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两晋:纷争的乱世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茅庐小生著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茅庐小生著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
    • ISBN:9783495083303
    • 版权提供:新世界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重现那段动荡而逍遥的岁月

     

    ★ 两晋是中国历史*动荡、*狂乱的时期之一,是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美学高峰期,是一个能人辈出的伟大的英雄时代。

    ★  一书展现两晋时代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成与败。

    ★ 以广阔、深邃的视野阐述两晋历史发展全进程。

    ★ 文风活泼,故事好看,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 引用资料均有权威出处,作者的推理和论点均来自对历史的真实思考和观感。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两晋:纷争的乱世 开本: 16开
    作者: 茅庐小生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510472657 出版时间: 2021-05-01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1-03-01
    版次: 1 印次: 1

    部 狼顾

    1. 风疾
    2. 政变
    3. 复仇
    4. 寿春
    5. 玉碎
    6. 蜀道
    7. 争功
    8. 一统

    第二部 永嘉

    1. 盛世
    2. 愚帝
    3. 恶狗
    4. 兄弟
    5. 奴隶
    6. 洛阳
    7. 长安
    8. 摊牌

    第三部 南渡

    1. 江左
    2. 楚囚
    3. 背叛
    4. 污尘
    5. 魔王
    6. 天命
    7. 风雪

    第四部 淝水

    1. 父仇
    2. 赌局
    3. 书圣
    4. 官军
    5. 九锡
    6. 神童
    7. 仁君
    8. 北府
    9. 瓦解

    第五部 采菊

    1. 勇士
    2. 民变
    3. 叛乱
    4. 复辟
    5. 北伐
    6. 金戈
    7. 铁马
    8. 气吞
    9. 万里
    10. 如虎
    11. 归去

    参考书目

    部  狼顾

    1. 风疾

    公元234年,曹魏青龙二年。

    秦岭北麓的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南),枯黄的草木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漫天的繁星在凄清的夜空中寂静地悬挂着,仿佛在张望着平原上密布的军营。

    魏蜀两国已经在这里对峙了近半年的时间。魏军主帅司马懿此时正安静地站在营中的空地上仰望着星空,他虽然神情看起来十分轻松,但内心却十分地焦灼。对面的蜀军在丞相诸葛亮的指挥下,连续六年北伐,长期袭扰魏国,杀伤了众多魏国将士,还掳走不少魏国的粮食和百姓。魏国在东线要应对吴国的进攻,在西线还要防御蜀国,压力甚大。

    司马懿在三年前被任命为都督,全权负责对蜀军的防御。数年来,他与诸葛亮交手数回,深知蜀军人数虽少,但却是极为棘手的敌人。诸葛亮善于使用弓弩和阵法,喜欢设置埋伏,魏军与之野战胜少败多,就连大将张郃都被蜀军弓弩射死。这令司马懿十分头疼。

    久而久之,司马懿终于摸清了蜀军的弱点:蜀军因为蜀道艰险,粮草后勤极其不便,且连续作战一两个月,往往就粮草不济,不得不放弃战果撤退;而且蜀军人少,只擅长野战,不敢进行攻坚作战。至于诸葛亮这个人,司马懿也颇为了解,这位蜀汉丞相多顾虑而少决断,为人谨慎,不敢冒险。

    司马懿根据诸葛亮和蜀军的弱点改变了策略,据点固守,只进行跟踪监视,不贸然出击。每到一地,魏军必须掘营自守,加强工事,不让诸葛亮找到破绽。等到蜀军粮尽,诸葛亮自然会撤退,届时魏军再出兵追击。

    司马懿保守的战法受到了魏国一些将领嘲笑,被认为“畏蜀如畏虎”,但司马懿不以为意。魏明帝曹叡则对司马懿报以十分的信任,全力支持他的策略。

    为了增加粮草,司马懿在都督关中的任上仍不忘兴修水利,挖通了成国渠,使关中一带粮食充足,甚至有余粮供应都城洛阳。魏军在兵力和粮草数量上早已压倒蜀军,诸葛亮已然无计可施。

    公元234年,诸葛亮领十万蜀军出斜谷(今陕西宝鸡眉县西南),再次入侵魏国。司马懿担心诸葛亮会沿渭河东进袭击长安,便在长安按兵不动。但谨慎的诸葛亮不敢孤军深入,生怕被魏军前后夹击,因而他选择了保险的路线,西上五丈原,准备攻取陇东一带,并夺取粮草。

    得知情报的司马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诸军无事矣!”

    他随即率领大军奔赴五丈原,堵住了蜀军的去路。并且,他按照以往的战术,深壁固垒,坚守不战,与蜀军展开对峙。

    司马懿的固守令诸葛亮无可奈何,身体衰病、自感时日无多的诸葛亮迫切需要与魏军决一胜负,尽可能为蜀国清除司马懿这个强敌。于是,诸葛亮破天荒地命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裳以示羞辱,希望能激怒司马懿出战。

    收到衣服的司马懿果然大怒,不过数十年的政治经验让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对此不以为意。但魏军中的其他将领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纷纷请求出战。为了平息军中的愤怒情绪,司马懿故意上表魏明帝曹叡请求出战,暗中却又指使在朝中的亲信向曹叡陈明利害。曹叡便下旨拒绝了司马懿出战的请求,并派人手持符节到军中严禁出战。魏军的骚动渐渐平息了下来。

    诸葛亮求战不得,只好做长远打算,命蜀军在占领区屯田务农,缓解粮草问题。蜀军迟迟不退,再次让司马懿的神经紧绷起来。如果战事旷日持久、久拖不决,自己难免会被魏国君臣猜疑和斥责;但如果贸然出击,又会正中诸葛亮的下怀。

    正好,诸葛亮再次派来使者向司马懿下达挑战书。司马懿命令款待使者,并向他询问诸葛亮饮食、睡眠和工作的情况。使者回答:“诸葛公夙兴夜寐,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审核,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司马懿便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司马懿觉得诸葛亮已经病入膏肓,应该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决定还是继续忍耐下去。再坚持坚持,诸葛亮或许就会病死,届时蜀军必定生变。

    司马懿的这场“等待”居然足足持续了半年之久,从春天等到了秋天,然而蜀军依旧毫无动静。司马懿忍受着内心的焦躁,经受着朝廷和军中的不满言论,每个晚上都辗转难眠。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司马懿望着五丈原凄清的星空,忽然间看见一颗巨大的彗星从天而降,一直往蜀军兵营的方向坠落而去。熟解天象的司马懿感觉到,蜀军中有大事发生了,说不定诸葛亮已死。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司马懿没有出兵。

    几天之后,诸将来报,说蜀军拆毁了营地,悄悄地往南撤退了。附近的百姓传言,诸葛亮前几日病死在了五丈原军中。司马懿大喜过望,立马带领骑兵追击,很快就追上了蜀军的殿后。

    指挥蜀军的是诸葛亮的助手—蜀国长史杨仪。杨仪在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全权负责蜀军的行动。他深知司马懿惧怕蜀军的埋伏和野战,便依旧树立诸葛亮的旗号,并派兵鸣鼓布阵,做出伏击魏军的样子。司马懿不敢确定诸葛亮已死,见状不妙,便立刻领兵撤退。

    附近的百姓得知此事,嘲笑说:“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后笑道:“这是因为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啊。”

    回到五丈原,司马懿特意亲自来观察蜀军遗留的营地,看见蜀军遗弃了许多粮草和文件。他翻阅了诸葛亮的文书和布阵安防图,确定诸葛亮已死,但仍称赞这位对手说:“真是天下奇才也!”

    旁人不解,认为诸葛亮的生死还不能确定。司马懿解释道:“粮草、文件是兵家所看重的,蜀军丢弃了这么重要的东西,难道还能作战吗?”

    司马懿派兵追击到蜀国境内,确定了诸葛亮已死的消息。在得知蜀国杨仪和魏延内讧后,他又上表请求讨伐。但曹叡没有同意。

    失去灵魂人物的蜀国至此难有作为,司马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两年后,司马懿进献给曹叡一只稀世白鹿,以示祥瑞。曹叡嘉奖说:“从前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曾进献白雉。如今司马懿管理山西(指崤山以西),进献白鹿,这难道不是忠诚不二,共治邦国,使国家吉祥万年的表现吗?”

    司马懿笑了,曹魏的皇帝还是那么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倚重他。身为曹魏的三朝元老,他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几乎可以与曹魏的皇帝相提并论。

    三十多年来,他的勤恳、忍耐和付出,终于没有白费。

    司马懿觉得,时代的天平已经向他倾斜,他似乎看见了一条可以攫取天下的道路。

    三十多年前,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年仅二十二岁的司马懿还是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的一名士族子弟。父亲司马防曾担任京兆尹,在地方上颇有声望。年轻时的司马懿器宇不凡,聪慧博学,为不少人看重。

    当时的河内处于曹操的势力范围。曹操上一年在官渡(今河南郑州中牟东北)击败了袁绍,当年又在汝南(今河南驻马店上蔡西南)击败了刘备,势头正盛。他听闻司马懿的名声,便派人征召他来任职。然而,史书上记载,司马懿见汉朝国运衰微,不想屈节在阉宦之后曹操手下,便谎称自己患了风痹,行动不便,拒绝了曹操的征辟。曹操不相信,过了几天后派人在夜里暗中刺探司马懿的病情。司马懿早就知道曹操会派人来,一动不动地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曹操的耳目看不出破绽,只好回去复命说司马懿确实病了。

    然而,奸雄曹操是没有这么容易被骗的,他不相信自己想请的人偏偏在这个时候生了大病,就让人在司马家附近长期监视,看看司马懿这个小狐狸能装病多久。

    司马懿也料到曹操不会善罢甘休,如果不把装病的戏码演到底,被拆穿了是没好果子吃的。于是,他干脆闭门宅家潜心看书,做出一副真的瘫痪在家的样子,就连身边的奴婢都瞒骗了过去。但是某一天,突然天降暴雨,司马懿惊得从床上跳起来,连忙把晒在院子里的书抱进屋内。这个情景被一位婢女看到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唯恐婢女向外泄露司马懿装病一事,便悄悄地杀人灭口,并在窗边亲自为司马懿做饭。夫唱妇随之下,这场表演秀总算没有穿帮。

    司马懿这一演,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曹操消灭了袁氏子弟,占领了黄河以北,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他也荣升大汉丞相,登上了权力峰。

    这个时候,又有人向曹操了司马懿。曹操这才想起,河内还有一个叫司马懿的年轻人跟他玩了七年的装病游戏,之前军务繁忙,都把这事儿给忘了。这次我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生病,抬也要给我抬过来上班!

    于是,曹操对招募的官员下令说:“他如果再找理由推辞,就把他收监入狱!”

    这一次,曹操的使者走进司马府中,居然发现司马懿“奇迹般”地痊愈了。司马懿接受了曹操的征召,来到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的丞相府。

    然而,这段司马懿年轻时拒绝出仕的记载并不合常理。司马家族其实与曹操素有来往,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早年举荐过曹操为洛阳北部尉,堪比曹操的伯乐,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已经为曹操政权服务多年。从家族利益出发,他们是不太可能允许司马懿如此“任性”的。而且,万一曹操对司马懿失去了兴趣,司马懿岂不是一辈子没有工作?这不是一个聪明人会做的事情。再者,司马懿装病七年之久,一直在床上躺着没有运动,身体健康一定会出问题。

    因此,这段历史记载很有可能是晋朝史官的杜撰,目的是把司马懿刻画成一开始就并非真心追随曹操,而是出仕的英雄人物,为后来司马家族篡魏提供合理性。

    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司马懿出仕之后。

    《晋书》中记载,曹操认为司马懿有豪杰之志,他听闻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可以身子不动,正脸转向后面,于是他特意去检验,在背后叫住司马懿,发现司马懿果然可以像狼一样回头看人。曹操又曾梦见三马同槽而食,认为可能是司马家族要篡夺曹氏政权的预兆。

    曹操由此推测司马懿有狼子野心,并告诫儿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将来必会敢于国家大事!”

    这些史料记载实际上都含有夸张和迷信的成分,目的是渲染司马懿和曹氏家族之间的对立,体现曹操的不信任和猜忌,为司马懿后来篡权提供“迫于无奈”的道德借口。

    所以,历史的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司马懿爽快地接受了征召,而曹操日理万机,没空关注这个年轻人上不上班的问题。司马懿出仕不仅是因为家族与曹魏的关系,他本人也迫切希望一展才华。从其后面的一系列表现就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位渴望建立功业的人。

    司马懿出仕后,曹操任命给他的职务是文学掾,只是一个负责文化教育的低级官员。这挺合乎情理的,毕竟司马懿还很年轻,资历尚浅,那时能拿得出手的才能就是文化知识了。他负责“教育”的对象是曹丕。

    那时曹操还没有确立世子,而曹丕身为长子,却在许多方面表现不如弟弟曹植和曹彰亮眼。曹操总是对曹植和曹彰大加赞扬,却很少关注曹丕,这让曹丕自卑到了极点,以为自己注定是与世子之位无缘了。

    司马懿的到来让曹丕看到了希望。

    司马懿当时身为“讲师”,主要的工作是陪曹丕读书,长期的陪伴让他看出曹丕内心因不受父亲重视而产生的苦闷。敏锐的司马懿立刻察觉到,曹丕奇货可居,他如果能帮助曹丕取得世子之位,只要曹丕将来顺利登极,他司马懿就能凭借拥立之功获得无可匹敌的地位。

    所以,司马懿把自己的前途全部押在了曹丕身上。他利用职务之便,指引曹丕积极结纳朝中重臣和少壮派新人。根据史书记载,老臣荀彧、荀攸、钟繇等人都在曹丕的拉拢之列,而新人陈群、吴质、朱铄也被曹丕深自结纳。这三个新人后来和司马懿一起,被称为“太子四友”。

    关于司马懿的作用,史书只留下了一句话:“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即是说,曹丕即位前后的策略奇谋大多出自司马懿。至于有哪些奇策,未见史书记载,说明都是“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已然烂在了司马懿和曹丕的肚子里。

    而司马懿,其实也深知参与夺嫡之争的凶险,万一被人发觉,很容易被扣上离间曹操父子三人的罪名。因此,他在外人面前仍积极认真地处理好本职工作,就连养马的小事都亲自过问,把自己伪装成胸无大志、只爱管小事的小人物。靠着这份勤恳敬业和为人低调,再加上曹丕一力保举,他很快由文学掾转为黄门侍郎,又升议郎、丞相府东曹属,后成为丞相府主簿。

    随着地位的上升,司马懿开始有了向曹操进言、参谋军国大事的权力。如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伐张鲁、取汉中,随军的司马懿就大胆提议拿下汉中后继续进攻刘备。曹操则引用“得陇望蜀”的典故,并未听其建议。又如孙权上表请求曹操称帝,司马懿也及时奉承说,孙权称臣是顺应天意的举动。只不过那时的曹操并不看重司马懿,大多没有听从。

    不过,司马懿在曹丕身上的努力终没有白费。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司马懿也一举高升,成为太子中庶子,相当于东宫的首席秘书。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时,司马懿又以丞相府军司马的身份得到了主持丧事的殊荣。

    曹丕称帝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这期间的司马懿主要活动于政治中枢尚书台,历任尚书、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诸职,负责魏国中央行政工作。

    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是自始至终的。他亲征吴国时,任命司马懿留守国都,全权负责内政和后勤事务,他把司马懿比作自己的萧何,并说道:“曹参虽有战功,但萧何更为重要,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的,只有你了!”曹丕临终前还特意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与陈群、曹真一起辅佐太子曹叡,并交代曹叡说:“若有毁谤这三位大人的话,你千万不要相信。”

    但自有想法的曹叡并未谨遵父亲的嘱咐,他即位之后为了独揽大权,将曹丕嘱托的四位辅政大臣中除陈群之外全部授以方镇之任,将他们调离洛阳。曹休出镇对吴作战前线的淮南,曹真出镇对蜀汉作战前线的关中,司马懿则出镇宛县(今河南南阳),被全权委任荆州、豫州的军事管辖权,应对吴蜀两国的侵袭。

    曹叡让辅政大臣外任方镇,反而给了司马懿执掌兵权、锻炼军事谋略的契机。司马懿上任不久,便完美处置了孟达的叛乱。三年之后,即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都督关中的曹真病重在洛阳去世,而诸葛亮北伐急迫,战事紧张,司马懿得以调任关中,并终击败了诸葛亮这个强大的对手。

    晋朝,中国历史上仅存154年的王朝,在它短暂的生命里分为西晋和东晋。它没有汉唐的繁盛,也没有宋明的喧嚣,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动荡、血腥和分裂是它展示给众人的一面,名士、风流、雅韵是它展示的另一面。它是多个民族的斗争舞台,也是门阀士族的权力秀场。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是这个独特王朝的*特征。

    自从司马懿父子从曹魏王朝手中窃取统治权,建立晋朝以来,它就注定走上了一条崩坏的道路。得权不正使它必须依赖士族和皇族的支持;少数民族内迁使王朝内部矛盾加剧,社会秩序始终处于不安定之中。一系列政治问题*终造成西晋灭亡,宗室逃亡到南方。

    在南方建立的东晋王朝是个先天不足的流亡政权。它在士族和流民武装的支持下建立,自身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孱弱。王朝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只能在一次次内讧中错失北伐良机,为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提供了发展机遇。在一些人物的领导下,北方展现出民族大融合的别样风采。

    秩序重建让晋朝*终走向消亡,但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格局:少数民族内迁,改变了中华文明的民族结构;衣冠南渡,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空间;陶渊明采菊东篱,给中华文明带来一股清流;梁祝的凄美爱情故事,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笔浪漫。

    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探寻这个不寻常王朝的历史,感受中华文明蜕变的魅力吧!

    ......

    茅庐小生,本名洪雷,浙江衢州人,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广告系,现居杭州。新锐历史作者,豆瓣阅读明星签约作者,曾获“小雅奖”,作品点击量累计达百万。擅长从人性角度还原历史人物,挖掘历史长河中重大事件的潜在关联性。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