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后浪 汗青堂丛书025 冲击与回应 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费正清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文明文化书籍
  • 展现了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作者: [美]费正清、邓嗣禹著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费正清、邓嗣禹著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2275002272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商品参数

    编著者:[美]费正清、邓嗣禹

       者:陈少卿                                          数:273

       号:9787513922470                          数:376        

       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  本:1/16

       次:20198月第1                           帧:精装

       次:20198月第1次印刷                     价:72.00

     



    编辑推荐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壹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979 年版前言

    致 谢

    第壹部分  问题和背景

    1章 导 论

    2章 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

    (一)几位清代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家

    (二)耶稣会的早期影响

    (三)清廷对西洋人的态度

    第2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1839—1860

    3章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4章 抚夷之策

    5章 自强说的滥觞

    (一)恭亲王与总理衙门

    (二)冯桂芬其人其书

    (三)太平天国对现代化的兴趣

    第三部分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 1861—1870

    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8章 同文馆的创设

    9章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第四部分  自强运动 1871—1896

    10章 权力问题:人事与制度

    (一)李鸿章及其僚属

    (二)皇太后的声威

    11章 派遣留学生

    (一)留美幼童

    (二)留欧学生

    12章 外交使团

    13章 自强运动的问题

    (一)“官督商办”制度

    (二)铁路之争

    14章 积极外交政策的尝试

    (一)建设现代海军

    (二)自强的失败

    (三)联俄

    第五部分  1900 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15章 维新派

    (一)传教士的影响

    (二)早期维新派

    16章 康有为及“康党”

    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18章 1898 年的失败

    (一)朝廷与皇帝

    (二)反变法的保守思想

    19章 义和团

    第六部分  改良与革命 1901—1912

    20章 保守主义的改革运动

    (一)拳乱之后的新政

    (二)教育改革

    (三)立宪

    (四)袁世凯与新军

    21章 经济发展

    22章 梁启超与民族主义

    23章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方略

    第七部分 意识形态潮流与五四运动 1912—1923

    24章 寻找新主义

    (一)异彩纷呈的新思想

    (二)蔡元培与教育自由

    25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26章 胡适与中国的实用主义

    27章 孙中山调整革命的方向

    28章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

    卷后语

    出版后记

    选文目录 

    选文1 林则徐对维多利亚女王的道德忠告(1839年)

    选文2 林则徐承认西洋武器的优长(1842年)

    选文3 魏源《筹海篇》(1842年)

    选文4 广东义民斥告英人说贴(1841年)

    选文5 耆英“驭夷”的手段(1844年)

    选文6 徐继畬接受西方地理知识(1848年)

    选文7 新外交方针(18611月)

    选文8 《采西学议》

    选文9 《制洋器议》

    选文10 《善驭夷议》

    选文11 洪仁玕的建议

    选文12 曾国藩致李鸿章书信选(1862年)

    选文13 筹办江南机器制造局(1863年)

    选文14 曾国藩对修约的思考(1867年)

    选文15 李鸿章致书曾国藩论常胜军(1863年)

    选文16 李鸿章采用西洋火器之议(18636月)

    选文17 总理衙门论中国国防方略的奏折(18636月)

    选文18 李鸿章对同文馆的支持(1863年)

    选文19 倭仁的反西学言论(1867年)

    选文20 总理衙门对倭仁的反驳(1867年)

    选文21 左宗棠设局试造轮船之议(1866年)

    选文22 文祥对大患的警告(1874年)

    选文23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建议(1871年)

    选文24 李鸿章关于终止幼童留美的信札(18801881

    选文25 马建忠汇报留法学业(1877年)

    选文26 恭亲王初识国际法(1864年)

    选文27 郭嵩焘的伦敦来信(1877年)

    选文28 曾纪泽觐见慈禧太后的记录(1878年)

    选文29 李鸿章力主自造蒸汽船(1872年)

    选文30 郑观应对官督商办的批评(约1892年)

    选文31 沈葆桢买断吴淞铁路(1876年)

    选文32 薛福成倡建铁路(1878年)

    选文33 郭嵩焘以主战政策为无用(1884年)

    选文34 张佩纶的奏议(1884年)

    选文35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谈话(1895年)

    选文36 刘坤一的密折(18957月)

    选文37 张之洞的密片(18958月)

    选文38 中俄密约文本(1896年)

    选文39 王韬的文章

    选文40 薛福成的文章

    选文41 康有为《强学会序》(1895年)

    选文42 梁启超论变法(1896年)

    选文43 谭嗣同论全盘西化

    选文44 汪康年论民权

    选文45 张之洞《劝学篇》节选

    选文46 康有为同光绪帝的对话(18986月)

    选文47 伊藤博文同光绪帝的对话(18989月)

    选文48 拳民告示

    选文49 反义和团的殉难者(1900年)

    选文50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年)

    选文51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

    选文52 外国宪政考察报告(1906年)

    选文53 盛宣怀论现代银行(1896年)

    选文54 张謇的经济观

    选文55 梁启超《新民说》

    选文56 《同盟会宣言》(1905年)

    选文57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

    选文58 蔡元培治理北京大学的方针(1919年)

    选文59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选文60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115日)

    选文61 陈独秀论历史唯物主义(1923年)

    选文62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

    选文63 胡适论文学革命(1922年)

    选文64 孙中山的知行说(1919年)

    选文65 孙中山效法俄国政党制度(1923年)

    选文66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18731922




    著者简介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1991

    **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邓嗣禹19051988

    湖南常宁人,**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译者简介

        陈少卿

    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