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中国书法常识:中国书法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ISBN:9781591247968
    • 版权提供: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斯坦威阅读,点击查看详解>>>
    1)跟着书法大师学习书法、品鉴书法

    本书由举世公认的海派书法大家潘柏鹰执笔,介绍了书法相关的基本知识,融汇古今书法练习技巧,汇集知名书法大家遗迹,囊括中国书法的方方面面,堪称中国书法界的微型百科。一本简明的书法史,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书!

     

    2)书法名家墨宝全收录,各家特色一目了然

    《中国书法常识》汇集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多位书法大家的墨宝,让读者能轻轻松松看懂各家特色,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

     

    3)内涵多幅精美插图,直观体验中国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常识》包含丰富的名家书法拓本,同时配以流畅生动的文字解析。既增加了读者的书法欣赏能力,又开拓了读者的眼界,让读者能*直观、*深刻地体验中国书法之美。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中国书法常识:中国书法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开本: 16开
    作者: 潘伯鹰 著,斯坦威 出品 定价: 49.80
    ISBN号: 9787505745483 出版时间: 2019-01-01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印刷时间: 2019-01-01
    版次: 1 印次: 1

    卷上

    一 “书画同源”与笔法 / 001
    二 正确的执笔 / 017
    三 如何用笔 / 023
    四 从结字和用笔入门 / 031
    五 如何临习 / 041
    六 途径示范 / 053
    七 笔墨纸砚 / 079
    八 参考书举例 / 091
    卷下
    一 欣赏 / 099
    二 隶书的重要作用 / 109
    三 晋后书派鸟瞰 / 113
    四 二王 / 125
    五 虞欧褚薛 / 135
    六 李孙张素 / 147
    七 颜柳 / 155
    八 杨凝式与李建中 / 163
    九 苏黄米蔡 / 171
    十 赵孟頫 / 183
    十一 明清书势 / 191
    附录  书论拾零
    一 执笔有法否 / 203
    二 硬笔呢 软笔呢 / 207
    三 论长锋羊毫 / 211
    四 不必多藏好笔 / 215
    五 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 219
    六 墨 趣 / 223
    七 涨 墨 / 227
    八 说笔墨交融 / 231
    九 砚 / 235
    十 说不似之似 / 239
    十一 博与约 / 243
    十二 成 家 / 247
    十三 兰亭趣味 / 251
    十四 试论欧书 / 255
    十五 褚书何以能继右军 / 271
    十六 颜真卿书法简说 / 275
    十七 《云峰山寺》与《瘗鹤铭》 / 289
    十八 草书惹是非吗 / 293
    十九 吴昌硕的书法 / 297
    二十 书家与善书者 / 307

    永字八法

     

    称之为“研精八法”,就是由此而来的。这“八法”所说的笔画,各有一个特殊的名称。现在分析顺序排列于后:

    (1)丶  起笔的点名叫“侧”。

    (2)亠  次笔的横名叫“勒”。

    (3)       三笔的直名叫“努”。

    (4)       四笔的钩名叫“趯”。

    (5)       五笔左边向上挑名叫“策”。

    (6)       六笔左边向下撇名叫“掠”。

    (7)       七笔右边上面向下劈名叫“啄”。

    (8)永  八笔右边下面向下捺名叫“磔”。 我们若是仔细严格再分,当然还可以找出这“八法”的不完备性。譬如说所谓“趯”的钩,是向左钩的。但另一种钩,却是向右钩,例如“戈”字。 所以这一种右钩是出了格的,因之有些人对这种右钩就叫它作“戈”。古代 相传虞世南的“戈法”是特别有名的。再如所谓“磔”的捺,在永字中取势 是很倾斜的。但另一种捺如“之”字就是很平的。这一种平的捺,严格说和“磔”不同,也可以说是出了格的。因之就有人对这种平捺叫作“波”。前人曾经说“右送之波皆名磔”,又说:“发波之法,循古无踪。原其用笔, 磔法为径。”这都说明了其中多少有些不同。再如“包”字上下的两个大转弯, 也可说是出了格。再如“?”字的“绞丝旁”也可以说是出了格的。

    但是向右的钩还是向左的钩的方法,只是方向不同。平的“波”和倾斜 的“磔”,更只是程度的不同,而不是方法的有异。“包”字的大转弯,不 过是永字第二笔和第三笔的联合。“ ”字的“绞丝旁”不过是永字第七笔 和第八笔的联合并加缩短。若是能够这样变通灵活地去体会,那么,除了 “永”字之外,的确再没有一个字能像它这样包括齐备的了。所以我们还是 必须沿用这永字八法。

    从永字八法中,知道中国字的组织成分不过是这八种笔法,我们才能掌 握这个关键,用来制驭一切千变万化的中国字;我们谈笔法才有要点,我们 学习才有路径。

    总之,我们必须在观念上确定了书画同源的认识;在笔法上掌握了八法 的要点。这就是书法必须讲究点画的道理,是书法的基础所在。至于如何才 可以将点画写好,后面再谈。

    谈到此地,或者有人会问:“既然说了书画同源,接触到中国文字的嬗 变,何以不谈一些中国文字的历史呢?”我将回答:“这是由于受本书体例 和范围所限制的缘故。”中国文字如何发生,如何嬗变,是中国文字学上的 问题,应该由文字学家去叙述讨论,而不宜由这样一本谈如何写字的小书去 谈。但是本书的范围虽不是与中国文字学的范围悉同,却是涉及中国文字学 的边界了。为了学写字的人参考的方便,在本章稍为谈及也是有益的。自然, 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仍须去作中国文字学的专门探讨。

    研究中国文字,不外是从三方面下手:一是研究文字的形体,二是研究文字的声音,三是研究文字的意义。这里所应该注意的是,研究文字乃是文 字发达以后很久的事。由于汉族历史的悠久,所以即使是研究文字的事,远 较文字发生为晚,但要追溯渊源已经不易。因此,究竟中国文字的研究始于 何时,至今尚不能有明确一定的论证。根据各种材料以及各文字学家的说法, 大体上可以说中国文字研究的开始不晚于东周。由于战国时代的文字纷乱, 所以在战国时研究文字就更显必要而更发展一步了。研究中国文字的人把所 能看到的早的直至此一时期的文字统名之曰“古文”,有的也笼统名之曰 “大篆”。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战国的文字纷乱局面到此也才有条件得到统一。一 面由于文字本身演化的趋势,一面又有统一的政治大力的督促,于是中国的 文字变为“小篆”。李斯、赵高、胡毋敬等是这里面有力的人。他们作的

    《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字书便是推行小篆的工具。

     

    《博学篇》小篆

     

    汉朝的司马相如、张敞、杜林、扬雄、刘歆皆是文字学的好手。在此时 又发生了“古文”“今文”的问题,文字的研究愈加复杂化。同时,由于文字本身写法的演变,“隶书”也从秦初渐渐发展起来了。

     

    秦隶

     

    到了汉和帝、安帝(89—125)之间出了一部名叫《说文》的书,才为中国文字学立了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这是许慎著作的。他将以前的材料整理研 寻,求出了法则,立出了系统,将文字分为“五百四十部”。他的书成为中国 文字学上的不朽经典,无论赞成它或反对它的人都无法废弃这部大书。

     

    《说文解字》

     

    在这以后,直至晋朝文字的研究大为发达。六朝时政治局面既不稳定, 文字也极纷乱,这种研究便趋于退潮的景象。这种景象经过隋朝到唐朝,政治又趋统一强盛,文字学又见复兴。但这次复兴的成功是在“字样”上。唐 开元间出了一部《开元字样》。这是一部规定楷字应该怎样写的书。自此 为始,中国的楷书方在大体上凝固成为一种通行统一的书体,一直到现在还 在应用。当然,在“字样”以前,初唐楷体已渐统一,欧褚诸碑即可证明。 但由于“字样”的确定,使这一趋势,愈臻迅速进行。故“字样”是总结而 又提高的关键。因为在篆书时代中,简易的便成了隶书。汉朝隶书成了正式 的通行字体而代替了篆书。渐渐隶书又整齐简化起来,方成为楷书。因此今 日通行的楷书又有“今隶”之名(准此而谈,也不妨叫隶书为“汉楷”了)。 而其推动和形成的原动力有赖于这部“字样”,所以这是一件大事。我们试想想,楷书已经通行一千两百多年了!

     

    初唐楷体         汉隶

     

    到了赵宋时,“金石学”很发达。这在文字学的研究上又开拓了一些道路。元朝时代短。明朝人可以说简直不曾过问文字学。虽然赵宧光作过一些 说文功夫,但后来的顾炎武加以批判了。

    清朝是文字学发达的时期。但是清朝人恰好和明朝人走了两。因为清朝学者推崇许慎至于极点,偏胜之极便囿于《说 文》的范围,甚至替《说文》处处设法曲说回护。 这种小天地中的偏向一直到清末,方开始大大扭转过来。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是帝国主义者联合大举侵入中国的一年,这是一件大事。就在这前 一年殷墟甲骨发现,这又是一件大事。原来北京 的药店里卖出作为药材用的龟版,被吃药的疟疾 病人和他的朋友发现了那上面有字,那便是殷墟 甲骨的初与学人相见!这两人便是王懿荣和刘鹗。 刘鹗那时正住在王懿荣的家里。他们从药店追究 起根源来,方开启了甲骨研究的道路。本来在此以前古代钟鼎以及古钵、泥封、货布、陶器之类刻在龟壳上的甲骨文

    出土日多,著书人本已逐渐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自甲骨发现,愈是开拓了境界,推前了时代,成为一大新兴的学问。继刘王之后的,有孙诒让、罗振玉、 王国维、郭沫若等人,使得搜辑、排比、印行和研究的风气大为盛行。

    以上是关于研究中国文字学的极挂漏的叙述。平心论之,自许慎以来, 直至现在,方有了推广和修正许氏学说的有利条件。文字学的前途将继此而 见其广大和精密的发展。清朝“说文派”的学者虽嫌偏囿,但起废复兴的功劳很大。

    研究方面的情况既然如此,并且前文已经说到追溯文字学的研究始于何 时,大为不易;若再进一步追溯中国文字的起源,则时代愈推向远古,确证 愈少,愈难悬断了。因此,如若斩钉截铁、极具体地说出起源的年月来,至 少在现时尚无此可能。我们只能谨慎地大体上说出一些近似的推测的言语。

    中国文字,和其他民族文字一样,总是发源于语言的。语言又发源于声 音。在人类还未进化到有文字的时候,却早已会发声,会简单的语言了。在 此同时,人类便已能画简单的画。这些简单的画,逐渐进步而为文字。这样 推测起来,以中国而言,文字的起源应该比现在所能见到的一切古文字的材 料的时代还要早得多。中国现在所能见到的,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字。但甲 骨文字多是占卜一类的。这一类的文字当然不足以概括殷代所有的文字,并 且甲骨中极少数也已有了并非占卜文字的,例如“宰丰骨”记的是田猎赏赉 之事。可见甲骨中必有记载了其他事物的,不过未被发现而已。更可推知除 甲骨以外,如玉如帛,及其他和更早的材料,必尚有许多,未传下来,因为 我们无从征考。由于甲骨书写和嵌刻的精巧,以及文字的成熟,则在此前必 更有早期的文字。我们中国的可记载的历史,一般说来,有五千年。慎重 的说法也有四千年。历史的记载靠文字,而且要靠成熟的文字。由此,我们 可以说五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字不算夸张。因为文字起于图画;而图画在新器时期已很成熟。

    《中国书法常识》集中反映了潘伯鹰的书学主张。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和附录,上卷为作者的学书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附录为作者的一些书法知识趣闻,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中国书法入门书籍。

    潘伯鹰(1904—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