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魏碑名品 线装书局书籍 魏碑集字作品集 隋楷书典范初学者学习楷书范本书法赏析书法艺术书籍张黑女墓志志张猛龙碑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线装书局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线装书局
    • 装帧:线装
    • ISBN:9784206451402
    • 版权提供:线装书局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魏碑名品

    作 者:金墨

    定价:158.00

    ISBN号:9787512026421

    出版社:线装书局

    开本:16

    装帧:

    出版日期:2017-4-1


    编辑推荐

    魏碑,学楷的另一座*峰
    萌芽于东汉的楷书,以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规范性,成为历代书家文人临摹取法的对象。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形态各异的楷书,传世多的是北魏时期的碑刻、摩崖、造像记、墓志等石刻文字。在书法史上,将这个时期的石刻楷书通称之为“魏碑”。
    和“唐楷”一样,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点画俊厚而构造天成,意趣丰富而气象浑穆,风格雄强而神采生动,从千变万化中求得风神和意态,于大胆创新中获取高古和天趣。风格独具,成为楷书发展史上的令后世难以企及的另一座高峰。
    现存的魏碑作品大多系无名氏书写,因“罕署书者之名”,书家默默无闻,加之北碑大多晚出,墨迹作品流传绝少。自唐以降,统治者根据现实需要,大力提倡南朝盛行的圆转流便的“二王”书风,北碑书风未显于世。明代和清前期楷书虽出现了整齐、规范、美观的“台阁体”和“馆阁体”,但状如算子,千人一面。清中期以后,金石考据学的兴起,使得原来长期湮没无闻的碑版、墓志,经金石学者考证、著录,又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鼓吹宣扬,北朝碑刻书法由此大放异彩,确立了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地位。
    北朝因佛教盛行,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经之风兴盛,由此衍生出来的魏碑作品既有汉隶遗意,又多楷法创新,奇健雄伟的体貌和极富变化的用笔,使其具有生动的点画语言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魏碑主要有四种类型:造像题记、碑碣、墓志铭、摩崖刻石。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帝王多笃信佛教,遂大量镌造佛像,并于佛像旁或下方题记,以显其德。造像题记主要为石窟造像题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地存有大量造像题记,如被誉为“龙门四品”的《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龙门造像题记刻于石窟内石壁高处,其石质坚硬,镌刻不易,因而笔画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出,粗犷的线条有游牧民族彪悍之风。康有为评龙门造像云:“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及也。”造像记虽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明显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艺术追求。
    北朝打破“禁碑令”,大立碑碣,各种碑碣层出不穷,而且无字体规范,因而碑碣书法表现力较其它魏碑作品更加丰富。其中代表作是《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二爨”笔力雄强,结体茂密,承袭了汉碑的法度,留有隶书遗意,古拙质朴。《张猛龙碑》在用笔、结构上皆极谨严,笔划多用方笔,在谨严时出险峭之笔。结构奇正相参、变化无穷,整体呈现出一种绵密险峻、气势雄强之气。《郑文公碑》巧妙地融合了篆势、分韵、草情。笔画方圆结合,体势宽博舒展,通篇开合有度,包世臣赞此碑“有云鹤海鸥之态”。这些碑碣都是魏碑中的精品,取法碑碣书法,对于丰富笔法、增加线条的朴厚之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世出土北魏以前的墓志数量不多。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墓志之风大盛,上自王公贵&,下到平民,墓葬多用志石。北魏墓志数量之多,书体之丰富,皆是前代所未有。北魏墓志风格多样,其中《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等表现出一股工整茂密、端庄古雅之气。而《张黑女墓志》《元略墓志》等充满妍美冲和、秀逸潇洒之趣,《李璧墓志》《元桢墓志》《元怀墓志》等具有雄强浑朴、方整刚劲之态。由于墓志是埋入地下、为墓主人颂德的赞碑,故保存完好,字口清晰,笔画精致,是书法初学者取法的重要对象。
    摩崖文字刻在崖壁或岩石上,石面稍加修整,或就自然石面镌刻,书写时往往就石头的平整度来布置字划的行气,因此得自然巧拙之趣。摩崖刻石书法代表作是《石门铭》和《瘗鹤铭》,这些文字大都刻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岩石上,参以篆隶笔法,方圆结合,体态开张,通篇谨严浑厚,雄强肃穆。摩崖刻石受大自然影响比较大,加上年代久远,刻石长时间曝露在野外,导致留下的字迹较少,清晰度也不如其它类型的魏碑作品,因此,在学习摩崖刻石书法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一些字口清晰的摩崖文字。
    以上为魏碑的主要类型。另外,魏碑也影响了隋代楷书的发展风貌,也可以说,隋代楷书是北朝刻石的余绪,代表作为《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等碑志。《龙藏寺碑》被誉为“六朝集成之碑”,严谨端稳,方峻有致;《董美人墓志》骨气丰腴,清朗秀丽;《苏孝慈墓志》端稳而不失飞动。此三者,皆为学习隋碑之经典范式。学习魏碑书法,需从经典碑志入手,“透过刀锋看笔锋”,透过刀锋之表象把握笔锋之本相。知乎此,则下笔可渐成佳境。

    内容简介

    魏碑作品简介
    《爨宝子碑》
    刻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此碑笔画承袭隶书的方截起收样式,顶角多呈尖厉,似隶似楷。结体跌宕恣肆,错落有致。全篇方刚严整与生拙奇肆既相对比,又能和谐统一。康有为称其为“雄强茂美之宗”。此碑与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并称“二爨”。
    《爨龙颜碑》
    刻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文述爨龙颜生平事迹。此碑点画浑厚朴茂,留有隶意。结构倾倒欹侧,多呈左低右高之状,平稳中有一股奇崛之气。章法于整齐中见错落,贯气通畅,呼应协调。康有为将其列为“神品”。与《爨宝子碑》并称“二爨”。
    《元桢墓志》
    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到今。此志保存较好,字口清晰,笔画刚劲有力,方截峻峭。结体右耸挺拔,气势雄奇。通篇疏密相间,意态横生。
    《始平公造像记》
    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存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孟达撰文,朱义章书丹。此造像用笔多取方笔,斩钉截铁,折处多用重顿,紧结厚实。结体以茂密见长,顾盼有姿。通篇气脉贯通,**具雄强到刚之美。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初年(约公元500年-503年),存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此造像起笔露锋入纸,笔画棱角分明,锐利峻峭。结体扁方紧密,纵横有象。整篇严整肃穆,气势险绝。康有为评其为:“巨刃挥天,太刀砍阵.无不以险劲为主。”
    《杨大眼造像记》
    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际(公元500年-508年)。存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此造像用笔方整峻峭,点画轻重对比明显,圭角凌厉,刀味森森。结体中宫紧收,四面辐射。可与《始平公造像》雄强气格相媲美。康有为评曰:“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
    《孙秋生造像记》
    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存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此造像用笔方整遒劲,朴厚古拙,峭拔劲挺。结体庄严茂密,开合有度。章法纵横得当,虽字字独立,而无刻板之嫌。
    《石门铭并序》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于陕西省褒城县北褒斜谷石门崖上。王远书丹。铭文记魏羊祉重开石门道之事。点画形态各异,浑厚苍茫。结字参以隶行笔意,中官收紧,体态开张,宽博沉雄。整体气韵高古,意趣天成。康有为评其为“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
    《郑文公碑》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刻于陕西省褒城县北褒斜谷石门崖上。王远书丹。铭文记魏羊祉重开石门道之事。点画形态各异,浑厚苍茫。结字参以隶行笔意,中官收紧,体态开张,宽博沉雄。整体气韵高古,意趣天成。康有为评其为“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
    《瘗鹤铭》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刻于江苏丹徒焦山西麓摩崖上。世传为陶弘景书。此铭渗入篆书笔法,线条雄健凝重,结体奇峭飞逸,错落有致。通篇如闲云野鹤,雍容安雅,神采脱俗。被黄庭坚誉为“大字之祖”。
    《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
    又称《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此志是清乾隆二十年于河南孟县出土的“四司马墓志”之一,志文以大量华丽辞藻称颂了孟敬训的温良贤淑。其用笔多方,锋芒毕现而不失于纤弱,结体逸宕而富有韵致。王昶《金石萃编》评价此志:“为魏晋南北朝所罕见者。”杨守敬亦以“风华掩映”赞之。
    《崔敬邕墓志铭》
    刻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此志笔画细劲,线条圆融,法度谨严而不刻板。结体古朴淳雅,整敛而不失清朗。章法排布端匀,清俊劲爽。为北魏书中精品,有“六朝志石之冠”的美誉。
    《刁遵墓志》
    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此志点画粗细变化明显,横画多切笔入纸,收笔处露尖,姿态横生。结体奇正相间,收放自如,富于变化。章法穿插有序,整体风貌达到了峭劲与奇逸相统一。
    《李璧墓志》
    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此志点画粗细变化明显,横画多切笔入纸,收笔处露尖,姿态横生。结体奇正相间,收放自如,富于变化。章法穿插有序,整体风貌达到了峭劲与奇逸相统一。
    《张猛龙碑》
    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碑文为歌颂张猛龙尊兴孔学之事。此碑笔法刚健挺劲,以方笔为主,起收转合中见方棱之笔。结体奇正相生,精绝合度。通篇有秀丽俊爽的姿致。康有为推为“正体变态之宗”,享誉极高。
    《元倪墓志》
    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此志用笔渗入圆笔和行书笔法,变化多姿,意味深远。结字松快,奇正相参,平添一股清奇之气。整体气息秀逸潇洒,冲融和雅,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
    《元略墓志》
    刻于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公元528年),此志用笔兼有隶书和行书笔意,笔调轻捷明快,富有动感。结体略向右上倾斜,平整中蕴奇绝之气。章法行间错落,排布疏阔。吴玉如先生认为此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
    《张黑女墓志》
    又名《张玄墓志》。书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此志用笔中侧互用,藏露皆备,轻重并举,得圆润之趣,与南朝楷书已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不失厚重典雅的北朝本色。结体捺画微微上举,平添欹侧之势,但因主要采用横势而宽绰,微含隶意,故整体气息端稳平和。
    《龙藏寺碑》
    刻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此碑用笔沉着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端稳,方整有致。章法疏朗开阔,匀称安稳,字势婀娜。此碑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家先河。享有“六朝集成之碑”的美誉。
    《董美人墓志》
    刻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此志乃隋代蜀王杨秀为哀悼其爱妃董美人所撰墓志。此志笔法精劲含蓄,秀雅婉丽。结字恭正严谨,骨气丰润。章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通篇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之感,为隋墓志之佳品。
    《苏孝慈墓志》
    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立石。此志点画清峻,笔意精到。字形劲利谨严,工整遒俊。通篇方整浑穆,凝重沉着。既有北碑的飞动之气,也有唐楷的端稳之态,为隋楷书典范之作,是初学者学习楷书的*秀范本。


    目录

    《魏碑名品》目录
    405年
    《爨宝子碑》
    458年
    《爨龙颜碑》
    496年
    《元桢墓志》
    498年
    《始平公造像记》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
    509年
    《石门铭并序》
    514年
    《郑文公碑》
    《瘗鹤铭》
    《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
    517年
    《崔敬邕墓志铭》
    《刁遵墓志》
    520年
    《李璧墓志》
    《张猛龙碑》
    523年
    《元倪墓志》
    528年
    《元略墓志》
    531年
    《张黑女墓志》
    (隋碑)
    586年
    《龙藏寺碑》
    597年
    《董美人墓志》
    603年
    《苏孝慈墓志》


    在线试读

    背景知识:
    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与偏安江南的刘裕所建立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割据政权。在政治上重用汉族官吏,按照儒家思想教育贵&子弟,并在精神上承接汉代玄学思想。这种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和学习,以及审美意识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促进了书法艺术向多元方向发展。尤其是佛教出世解脱思想和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一拍即合。当时,佛教兴盛且不尚空谈,特别注重修“功德”,致力发展寺院经济,大兴修建石窟、造像题记、刻石立碑之风,致使佛教教义为社会各个*层的人们所接受,成为流行风尚,因此,影响了碑刻书法的兴盛,为魏碑的形成、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魏碑成为中国书法史是一座雄伟的丰碑。
    魏碑也称北碑,从遗存和考古发现来看,数量巨大,风格各异,又不乏经典。魏碑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有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大类型,其中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另外墓志与造像书法尤其值得关注,当时多为亡者树碑立传、撰文刻石,歌功颂德,以期名垂后世,是北魏墓志众多的原因,墓志书法不仅出土数量壮观,且风格种类繁多。《书林藻鉴》中述:“北朝之书,魏为*盛,享国既永,艺业日臻,竽以孝文,好文润色金石,故其时隶楷错变,无体不备。”
    魏碑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北朝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他们大都是名不见经传,处于社会较低层的属吏,其书体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书法行款不整,或稚拙古朴,趣味盎然;或方笔峻利,体势雄强;或浑劲姿媚,精到细腻。
    现存魏碑作品中,**名石刻有《始平公造像记》、《崔敬邕墓志铭》《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玄墓志铭》、《刁遵墓志铭》等等。
    从北朝以来,魏碑名家辈出。魏碑书法以索靖为宗,还有郑道昭、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等。
    魏碑一经出现,即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显示出它艺术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南北朝以后的书家,其书法或多或少地融进了魏碑风格,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化的特色。宋元明时期,帖学兴盛,魏碑的继承和发展虽被懈怠,但是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赵孟頫、黄道周、倪瓒、张瑞圆等大家书法创作从魏碑中汲取了精华;到清代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包世臣、阮元、康有为等人大力提倡碑学,尤其是康有为是碑派理论的集大成者,为清代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赵之谦、张裕钊等是魏碑书法大家,赵之谦魏碑沉雄方厚,且血肉丰美,张裕钊专习北碑,有所创新,运笔含蓄内敛、结构却险劲外露,开创了魏碑的新体,也促使近现代魏碑书法大兴。时值近现代,众多的书法家和爱好者更是酷爱魏碑,力图从魏碑中找到出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魏碑书法趣味横生,超然自若。任何艺术都与时代背景、地域环境和人文情绪有着必然的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从曹魏到北魏,风气基本上是崇尚质朴、率直,比较粗犷和豪放,魏碑去汉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笔法,继承了结体严谨、笔势厚重、沉稳端庄、雄健有力的特点,还容纳了北方鲜卑等少数民族豪放不羁、质朴清新、自由天然的情怀,整个书风刚劲泼辣、雄强朴拙而又显灵秀之气,更加风姿多彩。根据现存**名碑刻,魏碑行笔速起急收、点划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整体纵横倚斜,错落有致。它丰富和发展了艺术的多样性,从运笔、结体和意态风神看,或方劲硬朗、端庄强悍;或乱头粗服、率意豪放;或冲和灵秀、蕴藉含蓄;或方圆兼备,凝重雄健,无不体现它的大气和风姿神采。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繁盛的年代为培育和发展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良好人文环境,然而动乱落后的时代却让人们弃名利而寄情山水、追求自然安逸的生活,激发着人们的思想和艺术灵感。北朝虽经历了短暂的统一局面,然而仍属魏晋以来动乱时代,一切人文精神、玄学思想、生命顿悟在此时*为活跃,都自然地反映在书法艺术上。魏碑书写虽缺少规律,更多体现了人们无拘无束的浪漫情怀、自然妙趣,表现了重气韵、神似,看风骨的审美标准,故清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述:“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二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可见,魏碑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历代书法大家都从魏碑中汲取营养,特别是清代碑学兴盛之后,魏碑更显示了它博大唯美的艺术魅力,它变化了后世书法风格和品味,让后世之人无不尊崇它的美,欣赏它留给人的散淡自然、心定神闲的精神世界,因此,它不仅畅情励志,还修身养性,更让现代人在复杂烦躁的城市中得到精神的抚慰、思想的升华和品格的修炼,此乃天之所赐,世人之福。
    魏碑书法经过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更加以质朴、古拙、大气、富有变化的色彩,饱含书家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呈现给世人。
    总之,魏碑尊崇秦汉旧规,嗣承汉隶遗风,开启了一代新书体,体现了很高的书法实用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暂时没有目录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