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 氢气生产及热化学利用 毛宗强 编著 氢的利用 氢能 能源政策及信息 学习先进 能源技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1951151142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名称:

    氢气生产及热化学利用 

    营销书名:

    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氢气生产及热化学利用  

    作者:

    毛宗强、毛志明 编著 

    定价:

    88.00 

    本店价格:

     

    折扣:

     

    ISBN:

    978-7-122-23149-9 

    关键字:

    氢的利用;氢能 

    重量:

    553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版次:

    页码:

    321 

    印次:

    氢能将是未来的能源主体,氢能汽车、然老电池都日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本书对氢能从背景、来源、制氢方法到氢的纯化、储存、运输和氢燃料加注等做了全面介绍,特别增加了氢的各种热利用途径以及拓展了燃氢锅炉和布朗气的应用等内容。本书具有先进性、权威性、实用性。

    第二版序
    20世纪末,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可持续供应的迫切需要,出现了“可持续能源”的理念,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21世纪以来,能源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影响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能源与经济的关系、能源与环境的矛盾、能源与国家安全等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寻找新型的、清洁的、安全可靠并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是广大能源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受到我国能源工作者的广泛好评;时隔8年,考虑到能源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出现,又准备出版“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第二版),的确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第二版)共12册,仍然以每一个能源品种为一个分册,除对原有的内容做了更新,补充了最新的政策、技术和数据等外,增加了《储能技术》、《节能与能效》、《能源与气候变化》3个分册。从书第二版包括了未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政策和机制,各能源品种的资源评价、新工艺技术及特性以及开发和利用等;新增加的3个分册介绍了最新的储能技术,能源对环境与气候的影响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等,使得丛书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和充实。
    由于内容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以及参加编写的专家的权威性,本套丛书在深度和广度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是能源工作者了解能源政策及信息,学习先进的能源技术和广大读者普及能源科技知识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让我们期待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能为我国21世纪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11月6日

     

    第1章氢的背景1 
    11发现过程1 
    111氢从何而来1 
    112氢发现简史1 
    12氢的分布4 
    121地球上的氢4 
    122空间中的氢4 
    123人体中的氢4 
    13氢的性质5 
    131氢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5 
    132氢的物理性质5 
    133氢的化学性质9 
    134氢键10 
    135正氢和仲氢10 
    14氢的形态(气、液、固)12 
    141气氢12 
    142液氢12 
    143固体氢14 
    15氢的实验室制备15 
    151制备方法15 
    152实验装置15 
    16氢的能源特性17 
    17氢的同位素18 
    171氢同位素的发现18 
    172氢同位素的性质19 
    173氢同位素的用途19 
    18分数氢20 
    181分数氢的提出20 
    182分数氢理论对重大理论提出的挑战21 
    183来自科学界的两种对立观点22 
    184分数氢理论展望24 
    19冷聚变与“镍氢”24 
    110工业化生产氢气25 
    参考文献26 
    第2章热化学制氢27 
    21热化学制氢简介27 
    211热化学制氢的历史27 
    212热化学制氢现状28 
    213热化学循环体系的选择31 
    214热化学制氢的国内现状32 
    215热化学制氢的展望32 
    22高温热解水制氢35 
    221高温热解水制氢原理35 
    222高温热解水制氢的难点36 
    223高温热解水制氢前景36 
    参考文献36 
    第3章水电解制氢38 
    31水电解制氢的基本原理38 
    311水电解38 
    312电阻电压降42 
    32水电解的能量与物料平衡44 
    33水电解制氢装置45 
    34氢氧混合气——布朗气51 
    35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槽52 
    351电解槽结构53 
    352固体聚合物电解质54 
    353电极材料54 
    354集电器54 
    355SPE水电解技术的发展54 
    356SPE水电解技术前景55 
    36固体电解质高温水蒸气电解槽56 
    37小型氢气发生器57 
    38重水电解59 
    39煤水电解制氢59 
    310压力水电解制氢60 
    3101压力水电解的极限60 
    3102操作压力与槽电压的关系60 
    3103工作压力与气体纯度的关系60 
    3104操作压力与气体中湿含量的关系61 
    3105采用压力电解槽的意义61 
    311电解海水制氢61 
    3111海水电解的氯气析出62 
    3112用特殊电极避免氯气析出62 
    3113海水电解制氢设备63 
    3114海水电解制氢与淡水电解制氢区别64 
    3115海水电解现状及发展方向65 
    参考文献65 
    第4章等离子体制氢67 
    41什么是等离子体67 
    42如何产生等离子体68 
    43等离子体制氢研究现状70 
    44等离子体制氢的优缺点73 
    参考文献74 
    第5章化石能源制氢75 
    51煤制氢77 
    511传统煤制氢技术78 
    512我国煤炭气化制氢现状79 
    513地下煤炭气化制氢82 
    514煤制氢零排放技术90 
    515煤炭气化制氢用途92 
    52天然气制氢92 
    521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93 
    522天然气部分氧化重整制氢96 
    523天然气热裂解制氢气97 
    524天然气催化裂解制氢气98 
    525天然气制氢气新方法98 
    526天然气制氢反应器99 
    53液体化石能源制氢99 
    54化石能源制氢成本100 
    参考文献101 
    第6章太阳能制氢102 
    61什么是太阳能102 
    62如何用太阳能制氢103 
    621太阳能水电解制氢103 
    622太阳能热化学制氢104 
    623太阳能光化学制氢104 
    624太阳能直接光催化制氢105 
    625太阳能热解水制氢108 
    626光合作用制氢108 
    63太阳能氢能系统109 
    631太阳能氢能系统简介109 
    632太阳能氢能系统案例110 
    64太阳能氢能系统的科学性、经济性112 
    641太阳能氢能系统的科学性112 
    642太阳能氢能系统的经济性112 
    参考文献113 
    第7章生物质制氢114 
    71微生物转化技术115 
    711生物制氢发展历程115 
    712生物制氢方法比较116 
    713生物制氢技术现状116 
    714生物制氢前景121 
    72生物质热化工转化技术122 
    721热化工转化技术发展史123 
    722固体燃料的气化125 
    723生物质热解129 
    724生物质水热解制氢131 
    725热化工转化优缺点132 
    73生物质制氢方法比较133 
    74国际生物质制氢简况134 
    75我国生物质利用设想134 
    751农村的生物质利用135 
    752国民经济中的大生物质能136 
    参考文献137 
    第8章风能、海洋能、水力能、地热能制氢139 
    81风能139 
    82海洋能141 
    821潮汐能141 
    822波浪能142 
    823海洋温差能142 
    824海流能143 
    825海洋盐度差能143 
    826海草燃料143 
    827海洋能前景144 
    83水力能144 
    831水力能资源144 
    832水力能发电制氢145 
    833水力能制氢优势145 
    84地热能145 
    参考文献146 
    第9章核能制氢147 
    91固体氧化物电解池147 
    92热化学循环149 
    93核能甲烷蒸汽重整150 
    参考文献152 
    第10章含氢载体制氢153 
    101氨气制氢153 
    1011氨制氢原理153 
    1012等离子体催化氨制氢新工艺155 
    1013氨制氢的设备155 
    1014其他氨分解制氢方法155 
    102甲醇制氢156 
    1021甲醇制氢方法156 
    102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156 
    1023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157 
    1024甲醇制氢与氢气提纯联合工艺157 
    1025甲醇制氢的新进展158 
    103肼制氢气160 
    1031肼分解机理161 
    1032肼分解用催化剂161 
    1033肼分解制氢用途161 
    104汽、柴油制氢162 
    105烃类分解制氢气和炭黑162 
    106NaBH4制氢163 
    1061基本原理163 
    1062NaBH4的催化放氢工艺164 
    1063NaBH4放氢用催化剂164 
    1064设备165 
    1065改进方向165 
    参考文献166 
    第11章副产氢气回收及其他制氢方法168 
    111副产氢气回收168 
    112硫化氢分解制氢169 
    1121硫化氢分解反应基础知识169 
    1122硫化氢分解方法171 
    1123主要研究方向173 
    113辐射性催化剂制氢174 
    114陶瓷与水反应制氢174 
    参考文献174 
    第12章氢气的纯化175 
    121氢气中的杂质175 
    122为什么要纯化氢气176 
    1221能源工业要求176 
    1222现代工业的要求177 
    1223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177 
    123实验室纯化方法178 
    1231纯化方法概述178 
    1232实验室催化纯化179 
    124工业氢气膜分离法179 
    1241有机膜分离179 
    1242无机膜分离185 
    1243金属膜分离187 
    125工业化变压吸附190 
    1251变压吸附制氢工艺原理191 
    1252变压吸附操作基本步骤191 
    1253变压吸附的设备与安装192 
    1254变压吸附制氢工艺的改进193 
    126工业化低温分离194 
    1261低温冷凝法194 
    1262低温吸附法194 
    127混合法195 
    1271膜分离+PSA195 
    1272深冷分离+PSA196 
    1273变温吸附(TSA)+PSA196 
    128金属氢化物法196 
    参考文献197 
    第13章氢的储存与运输199 
    131氢能工业对储氢的要求199 
    132目前储氢技术199 
    1321加压气态储存199 
    1322液化储存202 
    1323金属氢化物储氢203 
    1324非金属氢化物储存206 
    1325目前储氢技术与实用化的距离207 
    133储氢研究动向208 
    1331高压储氢技术208 
    1332新型储氢合金208 
    1333有机化学储氢209 
    1334碳凝胶212 
    1335玻璃微球212 
    1336氢浆储氢212 
    1337冰笼储氢213 
    1338层状化合物储氢214 
    134工业氢气大规模运输方法214 
    1341车船运输214 
    1342管道运输219 
    1343海上运输225 
    参考文献226 
    第14章氢燃料加注站228 
    141氢气加注站228 
    1411氢气加注站结构228 
    1412国际动向233 
    1413加氢站标准234 
    1414政策与规划234 
    142中国加氢站234 
    1421北京绿能飞驰竞立加氢站235 
    1422北京加氢站——氢能华通加氢站235 
    1423上海安亭加氢站241 
    1424上海济阳路加氢站242 
    143移动式加氢站245 
    1431主要结构246 
    1432高压储氢瓶组246 
    1433增压机组246 
    1434加注装置246 
    1435控制系统246 
    1436安全246 
    144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加注站247 
    1441中国山西国新HCNG加注站247 
    1442印度HCNG加注站249 
    145焦炉煤气加注站250 
    参考文献251 
    第15章氢燃料与燃氢交通工具252 
    151氢内燃机基本概念252 
    152氢内燃机历史与煤气机253 
    1521氢内燃机历史253 
    1522煤气机254 
    153氢内燃机汽车256 
    154氢涡轮发动机260 
    155氢燃料火箭263 
    1551氢燃料火箭背景263 
    1552我国的氢火箭发动机264 
    156混氢燃料265 
    1561氢汽油混合燃料266 
    1562氢柴油混合燃料268 
    1563氢和天然气混合燃料269 
    1564焦炉煤气燃料278 
    1565各种燃料比较280 
    参考文献281 
    第16章燃氢锅炉282 
    161氢气锅炉282 
    1611原理282 
    1612特点283 
    1613应用284 
    162燃氢热风炉285 
    163燃氢导热油炉285 
    164燃氢熔盐炉285 
    165氢气炉286 
    166燃氢锅炉的安全287 
    参考文献287 
    第17章氢气炼铁288 
    171氢气炼铁背景288 
    172氢气炼铁原理290 
    173氢气炼铁优势与难点292 
    174氢气炼铁流程、设备与产量292 
    1741流态化法293 
    1742直接还原铁工艺流程比较293 
    1743竖炉容量294 
    1744直接还原铁产量294 
    175各国氢气炼铁进展294 
    1751美国295 
    1752日本295 
    1753我国296 
    176生物质制氢直接还原铁新工艺297 
    177氢气炼铁前景297 
    参考文献298 
    第18章氢氧混合气的应用299 
    181氢氧混合气原理与制备300 
    182氢氧混合气历史及国际现状300 
    183氢氧混合气应用304 
    1831切割领域304 
    1832焊接领域305 
    1833医疗制药领域305 
    1834汽车除碳领域306 
    1835焚烧领域306 
    1836脉冲吹灰306 
    1837窑炉与锅炉节能307 
    184氢氧混合气发生器国家标准307 
    185结论308 
    参考文献310 
    第19章金属氢化物热压缩机312 
    191金属氢化物热压缩机原理312 
    192国际金属氢化物热压缩机研究313 
    193我国金属氢化物热压缩机研究315 
    194金属氢化物热压缩机前景316 
    参考文献316 
    后记迎接氢能新时代318

     

    本书是《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之一。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大规模工业制造氢气的方法和氢气的热化学利用。 
    内容包括氢的背景,热化学制氢、电解水制氢和等离子体制氢等三种不同的制氢原理,化石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核能制氢、各种含氢载体制氢和副产氢气回收及其他工业制氢方法。 
    本书还介绍氢的纯化、储存与运输和氢燃料的加注。 
    本书的氢能应用部分没有包括已有大量文献介绍的燃料电池,而是聚焦目前就有广阔市场的氢气的各种热利用方法,包括用于内燃机车船的氢燃料、氢气炼铁、氢氧气切割、焊接金属,氢气锅炉和金属氢化物压缩机等。 
    本书可供从事能源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也适合于从事能源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及一般读者阅读。

    毛宗强 
    男,1947年生,江苏淮阴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宗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982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89-1993年留学英国,获Bradford大学化工系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进入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2000年为国家“973”氢能项目(G2000026400)的首席科学家。毛宗强至今仍从事氢能开发,现为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主任委员、国际氢能学会副会长、国际氢能标准委员会(1SO/TCl97)副主席、“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客座主编等。 

    毛志明 
    男,1977年生,北京人。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学位),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起,从事节能环保、氢能项目,包括 贵州省部分火电厂能源审计,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HCNG加气混气站工程,HCNG重型卡车发动机台架试验,HCNG车辆改装与测试(该HCNG系列工作荣获2014年度国际氢能学会艾仁鲁道夫奖),燃料电池用氢能系统设计、制造等,参与《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第1部分 车用》、《通信用氢燃料电池供电系统》等国家标准制定。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