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赠藏书票 6册汪曾祺散文全集人间草木人间有味人间小暖人生有趣名家精选散文集随笔经典文学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汪曾祺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汪曾祺著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8591023964
    • 版权提供:人民文学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备受读者期待的《汪曾祺散文全编》(全6卷) 隆重面世

    收录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汪曾祺散文作品

    新增佚文100余篇

    随书赠送精美藏书票一枚

     

     

     

           本书收录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散文作品,共分六卷。作品以我社新近出版的《汪曾祺全集》“散文卷”“谈艺卷”为底本,收入作者自1941年创作的散文、谈艺类文章,共计553篇。

    作品以写作时间排列顺序,写作时间不详则按发表时间排序。如写作时间与发表时间均不详,则编入“未编年”。文末写作时间如非作者自属,加括号以示区别。

    每篇皆有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保留作者原注;其他少量必要的注释,皆标明“编者注”。

    作者早期作品中的个别字词,如“婉惜”“瑚蝶”等,均不予改动;外国人译名均不予改动;保留异体字,保留带有作家个人风格与时代印记的用语。

    本书肯定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贾平凹评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总目

     

    第一卷

    1941年

    私生活

    1943年

    小贝编

    论“世故”

    家信

    家书

    烧花集

    1944年

    灌园日记

    黑罂粟花——《李贺歌诗编》读后

    1945年

    花园——茱萸小集二

    花·果子·旅行——日记抄

    干荔枝

    1946年

    街上的孩子

    风景

    “膝行的人”引

    昆明草木

    1947年

    飞的

    蔡德惠

    短篇小说的本质——在解鞋带和刷牙的时候之四

    室外写生

    烟与寂寞

    歌声

    幡与旌

    蝴蝶:日记抄

    1948年

    背东西的兽物

    勿忘侬花

    书《寂寞》后

    昆明的叫卖缘起

    礼拜天早晨

    蜘蛛和苍蝇

    道具树

    1950年

    寄到永玉的展览会上

    1951年

    一个邮件的复活——访问北京邮政管理局无着邮件股

    丹娘不死

    武训的错误

    听侯宝林同志说相声

    赵坚同志的《磨刀》和《检查站上》

    怀念一个朝鲜驾驶员同志

    1952年

    从国防战士到文艺战士——记王凤鸣

    1956年

    且说过于执

    鲁迅对于民间文学的一些基本看法

    冬天的树

    下水道和孩子

    1957年

    国子监

    战争

    马莲

    星期天

    1958年

    仇恨·轻蔑·自豪——读“义和团的传说故事”札记

    关于“路永修快板抄”

    1960年

    古代民歌杂说

    说《弹歌》说《雉子班》

    1979年

    “花儿”的格律——兼论新诗向民歌学习的一些问题

    飞出黄金的牢狱

    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

    1980年

    第一场在七十六页

    读民歌札记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果园杂记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裘盛戎二三事

    1981年

    我的老师沈从文

    宋士杰——一个独特的典型

    与友人谈沈从文——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

    关于《受戒》

    艺坛逸事

    动人不在高声

    尊丑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中国戏曲有没有间离效果

    《贵妃醉酒》是京剧么?

    高英培的相声和埃林·彼林的小说

    京剧格律的解放

    关于葡萄

    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第二卷

    1982年

    揉面——谈语言运用

    小说笔谈

    听遛鸟人谈戏

    从赵荣琛拉胡琴谈起

    看《小翠》,忆老薛

    作家五人谈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在大足县业余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重新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说短——与友人书

    旅途杂记

    道是无情却有情

    两栖杂述

    关于现阶段的文学——答《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问

    天山行色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小说创作随谈

    湘行二记

    1983年

    一代才人未尽才——怀念裘盛戎同志

    语言是艺术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小说技巧常谈

    戏曲和小说杂谈

    关于小小说

    菏泽游记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

    生活·思想·技巧——在张家口市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晚饭花集》自序

    人间幻境花果山

    1984年

    传神

    谈谈风俗画

    提高戏曲艺术质量

    漫评《烟壶》

    谈风格

    老舍先生

    流派要发展,要有新剧目——读李一氓《论程砚秋》有感

    翠湖心影——昆明忆旧之一

    泡茶馆——昆明忆旧之二

    昆明的雨——昆明忆旧之三

    随笔两篇

    水母葵·薤

    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

    隆中游记

    跑警报——昆明忆旧之四

    故乡水

    1985年

    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细节的真实——习剧札记

    我和民间文学

    昆明的果品——昆明忆旧之五

    祝愿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昆明的花——昆明忆旧之六

    八仙

    生机

    寻根

    从哀愁到沉郁——何立伟小说集《小城无故事》序

    待遣春温上笔端

    香港的鸟

    第三卷

    1986年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桥边散文

    午门忆旧玉渊潭的传说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

    用韵文想

    一篇好文章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故乡的食物

    “桥边杂记”序

    谈读杂书

    比罚款更好的办法

    写信即是练笔

    灵通麻雀

    吃食和文学(三题)

    他乡寄意

    沈括的幽默

    读廉价书

    小小说是什么

    门前流水尚能西——《晚翠文谈》自序

    有意思的错字

    博雅

    责任应该由我们担起

    “草木闲篇”小启

    苏三监狱

    云南茶花

    说“怪”

    小说的散文化

    张大千和毕加索

    八仙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戏台天地——为《戏联选》而写

    地灵人杰话淮安

    索溪峪

    1987年

    林斤澜的矮凳桥

    再谈苏三

    散文四篇

    宋朝人的吃喝马铃薯紫薇腊梅花

    贺路翎重写小说

    《江苏邑县丛书——高邮》序

    童歌小议

    昆明菜——昆明忆旧之七

    金岳霖先生

    午门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熬鹰·逮獾子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泰山拾零

    猴王的罗曼史

    建文帝的下落——滇游新记

    杨慎在保山

    滇游新记(三篇)

    泼水节印象大等喊滇南草木状

    吴三桂

    藻鉴堂

    狼的母性

    观音寺——昆明忆旧之八

    手把羊肉

    鳜鱼

    锒铛

    家常酒菜

    钓鱼台

    《茱萸集》题记

    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创作生涯

    水母宫和张郎像

    自序

    坝上

    夏天的昆虫

    林肯的鼻子——美国家书

    昆明食菌

    口蘑

    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太监念京白

    中国作家的语言意识

    四僧

    文学语言杂谈

    1988年

    话说“市井小说”

    《裘盛戎》前言

    菌小谱

    悬空的人——美国家书

    自报家门——为熊猫丛书《汪曾祺小说选》作

    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打渔杀家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读后

    西南联大中文系

    淡泊的消逝——悼吾师沈从文先生

    一个爱国的作家——怀念沈从文老师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怀念沈从文老师

    字的灾难

    踢毽子

    多此一举

    《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关于散文的感想

    不要把作家抽象化起来

    严子陵钓台

    退役老兵不“退役”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沈从文转业之谜

    美国短简

    酒瓶诗画

    关于“样板戏”

    关于作家和创作

    甓射珠光

    早茶笔记(三则)

    贾平凹其人

    野鸭子是候鸟吗?——美国家书

    淡淡秋光

    小说陈言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冬天

    第四卷

    1989年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中国寻根小说选》序

    我的“解放”

    韭菜花

    长篇小说《玫瑰门》研讨会发言纪要

    思想·语言·结构——短篇小说杂谈

    重写文学史,还不到时候

    四方食事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陆建华《全国获奖爱情短篇小说选评》代序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晚岁渐于诗律细

    凤翥街

    小传·有益于世道人心

    王磐的《野菜谱》

    “无事此静坐”

    寻常茶话

    《沈从文传》序

    和尚——《早茶笔记》之三

    皖南一到

    边缘的边缘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

    艺术和人品——《方荣翔传》代序

    1990年

    读一本新笔记体小说

    愿他多多实验各种招数——毕四海印象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沽源

    初访福建

    《桃源与沅州》《常德的船》赏析二篇

    遥远的阿佤山

    七十书怀

    知识分子的知识化

    人间草木

    作家谈吃第一集

    沙岭子

    步障:实物和常理“小山重叠金明灭”

    闹市闲民

    二愣子

    萝卜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早茶笔记》之四

    食道旧寻

    我的创作生涯

    写字

    呼雷豹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水浒》人物的绰号——鼓上蚤和拚命三郎

    《蒲草集》小引

    五味

    《知味集》征稿小启

    多年父子成兄弟

    读《萧萧》

    人之相知之难也——为《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而写

    老学闲抄

    二十年前旧板桥冯乐山的寿联打油诗

    老学闲抄

    皇帝的诗诗用生字毛泽东用乡音押韵

    米线和饵块

    《蒲桥集》再版后记

    城隍·土地·灶王爷

    忙中不及作草

    1991年

    美国女生——阿美利加明信片

    正索解人不得——《夕阳又在西逝》代序

    贾似道之死——老学闲抄

    随遇而安

    《水浒》人物的绰号——浪子燕青及其他

    雁不栖树

    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谈书评

    美在众人反映中——老学闲抄

    修髯飘飘——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

    一种小说——魏志远小说集《我以为你不在乎》序

    觅我游踪五十年

    《受戒》重印后记

    二十一世纪的文学?

    烟赋

    文化的异国

    纪姚安的议论

    徐文长的婚事

    却老

    我的家乡——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一

    泰山片石

    野人的执着

    《旅食集》自序

    我的家——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二

    开卷有益

    关于《虐猫》

    录音压鸟

    初识楠溪江

    关于《沙家浜》

    捡石子儿——《汪曾祺选集》代序

    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羊上树和老虎闻鼻烟儿

    一辈古人

    第五卷

    1992年

    书画自娱

    岁交春

    我的祖父祖母——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三

    作家应当是通人

    自得其乐

    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本命年和岁交春

    西窗雨

    猴年说命

    对口——旧病杂忆之一

    疟疾——旧病杂忆之二

    牙疼——旧病杂忆之三

    随笔写下的生活

    日子就这么过来了——徐卓人小说集《你先去彼岸》代序

    偶笑集

    《菰蒲深处》自序

    读剧小札

    四川杂忆

    故乡的野菜

    《汪曾祺小品》自序

    蚕豆

    食豆饮水斋闲笔

    我的父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四

    晚年——人寰速写之一

    傻子——人寰速写之二

    大妈们——人寰速写之三

    “样板戏”谈往

    徐文长论书画

    豆腐

    新校舍

    我的母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五

    大莲姐姐——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六

    相看两不厌——代序

    我的小学——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七

    我的初中——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八

    未尽才——故人偶记

    干丝

    怀念德熙

    肉食者不鄙

    鱼我所欲也

    谈题画

    又读《边城》

    后台

    对读者的感谢

    《当代散文大系》总序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自序

    《成汉飚书法集》序

    一点意见

    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曾明了小说集《风暴眼》代序

    关于王蒙

    语文短简

    岁朝清供

    悔不当初

    1993年

    昆明的吃食

    谈幽默

    昆虫备忘录

    祈难老

    昆明年俗

    故乡的元宵

    学话常谈

    地质系同学

    推荐《孕妇和牛》

    推荐《秋天的钟》

    红豆相思——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缘起》

    阿索林是古怪的——读阿索林《塞万提斯的未婚妻》

    文人论乐——读肖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老董

    《榆树村杂记》自序

    《独坐小品》自序

    白马庙

    要面子——读威廉·科贝特《射手》

    精辟的常谈——读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文游台

    露筋晓月——故乡杂忆

    手把肉

    一个暑假

    生命的极致——读曾明了的小说《风暴眼》

    文集自序

    看画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草花集》自序

    裘盛戎二三事

    贴秋膘

    思想·语言·结构

    文章杂事

    名实篇

    栗子

    我的世界

    创作的随意性

    读诗抬杠

    诗与数字

    沙弥思老虎

    牌坊——故乡杂忆

    《花帜》印象

    金陵王气

    《塔上随笔》序

    美——生命——《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老年的爱憎

    继母

    小乐胃

    耿庙神灯

    《中国当代名人随笔·汪曾祺卷》序

    散文应是精品

    西山客话

    第六卷

    1994年

    在台北闻急救车鸣笛声有感

    七载云烟

    小滂河的水是会再清的(代序)

    长城漫忆

    “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作品评语

    写景

    抒情考古学——为沈从文先生古代服饰研究三十周年作

    《中学生文学精读·沈从文》前言

    大地

    沈从文作品题解、注释、赏析

    《边城》《牛》《丈夫》《贵生》

    濠河逝水——代序

    《职业》自赏

    我的文学观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中国京剧》序

    夏天

    一技

    续修族谱序

    1995年

    草巷口

    小议新程派

    造屋为人

    简论毛泽东的书法

    《矮纸集》题记

    难得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月亮

    七十五岁

    1996年

    《吃的自由》序

    深箩漈

    题画三则

    晚翠园曲会

    人间送小温

    《废名小说选集》代序

    果蔬秋浓

    颜色的世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代序)

    果园的收获

    “国风文丛”总序

    彩云聚散

    再淡一些——《文牧散文选》序

    师恩母爱——怀念王文英老师

    书到用时

    北京的秋花

    评审感言

    草木春秋

    古都残梦——胡同

    关于于会泳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平心静气——《布衣文丛》代序

    辞达而已矣

    对仗·平仄

    好人平安——马得及其戏曲人物画

    1997年

    辣椒

    清汤挂面

    “安逸”

    张郎且莫笑郭郎

    玉烟杂记

    梨园古道

    《日下集》题记

    潘天寿的倔脾气

    《旅食与文化》题记

    谭富英佚事

    才子赵树理

    面茶

    花溅泪

    唐立厂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诗人”韩复榘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炸弹和冰糖莲子

    林斤澜!哈哈哈哈……

    梦见沈从文先生

    济公坐轿子——四时佳兴之七

    齐白石的童心

    富贵闲人,风雅盟主——企业家我对你说

    论精品意识——与友人书

    句读·气口

    铁凝印象

    贵在坚持——序《雨雾山乡》

    谈散文

    百岛之县——洞头拾贝

    1998年

    下大雨

    三圣庵

    阴城

    罗汉

    记梦

    草木虫鱼鸟兽

    豆汁儿

    北京人的遛鸟

    秘书

    叹皇陵

    架上鸭言

    无意义诗

    2015年

    散文五题

     

    未编年

     

    沈从文先生的“抒情考古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读后感

    推陈出新,成绩不大

    现实主义的魅力

    《范进中举》(初稿油印本)前言

    关于一出戏的意见

    读《〈赵巧儿送灯台〉读后》

    附录

    社会性·小说技巧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清明》杂志文学座谈会纪要

    宋四家都是文学家兼书法家

     

     

     

     

     

     

     

     

     

     

    昆明一住七年,始终未离开一步,有人问起,都要说一声“佩服佩服”。虽然让我再去住个几年,也仍然是愿意的,但若问昆明究竟有甚么,却是说不上来。也许是一草一木,无不相关,拆下来不成片段,无由拈出,更可能是本来没有甚么,地方是普通地方,生活是平凡生活,有时提起是未能遣比而已。不见大家箱栊中几全是新置的东西。翻遍所带几册旧书中也找不出一片残叶碎瓣了么。独坐无聊,想跟人谈谈,而没有人可以谈谈,写不出东西却偏要写一点。时方近午,小室之中已经暮气沉沉。雨下得连天连地是一个阴暗,是一种教拜伦脾气变坏的气候,我这里又无一分积蓄的阳光,只好随便抓一个题目扯一顿,算是对付外面呜呜拉拉焦急的汽车,吱吱吜吜不安的无线电罢了。我倒宁愿找这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看,自己来写是全无资格的。

     

    十二月十三日记

     

    一、草

     

    到昆明,正是雨季。在家里关不住,天雨之下各处乱跑。但回来脱了湿透的鞋袜,坐下不久,即觉得不知闷了多少时候了,只有袖了手到廊下看院子里的雨脚。一抬头,看见对面黑黑的瓦屋顶上全是草,长得很深,淒淒的绿。这真是个古怪地方,屋顶上长草!不止一家如此,家家如此。荒宫废庙,入秋以后,屋顶白蒙蒙一片。因为托根高,受风多,叶子细长如发,在暗淡的金碧之上萧萧的飘动,上头的天极高极蓝。

     

    二、仙人掌

     

    昆明人家门。有几件带巫术性的玩意。门坎上贴红纸剪成的剪刀,锁。门上一个大木瓢,画一个青面鬼脸。一对未漆羊角生在羊头上似的生在门头上。角底下多悬仙人掌一片。不知这究竟是甚么意思,也问过几个本地人,说不出所以然,若是乡下人家则在炊烟薰得黑沉沉的土墙上还要挂一长串通红通红的辣椒,是家常吃的,与厌胜辟邪无关,但越显出仙人掌的绿,造成一种难忘的强烈印象。

    仙人掌这东西真是贱,一点点水气即可以浓浓的绿下来,且茁出新的一片,即使是穿了洞又倒挂在门上。

    心急的,坐怕担心费事,栽花木活,糟塌花罪过,而又喜欢自己种一点甚么出来看看的,你来插一片仙人掌吧,仙人掌有小刺毛,轻软得刺进手里还不知道,等知道时则一手都是了。一手都是你仍可以安然作事。你可以写信告诉人了,找种了一棵仙人掌,告诉人弄了一手刺。就像这个雨天,正好。你披上雨衣。

    仙人掌有花,花极简单,花片如金箔,如蜡。没有花柄,直接生在掌片上,像是做假安上去的。从来没见过那么蠢那么可笑的花。它似乎一点不知道自己是个甚么样子,不怕笑。唷,听说还要结果子呢,叫做甚么“仙桃”,能好吃么?它甚么都不管,只找个地方把多余的生命冒出来就完事,根本就没想到出果子。这是个不大可解的事,我没见过一头牛一匹羊嚼过一片仙人掌。我总以为这么又厚又长的大绿烧饼应当很对它们的胃口的。它们简直连看也不看一眼!

    英国领事馆花园后墙外有仙人掌一大片,上多银青色长脚蜘蛛,这种蜘蛛一定有毒,样子多可怕。墙下有路,平常一天没有两三人走过。

     

     

    三、报春花

     

     

    虽然我们那里的报春花很少,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花园》

     

    我不知怎么知道这是报春花的。我老告诉人“这种小花有个好名字,报春花”,也许根本是我造的谣。它该是草紫紫云英,或者紫花苜蓿,或者竟是报春花,不管它,反正就是那么一种微贱的淡紫色小花。花五六瓣,近心处晕出一点白,花心淡黄。一种野菜之类的东西,叶子大概如小青菜,有缺刻,但因为花太多,叶子全不重要了。花梗极其伶仃,怯怯的升出一丛丛细碎的花,花开得十分欢。茎上叶上花上全沁出许多茸茸的粉。塍头田边密密的一片又一片,远看如烟,如雾,如云。

    我有个石鼓形小绿瓷缸子,满满的插了一缸。下午我们常去采报春花,晒太阳。搬家了,一马车,车上冯家的猫,王家的鸡,松与我轮流捧着那一缸花。我们笑。

    那个缸子有时也插菜花,当报春花没有的时候。昆明冬天都有菜花。在霜里黄。菜花上有蜜蜂。

     

    四、百合的遗像

     

    想到孟处要延命菊去,延命菊已经少了,他屋里烧瓶中插了两枝百合,说是“已经好些天了。”

    下着雨,没有甚么事情,纱窗外蒙蒙绿影,屋里极其静谧,坐了半天。看看烧瓶里水已黄了,问“怎么不换换水?”孟说“由它罢。”桌上有他批卷子的红钢笔,抽出一张纸画了两朵花。心里不烦躁,竟画得还好。松和孟在肩后看我画,看看画,又看看花,错错落落谈着话。

    画画完了,孟收在一边,三个人各端了一杯茶谈他桌上台路易士那几句诗,“保卫那比较坏的,为了击退更坏的,”现代人的逻辑阿,正谈着,一朵花谢了,一瓣一瓣的掉下来,大家看看它落。离画好不到五分钟。

    看看松腕上表,拿起笔来写了几个字:

    “遗像某月日下午某时分,一朵百合谢了。”

    其后不久,孟离开昆明,便极少有机会去他屋前看没有主人的花了。又不久,松与我也同时离开昆明又分了手,隔得很远。到上海三月,孟自家乡北上,经过此地,曾来我这个暮色沉沉的破屋里住了一宿,谈了几次,我们都已经走了不少路了,真亏他,竟还把我给他写的一条字并那张画好好的带着?

    这教我有了一点感慨。走了那么多路,甚么都不为的贸然来到这个大地方,我所得的是甚么,操持是甚么,凋落的,抛去的可就多了。我不能完全离开这朵百合,可自动的被迫的日益远了,而且连眺望一下都不大有时候,也想不起。孟倒是坚贞的抱着做一个“爱月亮,爱北极星的孩子”的志气,虽然也正在比较坏与更坏的选择之中。松远在南方将无法尽知我如今接受的是一种甚么教育。阿,我说这些干甚么,是寂寞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收了吧。——这又令我想起昆明的梨花来了。

     

     

    注释

     

    ①本篇原载1946年12月27日《文汇报》,署名“方栢臣”。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