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2017年中国好书奖得主张国刚新作,一带一路读物)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张国刚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国刚著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开本:16开
    • ISBN:9786903751766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商周玉石  汉唐丝绸  宋元香瓷  明清茶叶:近代以前中国式全球化。

    胡天汉月  羌笛驼铃  天方海舶  华夏风物:编织着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书稿从历史与文化视角,阐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中西交往的历史。时间跨度数千年,涉及众多地理区域,较为深入地描述了表现在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的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用时间脉络一一串起,启发青年一代反思历史,关照现实。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性与专业性。作者浸淫于中西文化关系史教学与研究近30年,出版过相关专著多部,在清华大学讲授的《中西文化关系史》,是本校和*精品课程,也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迄今*的一门认定的资源共享课程。收入本书的文章都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与教学的结晶。

    二、通俗性与趣味性。作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由于是面向社会大众撰写的文章,一题一文,独立成篇;文章力求短小有趣,标题生动活泼。其中多篇文章在网络上有较高的转载点击率。有的文章成为北京市高考摸底试题的阅读分析题。

    三、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在为报刊撰稿之前,心中就有一个结集出版的计划,*近又增补了若干文章,从而形成书稿的这第三个特点。这从书稿的目录和章节安排中可以看出,张骞之前的中西交往,汉唐时代的西域陆上丝路,宋明时代的南海丝绸之路,以及明清时代中欧的交往,构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本书旨在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将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与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相结合,做出跨越时间和地域的思考,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与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流的历史过

    程,了解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2017年中国好书奖得主张国刚新作,一带一路读物) 开本: 32开
    作者: 张国刚 著 定价: 72.00
    ISBN号: 9787108064035 出版时间: 2019-03-1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印刷时间: 2019-03-14
    版次: 1 印次: 1

    序说: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学   

     

    章  西域交通与文明汇集 

    1.说“西”道“东”话丝路   

    2. 西域交通与文明汇集

    3.丝路贸易:历史的变迁

    4.“CHINA”的故事:是瓷器还是丝绸

    5.丝绸就是“硬通货”

    6.丝绸技术的西传

     

    第二章  丝路上的“西游记” 

    1.张骞的那次旅行   

    2.甘英出使东罗马

    3.玄奘之前的“西游记”

    4.和氏璧与汗血马

    5.“花和尚”鸠摩罗什   

    6.刺客聂隐娘:哪里学来的法术

     

    第三章  飞天的文化意象

    1.“胡人”都是什么人   

    2.佛教东来三部曲   

    3.杨贵妃与安禄山能有什么关系?

    4.“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   

    5.箜篌·胡笳·琵琶:汉唐丝路上的胡乐入华

    6.景教与丝绸之路的那些故事

     

    第四章  香瓷之路

    1.宋元时代南海香瓷之路 

    2.造纸术西传:背后的故事   

    3.出口转内销:指南针的反思 

    4.成吉思汗的铁骑究竟打到了哪里?   

    5.横跨欧亚:那些的东方游记 

    6.《马可·波罗游记》: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  

     

    第五章  何处红毛番 

    1.三保太监vs航海王子  

    2.葡萄牙人是如何来到澳门的?   

    3.“佛郎机”在哪里?

    4.何处红毛番   

    5.大西洋与欧罗巴   

    6.非我族类与华夷之别   

     

    第六章  神圣的边界 

    1.神圣的边界:想起了利玛窦 

    2.徐光启:“西学中用”的个版本 

    3.《职方外纪》所展现的世界图像 

    4.国王数学家:来华耶稣会传教士

    5.康熙与罗马教皇的交往 

    6..火炮:改变了明清易代

    7.洋房:澳门三巴寺与西洋楼 

     

    第七章  想象的异邦 

    1.《字汇》与“初民语言”   

    2.《赵氏孤儿》与欧洲道德诉求   

    3.法兰西梦幻:中国模式,还是英国模式? 

    4.英国媒体看中国:党派斗争中的他山之石 

    5.虚幻与真实:从鲁滨逊到安森   

    6.冯秉正《中国通史》:法文版《纲鉴易知录》  

    7.政治无意识:西方解读中国历史 

     

    第八章  丝路商品与欧人新生活   

    1.中国商品与欧洲的“中国趣味”

    2.茶叶与英国茶会   

    3.丝绸贸易与技术传播   

    4.瓷器贸易与技术交流

    5.外销瓷:“海上丝路”的一抹晚霞   

     

    第九章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

    1. 从认同到识异

    2.欧洲“他者”的叙事模式

    3.中国人的性格

    4.时代的变奏

    5.反观诸己的镜像

    后记

    1989年8月,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资助,去欧洲游学,后来在特里尔大学任教。从1989年8月到1999年8月这十年时间,有整整七年是在德国度过的,除了德国的波鸿、波恩、汉堡、特利尔、柏林、慕尼黑、海德堡等地之外,还曾经于1991年暑假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访问,参加会议和游历更是及于维也纳、罗马、巴黎、土耳其、西班牙、阿姆斯特丹等欧陆各地。

    这段时间几乎比我读硕士和博士研究时间还长。但是,我却将治中国中古史转而开始关注西方汉学史,进而转向中西文化关系史。1979年入学读研的时候,导师杨志玖先生的《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记载》正好重新发表,引起轰动,我受命为在南开开讲敦煌学的藤枝晃教授做生活助理,杨先生给这个读书班特别讲了一次他对马可波罗的研究以及写作那篇文章的经纬。来德国之前,我又曾多次陪先生接受美国“马可波罗”摄制组的采访,到颐和园拍外景,住在六国饭店,先生给我讲六国饭店的来历。现在想来,先生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

    回国之后开课,带研究生,做课题,编教材,也曾带博士生去柏林联邦档案馆抄写档案,都涉及到中西文化关系史的领域。近几年则应邀给报刊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写作之前,自己就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和纲目,现在把这些文章汇编起来,进行修订、整理、补写,就有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历史是现实永恒的背景。一部中西关系史,主体就是西域、南海交通史,中国与泰西地区文化交流史,它们构成了当今“一带一路”课题的历史文化纵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书力求通俗易懂,要言不烦,给广大读者提供关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为现实关怀提供历史的思考。

     

    张国刚

                                             2018年7月9日于北京清华大学荷清苑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源远流长,更因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从专家的视野,以通俗的笔墨,为读者提供一部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触及前沿;提供新知,又启发思想,为现实关怀提供历史的思考。17万字,百数十幅图版,是一本切近当下社会热点的文化普及读物。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与异域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作者深入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的中西交往,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在勾勒纷繁而有趣的历史人物、事件、器物和艺术生活的同时,深入剖析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不仅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更为在的生活中,人们普遍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等。

    曾作为德国洪堡学者、汉堡大学研究员和特里尔大学教授,在欧洲工作多年。

    清华大学及“精品课程”《中西文化关系史》的主讲导师。

    多次获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2009)等多个奖项。

    主要著述:

    《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论集》《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佛学与隋唐社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