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
¥ ×1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09 号)对新型储能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到 2025 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需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基于此,特编写《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一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储能的基础知识、分类、发展历程、定位及作用、评价指标体系等知识,重点讲述了机械储能(包括经典和新型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等)、储热(包括显热储热、潜热储热、热化学吸附储热和热化学反应储热等)、电能储能(包括超导磁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高温钠硫电池、铅酸电池及其他前沿电池储能等)、化学储能(包括氢储能、碳氢燃料储能、氨储能)等各类储能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另外,还对电力储能构成及建模、技术与经济性比较、应用场景分析、可行性应用评估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可供能源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储能技术研究科研人员、电力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的参考书。
商品名称: | 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 | 开本: | 128开 |
作者: | 杜忠明,张晋宾 | 定价: | 178.00 |
ISBN号: | 9787519880958 | 出版时间: | 2023-12-08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印刷时间: | 2023-12-08 |
版次: | 1 | 印次: | 1 |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前言
1 绪论
01
1.1 储能概述
1.2 储能发展历程
1.2.1 自然储能与能源革命
1.2.2 电力系统储能
1.3 储能技术分类
1.3.1 按储能所存储能量形式或机理分类
1.3.2 按储能释能持续时间长短分类
1.3.3 其他分类法
1.4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1.4.1 大宗能源服务
1.4.2 辅助服务
1.4.3 输电网基础设施服务
1.4.4 配电网基础设施服务
1.4.5 用户侧能量管理服务
1.4.6 组合服务
1.5 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参考文献
2 储能基础知识
2.1 工程物理学基础
2.1.1 能量和功率
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总能
2.1.3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2.1.5
2.2 储能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2.3 储能常用术语及定义
2.3.1 储能电站(系统)及其类别
2.3.2 电力储能系统及装置
2.3.3 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2.3.4 储能系统运行及维护
参考文献
3 机械储能技术
3.1 抽水蓄能
3.1.1 概述
3.1.2 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
3.1.3 抽水蓄能电站与机组种类及特点
3.1.4 抽水蓄能功能及应用
3.1.5 抽水蓄能技术发展
3.2 压缩空气储能
3.2.1 概述
3.2.2 压缩空气储能工作原理及特点
3.2.3 压缩空气储能分类及特点
3.2.4 关键设备
3.2.5 压缩空气储能应用
3.2.6 压缩空气储能发展趋势
3.3 液态空气储能
3.3.1 概述
3.3.2 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工作原理
3.3.3 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特点
3.3.4 液态空气储能工程应用
3.3.5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3.4 飞轮储能
3.4.1 概述
3.4.2 飞轮储能工作原理
3.4.3 飞轮储能分类及特点
3.4.4 飞轮储能工程应用
3.4.5 飞轮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146
3.5 二氧化碳储能
3.5.1 概述
3.5.2 二氧化碳储能工作原理 ···································································147
3.5.3 二氧化碳储能类别及特点 ·······························································148
3.5.4 二氧化碳储能工程示范 ···································································155
3.5.5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发展趋势····························································157
3.6 重力储能
3.6.1 概述
3.6.2 重力储能工作原理
3.6.3 重力储能主要技术类别及工程应用 ········&......
“3060”双碳战略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能源转型基础上的新型能源体系(包括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3060”的基础。储能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确保能源顺利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能源转型之路上,储能不仅对于传统电力系统性能提升、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量排放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可发挥关键作用(如可有效应对风光等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避免电力系统弃风弃光,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安全性)。
本书内容翔实丰富,覆盖了各类储能类型(包括机械式、热能式、电化学式、电能式、化学式)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功能及特点、技术应用、发展动态及趋势,介绍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储热技术,兼顾理论和工程,力争反映国际储能领域科研和工程应用最z新进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作为“能源智囊、国家智库”,为了推动储能在我国电力行业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使储能充分发挥电力系统压力“减震器”和效益“倍增器”的赋能作用,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碳中和进程,组织编著了本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