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店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 版新校本下册 培文历史斯塔夫 2019新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通世界历史书籍
  • 【新华书店 正版书籍】
    •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6408829659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新校本下)/培文历史斯塔夫开本:4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吴象婴//梁赤民页数:464
    定价:69.0出版时间:2020-01-01
    ISBN号:9787301270271 印刷时间:2020-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次:1
    印次:1  
    内容提要:
            本升级版对照原版对译文进行了精校,修正了前一版中的瑕疵,让这本经典呈现出更**的面貌。
        《全球通史》论述了自人类起源至本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文明,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同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是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强烈的现实感。该著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被认为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
        下册的内容主要为1500年以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世界。
    精 彩 页:
        第二十二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纪的欧洲扩张中占据首要地位。乍一看,这似乎有悖常理,原因有几:16世纪以前的数百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一直是穆斯林的一个据点;由于有许多摩尔人和犹太人留居该地区,这里产生了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此外,众所周知,16世纪以后,伊比利亚的国家迅速衰落,并在整个近代中始终居于微不足道的地位。那么,如何解释16世纪时西、葡两国短暂而辉煌的扩张呢?本章首先探讨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起源问题,然后论述东方和美洲大陆的帝国建立的过程,最后阐明16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一、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
        宗教是促成欧洲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无论哪里都没有像在伊比利亚半岛显得那样重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他们长期反穆斯林的宗教战争记忆犹新,并始终为这种记忆所激励着。对欧洲其他民族来说,伊斯兰教是一个遥远的威胁,但在伊比利亚人眼里,则是一个传统的、永远存在的敌人。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即便到15世纪,南部的格拉纳达仍是穆斯林的据点。此外,穆斯林还控制着附近的北非海岸,而土耳其人的海上力量又在不断增长,使整个地中海都感受到它的影响。其他欧洲人参加十字军远征是凭一时高兴,而虔诚、爱国的伊比利亚人则认为,进行反伊斯兰教的斗争兼有宗教的义务和爱国的需要(见地图21)。
        航海家亨利王子率先于1415年以他在横跨直布罗陀海峡攻占北非的要塞城市休达时表现出来的勇敢而闻名。同样,伊莎贝拉女王为强烈的宗教信念所鼓动,决心消灭穆斯林的据点格拉纳达,并将战争推人敌人在北非的领地,就像葡萄牙人先前在休达所做的那样。伊莎贝拉于1482年开始对格拉纳达的讨伐,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地向前推进,直到1492年获取最后胜利。获胜后,西班牙人立即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梅利利亚城。1492年,女王还颁布了一道法令,要求西班牙的所有犹太人要么接受天主教,要么离开西班牙;10年后,又对留居卡斯提尔的穆斯林颁布了一道类似的法令。在地理大发现时,伊比利亚人带着他们的讨伐精神渡过大洋,他们发现,在那里有更多的穆斯林有待消灭,有新的异教徒有待从偶像崇拜中被解救出来。
        诱使伊比利亚人去海外的还有四个群岛——沿非洲海岸而依次南递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群岛和向西越过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这些群岛之所以很有吸引力,不仅仅因为它们富饶多产,还因为它们提供了战略基地和泊船港口。经过数次上诉罗马教皇和在当地进行激烈的争斗之后,加那利群岛归西班牙人所有,其他三个群岛归葡萄牙人所有。整个15世纪中,更多富于冒险精神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水手们不断发现位于大洋远处的岛屿。自然,他们会设想有更多的岛屿尚待发现和开发。1492年,哥伦布与伊莎贝拉达成的协议规定,他应率领一支探险队“去发现和获取汪洋大海中的岛屿和大陆”。
        不过,在15世纪的海外冒险事业中,起带头作用的是葡萄牙,而非西班牙。西班牙行动迟缓,而且,它投身海外事业通常是出于对葡萄牙首创精神的反应。葡萄牙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疆域不大,且位于大西洋沿岸,陆地部分为西班牙领土所包围。这有效地保护了葡萄牙人不会因受诱惑而将自己的财力浪费到欧洲战争中去。由于亨利王子的领导,他们开始致力于远洋事业。其二是葡萄牙掌握有较多的航海知识,主要是从意大利人那里获得的。里斯本地处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同佛兰德人之间经由直布罗陀海峡的海上交通线上;葡萄牙人通过在皇家海军中雇用意大利船长和领航员,趁机获取了航海知识。亨利王子还进而加以发展,他集合起一群出色的、颇有才能的海员,其中包括意大利人、加泰罗尼亚人,甚至还有一名丹麦人。(P475-176)
    作者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1913—2004),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州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他一生学术成果斐然,生前共出版了《1945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等18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享誉世界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可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该书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美国内外众多著名大学均将其选为教材或参考教材。
    目录:
    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二十二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一、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三、葡萄牙在亚洲
            四、世界的瓜分
            五、征服者和新西班牙
            六、伊比利亚的衰落
        第二十三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一、西北欧早期的扩张
            二、荷兰的黄金世纪
            三、英、法竞争
            四、英国的胜利
        第二十四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一、俄国扩张的地理环境
            二、俄国的早期扩张
            三、征服西伯利亚
            四、西伯利亚的行政管理和发展
            五、征服乌克兰
        第二十五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一、新的全球性视野
            二、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三、全球性的经济关系
            四、全球性的政治关系
            五、全球性的文化关系
            六、历史展望中的近代初期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二十六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科学革命的进程
            三、科学革命的意义
            四、工业革命的根源
            五、工业革命的进程
            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七、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
        第二十七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六、民族主义
            七、自由主义
            八、社会主义
            九、政治革命中的女性
        第二十八章    俄国
            一、1856年以前的俄国和欧洲
            二、俄国和欧洲,1856—1905年
            三、1905年以前的俄国和亚洲
            四、第一次俄国革命和结果,1905—1914年
        第二十九章    中东
            一、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徒
            二、土耳其人
            三、阿拉伯人
        第三十章    印度
            一、印度的传统社会
            二、英国的征服
            三、英国的统治
            四、英国的影响
            五、印度的民族主义
        第三十一章    中国和日本
            一、中国的开放
            二、中国的改革与革命
            三、日本的现代化
            四、日本的扩张
        第三十二章    非洲
            一、奴隶贸易
            二、探险时代
            三、非洲的瓜分
            四、欧洲的影响
        第三十三章    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一、种族欧化
            二、政治欧化
            三、经济和文化欧化
        第三十四章    波利尼西亚
            一、岛屿和航海者
            二、商贸与殖民地
            三、欧洲的影响
        第三十五章    全球统一性的巩固
            一、欧洲的政治优势
            二、欧洲的经济优势
            三、欧洲的文化优势
            四、白人的负担
            五、对欧洲优势的最初挑战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一、战争的根源
            二、萨拉热窝
            三、战争的欧洲阶段:1914—1917年
            四、战争的全球阶段:1917年的俄国革命
            五、战争的全球阶段:美国的介入
            六、和平解决
            七、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十七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一、土耳其
            二、阿拉伯中东
            三、印度
            四、中国
        第三十八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一、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
            二、共产主义在中欧的失败
            三、意大利成为法西斯国家
            四、西欧的民主主义问题
            五、欧洲的稳定与和解
        第三十九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一、五年计划
            二、大萧条
        第四十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一、日本入侵中国东北
            二、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
            三、西班牙内战
            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
            五、战争的到来
        第四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后果
            一、战争的欧洲阶段
            二、战争的全球阶段
            三、世界历史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十二章    诸帝国的终止
            一、殖民地革命的根源
            二、印度和巴基斯坦
            三、东南亚
            四、热带非洲
            五、南非
            六、中东
        第四十三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一、战时的团结
            二、欧洲的冷战
            三、远东的冷战
            四、冷战的结束
        第四十四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源和性质
            二、对发达的第一世界的影响
            三、对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
            四、对不发达的第三世界的影响
            五、对全球的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索引
    新校本编后记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