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 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书籍 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设计 制造工序工艺原理制造设备工艺调控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杨绍斌、梁正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绍斌、梁正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8780225440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书在简述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多孔电极动力学原理,为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然后以锂离子电池关键制造工艺为主线,首次系统构筑了制浆、涂布、辊压、分切、装配、焊接和化成等制造工序的工艺原理及应用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这些制造工序的基本工艺原理、制造设备、工艺调控方法和缺陷预防等内容,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zui后介绍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的锂硫电池和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本书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集成反映了国内外的锂离子电池工艺研究及应用领域的新科技成果与相关技术,体现了锂二次电池的发展和研究趋势。 本书既可供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和生产工艺手册使用,又可供科研机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参考书和教科书使用。



    第1章锂离子电池概述001
    1.1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002
    1.1.1化学原理/002
    1.1.2电池结构及分类/003
    1.2锂离子电池原材料及制造/005
    1.3锂离子电池性能/006
    1.3.1电化学性能/006
    1.3.2安全性能/011
    1.4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特点及应用/012
    1.4.1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012
    1.4.2锂离子电池特点及应用 /013
    参考文献/014

    第2章锂离子电池原材料016
    2.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17
    2.1.1正极材料简介/017
    2.1.2钴酸锂/018
    2.1.3三元材料 /020
    2.1.4富锂锰基材料/022
    2.1.5尖晶石型锰酸锂/025
    2.1.6磷酸铁锂/027
    2.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030
    2.2.1负极材料简介/030
    2.2.2石墨材料/031
    2.2.3无定形炭/034
    2.2.4钛氧化物材料/036
    2.2.5SiOx/C复合材料/037
    2.2.6Sn基复合材料/039
    2.3电解质/040
    2.3.1电解质简介/040
    2.3.2液态电解质/041
    2.3.3半固态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044
    2.3.4固态电解质/046
    2.4隔膜/048
    2.4.1隔膜种类和要求/048
    2.4.2湿法聚烯烃多孔膜/050
    2.4.3干法聚烯烃多孔膜/050
    2.4.4无机/有机复合膜/051
    2.5其他材料/052
    2.5.1导电剂/052
    2.5.2黏结剂/053
    2.5.3壳体、集流体和极耳/054
    参考文献/055

    第3章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基础056
    3.1多孔电极简介/057
    3.1.1多孔电极结构/057
    3.1.2多孔电极分类/058
    3.2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动力学/058
    3.2.1多孔电极过程/058
    3.2.2多孔电极动力学/061
    3.2.3多孔电极极化/067
    3.2.4多孔电极锂离子扩散测量与模拟/073
    3.3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电化学性能/080
    3.3.1多孔电极孔隙结构/080
    3.3.2多孔电极电化学性能/088
    3.3.3多孔电极结构稳定性/091
    3.3.4锂离子电池多孔电极结构设计/097
    参考文献/100

    第4章锂离子电池制浆105
    4.1概述/106
    4.2悬浮液颗粒受力[1]/106
    4.2.1颗粒间作用力/107
    4.2.2颗粒受到的其他作用力/111
    4.2.3颗粒间距和粒度对颗粒受力的影响/113
    4.3静态悬浮液稳定性/114
    4.3.1沉降方式/114
    4.3.2稳定悬浮液的判据/115
    4.4锂离子电池浆料制备原理/117
    4.4.1粉体润湿/117
    4.4.2粉体分散/119
    4.4.3脱气、输送和过滤/122
    4.5锂离子电池制浆设备/124
    4.6锂离子电池制浆工艺/128
    4.6.1浆料体系及要求/128
    4.6.2制浆工艺步骤/130
    4.6.3悬浮液分散性和稳定性调控/135
    4.6.4制浆工艺与极片导电体系/146
    参考文献/150

    第5章锂离子电池涂布151
    5.1涂布流变学基础/152
    5.1.1悬浮液分类/152
    5.1.2剪切与黏度/154
    5.1.3润湿与流平/157
    5.2黏度和表面张力调控/159
    5.2.1黏度调控/159
    5.2.2表面张力调节/165
    5.2.3助剂调节/167
    5.2.4温度调节/170
    5.2.5制浆工艺调节/171
    5.3辊涂原理与工艺/174
    5.3.1辊涂简介/174
    5.3.2单辊涂布/174
    5.3.3双辊涂布/179
    5.3.4三辊涂布/187
    5.4预定量涂布原理与工艺/188
    5.4.1坡流涂布原理与工艺/188
    5.4.2条缝和挤压涂布原理与工艺/202
    5.4.3涂布弊病及消除/212
    5.5涂布方法选择/214
    5.5.1涂布方法/214
    5.5.2涂布方法选择/215
    5.6干燥/217
    5.6.1干燥简介/217
    5.6.2干燥原理与工艺/218
    5.6.3干燥时涂膜的流变性质及缺陷预防/225
    5.6.4干燥设备/232
    参考文献/233

    第6章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236
    6.1概述/237
    6.2粉体基本性质/237
    6.2.1粒度与形状/238
    6.2.2群聚集性质/241
    6.3粉体充填模型和充填密度/243
    6.3.1理想充填模型/243
    6.3.2实际粉体充填密度/246
    6.4实际粉体压缩性能/248
    6.4.1压缩过程/248
    6.4.2压缩曲线/249
    6.4.3充填和压实的调控/252
    6.5极片辊压原理与工艺/254
    6.5.1辊压力/255
    6.5.2厚度控制/256
    6.5.3伸长率/259
    6.6辊压极片与电池性能/261
    6.6.1压实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261
    6.6.2电极特性对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影响/266
    6.7极片辊压设备/269
    6.7.1辊压机/269
    6.7.2附加装置/270
    6.8极片质量与控制/272
    6.8.1极片缺陷及控制/272
    6.8.2收放卷缺陷/274
    6.8.3极片强韧性/274
    6.8.4极片黏结性/276
    参考文献/277

    第7章锂离子电池极片分切280
    7.1极片分切方法/281
    7.2极片剪切过程/282
    7.3极片剪切工艺/283
    7.3.1剪切材料/283
    7.3.2剪切力/284
    7.3.3dao盘水平间隙和垂直间隙/285
    7.3.4剪切速率/288
    7.3.5张力/288
    7.4极片分切设备/289
    7.4.1纵切设备/289
    7.4.2横切设备/291
    7.5激光分切/292
    7.5.1激光分切简介/292
    7.5.2激光分切工艺/295
    7.6极片分切缺陷及其影响/298
    7.6.1分切缺陷/298
    7.6.2分切缺陷的影响/300
    参考文献/301

    第8章锂离子电池配装303
    8.1电极卷绕和叠片/304
    8.1.1卷绕和叠片工艺/304
    8.1.2卷绕和叠片设备/308
    8.2锂离子电池组装/312
    8.2.1组装工艺/312
    8.2.2组装设备/315
    8.3锂离子电池装配质量检验/319
    参考文献/320

    第9章锂离子电池焊接321
    9.1焊接概述/322
    9.2锂离子电池激光焊接/325
    9.2.1激光焊接原理/325
    9.2.2激光焊接设备/326
    9.2.3脉冲激光缝焊/329
    9.2.4脉冲激光点焊/333
    9.2.5激光焊接性/334
    9.2.6焊接检验及缺陷预防/335
    9.2.7激光焊接防护/337
    9.3锂离子电池超声波点焊接/337
    9.3.1超声焊接原理及特点/337
    9.3.2超声焊接设备/339
    9.3.3超声波点焊工艺/341
    9.3.4超声焊焊接性/348
    9.3.5缺陷及预防/353
    9.4锂离子电池电阻点焊/354
    9.4.1电阻点焊原理及特点/354
    9.4.2点焊设备/356
    9.4.3电阻点焊工艺/357
    9.4.4常用材料焊接性/363
    9.4.5缺陷及预防/365
    9.5锂离子电池塑料热封装/368
    9.5.1热封装原理与设备/368
    9.5.2热封工艺/369
    参考文献/371

    第10章锂离子电池化成373
    10.1锂离子电池化成原理/374
    10.1.1化成反应/374
    10.1.2固体产物及SEI膜/375
    10.1.3气体产物与水分/379
    10.1.4极片的膨胀/383
    10.2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及设备/387
    10.2.1注液工艺及设备/387
    10.2.2化成工艺及设备/391
    10.2.3老化工艺及设备/395
    10.3锂离子电池制造水分控制/396
    10.3.1水分控制工艺/396
    10.3.2水分控制设备/398
    10.4锂离子电池分容分选/399
    参考文献/403

    第11章动力锂离子电池407
    11.1概述/408
    11.1.1动力电池简介/408
    11.1.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410
    11.2单体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性能/412
    11.2.1原材料与电性能/412
    11.2.2电池结构与电性能/414
    11.3单体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414
    11.3.1热失控及安全性能/414
    11.3.2电池结构与安全性能/416
    11.3.3设备工艺与安全性能/417
    11.3.4原材料与安全性能/419
    11.4单体动力锂离子电池一致性/420
    11.4.1电池一致性指标/421
    11.4.2电池一致性影响因素/423
    11.4.3筛选指标与一致性/424
    11.4.4一致性与电池组性能/425
    11.5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管理/428
    11.5.1电池组管理系统简介/428
    11.5.2电池状态评估/429
    11.5.3电池充放电及均衡控制/433
    11.5.4电池组温度控制/436
    11.6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技术/439
    11.6.1安全技术/439
    11.6.2安全性能检测/440
    参考文献/441

    第12章锂硫电池和类锂离子电池443
    12.1锂硫电池/444
    12.1.1反应原理及特点/444
    12.1.2正极材料/446
    12.1.3负极材料/461
    12.1.4电解质/465
    12.2钠离子电池/469
    12.2.1反应原理及特点/469
    12.2.2正极材料/470
    12.2.3负极材料/475
    12.3镁离子电池和铝离子电池/488
    12.3.1镁离子电池/488
    12.3.2铝离子电池/489
    参考文献/491

    杨绍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教授,博导,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辽宁省纳米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86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大连理工大学煤加工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从事研究方向为新型炭材料。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艺学专业博士毕业,从事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研究工作。2000年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工作,在锂离子电池分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工艺研究及负极材料开发工作。 承担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过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各1项。承担过中国平媒神马集团、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天津铁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负极材料产品开发项目各1项。获得锂离子电池方面专利共计5项。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自从1997开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以来,至今已经涉猎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领域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导电剂,以及锂离子电池制浆、涂布和装配、安全性能等工艺研究。即有较好的理论积累,也有丰富的现场经验,撰写这本书包含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关联推荐

    1.本书是首部系统讨论锂离子电池制造原理及应用方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 2.本书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集成反映了国内外的锂离子电池工艺研究及应用领域的新科技成果与相关技术,体现了锂二次电池的当今发展和研究趋势。 3.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可供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和生产工艺手册使用。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