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系统:从设计到实施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F.J.穆齐奥(Fernando著 | | 何国强译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F.J.穆齐奥(Fernando著| 何国强译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5
    • ISBN:9789444088321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系统:从设计到实施》原著为英文版,是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按照相关法规要求编写的,书中有理论、有经验,更有实例,是口服固体制剂实践中非常实用的参考指南。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系统:从设计到实施 开本: 16开
    作者: 穆齐奥(、奥卡 编著 定价: 198.00
    ISBN号: 9787122427953 出版时间: 2023-05-01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3-05-01
    版次: 1 印次: 1

    第1章 概述 001
    1.1 引言     002
    1.2 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的优势     004
    1.2.1 提高产品质量     004
    1.2.2 加快产品和工艺开发     004
    1.2.3 更快应对短缺和紧急情况     005
    1.2.4 降低药品价格的潜力     005
    1.3 应用于制药工艺设计的工程工具箱     005
    参考文献     007
    第2章 物料特性表征 009
    2.1 引言     010
    2.2 表征技术的概述     011
    2.2.1 堆密度测试     011
    2.2.2 粒度分布测试     012
    2.2.3 粉体流动性测量     012
    2.2.4 粉末疏水性/润湿性测量     012
    2.2.5 静电测量(阻抗测试)     013
    2.3 开发物料特性数据库     013
    2.4 多变量分析     014
    2.4.1 主成分分析     014
    2.4.2 聚类分析     015
    2.5 物料特性数据库的应用     017
    2.5.1 识别相似物料作为工艺开发的替代物     018
    2.5.2 应用物料特性数据库预测工艺性能     020
    2.6 结语     022
    参考文献     022
    第3章 失重式进料  027
    3.1 引言     028
    3.2 失重式进料器的特点     029
    3.2.1 重力进料的表现     030
    3.2.2 失重式进料器理想的设计空间     037
    3.2.3 料斗补料导致的进料速率偏差     042
    3.3 物料流动性对失重式进料的影响     046
    3.4 失重式进料器建模     048
    3.5 结语     048
    参考文献     048
    第4章 连续粉末混合和润滑 051
    4.1 粉末混合的基本原理     052
    4.1.1 混合类型     052
    4.1.2 量化混合     054
    4.1.3 采样     055
    4.1.4 混合机制     056
    4.2 粉末混合方式     057
    4.2.1 批量粉末混合     057
    4.2.2 连续粉末混合     058
    4.3 连续管式混合机混合     059
    4.3.1 连续粉末混合机中的停留时间分布     060
    4.3.2 选择合适的混合机配置     063
    4.4 连续管式混合系统中的润滑     067
    4.4.1 润滑剂的作用     067
    4.4.2 检测润滑性     068
    4.4.3 连续混合中的润滑剂混合     068
    4.4.4 连续与分批系统中的润滑剂混合     069
    4.5 分散在连续粉体混合中的作用     070
    4.6 其他主题     072
    4.6.1 连续混合的建模     072
    4.6.2 连续混合机中混合分层成分     073
    4.7 结语     074
    参考文献     074
    第5章 连续干法制粒 077
    5.1 引言     078
    5.2 辊压制粒     078
    5.3 粉碎     081
    5.3.1 粉碎机类型     081
    5.4 干法制粒特性和微机械模型     083
    5.4.1 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近红外光谱信息     083
    5.4.2 压实计算模型     085
    5.5 粉碎后的颗粒特性     086
    5.5.1 筛分检测     086
    5.5.2 激光衍射     087
    5.5.3 激光衍射法(Insitec)     087
    5.5.4 动态图像分析     087
    5.5.5 聚焦光束反射率测量     088
    5.5.6 堆密度     088
    5.5.7 振实密度     088
    5.5.8 压缩性指数和豪斯纳比率     088
    5.5.9 脆碎度     089
    5.5.10 孔隙率     089
    5.6 粉碎模型     090
    5.6.1 群体平衡模型     090
    5.6.2 机械模型     092
    5.7 结语    093
    参考文献     093
    第6章 连续湿法制粒的建模、控制、传感及实验概述 099
    6.1 引言     100
    6.2 实验设计     101
    6.2.1 连续湿法制粒中停留时间分布     102
    6.3 工艺建模     105
    6.4 案例研究     109
    6.4.1 双螺杆制粒机     109
    6.4.2 高剪切制粒机     111
    6.5 结语     114
    参考文献     114
    第7章 连续流化床工艺 117
    7.1 引言     118
    7.2 流化床基本知识     118
    7.3 干燥的背景和理论     119
    7.4 造粒后干燥的背景和理论     121
    7.5 商业化应用     122
    7.6 采用批次制造的原因     123
    7.7 其他行业中的连续制造     123
    7.8 传统连续流化床设计     124
    7.9 制药工艺的调整     126
    7.10 追溯性     128
    7.11 其他连续制粒方法     130
    7.12 结语     131
    第8章 连续压片 133
    8.1 压片的基本原理     134
    8.2 压实的现象学模型     135
    8.3 压实操作的表征     136
    8.4 连续制造中片剂的表征     139
    8.4.1 成分模型     140
    8.4.2 硬度预测模型     140
    8.5 控制     142
    8.5.1 内置的压片机控制策略     142
    8.5.2 先进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简述     143
    8.5.3 压片机先进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143
    8.5.4 压片机先进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实施     144
    8.5.5 集成压片机的连续制造生产线的监控系统     145
    8.6 设计连续式压片的实验计划     145
    8.7 结语     146
    参考文献     146
    第9章 连续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连续薄膜包衣 149
    9.1 连续制造中连续包衣的基本原理     150
    9.2 连续薄膜包衣的目标     151
    9.2.1 美观包衣     151
    9.2.2 功能性包衣     152
    9.2.3 薄膜包衣工艺基础     152
    9.3 对连续包衣机的期望     156
    9.3.1 制造策略的变化     156
    9.3.2 支持因素     156
    9.3.3 连续制造包衣项目的合作     157
    9.3.4 连续包衣工艺的特殊要求     157
    9.4 连续工艺中使用的间歇式和连续式包衣机的类型     157
    9.4.1 连续制造中的传统“批次”包衣机     159
    9.4.2 GEA ConsiGma包衣机     160
    9.4.3 经典的高通量连续包衣机     160
    9.4.4 混合型:Driaconti-T多室连续包衣机     162
    9.4.5 整体对比     163
    9.4.6 生产和其他方面的考虑     163
    9.5 控制和过程分析技术     164
    9.5.1 过程模拟和建模     164
    9.6 结语     164
    参考文献     165
    推荐读物     165
    第10章 过程分析技术在连续制造中的应用 167
    10.1 引言     168
    10.2 CM中PAT的方法开发和生命周期考量     169
    10.2.1 仪器、采样、参考值、多元分析、灵敏度     171
    10.2.2 用于校准模型构建的传感器位置和放置     172
    10.2.3 CM中的PAT方法验证概述     173
    10.2.4 维护概述     174
    10.3 CM商业控制策略中的PAT     174
    10.4 案例研究     175
    10.4.1 连续混合     175
    10.4.2 制粒     176
    10.4.3 进料器和混合机中的停留时间分布确定     178
    10.4.4 片剂:溶出替代品     181
    10.4.5 化学成像:离线均匀度、API分布     182
    10.5 结语     184
    参考文献     184
    第11章 开放路径集成系统的工艺模型开发 187
    11.1 引言     188
    11.2 失重式进料器     188
    11.3 连续混合设备     189
    11.4 辊压机     190
    11.5 连续湿法制粒机     192
    11.6 流化床干燥机     194
    11.7 锥形筛磨     195
    11.8 压片机     197
    11.9 集成     198
    11.10 结语     202
    参考文献     202
    第12章 集成过程控制 207
    12.1 引言     208
    12.2 控制架构设计     208
    12.3 开发闭环系统的集成模型     212
    12.4 控制架构的实施和验证     215
    12.5 闭环性能的表征和验证     219
    12.6 结语     220
    致谢     220
    参考文献     221
    第13章 制药工艺开发中工艺优化应用 223
    13.1 引言     224
    13.2 制药工艺开发的优化目标     225
    13.2.1 单目标优化     225
    13.2.2 多目标优化     226
    13.3 数据驱动模型在优化中的应用     227
    13.3.1 采样计划     228
    13.3.2 构建数据驱动模型     228
    13.3.3 响应面分析     228
    13.3.4 偏小二乘法     229
    13.3.5 人工神经网络     230
    13.3.6 Kriging法     230
    13.3.7 模型验证     231
    13.3.8 数据驱动模型支持优化的需求     232
    13.4 制药工艺中的优化方法     233
    13.4.1 基于导数的方法     233
    13.4.2 逐次二次规划     234
    13.4.3 无导数方法     234
    13.4.4 直接搜索方法     235
    13.4.5 遗传算法     235
    13.4.6 基于代理的优化方法     236
    13.5 连续直压工艺优化的案例研究     237
    13.6 讨论和未来的展望     239
    致谢     239
    参考文献     239
    第14章 固体口服制剂连续制造的监管考虑 249
    14.1 引言     250
    14.2 定义     251
    14.2.1 连续制造与批量制造的比较     251
    14.2.2 批的法规定义     252
    14.2.3 控制状态和稳态     252
    14.2.4 放大     253
    14.3 为SOD设计和实现连续制造工艺的法规考虑     253
    14.3.1 系统动力学和材料可追溯性     253
    14.3.2 过程监控策略     254
    14.3.3 实时放行检测     256
    14.3.4 稳定性数据     257
    14.3.5 工艺验证     257
    14.3.6 cGMP的考虑     258
    14.4 连续制造工艺变更     259
    14.4.1 将已批准的批生产工艺转换为连续工艺     259
    14.4.2 已批准的连续制造工艺场地变更     260
    14.5 与监管机构的讨论     261
    参考文献     261
    第15章 连续制造案例研究 263
    15.1 引言     264
    15.2 产品选择标准     264
    15.2.1 产品生命周期的立场     264
    15.2.2 经济收益     264
    15.2.3 现有产品设计     265
    15.2.4 产品稳健性和工艺知识理解     265
    15.3 工艺开发、PAT开发以及与研究院校合作的方法综述     265
    15.3.1 与研究院校合作开发连续制造工艺     266
    15.3.2 PAT和近红外光谱可行性研究     272
    15.3.3 Janssen的终工艺和PAT开发活动     275
    15.4 基于研究院校合作伙伴的连续制造线的Janssen连续制造线设计     276
    15.5 美国FDA批准的批向连续制造工艺转型的项目     277
    15.5.1 团队结构和管理     278
    15.5.2 团队协作     279
    15.5.3 执行计划     279
    15.5.4 执行实践     280
    15.6 项目开发团队计划和关键交付成果     280
    15.6.1 关键性分析     281
    15.6.2 连续工艺开发     281
    15.6.3 PAT方法开发     282
    15.7 控制策略和失效模式评估是过程开发活动的组成部分     282
    15.8 进料器性能和物料转移研究     282
    15.8.1 进料器性能波动源     282
    15.8.2 重量进料料斗容量     284
    15.8.3 每种原料的重量进料和充填准确度     285
    15.8.4 重新填充状态下的重量进料器的计量准确度     286
    15.9 集成生产线的工程运行和首次评估     286
    15.10 停留时间分布研究和工艺因素对停留时间分布模型影响的评价     287
    15.10.1 生产线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     288
    15.10.2 确定工艺变量如何影响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设计     288
    15.10.3 设计空间研究:目标、方法和结果     289
    15.11 全自动确认批次的观察结果     294
    15.12 验证和连续工艺确证阶段     297
    15.13 地瑞那韦600mg连续制造补充新药申请获得批准:这只是一个开始     308
    参考文献     308
    第16章 Orkambi:Vertex工艺开发的连续制造方法 311
    16.1 引言     312
    16.2 连续制造设备和工艺开发     312
    16.3 连续制造和cGMP     314
    16.4 Vertex控制策略的实施     315
    16.4.1 含量     317
    16.4.2 含量均匀度     318
    16.4.3 溶出度     318
    16.5 生命周期管理和PAT模型维护     320
    16.6 结语     321
    第17章 展望——连续制造(和先进药物制造)的未来  323
    参考文献     326

    ......

    连续制造是制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和趋势,它将大大缩短和降低药物开发、生产的所要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显著改善药品的质量,提升制造过程的可靠性。《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系统:从设计到实施 》旨在阐明如何设计和实施固体制剂的连续制造系统,以此目标,全书17章在清晰的编写逻辑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连续制造系统设计和操作的相关组件,内容涉及理论、实践和成功案例, 深入浅出,具有较强实用性与指导性。《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系统:从设计到实施 》适用于制药行业从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