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生活的隐喻 佛系文艺青年 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 生活艺术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摄影旅行随笔集 青春都市言情小
  • 财富自由之后,一个人的自我探索
    • 作者: 无著 | 无编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无编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ISBN:9784352510019
    • 版权提供:北京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这是一本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游走世界各地的心得体会,从日本到巴基斯坦,从迪拜到尼泊尔,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感,或工作或旅行,或长或短的文章,或人或景的摄影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一个佛系文艺中年心底*敏感、*细腻、*柔软的情感世界,以及世间万物的样子,从一点一滴中去探寻生活的细微真相。


     


     

    安孜,作家,摄影师,歌手。出生于中国,曾在中国、日本、希腊工作生活,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曾为《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供稿、写作专栏、或担任特约摄影师,早年在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工作十年,任经济外交官。目前在巴基斯坦、中国工作生活,专事自己喜爱的写作和摄影。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经验1

    生活的隐喻83

    旅行教会我的177

    写作的意义209

    究竟在追逐什么231

    字我两忘247

    路上的光267


     


     

    舍不得与摆不脱

    意识到拥有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是在接触断舍离的理念之后。那时我在日本生活,住一间临海的单人公寓。日式公寓储物空间有限,我也知道自己在日本的居留有期,于是将自己置办物品的原则规定为:起居物品和服装配饰不得超过必需,奢侈和额外的物品一概不予购入。


    那时我衣服当然是每天会更换,也会调整妆容,但每个季节都没有额外的装饰品,冬天一副手套,夏天一顶帽子,太阳镜是大品牌轻便的经典款式,连凉鞋都只有一双。房间内因此清爽利落,收纳和打扫方便轻松。但即便如此,离开东京之前,我还是为处理带不走的物什伤透了脑筋。

    那时便意识到:我的拥有,还是太多了。

    所谓太多的标准,不在于事物曾经带给我多少便利而在于离弃它们时有多艰难。舍不得与摆不脱,成为那时候我情绪问题的根源。


    离开东京后许久,我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波折。慢慢明白,舍不得与摆不脱的,又岂止是物什而已。我自己和身边的人,无一不在情感中经历告别之艰——或是自己不肯放手,或是对方不肯离开。纠结与挣扎让离别如同火中取栗,无论目的实现与否,都已经落得伤害。当初求得爱人的心有多难,离开他(她)时就可能千百倍不易。


    我见过太多烦恼,源于对过往的恋恋不舍或挥之不去。记得四年前在成都,我和朋友因为航班延误而不得不在双流机场喝了一下午的峨眉雪芽。他向我抱怨工作中的不得志,对曾经错失的机遇耿耿于怀,并为是否跳槽而苦苦思索。如今我已离开既往的生活与工作,他却依然身处与当年无二的境地。我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困惑,但显然他还没有处理好过往、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也不知道在舍弃和获得之间,人生的天平应该倒向哪一边。


    我们总是这样,未来即使重过泰山,却依然放不下此时手中的一缕线。

    似乎这就是世间的真相:获得之难我们往往很有准备,但出乎意料的却是放弃和摆脱的不易。

    可是我们也都明白,唯有放弃,才是获得重生与机遇的发端。被占满的双手无法把握新的机遇,拥有也可能成为幸福的阻碍。


    离开与放弃的艰难如同跳伞选手在万米高空面对打开的机舱门,浑身战栗,满心恐惧。但我们也都明白,纵身一跃后,便是海阔天空。


    也便是新天新地。

     


    亚比煞一落笔,是会有自己的独特气场在的。平易近人的笔触背后有一颗文人的心,精致且慈悲。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深入骨髓的基督教底蕴,让她永远在关注世道人心,不迷失于事物表象,精准剖析,找到万千世象的“所以然”,常令人读来豁然开朗,眼界和思维都随之拓宽。


    《密云晨光》谈论书、电影、时事,也谈论写作本身,温和又不失犀利,亲切又不失深邃。作为忠实读者,豆瓣近4万粉丝的自然聚集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本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游走世界各地的心得体会,从日本到巴基斯坦,从迪拜到尼泊尔,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感,或工作或旅行,或长或短的文章,或人或景的摄影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一个佛系文艺中年心底最敏感、最细腻、最柔软的情感世界,以及世间万物的样子,从一点一滴中去探寻生活的细微真相。

    安孜,作家,摄影师,歌手。出生于中国,曾在中国、日本、希腊工作生活,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曾为《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供稿、写作专栏、或担任特约摄影师,早年在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工作十年,任经济外交官。目前在巴基斯坦、中国工作生活,专事自己喜爱的写作和摄影。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经验1

    生活的隐喻83

    旅行教会我的177

    写作的意义209

    究竟在追逐什么231

    字我两忘247

    路上的光267



     舍不得与摆不脱


    意识到拥有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是在接触“断舍离”的理念之后。那时我在日本生活,住一间临海的单人公寓。日式公寓储物空间有限,我也知道自己在日本的居留有期,于是将自己置办物品的原则规定为:起居物品和服装配饰不得超过必需,奢侈和额外的物品一概不予购入。

    那时我衣服当然是每天会更换,也会调整妆容,但每个季节都没有额外的装饰品,冬天一副手套,夏天一顶帽子,太阳镜是大品牌轻便的经典款式,连凉鞋都只有一双。房间内因此清爽利落,收纳和打扫方便轻松。但即便如此,离开东京之前,我还是为处理带不走的物什伤透了脑筋。

    那时便意识到:我的拥有,还是太多了。

    所谓“太多”的标准,不在于事物曾经带给我多少便利,而在于离弃它们时有多艰难。舍不得与摆不脱,成为那时候我情绪问题的根源。

    离开东京后许久,我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波折。慢慢明白,舍不得与摆不脱的,又岂止是物什而已。我自己和身边的人,无一不在情感中经历告别之艰——或是自己不肯放手,或是对方不肯离开。纠结与挣扎让离别如同火中取栗,无论目的实现与否,都已经落得伤害。当初求得爱人的心有多难,离开他(她)时就可能千百倍不易。

    我见过太多烦恼,源于对过往的恋恋不舍或挥之不去。记得四年前在成都,我和朋友因为航班延误而不得不在双流机场喝了一下午的峨眉雪芽。他向我抱怨工作中的不得志,对曾经错失的机遇耿耿于怀,并为是否跳槽而苦苦思索。如今我已离开既往的生活与工作,他却依然身处与当年无二的境地。我不知他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困惑,但显然他还没有处理好过往、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也不知道在舍弃和获得之间,人生的天平应该倒向哪一边。

    我们总是这样,未来即使重过泰山,却依然放不下此时手中的一缕线。

    似乎这就是世间的真相:获得之难我们往往很有准备,但出乎意料的却是放弃和摆脱的不易。

    可是我们也都明白,唯有放弃,才是获得重生与机遇的发端。被占满的双手无法把握新的机遇,拥有也可能成为幸福的阻碍。

    离开与放弃的艰难如同跳伞选手在万米高空面对打开的机舱门,浑身战栗,满心恐惧。但我们也都明白,纵身一跃后,便是海阔天空。

    也便是新天新地。


    匮乏与美好


    朋友去了不丹,发回了虎穴寺的照片。那是山峦之间的壮观寺庙,如同来自人类之外的力量建成。令我感慨的是她配发的那句话:“在艰难之境才能有令人动容的信仰奇迹。”

    世上美好清净之处甚多,为何信仰者多在险要处建设修行之地?和虎穴寺一样,希腊中部的Meteora奇绝险幻,被称为“天空之城”,至今修士进出修道院仍需借助滑索,可以想见当年建设之艰。

    远离尘嚣可能是信仰者选择这些地方的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是:在绝望之境绽放希望,才是信仰最大的力量。

    近来越来越觉得,人生中得到的美好,多是起源于匮乏。人类的眼睛对富足的资源从来视而不见,对遍布世间的阳光空气水,我们总是大剌剌当作理所当然。然而对于稀缺的事物,例如美貌、健壮、智慧以及财富,却总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然后就会有人不计艰难和时间,为追求自己欠缺的那些事物付出努力。

    于是有了文学、艺术、财富和美,但也有了挫败、嫉妒和纷争。在匮乏中看到什么,是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分野。有人因不足而进取,也有人因残缺而堕落。

    那些将修行所在构筑在悬崖峭壁之上的,绝不会是被嫉恨充斥的心灵。也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于匮乏之中建造美与虔信。

    愿你我能看到生命的不足,更能于不足中创造美好。

    雅典老城区,阳台上被弃置的人体模特。

    有多少人,看到她的寂寞?


    宽广宏大与细碎绵长


    第一本书《念念好日》出版后的一年间,我不断收到读者的反馈。很多人说喜欢文字的细腻,也有人说书里的小细节让他们初次踏足东京时,感到有如挚友故交般的熟悉。我很开心。

    也有很多人说:你为什么就不写点波澜壮阔的事?还有人说:细节太过,内心戏太足……

    对于这样的评论,作为作者,我没有“呵呵”或置之不理。我知道,这世上有两种作者:描写宽广宏大的,和描写细碎绵长的。这世上也有两种读者:喜欢宽广宏大的,和喜欢细碎绵长的。

    身为第二种作者,我深知自己的知音更多的是第二种读者,虽然我对宽广宏大绝无任何异议。

    那就说说宽广宏大与细碎绵长。

    我和我大多数读者成长的年代,是属于宽广宏大的年代。速度就意味着激情,高大上是褒义词。从小我们学写作,总要想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从小我们阅读,总是不会忘记概括中心思想。建筑,我们喜欢高大雄伟的;演出,我们希望是场面宏大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大场面和大制作,电影票的那几十块钱就总觉得花冤枉了。

    经过多年的训练,在宽广宏大的语境下,我们知道如何说话。但悖论的是,在宽广宏大的语境下,我们却不知道说什么。

    我们准备好了那么多漂亮的形容词:灿烂的、庄严的、振奋人心的。我们也知道那么多漂亮的副词:有力地、快速地、坚定不移地。可是当要写下主语和谓语的时候,我们却茫然了。

    那些雄伟壮丽,都是书本里别人的事,已经被殷勤赞颂了千百遍。而属于我们自己的,却都是些平凡、琐碎、清淡、悠长。这些东西,似乎不能,也不值得写下来。

    我们也知道,当我们倾心爱上一个人,想要做的就是夜凉时给她披一件外衣,或是给他蒸一条最新鲜的鱼;当我们喜欢一本书,就会给它包上抽屉里珍藏许久的漂亮招贴纸;当我们珍视一段旅途,必会细细密密地记录下那一行的感受,不论是用文字、照片还是回忆;当我们喜爱一种茶,就会在三五知己小聚时精心冲泡,那茶,也就分外清甜。

    你看,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细碎。与平安喜乐相关的,似乎都不是宽广宏大。我们准备多年的那些美好字眼,在细碎的生活面前一下子变成了热播的所谓真人秀——我们叫它真人秀,但也都知道这样的东西从来就不会发生在真正的日子里。

    于是我们学会了两种价值标准:对外界,我们歌颂宽广宏大,而关起门来面对自己时,有的尽是细碎绵长。那些把生活过得跌宕起伏的人,从来就不曾接近幸福;而真正幸福的样子,也不能用我们曾经学到的宏大字眼描述。

    可是作为写作者,我难免觉得有点遗憾:我手写我口的状态,是不是就真的如此难得?那些扎实的幸福,是不是就甘愿藏身于市井乡居,让华丽的辞藻永远寻隐不遇?

    试图捕捉生活中细碎绵长的幸福,试图沉淀个人化的回忆与写作,并不是目光短浅,我只是和很多人一样心细如发,用自己的文字去描摹我们生活的真实样貌。

    愿你在我的文字里看到生活的另一面,也愿你我都拥有熨帖的细碎绵长。


    温暖熨贴与雷霆霹雳


    2013年冬季最寒冷的那些天,我在尼泊尔巴克塔普尔。这是一座停留在中世纪的古城,神庙、王宫、街巷、店铺甚至当地人的饮食起居,都似乎遥遥落后于时代。每天早晨,我跟着穿纱丽的女人走到城边的水井,看她们汲水装满铝罐,然后把水罐或顶或抱带回家去。天色将晚的时分,家家燃起炊烟,焚烧柴草的烟味与咖喱香混合的气味,可能弥漫过数百年来的每一个黄昏。电力不足,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停电,只是断电的时间或早或晚,或长或短。当地人对此全无抱怨,我也学会了与黑暗的古城相伴。

    有一天入夜,我在尼瓦尔餐厅吃完晚饭,走过陶器广场时,全城陷入一片漆黑。适应黑暗后,我远远看见街角有一簇火光。走近才知道,这是一场向大神湿婆祈福致敬的Puja(礼拜)。

    引领众人唱诵的是一位戴着菱格软帽的老者,不时摇响手中的铜铃。同行的尼泊尔朋友告诉我,这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guru(上师)。那一夜我被Puja宁静的气氛深深打动,我以为guru就应当是这样,平和温暖,慈眉善目。

    几天后的中午,我又走过陶器广场。光线昏暗的店铺里冲出一个年纪幼小的学徒,一把扫帚从店铺飞出,差一点打到他的头。愤怒的斥骂声从店铺里传出来,我不禁好奇,探身过去一看究竟。没有想到的是,店铺里大光其火的就是几天前深夜遇到的guru。

    同行的尼泊尔朋友没有向我翻译上师愤怒的话语,只是淡淡一笑走开。当时我觉得困惑,不知眼前愤怒的老人和几天前温和的上师,哪一个是他的真相。

    前段时间写作长篇,这个细节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想把它写进故事,却又觉得自己尚未参透其中的深意。我不能讲述给读者自己未曾理解和接受的事物,于是这段情节我最终没有使用。结稿以来,我偶尔还会想起这件事,如同一道未解开的谜题,困在脑海中央。

    直到今天,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在微信里向我诉说情感困惑。她只发来短短几十个字,背后却是人性和情感的大问题。我对着屏幕左右为难,明知答与不答都可能是错,最终决定直言不讳,直抵真相。也许我的答复会触痛她,但很多时候只有痛才会带来成长。

    我想起那年冬天在巴克塔普尔遇见的guru。火盆边温暖平和的是他,店铺里厉语叱咤的也是他。真理的示现可以样貌迥然,全在于施者与受者心绪的进展。年少时我曾渴望找到慈护关爱的师长,但如今觉得如果有前行者给予劈面的真相,可能是更大的造化。

    愿你我能感受温暖熨贴,也不妨体会雷霆霹雳。真理的到来,也许不是我们期许的样子,但可能是最适合我们的样子。


    善良


    有朋友问我:“当你一次次选择信任,却一次次发现那些都是谎言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呢?会不会再次选择信任?”

    我知道,这样的诘问来自受过伤的心,更来自善良的心。遭受了伤害后不断反思,这是善良的人才会做的事。

    我曾见过太多善良者被伤害。认识一个非常内敛的男生,个性严谨体贴,生活富有情趣,一个人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只是神情中总有种郁郁寡欢的落寞。后来熟了才知道,这个男生曾只身在最艰苦的国家外派数年,那是个缺电且食物不洁的地方,夏天的酷暑超乎耐受的极限,他不得不整夜睡在浴缸里,而那自来水温也都超过了体温。

    他用那几年节余的收入供养了女友及女友的家人,女友家因此购买了房产,女友自己也获得了更高的学历。可是当一切困难被他的努力克服后,女友却以一句“不合适”结束了两人的关系。男生很长时间无法走出,他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旁观者都看得清楚: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爱和善良。不忍看见女友被贫穷和匮乏拖住,所以宁可放弃自己数年的积蓄。这背后,是柔软温暖的善良。只可惜遇人不淑,时光错漏,他的善良明珠暗投。所以有人说,善良,就有了软肋和掣肘,所以我也曾经以为,善良是一种缺陷。

    我曾试和那个男生一样不停质疑自己,也试着寻找治愈这种缺陷的药方,或者觅到一副坚强的铠甲,让自己免受伤害。但是后来我发现,善良本身就是药方,就是铠甲。惟有善良才能够保护善良,变得邪恶或狡诈,那是错误之路的起点,一旦踏上,就会离安宁喜乐越来越远。

    不信你看,那些被伤害后发誓报复的,哪一个获得了灵魂的平静?这样的人,归宿已经被经典悲剧上演千遍,他们所做的一切,既不能复过去的仇,更不能求将来的乐。而且你一定也发现了,善良的人学起坏来特别笨,总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亦步亦趋跟在真正的坏人后面,变成了帮凶或是走狗。更惨的是,原本善良的人在变坏的路上往往没走多远,就变成了坏人的牺牲品而倒下,没有了未来。

    如果坚持善良,结果很可能会不一样。那个倾囊帮助前女友的男生,后来默默换了工作,走到了更远更美的地方,傍晚坐坐咖啡馆,周末去海边,厨艺见长的同时也练出了腹肌。看见他我就想,如果受伤后扬言报复或者拼尽全力追回曾经的财产,他的生活绝不会比现在云淡风清的自给自足更加美好。看到他放下过往,稳妥有担当,我就知道生活一定不会亏待他。

    果然,对的人出现,善良和爱都有了回报。现在的他拥有了原本憧憬的一切,甚至更多。我喜欢一句话:善是被动的。因为被动,善良的人会把先手交给对方,但后手并非下风,决定事物最终走向的,不是先下手的人,而是下最后一手的人。

    善良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是继续还是终止。单单终止这一个被动的动作,就具有下先手的人无法抗衡的能量。善良用最被动之力,给予了我们最柔软又最强大的护佑。

    与其说善良是一种选择,不如说善良是一种天赋,一种让自己最终获得幸福的天赋。在这种天赋和幸福之间,你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和明智的坚持。


    愿善良者得享福报。


    天黑前打开面向海滩的落地窗

    铺好带着海洋气息的条纹桌布

    摆开帆布餐椅

    厨房的锅中炖着意大利吞拿鱼酱

    红白两色的葡萄酒冰镇过又醒开

    冷餐已经就位

    忘记了时间如何过去

    只记得微醺后话说得更多更密



    木心老师的名篇《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米兰··昆德拉也写过《慢》: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对慢的推崇与珍视,确实好像消失了。

    这个世界,越来越是速度感的天下。慢,成了满含负面意义的生活态度。孩子们急匆匆地长大,急得恨不得跨越童年;工作急匆匆地进行,急得容不得一点拖延;每一段旅程急匆匆地开始又结束,急得在出发前就规划好了行程的每一个细节。人们手持事先打印好的攻略日志,急匆匆地在每一个景点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然后想也不想地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每一件事情,似乎只有做得快,才有资格被评价是否做得好;每一件事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迅速地被完成,然后就迅速地被抛在脑后。就连爱情也是那么急匆匆,快速相亲的party上,如果对面的这个人没有在八分钟内用经济条件或者外貌打动你,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你要做的就是起身离去。电话、网络是如此快速便捷,再没有人用纸笔写下长长的信,投递出去后等待不知何时到来的回复。

    速生速成的情感关系,让我们耐不起相思,经不得等待,更无法忍受在曲曲折折的心路中慢慢接纳对方,适应对方,像两棵缓缓生长的树一样,最终枝叶相交,根系相连。悠长和缓慢,如今变得那么不合时宜,已经被匆匆行进的时代巨轮远远抛在了身后。

    可是慢的人还在。

    总有些人受制于自身或命运,不得不蹒跚在众人之后。总有些人可以无视周遭的疾劲,保持自己的步伐。总有些人相信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也总有些人,相信专注地投入时间和心力,是铸就美好的唯一途径。

    这样的人相信,深邃的爱、精美之物和长久的回味,都是慢慢来到的。时间花到了,结果会慢慢显现,但你一急,它们就消失不见。

    也有人像我,曾经是快的信徒。那时候我觉得只要自己更高更快更强,没有什么是不能快速做到的。但那是来自目空一切的年少轻狂,阅历越多,越对时间的伟力充满敬意。如同昆德拉大师写下的那样:“他愈往前走,步子愈慢。“

    这种慢,是对生活的敬畏。理解了这种慢,眼中的世界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细节更丰富,气息更悠长,也更值得眷恋和回想。

    昆德拉先生说:”这种慢,我相信是一种幸福的标志。“

    愿你我都能幸福,都能慢。


    不是真的难


    在雅典大学学希腊语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一见面,最爱感慨的一句话是:太难了!

    这是一门非常精密的语言,句法和词法都曲折无比。动词像是孙悟空,换个地方就变个样子;形容词和名词魂魄相依,词尾错一点点就让人笑话;名词好一点,无非就是单复数、阴阳中性和主宾格、各种属格,不过你做个排列组合,看看一共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这还仅仅是词法,再复合上八种时态……和希腊语比起来,英语就是小儿科,法语也不过尔尔。

    课程相当烧脑,每说一句话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不过我倒是有点乐在其中。因为经历了这些年和走过这么多地方后,人性的阴暗和扭曲我已见识不少,世事的无常变幻也听闻太多,与这些诡谲难测比较起来,语法和词法的复杂,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智力游戏。

    人生中最艰难的,从来不是具体的事。学一门语言,开始一份工作,甚至与陌生的人建立连结,那是可以估量和计算的难。总有人苦口婆心劝解备战高考的孩子们:高考是这世界上最可控的改变命运的方式,只要付出了,就可以看见收获。但年少的孩子们总是置之不理,总有些人想早早摆脱父母师长,去投身热闹翻滚的世事。可是过不了多久现实就会让他们醒悟,题海无边总不会难于红尘滚滚。

    那些不能用考试来衡量的,才是最艰难的。

    有个姑娘说她在得知相处十年的男友劈腿后辗转难眠,一夜之间衰老了五岁,而她原本的梦想,是与男友携手走在圣托里尼的黄昏,长长的婚纱拖曳在暖风里;

    有个闺蜜带着幼小的孩子独自生活,工作蒸蒸日上,可她却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她说现实已经远离她的规划,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成长在破碎的家庭;

    有个朋友离开了权势部门,辞职后投身私募基金公司,偏巧赶上行情不好,他连回家都觉得艰难,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亲朋,多少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他们此时面对的难,才是无法衡量和诉说之难。午夜梦回,辗转反侧,一颗心被痛苦浸透。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才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吧。

    可惜这时候已经不会再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人给他们再入考场的机会。

    所以当希腊老师发下四大页试卷的时候,我不但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反而有点欣欣然。

    无论什么年龄、在什么地方,能够把空白的试卷写满并获得指正和提高,这样的人生总是通往提升与完善,这样的人生总还有希望,这样的人生也不会太过艰难。

    图44

    大部分痛苦,源于能力不及愿力

    清醒觉知和勇敢面对,是解脱的起点


    白色羽毛的幻觉


    我住的公寓楼后面有个夹道,平时基本没有人走动,又有大片阴凉,于是被一大群鸽子所占据。每个清晨,天色微微放亮的时候,我都能听到它们咕咕的低语声;黄昏的时候,透过我的后窗,可以看见它们大批飞回来时落下的阴影;雨天它们躲在檐下,在无人居住的阳台上站成一排,探出一颗颗小脑袋,好奇地看着打伞路过的每一个人。

    看似一幅很温馨的画面,是不是?但真相并不像表面上这样云淡风轻。

    春末的时候,鸽雏刚刚孵化,几乎是片刻不停需要喂食。我的睡眠轻,每一夜都会被这些喳喳叫的小生命吵醒很多次。但这还不算什么,后来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些貌似温顺的禽鸟的认知。

    那是个晴朗的春日下午,有薄云和微微的风。落地窗开着,一朵一朵的白色毛絮随着微风飘进来。我走到窗口,看见半空中两只鸽子正在缠斗。它们从楼顶撕打到空中,又从空中打到邻居的无花果树上。白色的羽毛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

    我关上窗户,心想:这些长翅膀的“小白兔”也会打架,真是出乎意料。

    黄昏的时候购物回来,在夹道外看到了令我惊讶的一幕:一只鸽子掉在夹道的中间一动不动,脖子上一个硕大的伤口裸露在外,鲜血汩汩涌出。

    原来这些长翅膀的“小白兔”不但会打架,还会下致命的狠手。

    半空中一只羽毛凌乱的白鸽正在盘旋,我想它就是刚才战斗的胜利者。傍晚的阳光温暖柔和,我却觉得心底发凉。

    这些被歌颂为和平象征的生物,白色的羽毛下竟然隐藏着暴力和血腥。

    世间究竟有多少事物不似我们的想像?那些看似无害的,有多少是如表面一般的安全?究竟有多少美丽的幻觉,掩盖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真相?

    雄鸽间的打斗应当是生物本能,但我被既有的观念统役,不能接受出乎概念的现实,这可能是比鸽子温顺外表掩盖下的攻击性更令我震撼的事实。在我们的意识里,究竟有多少看似无害却又全然错误的观念?

    那一瞬间,让我惊觉的绝不仅仅是鸽子。


    港口阴云密布,暴雨在即

    命运的诡谲和天时的变幻一样,难以参破


    不完美


    近来我最大的变化是:终于学会和不完美共处。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句子,但这段过程于我,却是人生质的飞跃。

    这几年来,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便是关于“完美”。

    完美到底是什么?它存在吗?它是否只是一种空洞的幻觉,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抑或它只是我们诸多执拗中的一种,明知不可为却又不肯放弃?如果对所谓完美的追求会损害我们的幸福体验,这样的追求是否值得继续?

    如果完美真的如同镜花水月,那么残缺的现实就是理所应当的必然。但为什么当不完美出现时,我们内心又会惶惑、纠结?我们不肯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是世界的残缺,自身能力的不足,还是面对不可控时产生的恐惧?

    这些质疑的过程,如同抽丝剥茧,直抵内心。理性像是火炬,在无尽的蒙昧中划出一条光明的通路。

    这几年来,我见到了太多不完美的生命,我甚至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谁会接近完美。但相较于花好月圆的完美,我却在不完美中发现了更多细节。那些亏折的、残缺的、破损的,很可能正是个性与特色。

    簇新的白纸一览无遗,却缺乏值得关注的内容。我在许多年轻周全的人身上看到幸福与健全,但也知道时间会在他们的完善上增添色彩。他们也许会经历苦痛,甚至会变得破碎残缺,但丰富的人生总是更值得回味。有位作家说,过于圆满会接近乏味,我想他也已经阅历缺陷之美。

    从完美的追求者到接受残缺,这样转变的背后是阅历、思考的过程,更是心变得柔软、更善于发现美的历程。

    人的生命应该是丰盛而有缺陷,缺陷是灵魂的出口。


    什么时候不逆风?


    认识我的人经常给我两个字的评价:坚强。但其实我知道自己并非时时事事坚强,曾经我的玻璃心一碰就碎。

    最近十年来,尝试了很多不同的职业,也开拓了不同的人生面向。每一次转型,我都发现自己性格里的新鲜特点。但让我反思不已的,是自己表现出脆弱的部分。

    久远一些的记忆里保存着我刚进入大机构时的勤奋。那时的我没有犯职场新人常犯的幼稚型错误。我做过相当长时间的“影后”(总是围着复印机转,另有“影帝”头衔供男士领用),也虚心接受领导和资深同事的指正。客观地说,那时候的我成长确实很快,如果玻璃心不曾发作,我可能会在这条路上勤奋努力地走下去。

    但命运的转折就隐匿在最微小的细节。我不会事先知晓,一个疲劳憔悴的午后,会成为命运为我点亮的转向灯。

    事情发生在一次漫长又辛苦的出差后。正是酷暑,天气闷热,机场高速的进京方向堵成一锅粥。差十分下午五点,我从出租车上走下来,拖着行李箱回到办公楼。没喝一口水,就急匆匆走进领导办公室。接下来一个小时内听到的,是对我出差前加班完成的稿子的批评。我拿出笔记本,记下领导对稿子的不满意。偶尔抬头看见对面窗户玻璃上自己的影像,我惊讶于自己竟然是那么憔悴。

    走出领导办公室时,脑海中的念头是:我真傻,竟然不记得在听训前喝上一口水。然后就是头昏腿软,和接下来几天的重感冒。

    今天的我写下这些,并非意图责难我曾经的上司。事实的真相是:那时我正经历个人生活里最艰难的阶段,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可是当时的我以为自己足够坚强,我不叫苦也不推卸,其实承担的已经远超自己能力所及。

    那时的我,生活的各个面向都是压力,说是痛苦并不准确,更到位的形容应该是:到处都是劈面而来的打击。办公室玻璃窗里那张憔悴的脸,和在走廊里撑不住几乎要倒下的身体,再加上碎裂一地的玻璃心,让我觉得自己脆弱到无法前行。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并不是那份工作出了问题,那是一条中规中矩、安稳踏实的良好职业路径,只是需要长久隐忍和打磨才能够取得成果;也不是我的领导出了问题,他只是居其位谋其事,需要在有能力承担的下属身上压担子;更不是那些在生活里伤害了我的人出了问题,他们的世界观早已形成,要不惜任何代价攫取一切利益,其中碰巧包括了伤害我而已。

    出了问题的,是我自己。是我的不觉知,将自己放在了错误之地。因为身处错误之地,自然看不到正确与成功;因为身处错误之地,自然会压力倍增;也因为身处错误之地,身边环绕的,也自然多是三观不同的人。

    事情过去很久后我读到一句话,完全就是我那时生活的写照:“方向不对,站在哪里都是逆风。”在一个一切皆逆风的位置上,感受到的一定是困难、脆弱和委屈。

    那个疲劳的夏日午后,如同一枚定位罗盘,让我觉知自己身处在错误中。直面现实是改变的第一步,一旦走上属于自己的正道,当年逆风的脆弱和委屈就渐渐消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是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就一切顺风顺水?当然不是。该有的困难一样也不会少,该出现的坏人还是会躲在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该发生的起伏跌宕还是一样发生。唯一的变化是:你会变得坚强。

    相信我,是否能够坚强面对困难,是印证自己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在正确的道路上,你心怀更多的是希望,见到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也就不会有逆风、委屈、脆弱来袭扰你。

    曾经碎落一地的玻璃心,可以百炼成钢。


    不自知的谦和


    在日本时,我有个来自印度的同学,名叫Pradip。他黑黑瘦瘦,个子不高,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豆子和黑巧克力。他总笑说自己长得丑,也总说自己一无所长。

    他走在前面,总记得为身后的同学拉门;某个阴雨天,他请我到银座最好的手工巧克力店喝了一杯香浓的热巧,只因为我偶然在百货公司遇到他,并耐心地陪他逛了一会儿街;我们和二十几个同学一起去本州的最北部青森县参加盛大的睡魔祭,拍合照时他总是站在最边角的位置,因为他说自己不是主角。

    但相处久了,才知道他并非一无所长。

    他有长达八年的瑜伽修习经历,拜日式做得舒展又标准;他独自一个人攀登了富士山,登顶后的第二天一如平常地出现在学校;他写得一手规范文雅的英文,我们的青森之行,被他用洋洋洒洒的文字记录下来。

    他不是无所恃,只是谦和。

    我也曾见过很多人对他不以为然,他们更喜欢追随那些侃侃而谈、占据他人全部注意力的所谓“强者”。更多的人视Pradip的体贴照顾如空气般寻常,几乎不曾予以关注或感谢。投宿在青森的朋友家时,Pradip主动要求睡在客厅的最外侧,这意味着每天清晨他需要最早起身,也意味着他需要整夜和衣而睡。那时的我们都觉得理所当然,只因为他是Pradip。

    谦和如同蚌中的明珠,不是任何眼睛都能够发现。

    那时的我阅历尚浅,不懂得珍视这难得的谦和。分别几年来我常常想起Pradip,也常见他在Facebook贴出生活的片段。他还是那样,合照时站在后排或角落,对别人的关照已经融进他的血液,成为最习以为常的自然。我相信他的谦和更多的是性情使然,而非刻意为之,否则长久的克制和谦让,一定会导致心理失衡。与经过刻意控制和刻苦习得的修养相比,我更爱这样来自本源、质朴浑然的谦和。这样温暖的先天禀赋,是神对他的恩赐,也是对与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的恩赐。

    谦和而不自知,如同空谷中的幽兰,并非为任何人吐露芬芳,但偶然经过的人却会被这无意的清芬打动,并长久不忘。

    该老去的都会老去,该到来的终究会到来

    历经沧桑的卫城和蹒跚的长者,谁更苍老?


    衰老


    和年轻的朋友聊天,看见对方欢脱快速地回复我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我想笑说:真是年轻啊,力比多蓬勃漫延,都洋溢到了另一个电子设备的屏幕前。

    嘴角的微笑还没有升起,心就有一点低沉。今天的对方,就是曾经的我。在一颗轻快的心和沉静的灵魂中间,难道只是隔着不同的电子设备?

    其间漫延的,还有无尽的时空鸿沟。

    结束一天的日程,从邻近的城市归家,夜幕低沉,华灯初上,车行不快,我和质朴的司机师傅聊天,话语细密琐碎,无非是家长里短和市井闲言。年长许多的师傅与我颇有共鸣,深有赞我明理之意,我却在回顾自己的言谈后,心中一惊:这些曾经是自己最为抵触抗拒的话语,如今却从我的口中向一个素昧平生的长者道出。那一刻,无边的夜色映衬在车窗的背面,如同一道镜子,照出了我的衰老。

    我是不是在跨越千山万水和跋涉迢迢心路中,把自己那颗年轻的心,弄丢了?

    真是令人伤感的事实,甚至比发现自己穿不进最心爱的针织裙更加让我伤心。

    原来衰老会这样到来。不是通过鬓角的白发,不是通过脸上的皱纹,更不是通过不断增长的年岁,而是以这样温吞理性的怀柔之力,压倒了内心曾经茁壮亢进的气势。

    所谓衰老,原来是对自己的否定,和对岁月的俯首帖耳。

    望着眼前划过的街景,这是我曾经无比熟悉的家乡,却也是如今我急于发现的异乡。这方土地,在我离开的十几年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样子。很多新城区涌现,也有很多传统被强化。阔别之后的回归,让我如同异乡人,发现这块土地不同的面貌。

    然而我是否会用变得衰老或年轻来概括我眼中的故乡?

    我想不会。

    我眼见它背弃了曾经的落后蒙昧,眼见它对信仰的回归,也眼见它对现代化的亦步亦趋。这些变化历历在目,我却并不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它的变化。

    事物的变化,远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肤浅。

    也许衰老亦然。

    遗落在千山万水中的那颗心,也许只是幼稚;当下的静默随顺,也许更是成熟。时光赠与我们的,永远是礼物,不论拆开包装的一瞬,我们是否如同期盼已久的孩子一样,发出惊喜的欢叫。

    体会到礼物的美好,需要耐心的接纳和沉静的体会。我想自己已经慢慢学会坦然面对命运的力量,接受并欣赏发生的一切。如是心态之下,一切都是必然和最好的安排。

    在必然和最好的安排面前,谁还会去抱怨衰老?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