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红色风暴行动 美国头号军事作家、世界反恐小说大师汤姆·克兰西经典作品/克兰西系列高分作品/另著
  • 108元
    • 作者: (美)汤姆·克兰西著 | | 郭昌晖译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汤姆·克兰西著| 郭昌晖译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2312518
    • 版权提供:上海译文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红色风暴”行动(汤姆·克兰西作品系列) [Red Storm Rising]
    作 者:
     [美] 汤姆·克兰西 著,郭昌晖,张玉莲,王芬 译
    定价:
     108.00
    ISBN号:
     9787532780389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开本:
     32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08-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1.不断发展壮大的硬核军事宇宙
    至今依然不会有人质疑汤姆·克兰西国际市场头号IP的地位。从1984年《猎杀“红十月”号》问世后实际发行量达230万册、90年代系列改编电影票房破亿、近十几年系列改变游戏的百万级销量,到2018年重磅新剧《杰克·瑞安》,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克兰西一手打造的硬核军事宇宙,译文此次新推出的《“红色风暴”行动》是在图书领域进一步补全作者庞大的军事版图。
    2.一场恐袭揭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杰出的猛士凡人担起繁重的俗世责任
    虚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非小说独特创新,但小说胜在布局宏大,战斗场景多样化,从大西洋上的护航任务到击落敌方侦察卫星,再到德国境内的坦克战,任何一场局部战斗都影响着战争走势。战斗的主力不再是有着完美人设的孤胆英雄杰克·瑞安,而是一群性格各异、凭借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保家卫国信念的无名猛士,他们是十字军精神的化身,与国家机器内部无所不在的权力腐蚀之间存在的张力亦是小说的一大看点。
    内容介绍
      冷战期间,恐怖分子摧毁了苏联*大的石油化工厂,他们以为自己正为“自由”打通出路,却不知已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揭开序幕。为解决石油短缺,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决定攫取波斯湾的石油。他们制订“红色风暴”计划,利用烟幕行动来掩护备战行动。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现代战争打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运用*先进的军事科技,在陆海空彼此缠斗,场面惊心动魄。
     
    作者介绍
      汤姆?克兰西(1947-2013),美国军事作家,当今世界*的反恐惊悚小说大师。他的小说布局广大,气势磅礴,对于军事武器、恐怖行动、国家情报体系、全球战略关系,描述逼真详实,在全球拥有广大读者群;代表作《猎杀“红十月”号》、《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和《惊天核网》先后由好莱坞搬上银幕而轰动世界影坛。此外,他也积极涉足网络游戏开发,以《彩虹六号》和《细胞分裂》等系列声名远播。
    目录
      第 一 章 延缓燃烧的导火索 1


    第 二 章 狂人得势 9


    第 三 章 三军密室策划 29


    第 四 章 瞒天过海 43


    第 五 章 水兵· 间谍 52


    第 六 章 严密监视 66


    第 七 章 初步观察 75


    第 八 章 深入观察 89


    第 九 章 离别前夕 94


    第 十 章 刻骨铭心 103


    第十一章 战前格局 115


    第十二章 葬礼安排 124


    第十三章 意外失手 131


    第十四章 毒气战威胁 149


    第十五章 防御策略 164


    第十六章 战争前奏 186


    第十七章 “飞碟”显威 194


    第十八章 “极地荣耀”行动 207


    第十九章 “猎犬”的新使命 235


    第二十章 海空导弹大战 259


    第二十一章 “北欧铁锤”行动 295


    第二十二章 坚决还击 325


    第二十三章 死里逃生 343


    第二十四章 恶魔施暴 363


    第二十五章 艰难跋涉 391


    第二十六章 前线印象 407


    第二十七章 伤亡惨重 436


    第二十八章 一举突破 455


    第二十九章 挽回败局 481


    第三十章 死亡逼近 501

    第三十一章 恶魔缠身 516


    第三十二章 重整旗鼓 533


    第三十三章 短兵相接 559


    第三十四章 试探 586


    第三十五章 精准打击 595


    第三十六章 西经三十一度线交火 625


    第三十七章 残局厮杀 651


    第三十八章 诡秘周旋 670


    第三十九章 斯蒂基斯霍尔米海岸 692


    第四十章 诱歼战场 737


    第四十一章 意外目标 777


    第四十二章 化解冲突 807


    第四十三章 林中会晤 843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延缓燃烧的导火索


    苏联 下瓦尔托夫斯克


    西伯利亚西部深邃的夜空,繁星闪烁,晶莹璀璨。他们在夜幕掩护下,大步流星地往前赶路,谁都不说一句话。他们潜入公路铁路调车场内不久,就把输油管线上成百上千个阀门打开了,这种复杂的事,一般人还真干不了。托尔卡兹是他们的头目,不过他没有走在这伙人的前面,打头的是拉苏尔,此人曾是苏联内政部下属部队里的一名中士。这个身高马大的家伙在这个寒夜中已经干掉了六个人—三个是用藏在他上衣里的手枪打死的,另外三个赤手空拳就摆平了,干净利索,神不知鬼不觉的。毕竟,炼油厂内喧嚣嘈杂,比较容易得手。他们把尸体朝阴暗处一抛,便跳进托尔卡兹的车内,他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中央控制站坐落在这个石油综合企业的正中心,是一幢现代化的三层建筑。这个位置再合适不过了,四周至少方圆五公里的区域内裂化塔、储油罐和催化室鳞次栉比,特别是那些大口径输油管线纵横交错,迂回曲折,长达数千公里,下瓦尔托夫斯克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炼油综合企业之一。每隔不远就闪耀着废气燃烧的团团火焰,把夜空映照得通红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石油裂化物的恶臭—这些裂化物种类繁多,有航空用油、汽油、柴油、轻质汽油,还有用作洲际导弹助推剂的四氧化氮燃料、各种不同等级的润滑油以及只能用字母数字混编的前缀来辨识的复杂的石油化学制品。
    托尔卡兹开着自己的“日古力”牌轿车,转眼就离那幢没有窗户的砖墙大楼不远了。这位工程师将车子驶入预留的停车位后,便独自一人朝大门口走去,两个同伙蜷伏在后车座里没有露面。
    拐入玻璃门内后,托尔卡兹向警卫打了声招呼,警卫撇嘴笑了笑,伸手一拦,要他出示通行证。这里确实需要加强安全警戒,四十年来一直也是这么强调的,所以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权当是冠冕堂皇的苏联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警卫此前一直在喝酒,这是在这块阴冷
    严酷的大地上唯一的慰藉。他两眼恍惚浊滞,连微笑也显得呆板僵直。托尔卡兹磨磨蹭蹭地把通行证递了过去,警卫弯下身子去接,从此就再也没有直起身来,最后感觉到的就是顶着他后脑勺的托尔卡兹的手枪,一个冰冷的小枪眼留在了他的后脑壳上。他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甚至连自己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道。这个警卫向来就喜欢舞弄着手里的枪支,在工程师们面前耀武扬威地显示自己是他们的保护神。托尔卡兹走到警卫值班的桌子后面,伸手抓起了他留下的那支步枪。他抱起尸体,踉踉跄跄地挪了两步便嗵的一声让他趴在了桌面上—俨然另一位值夜班的警卫在岗位上睡着了—随后他挥了挥手,招呼同伙进楼,他的两个同伙一个箭步窜到了门口。
    “该动手了,弟兄们。”托尔卡兹将AK–47突击步枪和弹药带扔给他那位身材高大的朋友。
    拉苏尔迅速举起枪,检查了一下,确认子弹上了膛,保险栓已打开,然后胳膊一甩就将弹药带挎在了肩上,他啪嗒一声上了刺刀。
    托尔卡兹稍稍让自己平静一下。他撸了撸头发,拉直了领带,将通行证别在自己穿着的实验室的白大褂上,随后就领着他们爬上了六层楼梯。
    按一般程序规定,进入主控室首先须经一位操作人员认可。现在这一幕就出现了。尼科拉? 巴尔索夫拉开了门上的小窗,一看是托尔卡兹,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今晚没轮到你值班呀,伊沙。”
    “我负责的一个阀门今天下午出了点毛病,下班前忘了检查,不知修复后是否正常。就是那个八号煤油罐的辅助进给阀,你是知道的。如果明天还有问题,就得重新改变输油线路。你知道,那样问题就大了。”
    巴尔索夫咕哝了几句,最终还是作出了让步:“这倒是,伊沙。我把下半扇门打开时,你先朝后站。”这位中年工程师还以为托尔卡兹喜欢别人使用他这半俄罗斯式的昵称呢,但他完全想错了。
    厚重的铁门向外转动。巴尔索夫以前并没见过另外两个人,现在还没等他看清楚,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①射出的三发七点六二毫米口径的子弹已经在他胸膛内炸开了。
    主控室看上去与铁路或发电厂的控制中心没什么两样。四周高墙上纵横交错布满了管线简图,数以百计的小灯泡分散嵌在其中,分别表示每一个控制阀的当前工作状态,这只是主显示板;系统中的各个区段还有各自独立的状况显示板。这些虽然由电脑控制,但还是有半数的值班工程师昼夜不停进行监控。现在主控室里就有二十个值班监控人员,毫无疑问,他们也听见了那三声枪响。
    但是他们赤手空拳,谁也没有武器。
    拉苏尔不慌不忙地从屋子中间从容穿过,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步枪,一枪撂倒一个。起初大家还想跑,后来才发现拉苏尔边走边向他们开枪,就像赶牲口一样,一下子就把他们逼到了一个角落。有两个人壮着胆拨通了指挥部的电话,急切地向克格勃安全部队的快速反应
    分队求救。拉苏尔一枪就将其中一人撂倒在电话机旁。另一人为躲避枪弹,猫着腰迅捷地绕着主控台的四周跑,一下子就窜到了门口,偏偏托尔卡兹就站在门口。托尔卡兹发现窜到他跟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地集体农庄的主席博里什。博里什与他向来称兄道弟,还帮他把身
    份转为特别吃香的俄籍工程师。托尔卡兹忘不了的是这位无神论的畜牲每次在他面前总是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他们之所以要引进他这个蒙昧初开的异族奴仆本来就是想满足他们自己荒淫作乐的需要。托尔卡兹举起了手枪。
    “伊–伊–伊沙!”博里什惊恐地尖叫起来。托尔卡兹对准他的嘴就是一枪。拉苏尔手下留情,将这个家伙留给他解决,这使托尔卡兹颇感得意,剩下的人就让他那位沉默寡言的朋友处置吧。
    主控室里的其他工程师声嘶力竭地狂叫着,有掷杯子的,也有摔椅子的、扔手册的,他们都被逼到了死角,在这个黝黑高大的杀手身旁谁也无路可逃。有人举起双手苦苦哀求,有人甚至大声祈祷。当拉苏尔大步走到满是血污的角落时,叫喊声渐渐平息了。他朝最后一个人开枪时,脸上绽开了笑容。拉苏尔重新给步枪装上子弹后,又从主控室里往回走,他用刺刀捅了捅每一具尸体,对四个还有一丝生命迹象的又补了几枪,狰狞的脸上闪出一丝得意忘形的神情。
    当拉苏尔站在楼梯的平台上把守住自己的阵地时,他们的第三个同伙开始动手了。他在主控室里端,把系统控制从电脑自动控制模式切换到紧急人工控制模式,这就阻断了所有自动安全系统的启动。
    托尔卡兹干事从来就有条不紊。这事他已经策划了好几个月,尽管每个细节都烂熟于心,但他口袋里还是揣着一张行动计划表。现在,他把计划表摊开,平铺在手边的主控监视板上。托尔卡兹看了看四周的状态显示板,确定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又犹豫了片刻。
    托尔卡兹笑了,深信这是决定命运的神灵在行动计划中的显现,有一双比他更伟大的手在执行这一计划。他冷静下来,胸有成竹地去应验自己的天命。
    首先是汽油。他关闭了十六个控制阀—最近的一个也在三公里之外—又打开了十个阀门,这样,八千万升的汽油就从一排专为油罐车输油的阀门中汩汩涌出,改道而行。汽油并未立即点燃,这三个人没有留下任何点火装置来引爆这第一场灾难,一旦引爆,接下来将会是一场排山倒海的灭顶之灾。
    一辆小型卡车驶过输油场,由于拐弯过急,在满是汽油的路面上侧滑起来,拦腰撞上了一根电话线杆。只要一颗火星就会……眼下越来越多的燃油已从油管里涌出,在铁路调车场内四处漫溢。
    掌控了输油主管线的开关后,托尔卡兹开始实施一项特殊计划。他迅速往电脑里键入一条指令。拉苏尔虽然疯狂扫射了一通,但由于射击技术精湛,并没有损坏任何重要设施。从附近产油区过来的是直径两米的输油主管道,另有许多支线管道通往四面八方的油井,管道
    里的原油经过油田泵站后都具有一定的流量和动量。输油管的阀门在托尔卡兹的指令下很快便处于时开时闭的状态,管道已有十几处出现了破裂,电脑指令却还让油泵不停地加压,流出的轻质原油在油田内四处流淌。只要再出现一星火花,就能在冬季狂风的助推下酿成一场惊天骇地的大灾难。现在,就连横跨鄂毕河的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的交叉处也出现了一处裂纹。
    “魔鬼们终于来了!”还没等克格勃边防卫队的快速反应分队冲上楼梯,拉苏尔就大声吼了起来。他端起AK–47步枪突突突地一阵连发扫射,冲在最前面的两名克格勃突击队员应声倒地而亡,其余的便在楼梯的拐角处戛然止步,克格勃的一位年轻的中士满腹狐疑,不知部队中了什么奸计。
    主控室里的自动报警器已经在托尔卡兹四周呜呜拉响。总状况板上显示,四个火点的火势越来越大,闪烁的红灯标明了火区的范围。托尔卡兹走到主控电脑前,扯出含有数控代码的磁带卷盘,备用的卷盘都在楼下的保险库里。方圆十公里内为数不多的知道数码组合的
    人就在这间屋里—不过都已被打死。托尔卡兹的同伙忙着扯断室内所有的电话线。两公里外一座汽油储罐发生了剧烈爆炸,整幢中央控制大楼也跟着摇晃起来。
    一枚手榴弹轰的一声炸开了,克格勃部队的第二轮行动开始了。
    拉苏尔随即开枪还击。快断气的人的痛苦的惨叫声几乎压过了震耳欲聋的火警警报声。地板上污血流淌,滑腻不堪。托尔卡兹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墙角处,拽开门,站在保险丝盒前,一把拉下主电路的断电器,然后举枪对着保险丝盒一通乱射。谁还想让炼油厂起死回生就不
    得不摸黑干了。
    真是好样的!托尔卡兹眼瞅着他那位身强力壮的朋友被手榴弹的碎片击中了胸口的要害处,还颤颤悠悠地憋着劲想靠着门框站起来,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掩护他的同志。
    那位克格勃安全部队的中士在低层楼梯的平台附近不停地蹿前跃后,他第一次连射就将拉苏尔罪恶的手中的步枪击落,接着又顺势连扔了两颗手榴弹。手榴弹还在空中划着两道弧线的当儿,中士已经不见了踪影,退到了墙角附近。
    再想跑?没地儿了—也没有理由了。手榴弹顺着瓷砖地面上下跳跃着嗤嗤地向前翻滚,托尔卡兹和他的同伙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在他们四周,似乎整个世界都将燃起大火。


    加利福尼亚州 森尼韦尔


    “我的天哪!”一名美国空军一级军士长大声惊呼起来。从炼油厂的汽油/柴油区燃起的那场熊熊大火惊动了远在印度洋上空二万四千英里的那枚正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战略预警卫星,信号传回到美国的一个最高安全等级的空军基地。
    卫星控制中心的资深值班军官是一名空军上校,他转过身,对手下的这名高级技士说:“标出位置。”
    “是,长官。”这位军士长在控制盘上键入指令,通知多台卫星摄影仪调整灵敏度。屏幕上的耀斑逐渐减少,卫星迅速标定了热能源的精确位置,视频显示器旁有一块屏幕,屏幕上的电脑控制地图给他们提供了精确的位置参照。“长官,起火的是炼油厂。天哪!看来是一场大灾难。上校,二十分钟后有一颗‘大鸟’卫星①会从上空经过,近距离轨道一百二十公里。”
    “嗯。”上校点点头。他密切注视着屏幕,确认了这个热源没有发生移动后,右手抓起了连接科罗拉多州夏延山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金电话②。“我是阿耳戈斯卫星控制中心,我有紧急情况要向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通报。”
    “请稍等。”第一个声音说。
    “我就是。”电话里传出第二个声音,接电话的正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
    “司令,我是阿耳戈斯卫星控制中心的伯内特上校,我们发现,在北纬六十度五十分,东经七十六度四十分的坐标处有巨大的热能读数,该地点是一处炼油厂。热源没有移动,再说一遍,热源没有移动。二十分钟后我们的‘锁眼–11’侦察卫星会近距离掠过热源上空。将军,我初步判断是一座大油田起火了。”
    “不会是俄国人想用激光击落我们的卫星吧?”司令问。苏联很有可能又在对他们的卫星搞什么鬼名堂呢!
    “不会。那个光源含有红外线和所有的可见光谱,不是—再说一遍—不是单色光谱。几分钟后我们将获得更多信息,将军。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和一场大规模的地面火灾相吻合。”
    半小时后他们确信无疑了。“锁眼–11”侦察卫星沿地平线作低空运行,卫星上的八台摄影仪记录下了这场大灾难。一台侧传输装置将信号传送到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上,伯内特可以“同步”观察了,还是实况彩色画面。半个炼油厂以及附近一半以上的油田已被大火吞噬,熊熊燃烧的原油从破裂的油管渗出,迅速向外蔓延,最后流入鄂毕河。他们密切监视着火势的蔓延,火焰借助每小时四十节的地面风力迅速向四处乱窜,许多地区浓烟笼罩。但是,红外线感应器穿透浓烟,还是显示出许多热源,这只能是一摊一摊大范围的燃油在地面剧烈燃烧的结果。伯内特手下的军士长来自得州东部,从小就在油田干活。他从电脑里调出现场的日光照片后,不断与身旁视频显示器上的画面比较对照,来确定炼油厂哪些部门已被大火点燃。
    “真了不得!上校,”这位军士长恭敬地向上校摇摇头,口吻显得很专业,“炼油厂嘛—呃,已被大火烧尽,长官。火势将随风势蔓延,根本挡不住。炼油厂全被烧尽,彻底报销了。大火也许会延续三四天—有的地方没准儿还会延烧一个星期,除非他们有办法扑灭大火,否则油田也保不住,长官。到下一次卫星经过时,大火会连成一片,那些井口溢油统统会燃起大火。天哪!我看即使‘红色阿代尔’①赶到现场也会干瞪眼,束手无策的!”
    “炼油厂一点也没剩下?”伯内特注视着“大鸟”扫描的录像带的重播画面。“这是他们也是最大的炼油企业。要是重建的话,他们的石油生产肯定会损失惨重。一旦油田大火扑灭,他们的汽油与柴油的生产将不得不大规模地进行重新部署。说起俄国人,有一点你不服不行。一旦发生什么工业事故,他们绝不会手忙脚乱团团转的。看来我们俄国朋友的麻烦大发了,军士长。”
    这份分析报告第二天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证实,第三天也相继得到英国与法国的国家安全机构的证实。
    但是他们完全错估了形势。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