97 3.4.4 电动汽车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曝露的要求··98 第 4章 电动汽车通用安全规范 ··100 4.1 概述·· 100 4.2 一般安全·· 100 4.2.1 信号与标志··100 4.2.2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标识·· 101 4.2.3 车载 REESS通用要求·· 102 4.2.4 操作通用安全要求·· 102 4.2.5 提示与警告··102 4.3 防触电安全·· 103 4.3.1 使用中触电防护·· 103 4.3.2 碰撞后触电安全·· 110 4.4 操作安全·· 113 4.4.1 上下电的安全要求·· 113 4.4.2 行驶中操作安全要求 ·· 114 4.4.3 充电操作安全·· 114 4.5 特殊场景安全·· 114 4.5.1 故障状态的操作安全 ·· 114 4.5.2 碰撞后的操作安全·· 115 4.6 整车热安全·· 115 4.6.1 电机热保护··115 4.6.2 电机控制器热保护·· 115 4.6.3 动力蓄电池系统热保护·· 116 4.6.4 充电系统热保护·· 116 4.6.5 整车空调热保护·· 116 4.7 整车布置与安全防护·· 117 4.7.1 碰撞后电安全法规及相关评价要求·· 117 4.7.2 整车布置与高压安全 ·· 119 4.7.3 高压模块本身强度·· 120 4.8 商用车特殊安全要求·· 122 4.8.1 防水安全·· 122 4.8.2 防火安全·· 124 4.9 控制安全·· 128 4.9.1 硬件安全设计·· 128 4.9.2 软件设计·· 132 4.9.3 功能和操作设计·· 132 第 5章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开发··138 5.1 概述·· 138 5.2 动力蓄电池系统简介·· 138 5.2.1 动力蓄电池分类及特点·· 138 5.2.2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139 5.2.3 动力蓄电池相关技术简介 ·· 142 5.3 电芯·· 143 5.3.1 电芯分类·· 143 5.3.2 电芯主材·· 144 5.3.3 电芯容量与外观尺寸 ·· 148 5.3.4 电芯设计安全·· 149 5.3.5 电芯的寿命与可靠性要求 ·· 153 5.3.6 电芯的要求与试验·· 153 5.3.7 电芯的使用安全·· 155 5.4 模组·· 155 5.4.1 模组的构成··155 5.4.2 模组的材料安全·· 156 5.4.3 模组的机械安全·· 157 5.4.4 模组的电气安全·· 158 5.4.5 模组的热安全·· 158 5.4.6 模组的寿命与可靠性要求 ·· 158 5.4.7 模组的法规要求与试验·· 159 5.5 动力蓄电池系统··162 5.5.1 电芯成组方式对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影响·· 162 5.5.2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技术要求 ·· 163 5.5.3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安装·· 166 5.5.4 BMS的功能·· 167 5.5.5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机械安全 ·· 174 5.5.6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热安全 ·· 181 5.5.7 动力蓄电池系统电气安全 ·· 182 5.5.8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法规要求与试验·· 185 5.5.9 动力蓄电池的包装与运输 ·· 186 5.6 开发案例·· 187 5.6.1 刀片电池·· 187 5.6.2 CTB技术 ·· 195 第 6章 电驱动总成的安全设计与开发···202 6.1 概述·· 202 6.2 电驱动总成的构成 ·· 203 6.2.1 驱动电机·· 203 6.2.2 电机控制器··205 6.2.3 变速器·· 208 6.3 电驱动总成的高压电安全 ·· 210 6.3.1 绝缘电阻要求·· 210 6.3.2 耐高压要求··210 6.3.3 屏蔽与接地··212 6.3.4 高压放电·· 215 6.3.5 高压电防护与警示·· 215 6.3.6 高压互锁·· 217 6.3.7 碰撞后安全··217 6.3.8 电驱动总成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 217 6.3.9 高压接口安全要求·· 219 6.3.10 低压线束连接安全要求·· 221 6.4 电驱动总成的机械安全·· 222 6.4.1 电机转子强度·· 222 6.4.2 轴承可靠性··222 6.4.3 壳体强度·· 223 6.4.4 输出法兰防松脱要求 ·· 223 6.4.5 花键润滑要求·· 223 6.4.6 变速器静扭强度·· 224 6.4.7 电驱动总成换档与驻车安全 ·· 224 6.5 电驱动总成热安全 ·· 224 6.5.1 热预警、降额、保护 ·· 224 6.5.2 转子防高温退磁·· 225 6.5.3 轴承、绝缘材料和密封材料耐温要求·· 225 6.5.4 阻燃材料使用·· 226 6.5.5 人体防护与警示·· 230 6.5.6 冷却系统定期检查与保养 ·· 230 6.5.7 电驱动总成油温要求 ·· 231 6.6 防护安全·· 231 6.6.1 防水 /防尘设计:端盖、轴密封性设计··231 6.6.2 气密性·· 232 6.7 电驱动总成故障保护机制 ·· 232 6.7.1 故障触发机制·· 232 6.7.2 故障保护机制(进入安全状态或切换安全态)··233 6.7.3 故障恢复机制·· 233 6.7.4 电驱动总成故障保护示例 ·· 234 6.8 电驱动总成的法规要求与试验 ·· 237 6.8.1 电驱动总成的主要法规与试验方法·· 237 6.8.2 电驱动总成的主要试验项目 ·· 237 6.9 开发案例·· 240 6.9.1 iTAC技术·· 240 6.9.2 BYD混动技术··249 第 7章 充放电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开发···263 7.1 概述·· 263 7.2 充放电模式及系统构成·· 263 7.2.1 交流 /直流充放电·· 263 7.2.2 充电连接方式·· 264 7.2.3 充电模式·· 265 7.2.4 放电模式·· 267 7.2.5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 ·· 268 7.2.6 电动汽车供电设备·· 268 7.2.7 充电连接装置·· 269 7.3 充电系统安全设计 ·· 270 7.3.1 充电系统硬件安全与保护 ·· 270 7.3.2 充电系统软件安全·· 276 7.3.3 交流充电系统安全·· 281 7.4 放电系统安全设计 ·· 281 7.4.1 放电系统硬件安全·· 281 7.4.2 放电系统软件安全·· 282 7.5 充放电接口安全设计·· 283 7.5.1 机械结构·· 283 7.5.2 电气连接·· 284 7.5.3 高压标识要求·· 294 7.5.4 充电接口的制造·· 294 7.5.5 充电接口的检测·· 294 7.5.6 充电接口使用及维护要求 ·· 295 7.6 充电系统环境耐久与可靠性·· 296 7.6.1 耐久性·· 296 7.6.2 耐蚀性·· 301 7.6.3 可靠性·· 304 7.7 充放电产品中的安全设计案例 ·· 312 7.7.1 结构安全·· 312 7.7.2 电气安全·· 318 7.7.3 接口安全·· 320 第 8章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EMC工程应用··323 8.1 概述·· 323 8.2 电动汽车 EMC性能开发·· 323 8.2.1 整车 EMC性能开发流程介绍 ·· 324 8.2.2 整车 EMC目标制定·· 324 8.2.3 整车 EMC设计··326 8.2.4 系统和零部件 EMC性能开发 ·· 326 8.2.5 整车 EMC目标验证和问题管控·· 326 8.2.6 整车 EMC性能验收·· 329 8.3 动力系统 EMC性能开发·· 329 8.3.1 动力系统零部件 EMC性能开发体系·· 329 8.3.2 动力系统零部件 EMC要求 ·· 331 8.3.3 动力系统零部件 EMC验证 ·· 334 8.3.4 动力系统零部件 EMC设计 ·· 339 8.3.5 动力系统架构式设计 ·· 350 8.4 EMC工程应用·· 351 8.4.1 汉 EV整车市场定位 ·· 351 8.4.2 汉 EV整车 EMC性能目标·· 352 8.4.3 汉 EV动力系统布置设计·· 352 8.4.4 汉 EV动力系统 EMC性能要求及结果·· 355 8.4.5 汉 EV整车 EMC验证·· 357 8.4.6 汉 EV动力系统整车 EMC性能·· 359 第 9章 电动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功能安全··363 9.1 概述·· 363 9.2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开发流程 ·· 363 9.3 功能安全管理·· 365 9.3.1 安全文化建设·· 367 9.3.2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安全生命周期分析·· 367 9.3.3 开发接口协议·· 368 9.4 安全性等级分析··369 9.5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370 9.6 概念阶段的功能安全活动 ·· 370 9.6.1 相关项定义··370 9.6.2 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 372 9.6.3 功能安全概念设计·· 373 9.7 系统级功能安全··373 9.7.1 系统级功能安全开发基本要点·· 373 9.7.2 技术安全概念设计·· 374 9.7.3 系统集成测试·· 375 9.7.4 安全确认·· 376 9.7.5 软硬件接口规范示例 ·· 376 9.8 硬件功能安全开发 ·· 377 9.8.1 硬件功能安全开发的要点 ·· 377 9.8.2 硬件功能安全需求规范·· 377 9.8.3 硬件设计·· 378 9.8.4 硬件架构评估矩阵·· 378 9.8.5 评估硬件随机失效对安全目标的符合性·· 379 9.8.6 硬件集成和测试·· 379 9.8.7 评估诊断覆盖率·· 380 9.8.8 硬件架构矩阵示例·· 380 9.8.9 PMHF计算示例·· 381 9.8.10 PMHF在多系统中的分配示例·· 383 9.9 软件层面的功能安全活动 ·· 384 9.9.1 软件开发流程·· 384 9.9.2 软件安全需求规范·· 385 9.9.3 软件架构设计·· 386 9.9.4 软件单元设计和实现 ·· 387 9.9.5 软件单元验证·· 388 9.9.6 软件集成和测试·· 389 9.9.7 嵌入式软件测试·· 389 9.9.8 软件配置·· 390 9.9.9 软件之间的防串扰·· 391 9.9.10 软件架构层面的安全分析和相关性失效分析 ·· 391 9.10 生产、运行、服务和报废的功能安全动 ·· 393 9.11 文档与工作产品管理·· 394 第 10章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新技术展望··395 10.1 概述 ·· 395 10.2 动力蓄电池新技术·· 396 10.2.1 新材料体系 ·· 396 10.2.2 结构创新·· 400 10.2.3 动力电池新技术的安全性设计·· 400 10.3 电驱动总成新技术·· 401 10.3.1 电驱动总成集成一体化·· 401 10.3.2 电机新技术 ·· 402 10.3.3 电控新技术 ·· 403 10.3.4 动力域控制器·· 404 10.3.5 电驱动总成新技术安全风险·· 405 10.4 充电新技术·· 405 10.4.1 大功率充电技术 ·· 405 10.4.2 无线充电技术·· 406 10.4.3 自动充电技术·· 408 10.4.4 充电弓技术 ·· 411 10.5 系统集成新技术 ·· 411 10.5.1 智能线控底盘技术·· 411 10.5.2 滑板底盘·· 413 10.5.3 智能线控底盘的安全性问题·· 414 10.6 高压平台及超级导线技术·· 414 10.6.1 800V高电压平台·· 414 10.6.2 高压保护技术·· 415 10.6.3 超级铜导线技术 ·· 417 参考文献··418
|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其核心部件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本书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开发涉及的知识、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梳理,介绍了电动汽车及动力系统的基本知识体系;系统地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气安全基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基础和电动汽车通用安全规范等理论知识;详细地阐述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电驱动总成、充放电系统的安全设计与开发,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EMC工程应用,电动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功能安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新技术展望。本书列举了大量的研究开发案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供汽车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和咨询机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