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上册)(第2版) 范元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 作者: 范元勋、张庆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范元勋、张庆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8751896424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书名: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上册)(第2版)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ISBN号:  9787302553014    
    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介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各类机构的原理与参数设计、机械动力学以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下册主要介绍机械设计概论、各类联接零件、传动机构零部件、轴系和支承零部件以及常用其它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等内容。

    范元勋,男,1964.2出生,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主任,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江苏省教学名师。教学与工作背景:1979.9-1984.6 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学习,1984.9-1987.6 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87.6进入南京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啮合原理与机械传动、机械优化设计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的教改课题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其它省部级教学成果多项。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复杂机电系统及结构优化设计、新型和智能机械传动等。长期从事啮合原理和机械传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精密机械传动原理、精密机械传动参数和结构优化设计、精密机械传动静动态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及新型精密机械传动装置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过大量系统的工作,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研究工作经验。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数控机床重大专项以及航天专项基础研究计划和国防预研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计划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教材通过整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相关内容,将机构学和机械系统设计问题与机械零件和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相结合,通过学习能增加机械系统整体的观念。

     

     

     

     

    目录

     

    CONTENTS

     

     

     

     

    第1篇机械原理导论

     

     

    第1章绪论

     

    1.1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

     

    1.2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

     

    1.3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第2篇机构的组成与分析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2.1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2.2机构的组成

     

    2.3机构的运动简图

     

    2.4机构的自由度

     

    2.5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2.6开链机构简介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速度瞬心及其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3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3.4用解析法求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5运动线图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3篇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第4章连杆机构

     

    4.1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4.2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

     

    4.3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概述

     

    4.4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作图法

     

    4.5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解析法

     

    4.6空间连杆机构简介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上册)(第2版)

    目录

    第5章凸轮机构

     

    5.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5.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5.3平面凸轮廓线设计的作图法

     

    5.4平面凸轮廓线设计的解析法

     

    5.5平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6.1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6.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6.3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6.4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6.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6.6渐开线齿轮的加工

     

    6.7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和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

     

    6.8变位齿轮

     

    6.9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6.10交错轴斜齿轮机构简介

     

    6.11蜗杆蜗轮机构

     

    6.12圆锥齿轮机构

     

    6.13圆弧齿轮机构简介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轮系及其设计

     

    7.1轮系及其分类

     

    7.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7.3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7.4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7.5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

     

    7.6新型行星传动简介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其他常用机构

     

    8.1万向联轴节

     

    8.2螺旋机构

     

    8.3间歇运动机构

     

    8.4非圆齿轮机构

     

    8.5组合机构简介

     

    8.6机器人机构简介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4篇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和机械动力学基础

     

     

    第9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9.1概述

     

    9.2运动副中的摩擦及自锁

     

    9.3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9.4茹可夫斯基杠杆法

     

    9.5机械效率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机械系统动力学

     

    10.1概述

     

    10.2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

     

    10.3机械运动方程的求解

     

    10.4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0.5飞轮设计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机械的平衡

     

    11.1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11.2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

     

    11.3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

     

    11.4平面机构的平衡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5篇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第12章机械系统总体和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12.1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12.2执行系统的功能原理和运动规律设计

     

    12.3执行系统的型综合和协调设计

     

    12.4基于功能分析的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12.5机构运动方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13.1机械传动系统的作用及其设计过程 

     

    13.2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常用部件

     

    13.3传动链的方案选择

     

    13.4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及其参数计算

     

    13.5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实例

     

    拓展性阅读文献指南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版前言

     

    FOREWORD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为工科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两门衔接比较紧密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原教材自2014年第1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了6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在持续发生变化。本次修订以“新工科”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机械工程专业认证对两门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度”的要求为指引,参照了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第3版)”(2015年)。教材被列为 “十三五”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另外,本次教材修订注重完善原教材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发现的体系和内容方面的不足,注意学习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先进理念,并融入了编者多年教学实践和科研的经验。教材修订的主要考虑如下:

       (1) 在保留原有大的体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上、下册的局部内容作了一些微调,既保证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内容的相互独立性,又保证机构原理设计与机械零件设计内容衔接上的紧密性,构建完整的机械设计教学体系。

       (2) 为使教材的内容适应现代机械工业技术最新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了解最新的技术进步,教材充实了反映机构和机械零、部件设计新理论、新原理、新结构和新应用的内容,删减了部分相对陈旧的内容,并更新了拓展性阅读的参考文献。  

       (3) 适应“新工科”机械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增加了部分现代机械工程师所必需的与机械设计相紧密交叉的其他学科知识的介绍。

       (4) 教材内容在反映机械设计理论共性的前提下,尽量体现本校各专业的特点。

       (5) 为便于学生的自学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重点,增加了针对重点知识点的例题和作业题。

       (6) 适应现代机械设计与分析方法的进步,适当增加现代设计方法应用和解析法在机构设计中应用的内容。

     

       (7) 更新和补充了部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方便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和选用过程中参照。

    教材第2版承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如鹏教授和东南大学钱瑞明教授等审阅,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2月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上册)(第2版)

     

     

     

     

     

     

    第1版前言

     

    FOREWORD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9年),结合当前教学改革和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近几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在对原机械设计基础(上、下)教材进行适当扩充和修订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学时调整后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课内教学为100学时左右。教材修订时在体系和内容编排上主要有如下一些考虑: 

    (1) 为方便教学计划的实施,本书分上、下两册,即上册为机械原理的内容,下册为机械设计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学期来实施,但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了内容的系统性,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编排各篇和章节的内容。

    (2) 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重视工程应用背景的介绍。

    (3) 注意将课程的各局部知识点,放到机械整体设计的全局中考虑,培养学生的整体和系统观念,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 适应机械工业发展的要求,增加了反映机械设计技术发展成果的内容介绍,如机器人机构学、机械系统设计、主动磁轴承等,充实了机构解析法设计的内容。

    (5) 尽量简化和避免烦琐、冗长的计算和公式推导,而注意突出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思想、基本结构特点和应用知识的介绍。

    (6) 方便学生的自学和拓展性学习,每章配有重点、难点、思考题和扩展性阅读参考文献。

    (7) 尽量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参加上册编写的有: 范元勋(第1、6章和第7章部分内容)、祖莉(第2、3章)、梁医(第4、5章)、张庆(第8~11章)、张龙(第7章部分内容)、宋梅利(第12、13章); 参加下册编写的有: 范元勋(第1~3、13、14章)、宋梅利(第4、8章)、张庆(第5、6章)、祖莉(第7、11章)、张龙(第9、10章)、梁医(第12、15~17章)。上册由范元勋、张庆主编,下册由范元勋、梁医和张龙主编。全书由范元勋统稿。

    教研室的研究生帮助绘制了本书的部分插图,本书前主编之一王华坤教授作为主审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书中的缺点、错误仍在所难免,编者殷切希望各方面专家及读者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编者

    2013年12月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