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凯瑟琳·格雷尼尔著|
无编|
寇媛媛译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 页数:392页
- 开本:32开
- ISBN:9782054582322
- 版权提供:北京出版社
店铺公告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著名瑞士雕塑家、素描家和诗人,20世纪少数几位“作品比本人更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那些瘦弱的、孤独行走的人形雕塑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从中,人们触碰到二战后人类整体的生存经验特质:恐惧、疏离与焦虑。其作品一度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他因此被称为“史上最贵雕塑家”。 本书是首部关于贾科梅蒂的简体中文版权威传记。基于贾科梅蒂与家人的一手书信、友人关于他的珍贵记录,作者在书中生动翔实地记述了贾科梅蒂“行走”的一生,全面再现了这位神秘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生涯以及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事件。 鲜有人知道,贾科梅蒂选择了一条逆行的边缘之路:其一生与多位艺术、文化、思想名家交织,游走于不同的流派和圈子,但拒绝隶属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昔日的思想体系以及“标签”,并不停追问:何为本真?他常在咖啡馆与知识分子朋友相聚,听萨特谈中国之旅的见闻,和左翼朋友聊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有时在酒吧里和相识多年的妓女朋友们聊天……最后,他总会回到伯利特-曼东街的画室,完成一件他明知会失败的作品。 如作者所言,在那间工作了40年的画室里,“他变成了加缪笔下英雄西西弗斯的化身,每天都要质疑前一晚的作品。忠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命运变得比一切都重要,甚至比作品的创作还重要。”
前 言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成为艺术家 第三章 直击死亡 第四章 定居巴黎 第五章 艺术家的生活 第六章 伯利特-曼东街 第七章 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 第八章 决定性的相遇 第九章 新阶段 第十章 加入超现实主义 第十一章 情色与暴力 第十二章 物品与装饰品 第十三章 《凌晨四点的宫殿》 第十四章 父亲过世 第十五章 决裂 第十六章 重返模特 第十七章 事故,然后是战争 第十八章 巨大的热忱 第十九章 行走的人 第二十章 T之死 第二十一章 改变的时刻 第二十二章 跌倒的男人 第二十三章 不停歇的工作 第二十四章 再一次,怀疑 第二十五章 成功时刻 第二十六章 矢内原伊作 第二十七章 特别的友谊 第二十八章 画家贾科梅蒂 第二十九章 卡罗琳 第三十章 大通曼哈顿广场 第三十一章 威尼斯双年展 第三十二章 死亡的阴影 第三十三章 成名 第三十四章 临终前的几个月 致 谢 注 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地名译名对照表
◎作者介绍 凯瑟琳·格雷尼尔(Catherine Grenier),艺术史学家,前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副馆长,自2014年起开始担任巴黎贾科梅蒂基金会主任,策划过多个关于贾科梅蒂的展览。她曾出版许多关于艺术家的作品,如《萨尔瓦多·达利:自我创造》(Salvador Dali: The Making of an Artist)、《安奈特·梅莎热》(Annette Messager)等。 ◎译者介绍 寇媛媛,西安交通大学法语系副主任,2007年硕士毕业于法国利摩日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曾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担任外事口译工作十余场,在法国文学领域发表多篇论文与专著。
他被称为“史上最贵雕塑家”,作品直击战后人类之脆弱艺术大师贾科梅蒂简体中文版传记首次出版真实再现游走在创伤与重建之上的艺术人生20世纪群星闪耀时,他逆向“行走”于时代洪流 1. 艺术大师贾科梅蒂简体中文版传记首次出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著名瑞士雕塑家,其最为大众熟知的瘦弱人形雕塑普遍被认为反映了二战后人类疏离、恐惧的生存状态。2010年至2015年间,他的三件雕塑作品分别拍出逾1亿美元的高价,一度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贾科梅蒂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贵雕塑家”。 本书是首部记述贾科梅蒂的简体中文版权威传记。作者凯瑟琳·格雷尼尔是一名艺术史学家,她自2014年起开始担任巴黎贾科梅蒂基金会主任,曾策划过8个关于贾科梅蒂的国际性展览。基于大量贾科梅蒂和家人的一手书信、贾科梅蒂友人关于他的记录以及媒体资料,作者全面记叙了贾科梅蒂的一生,传记内容详实、可靠。此外,书中收录的珍贵照片,真实再现了贾科梅蒂的童年和艺术生活,其中部分照片此前从未出版。 2. 从“阿尔贝托”到“贾科梅蒂”,一位艺术家孤独的逆向行走之路,追问本质的真实以一场车祸为分界点,书中关于这位艺术家的叙述名称由“阿尔贝托”更替为“贾科梅蒂”。这位艺术家游走于不同的流派,而后出走。如作者所言,贾科梅蒂拒绝隶属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或昔日的思想体系,这个孤独的转向将他带入边缘地带。他并不寻求定义其个人的、恒久的准则抑或“标签”,他尝试达成的,是关于本质的真实的追问,呈现己之所见。“我总有种印象,一种生命的脆弱感,好像每一刻他都需要非凡的能量才能保持站立,然而倾塌的风险却无时不在。”葛姆雷称其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位典范。贾科梅蒂在工作了40年的伯利特-曼东街画室里过着一种完全奉献给创作的苦役犯式生活,如同“加缪笔下英雄西西弗斯的化身,每天都要质疑前一晚的作品。忠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命运变得比一切都重要,甚至比作品的创作还重要。”3. 20世纪群星闪耀时,贾科梅蒂在与他人缔结的关系网中理解人与世界安托万·布德尔、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安德烈·布勒东、萨尔瓦多·达利、路易·阿拉贡、巴勃罗·毕加索、让-保罗·萨特、让·热内…… 贾科梅蒂的一生与多位艺术、文化、思想名家交织。他混迹于不同的圈子之间:白天,他工作,有时在咖啡馆里与知识分子朋友聊天(比如听萨特谈中国之旅的见闻,与共产党朋友聊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或与画商见面;夜晚的酒吧里,他独自一人沉思,或与相识多年的妓女们聊天,然后回到自己的画室中继续创作。 贾科梅蒂无意成为表现孤独的艺术家,而是在与他人缔结的关系网中理解人与世界。同时,没有一位20世纪的艺术家像贾科梅蒂一样,主动将其艺术题材缩减至核心要素,每天钻研相同的问题,将艺术创造力都集中于他试图理解世界的设想。二战、死亡、性、女性……他一生中所经历的人与事,交织于自己创作的作品中。透过对人的再现,他的创作试图将持久性赋予一直被消逝威胁的生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