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大国博弈下的牺牲者 译丛套装4册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与屠刀为邻+刚果战争+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 世界政治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福阿德·阿贾米著
    •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福阿德·阿贾米著
    •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
    • 开本:16开
    • 装帧:套装
    • ISBN:9785203671475
    • 版权提供:当代世界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套装包括:

    理想国译丛03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理想国译丛053: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理想国译丛055:刚果战争:失败的利维坦与被遗忘的非洲大战

    理想国译丛056: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



    基本信息

     

    书名: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系列:理想国译丛

    著者:[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译者:王玫 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卢文婷

    书号:978-7-305-20997-0

    出版时间:2018.11

    定价:79.0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尺寸:152mm * 228mm * 28.5mm

    字数:291千

    页数:384页  


     

    内容介绍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这些“血管”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本书试图揭开拉丁美洲孤独百年的真相,也让我们聆听失败者的声音:那些追求拉美独立富强的英雄和他们失败的革命。这是整个拉丁美洲悲剧的缩影。与书中所揭示的历史被官方掩盖和篡改一样,本书在出版之后不久即遭到拉美右翼政府的禁令,然而它却以几十种语言的译本走遍世界,被一代人长久地当作叛逆拉丁美洲的象征。它的论断带着时代的烙印,它的命运却已经融入历史。


     

    作者简介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1940—2015),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说家,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开始在《太阳周报》发表政治漫画,先后担任过周刊、日报的记者、编辑、主编。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入狱,曾流亡12年并被列入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8种语言,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已译为中文的著作包括《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火的记忆》《足球往事》等。



    基本信息

     

    书名: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著者:[法]让·哈茨菲尔德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书号:978-7-5477-4171-9

    出版时间:2022.02

    定价:118.00装帧:精装圆脊

    纸张:书纸

    尺寸:152mm×228mm×41mm

    字数:497千字

    页数:592


    内容简介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一天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作者简介

    让·哈茨菲尔德(Jean Hatzfeld):法国作家。曾作为《解放报》战地记者广泛活动于德国、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前往黎巴嫩、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国家报道当地战乱;1994年,他前往卢旺达,开始调查和报道大屠杀及其后果,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陆续获得2001年法国文化奖、2003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以及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


    基本信息

    书名:刚果战争:失败的利维坦与被遗忘的非洲大战

    著者:[美]贾森·斯特恩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978-7-5598-4859-8

    出版时间:2022.05

    定价:108.00

    装帧:精装圆脊

    纸张:银河书纸

    尺寸:152mm×228mm×34.5mm

    字数:418千字

    页数:480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比利时的殖民压迫下获得解放,开启了民族独立的纪元。然而,这个面积与西欧相当的矿业大国并未就此走向繁荣。自1996年起,刚果接连爆发两场战争,九个非洲国家卷入其中,数百万生灵死于非命,无数人流离失所;在延绵数千里的战火中,灭绝人性的屠杀频频发生,孕妇被活活剖腹,平民被成批活埋,五六岁的孩童惨遭性侵……


    但是,这场被称为“非洲世界大战”的浩劫,却鲜见外界关注。它的源头常被简单归结于野蛮落后、道德堕落或西方列强的无耻贪婪,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贾森·斯特恩斯倾尽十年心血,深入非洲腹地,采访刚果之乱背后的权力人物与屠杀事件的幸存者,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大量细节,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打破世界对刚果与中非地区的刻板印象。在这里,一个人可能既是在战乱中四处逃命的难民,也是散播暴行的罪犯,可能一边心怀救国济民的诚挚理想,一边纵容军队烧杀抢掠。这里没有正与邪的清晰界限,只有复杂叵测、难以逆料的人性。


    作者简介

    贾森·斯特恩斯(Jason Stearns),美国政治学者,纽约大学高级研究员,致力于研究非洲地区的暴力形势和社会动态,尤其关注刚果民主共和国。曾先后任职于国际危机组织、大裂谷研究院和联合国维和部队等机构。2001年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刚果的冲突问题。2014年于纽约大学国际合作中心成立刚果调查研究小组,推动与冲突相关的外交政策朝着更加透明化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基本信息

    书名: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

    著者:[美]福阿德·阿贾米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90-1648-0

    出版时间:2022.07

    定价:95.00

    装帧:精装圆脊

    纸张:银河书纸

    尺寸:152mm×228mm×28.5mm

    字数:333千字

    页数:388


    内容简介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


    压垮哈维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一座团结、进步、现代化的梦想宫殿。然而,传统派与改革派的争吵、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对抗、本土对西方的仇视,以及日趋狭隘的民族主义,最终耗尽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阿贾米透过一双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眼睛,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阿多尼斯、迈哈富兹、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识分子的生命轨迹与思考路径,从黎巴嫩山区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岛,讲述了这个伟大坚韧的民族数十年来经历的振兴与磨难,试图回答一个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问题: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作者简介

    福阿德·阿贾米(Fouad Ajami):黎巴嫩裔美国学者、中东问题专家,先后担任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中东研究所主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有《阿拉伯人的困境》《贝鲁特:悔恨之都》《消失的伊玛目:穆萨·萨德尔与黎巴嫩的什叶派》等作品。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等荣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