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汤因比著作集+汤因比传 历史研究/从东方到西方/变动的城市/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文明的接触历史读物上海人民出
  • 1076元
    • 作者: 阿诺德·汤因比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阿诺德·汤因比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1735757193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文明的接触:希腊与土耳其的西方问题
    作 者:
     [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张文涛 译
    定价:
     88.00
    ISBN号:
     978720815388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9-01-01
    编辑推荐

    ☆ 他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可谁又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战地记者?

    ☆一段怎样的经历,使得他激发出无限灵感,催生出《历史研究》这部传世经典?

    ☆直击希土战争的血与火,回顾文明史观的生与成。

    ☆*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汤因比诞辰130周年,一部与中文读者见面的经典,一份对历史时刻的献礼。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源自1919年希腊出兵土耳其城市士麦那引发的中东欧局势动荡,汤因比分析了这一事件经过,认为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观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由此意识到这是西方文明与土耳其文明的一次碰撞接触。
     
    作者介绍
    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英国人,世界的历史学家,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其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既用哲人的眼光,从宏观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探讨,又以非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译者序 / ⅰ

    汤因比与希腊 / ⅰ

    序言 / 1

    第一章西方的阴影 / 7

    第二章西方的外交 / 33

    第三章处于恶性循环中的希腊和土耳其 / 53

    第四章安纳托利亚的背景 / 84

    两座毁灭的城市 / 112

    第五章希腊人与土耳其人的统治 / 117

    一次翻越山脉的旅行 / 145

    一场农业实验 / 148

    士麦那的希腊监狱 / 151

    《国民公约》 / 153

    第六章军事僵局 / 157

    伊诺努之战 / 180

    一个传说的来源 / 185

    第七章灭绝性战争 / 191

    亚洛瓦 / 219

    发生有组织性暴行的地区 / 228

    第八章新情况与旧看法 / 236

    大事记 / 267

    参考文献 / 276

    附录一第五章的补记 / 302

    附录二第七章的补记 / 304

    附录三1919年5月14日晚在士麦那分发的土耳其人公告 / 314

    索引 / 316

    媒体评论

    1921年希腊土耳其战争爆发,汤因比成为《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赴战争前线采访。战争结束后他撰述的《希腊与土耳其的西方问题》一书问世,广受好评。他在书中采用同代人记写同代事和夹叙夹议的传统西方史学写法,把希腊和土耳其的战争看作是西方外交政策和西方思想尤其是民族观念作用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研究》译者——郭小凌

     

    汤因比从文明的角度分析希腊和土耳其的困境。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 希腊和土耳其的文明都处于解体的边缘。因而东方的问题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带来的问题: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 三个文明的碰撞之下, 导致了两个弱势文明衰落的灾难性后果……在众多学者眼中, 汤因比*好的著作是他33岁时出版的《希腊与土耳其的西方问题》一书, 而不是为他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历史研究》。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洋

     

    1921年汤因比在安纳托利亚亲眼目击了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文化、军事冲突以及暴行,这段经历使得他能够在文明相互分离的假想基础上构思《历史研究》,并激发了汤因比对自身原有观念相当大程度的再认识。

    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者——威廉·麦克尼尔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纪行:从旧世界到新世界
    作 者:
     [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司佳 译
    定价:
     88.00
    ISBN号:
     978720815894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9-07-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专业在校师生,历史读物爱好者,汤因比著作读者
    本书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欧大陆整体面貌的一次生动描绘。汤因比历来主张以亲见亲闻的方式写作历史,在这次旅行中,他自西向东,游览了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状况有直接接触。许多当时存在、发生的历史现象,有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有的仍然在发挥作用,比如纵贯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中东沙漠的游客汽车专线,欧洲区域的汽车自驾游路线,穿越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半岛航运公司,日本、苏联、中国在中国东北的博弈,等等。汤因比以生动的文字、深刻的思考进行着记录,他熟知各地历史典故,多愁善感,热衷发散,总是不经意地灵光一闪,展现出深刻的洞察力。这使得他的文字富有活力和层次,可以令读者从一个欧洲学者的视角,一窥近百年前亚欧世界的大致面貌。
    内容介绍
      本书是汤因比于1929—1930年横穿亚欧大陆的游记。汤因比从伦敦出发,自西向东穿过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多地,到达东方的中国和日本,随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苏联回到英国。他先后使用了私家汽车、客车、蒸汽船、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游览了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新式建筑,他尤其重视亚洲各国的“西方化”问题,以生动的文字、深刻的思考,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欧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面貌进行了描绘和洞察。尤为重要的是,汤因比将中国称为“新世界”,将欧洲大陆称为“旧世界”,这次从旧世界前往新世界的深度旅行,使得汤因比目睹了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新的发展活力、暗藏危机的中国,更对他加深对亚洲各文明的理解带来了重要帮助。
     
    作者介绍
      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英国人,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其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既用哲人的眼光,从宏观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探讨,又以非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被誉为“近世以来蕞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目录
    原序 / 1
    致谢 / 1
    第一章路有言 / 1
    第二章奥地利之第二印象 / 5
    第三章福特v朱庇特 / 9
    第四章跨越边界 / 13
    第五章特兰西瓦尼亚 / 17
    第六章伊斯特与海默斯 / 21
    第七章世界尽头 / 32
    第八章进入土耳其 / 38
    第九章安卡拉,1929 / 45
    第十章土耳其之第四印象 / 50
    第十一章土耳其的旧时今日 / 59
    第十二章在巴勒斯坦的边缘 / 74
    第十三章通往日本的最佳路径 / 78
    第十四章“在巴比伦的河边……” / 91
    第十五章卡尔巴拉 / 98
    第十六章椰枣 / 103
    第十七章伊拉克 / 108
    第十八章伊斯兰直面西方 / 113
    第十九章在两个世界中间 / 125
    第二十章无可非议的埃塞俄比亚人 / 131
    第二十一章印度的旧时今日 / 137
    第二十二章诸神黄昏? / 142
    第二十三章海之岛 / 147
    第二十四章遇见中国 / 151
    第二十五章上海 / 156
    第二十六章勒普泰人还是慧骃国人 / 160
    第二十七章两天两夜 / 165
    第二十八章礼帽与菊花 / 170
    第二十九章大陆 / 175
    第三十章苏联边境 / 186
    第三十一章生与死而复生 / 192
    第三十二章长城 / 198
    第三十三章世界之都 / 202
    第三十四章阴与阳 / 207
    第三十五章闹鬼的寺庙 / 211
    第三十六章铜与石,大地与时间 / 217
    第三十七章威海卫 / 221
    第三十八章被“绑架”的行李 / 227
    第三十九章南京 / 233
    第四十章尾声 / 240
    第四十一章“秦”与“大秦” / 241
    第四十二章中国和日本的旧时今日 / 260
    第四十三章北风之民 / 273
    第四十四章巴拉巴——饥饿之原 / 279
    第四十五章莫斯科:抵达 / 296
    第四十六章莫斯科:出发 / 302
    第四十七章穿过茫茫人海,踏遍万水千山 / 307
    日志 / 317
    译者致谢 / 321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文明经受考验
    作 者:
     阿诺德 汤因比 著
    定价:
     59.00
    ISBN号:
     978720813565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8-1
    印刷日期:
     2016-8-1
    编辑推荐
    《文明经受考验》收录了汤因比探讨过往各类文明起源和发展,衰落和崩溃以及思考现当代文明、人类未来的十三篇文章。本书短小精悍,虽然不是像《历史研究》一样的鸿篇巨著,但依然完整体现了作者文明史观的精华,并秉持了其一贯的通俗叙事风格,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的人文社科著作。
    内容介绍
    本书是汤因比在20世纪中期一系列有关文明与现实间关系的文章结集,表现出了他对人类命运一如既往的强烈关怀。如果说汤因比认为在时空间中不可逆转的运动——人类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某个限度内可以被理解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实世界成为他此刻文明史观的言说背景。在本书中,汤因比的这种现实关怀与历史哲学在二战后的相遇,挑战与应对的结果,就是他一再强调的“世界政府”与“高级宗教”,他寄希望于人类不同文明能够借此握手,觉悟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找到合适的和平相处的方式,保持活力,继续发展,悲天悯人的情怀跃然纸上。
    作者介绍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ZhuMing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较具国际影响的几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而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总序 郭小凌

    自序

    我的历史观

    历史的现状

    历史会重演吗?

    希腊—罗马文明

    世界的统一与历史观的变化

    欧洲的矮化

    国际展望

    文明经受考验

    俄罗斯的拜占庭遗产

    伊斯兰教、西方与未来

    文明的相遇

    基督教与文明

    历史对于灵魂的意义

    译者后记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人类与大地母亲
    作 者:
     [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徐波 等 译,马小军 校
    定价:
     128.00
    ISBN号:
     978720813856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08-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这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景式考察,描述了世界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全书讲述了人类诞生,古代文明以及宗教的发展,帝国的更替,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历史资料,而且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

    内容介绍
     本书写于1973年,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作者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
     
    作者介绍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比较具有国际影响的几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而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总序 郭小凌

    序言

     

    第一章 自然现象之谜

    第二章 生物圈

    第三章 人类的降生

    第四章 文明中心

    第五章 技术革命(约公元前70000/40000—前3000年)

    第六章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苏美尔文明的创立

    第七章 尼罗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法老埃及文明的创立

    第八章 苏美尔与阿卡德(约公元前3000—前2230年)

    第九章 法老埃及(约公元前3000—前2181年)

    第十章 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十一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十二章 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十三章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十四章 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第十五章 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的出现

    第十六章 苏美尔—阿卡德世界与埃及(约公元前950—前745年)

    第十七章 叙利亚文明(约公元前1191—前745年)

    第十八章 希腊文明(约公元前1050—前750年)

    第十九章 印度文明(约公元前1000—前600年)

    第二十章 中国文明(公元前1027—前506年)

    第二十一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800—前400年)

    第二十二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搏(公元前745—前605年)与同时期欧亚大草原上的异军突起

    第二十三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灾难性后果(公元前605—前522年)

    第二十四章 希腊文明(约公元前750—前507年)

    第二十五章 开启精神生活的新里程(约公元前600—前480年)

    第二十六章 第一波斯帝国(约公元前550—前330年)

    第二十七章 第一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的对抗(公元前499—前330年)

    第二十八章 希腊文明的文化成就(公元前478—前338年)

    第二十九章 亚历山大征服第一波斯帝国的政治后果(公元前329—前221年)

    第三十章 希腊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公元前334—前221年)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战国时代(公元前506—前221年)

    第三十二章 中国的百家争鸣(公元前506—前221年)

    第三十三章 印度文明(约公元前600—前200年)

    第三十四章 争夺地中海西部地区霸权的斗争(约公元前600—前221年)

    第三十五章 中国的秦帝国和西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9年)

    第三十六章 地中海地区、西南亚与印度(公元前221—公元48年)

    第三十七章 中华、贵霜、安息与罗马诸帝国(公元前31—公元220年)

    第三十八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诸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公元前334—约公元220年)

    第三十九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约公元前400—公元300年)

    第四十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的西端(220—395年)

    第四十一章 印度文明(约224—490年)

    第四十二章 4—5世纪来自欧亚大草原的匈奴冲击波

    第四十三章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395—628年)

    第四十四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395—634年)

    第四十五章 基督教会的建立与分裂(312—657年)

    第四十六章 印度文明(490—647年)

    第四十七章 中国的政治分裂与她对佛教的容纳(220—589年)

    第四十八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约300—900年)

    第四十九章 先知及政治家穆罕默德(约570—632年)

    第五十章 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633—750年)

    第五十一章 东罗马帝国的复兴(628—726年)

    第五十二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634—756年)

    第五十三章 东亚(589—763年)

    第五十四章 伊斯兰教世界(750—945年)

    第五十五章 拜占庭文明 (726—927/928年)

    第五十六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756—911年)

    第五十七章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崛起(793—1000年)

    第五十八章 印度与东南亚(647—1202年)

    第五十九章 东亚(763—1126年)

    第六十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约900—1428年)

    第六十一章 伊斯兰教世界(945—1110年)

    第六十二章 拜占庭世界(927/928—1071年)

    第六十三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911—1099年)

    第六十四章 伊斯兰教世界 (1110—1291年)

    第六十五章 拜占庭世界 (1071—1240年)

    第六十六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1099—1321年)

    第六十七章 东亚(1126—1281年)

    第六十八章 蒙古人及他们的后继者

    第六十九章 伊斯兰教世界(1291—1555年)

    第七十章 东正教世界(1240—1556年)

    第七十一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1321—1563年)

    第七十二章 东南亚(1190—1511年)

    第七十三章 东亚(1281—1644年)

    第七十四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1428—1519年)

    第七十五章 人类文明世界的联接(1405—1652年)

    第七十六章 西方文明 (1563—1763年)

    第七十七章 东正教世界 (1556—1768年)

    第七十八章 伊斯兰教世界(1555—1768年)

    第七十九章 东亚(1644—1839年)

    第八十章 生物圈 (1763—1871年)

    第八十一章 生物圈 (1871—1973年)

    第八十二章 抚今追昔,以史为鉴(1973年)

     

    译名索引

    地图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历史研究 套装上下册
    作 者:
     阿诺德 汤因比 著
    定价:
     168.00
    ISBN号:
     978720813887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出版日期:
     2016-8-1
    印刷日期:
     2016-8-1
    编辑推荐

    汤因比的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前人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而是从全球的视角,从人类整体文明演进来看待历史。在这本书里,汤因比梳理了21种成熟的文明——西方社会、东正教社会(东正教-拜占庭社会、东正教俄罗斯社会)、阿拉伯社会、伊朗社会、古印度社会、远东社会(中国社会、朝鲜-日本社会)、希腊社会、叙利亚社会、印度社会、中国社会、米诺斯社会、苏美尔社会、赫梯社会、巴比伦社会、埃及社会、安第斯社会、墨西哥社会、尤卡坦社会和玛雅社会,历数它们从兴起、强盛到衰亡、解体的过程。

    在汤因比之前,从来没有人以这种模式研究过人类历史,汤因比倚仗超人的学术能力,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项宏大的研究,并且对后世的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者介绍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ZhuMing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伟大的成就”。他的主要著作除了《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还有《文明经受考验》、《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汤因比论汤因比》、《从西方到东方》、《习俗与变革》等。
    目录

    上卷

     

    总序

    本书布局

    作者序

    节录本编者的说明

     

    DiYi部 导论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

    绪者说明和表格

    论点摘要

     

    下卷

     

    编者说明

     

    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

    第七部 普世教会

    第八部 英雄时代

    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

    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第十三部 结论

    论点摘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阿诺德·汤因比传
    作 者:
     [美] 威廉·麦克尼尔 著,吕厚量 译
    定价:
     118.00
    ISBN号:
     978720816295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0-04-01
    编辑推荐

    ●阿诺德·汤因比传记中文版首度问世

    ●大家写大家,展示作为史学大师与凡人的汤因比

    ●一部别样的世界史,重建对汤因比的公允评价

    ●波莉·汤因比、约翰·R.麦克尼尔、郭小凌作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传记,作者是另一位的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本书讲述了汤因比从童年到老年各阶段的人生经历,揭露了家庭环境对汤因比思想的影响,汤因比如何孜孜不倦地写出《历史研究》这部巨著,汤因比在专业学者和普通大众中的声望如何形成,同时还剖析了汤因比学术上的得与失,并对如何看待汤因比的史学成就作出了评判。麦克尼尔受汤因比家人邀请撰写本书,使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客观、准确地还原了汤因比的一生。尽管麦克尼尔与汤因比家族关系密切,但他并没有故意拔高或贬低汤因比形象,而是尽可能不偏不倚地进行评价,对汤因比的事业和家庭生活都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对一些令人难堪的事件也并不避讳。

     

      本书是难得一见的汤因比传记作品,还是一部史学佳作,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汤因比及其史学思想,检讨西方史学发展路径。如同麦克尼尔所称,“本书也可以被视为一部世界史领域的作品,因为汤因比思想的影响力是全球性的。”由于汤因比的全球性影响力、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对其生平和学术的研究,其实也是对世界史、全球史、西方史学史的一种检讨。汤因比在享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遭受不少批判,这些批判的影响力仍旧在长期发酵。麦克尼尔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写出这部传记,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重建对汤因比的公允评价。

     
    作者介绍
    威廉•麦克尼尔(1917—2016),美国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威廉•麦克尼尔提倡追求博大宽宏的视野,努力揭示人类在世界历史中的命运,通过全球史的研究观念重新书写和解读世界历史。代表作有《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世界史》《瘟疫与人》《竞逐富强》《人类之网》(与其子约翰•麦克尼尔合著)《追寻真理》等。
    目录

    一个永远乐观的人波莉·汤因比 / 1

    一位世界史学者对另一位更世界史学者的看法

    约翰·R.麦克尼尔 / 1

    充当优秀人物生平的观众和模仿者郭小凌 / 1

    致谢威廉·H.麦克尼尔 / 1 

     

    第一章远大前程 / 1

     

    第二章巴利奥尔学院生活和家庭的破裂(1907—1911年) / 26

     

    第三章游学旅行、教师生涯与结婚成家(1911—1914年) / 52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巴黎和会(1914—1919年) / 89

     

    第五章科拉伊斯教授生涯(1919—1924年) / 128

     

    第六章查塔姆楼与甘索普:新的平衡(1924—1930年) / 169

     

    第七章成败得失(1930—1939年) / 207

     

    第八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6年) / 251

     

    第九章名与利(1946—1955年) / 289

     

    第十章作为世界名人的汤因比(1956—1965年) / 330

     

    第十一章繁忙一生的最后十年(1966—1975年) / 367 

     

    结语 / 397

    附录 / 404

    索引 / 407

    译后记 / 427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个永远乐观的人

     

    祖父巨著获得的举世赞誉贯穿着我的童年时代。它出版时我还不满1岁。而他将成为文化名人的事实在1947年已毫无悬念:因为他的头像出现在了美国最畅销的《时代》杂志封面上——那个时代国际声望的重要标志。

     

    在那幅肖像画上,簇拥着他的脸庞的是一些攀爬峭壁并坠落下来的人物——他们象征着诸文明的兴衰。当我在20世纪50年代长大成人期间,老师们、小伙伴的家长们或陌生人都会问我:“你是那位伟大的阿诺德·汤因比的亲戚吗?”可在我心目中,那个人只是给他的孙子孙女们讲历史故事的一位好手而已。

     

    对于一个拥有如此宏伟学术抱负、想要认识并理解自文明诞生以来的全部人类生活与经验的人物而言,他在待人接物方面未免过于羞涩与沉默了。他的性格酷似《绿野仙踪》里的奥兹巫师,是个公众视野里的巨人;但躲藏在其汗牛充栋的著作背后的却是一个害羞、腼腆的人物,并无在其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的大气磅礴。他的崇拜者们的确视之为一位精神导师。日后,批评者们便讽刺他将自己树立为一位无所不知的先知和关于人生状态、目的半神秘观念的传播者。事实上,他确曾描述过自己一次顿悟的体验——他突然意识到一切历史都可以按照预测、解释诸帝国兴衰的法则整合起来。

     

    但阿诺德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优柔寡断、容易困窘、完全不善讲究排场与社交、不喜奢华的人。在个人生活中和作为一位思想家,他在本质上是一位乐天派,相信人类的进步,确信人类可以通过认识历史而得到提升、人性可以从过去汲取经验教训。对于世界的发展前景,他相信世俗的、人道的、自由的未来终将到来,它将消弭人世间的隔阂与纷争。

     

    作为一名祖父,他的表现一直好过作为3个儿子的父亲。那或许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儿子们尚且年幼的时候有些忽视照顾家庭。他孜孜不倦地忙着撰写《历史研究》——他那位刻薄的妻子称之为他的“胡说八道的书”;并且他本人也自谦地接受了这个称呼,以便摆脱人们认为他试图将全世界纳入其思想模式的做法过于傲慢自大的指责。与此同时,他也为外交部或颇具影响的智库——查塔姆楼的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工作着。他的儿子们很少去看他,而把自己的关怀留给母亲——尽管后者往往并无慈母风范。

     

    但对于姐姐和我(仅有的住在伦敦、且离他较近的两个孙子辈)而言,他是一位靠谱的祖父和讲故事的高手。他会带我们去一些历史遗址——伦敦塔、圣保罗大教堂、亨利八世的汉普顿宫,以及各处博物馆与展览馆——用儿童们喜闻乐见的、绘声绘色的故事来对我们进行历史教育。他让过去和历史中的角色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在通过这些故事教育我们的时候,他会忘记自己的困窘,变得神采奕奕、充满激情与智慧。每次应邀前往世界各地做报告并会见重要国际领导人后,他会在回家后讲述旅途中丰富多彩的见闻,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们捧腹大笑。我一想到秘鲁,就情不自禁地忆起他在安第斯山区骑驴时有个人把痰吐在他袜子里的趣事。他有时会陷入神经性抽搐——那是他感觉不适时表达紧张情绪的方式之一。只有5岁、少不更事的我曾坐在双层伦敦巴士里问他为什么抽搐。“因为我像一只大河马呀!”他答道。很少有人能想象到他还会这么风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处世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跟所有家庭中的情况一样,我们私下里都会取笑他的一些怪癖,尤其是他的极度吝啬。他不愿意花任何钱。如果你去他家拜访的话,午餐通常是一片生菜叶和薄薄的一片火腿——运气好的话还会加上一片面包。他从不坐出租车,永远只坐公交车。他一辈子都为金钱问题感到焦虑,尽管他写作与讲座的成功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花销问题上的谨小慎微来自他早年过的苦日子。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中产家庭,几代祖辈都是教师、作家或官吏,但他们为了在手头拮据的情况下维持体面而过着艰苦的生活。他的父亲哈利在一个济贫机构工作,但在阿诺德和两个妹妹还很小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他在一所精神病院里度过了余生;他的妻子伊迪丝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将孩子们拉扯大,寄居在阿诺德的叔公——年老、脾气很差的退休船长——家里。

     

    伊迪丝是位极其严格的母亲。但她的孩子们无需鞭策就能在学校里大放异彩,无一例外地拿到了奖学金,在学府免费就读。阿诺德的妹妹乔斯林成为剑桥大学的考古学教授;另一个更年长的妹妹成为牛津大学的教师。我的这两位姑姑一直未婚,过着充实忙碌的学术生活,带着她们的7只猫住在牛津的一处令我记忆犹新的房屋里。乔斯林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会学猫咕噜声的人;她总让自己的白猫米特拉斯(Mithras)蹲在自己的肩上。阿诺德的名满天下令乔斯林感到沮丧:因为她觉得哥哥的光辉在家族史上有些过于耀眼;作为一位同样杰出的同行,她多少对哥哥的声望有一点点嫉妒。

     

    他们的母亲伊迪丝鞭策着阿诺德在公学和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时期拿到了一系列奖学金与奖项。成为一名牛津的青年教师后,阿诺德对其他讲师们的奢侈生活与花天酒地感到惊惧。他写信问自己的朋友:“他们有什么必要那样大手大脚呢?”“这一切着实可耻。”他在本质上是一位苦行僧,过了一辈子精打细算的日子。我们经常听到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会在工作室里累死的!”年老的他极其畏惧狄更斯笔下的那种贫穷。为了让自己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免遭那样的命运,他同牛津大学出版社达成协议,将自己在全世界卖出上百万本的著作的可观版税收入替换为终生享受的一笔津贴——尽管后者的数额要相对小一些。

     

    人们常说,先知只在本乡本土才不受尊重。那也确实是我祖父遭遇的命运——他在祖国受到的纪念与崇拜不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尤其是美国与东方。他的作品诞生于一个英国史学界已不流行宏大的历史叙事、热衷于对过去的历史碎片进行精细考据的时代。特别是一位青年学者休斯·特雷弗罗珀(Hugh TrevorRoper)对《历史研究》进行了尖锐批评;他的来势汹汹为其他评论家和学者奠定了基调。这一批评帮助特雷弗罗珀在日后当上了牛津大学的皇家史学教授,也让我的祖父从英国大学那里收到的讲座邀请反不及外国大学那样多——特别崇拜汤因比的是那些欣赏他认定西方即将衰落、东方即将崛起的观点的那些国家。

     

    我祖父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同他那个时代的政治与外交息息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让他失去了许多朋友和同辈人。这部传记认为,他和他的母亲曾设法豁免了他的兵役,这令他悔恨终生。但他在外交部和自己最熟悉的史学领域工作,极其细致地研究了德国入侵者对比利时平民施加的暴行——那是大战爆发的导火索之一。读者在阅读他对每次恐怖迫害进行的极其详尽的叙述时,会感到他作为史学家的严谨精神渗透在每一页文字之中。他摒弃了谣言与无法证实的内容,仅仅保留了确有所本的证据。那并非一部政治宣传品。

     

    一战结束后,汤因比参加了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和会,但怀着厌恶的心情离开了那里。他正确地预见到,和约对德国人采取的恶意惩罚性措施将会导致日后的矛盾。他始终是和平、调解与国际合作的坚决拥护者,因而积极投入到了筹建国联的工作中去。不幸的是,随着希特勒的崛起击碎了国联的理想,汤因比对理性与和平的殷切期望再度化为泡影。

     

    他是世界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一手材料报道者,经常为《观察家报》和《曼彻斯特卫报》(二者都是自由派的国际主义报刊)撰文。他在希特勒掌权后不久代表外交部对后者进行了采访;他数次会晤过凯末尔和许多重要国家领导人。他的头脑是开放的和善于追问的,从不墨守成见。他曾被派去报道在亚美尼亚的暴行(当时世人认为责任完全在土耳其人一方);但在独立搜集了证据后,他认为多方都应当承担责任——这反映了一位正直的新闻记者与史学家的品质。在担任研究主任的那些年里,他为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撰写了关于世界时事政治的年度报告;那项费心费力的工作让他始终密切关注着各种国际时事。汤因比是个与时俱进的人,尽管他与此同时也撰写着自己里程碑式的史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汤因比再度同外交部建立了联系。他在战后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重建之前宣告失败的国联的工作之中。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在错失了第一次机会后,为了争取另一次建立国际联盟的机会而打这场战争是值得的。那值得我们为此而拼尽全力。”这些努力的成果是联合国的成立。它尽管自身存在着往往令人无法容忍的局限性,却顽强地存续了下来,成为维系国际法、国际秩序与国际睦邻友好关系的希望之火。他从未丧失对于各国可以和平共处与合作的信心,尽管他在同一封信中也坦率地写道:“不得不承认的是,历史经验并不站在我们这边。”

     

    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永远乐观的人。在每次变局中,他都在寻找着峰回路转的迹象,相信世人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并避免错误。尽管经历并见证了由愚蠢的外交失误导致的百年劫难,他在智慧与博学之外仍保留着某种自己无限珍视的天真。他怀着希望去面对关于家庭或世界的各种消息,从中寻找保持乐观的理由。作为一位祖父,他为我们树立了要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希望而非绝望理由的榜样。“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绝望”(Nil desperandum)——是他经常引用的一句拉丁文。他确实从未绝望,即便在世界最黑暗的时刻里也是如此。

     

     

     

    波莉·汤因比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交游录
    作 者:
     [英]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著
    定价:
     88.00
    ISBN号:
     978720816361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0-05-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专业在校师生,历史读物爱好者,汤因比著作读者
    本书一方面是汤因比对人际交往的回忆录,另一方面是对以汤因比为代表的欧美知识分子、公众人物的整体性刻画。汤因比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学家,长期在多个国家活动,活跃在学术界、政界,他的交际圈十分广泛,他所认识的友人,许多都是英国乃至欧洲、世界的名流。在本书中,汤因比挑选了其中部分友人进行回顾,他的回忆带有怀念性质,不仅刻画了历史人物,还原了历史场景,也体现出汤因比自身的价值观。
    内容介绍
      本书是汤因比的交游录,是其晚年时期的回忆录姐妹篇之一。汤因比在本书中书写了对多位长辈师友的回忆,包括对他的成长具有深刻影响的长辈,如哈利叔公、夏丽婶婶、伦德尔老师,诸多英国以及英联邦的名流,如莱昂内尔·柯蒂斯、布赖斯勋爵、史末资、阿拉伯的劳伦斯、尼赫鲁,在各学术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如马戈柳思、齐默恩、内米尔、托尼、哈蒙德,来自东欧、德国、美国的学者,如卢托斯瓦夫斯基、韦斯特曼、克兰、德国波恩大学诸学者,甚至包括希特勒、贝尔贝等纳粹成员。本书对多位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进行细致的描写,文字真切风趣,对有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也进行了阐述与评价,对20世纪上半叶欧洲知识分子群体及其所处的政治环境及学术氛围进行了回顾。书写、评论这些人物的过程也间接反映了汤因比自身的经历、思想、价值观,比如她对秉持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的肯定、对纳粹的反对。
     
    作者介绍
      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英国人,世界的历史学家,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其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既用哲人的眼光,从宏观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探讨,又以非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译者序 / 1




    前言 / 1






    第一章哈利叔公 / 1


    第二章夏丽婶婶 / 16


    第三章蒙塔古·约翰·伦德尔 / 29


    第四章马戈柳思夫妇 / 33


    第五章艾尔弗雷德·齐默恩爵士 / 38


    第六章刘易斯·内米尔爵士 / 47


    第七章托尼夫妇 / 64


    第八章哈蒙德夫妇 / 71


    第九章韦布夫妇 / 80


    第十章莱昂内尔·柯蒂斯 / 94


    第十一章布赖斯勋爵 / 108


    第十二章詹姆斯·海德拉姆莫雷爵士 / 116


    第十三章陆军元帅扬·史末资 / 122


    第十四章劳伦斯上校 / 129


    第十五章韦斯特曼教授 / 143


    第十六章查尔斯·理查德·克兰 / 150


    第十七章迈恩多夫夫妇 / 159


    第十八章查尔斯·普雷斯特·斯科特 / 164


    第十九章几位土耳其友人 / 167


    第二十章卢托斯瓦夫斯基教授 / 181


    第二十一章纳粹时代的波恩大学 / 188


    第二十二章希特勒的演讲 / 198


    第二十三章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211


    第二十四章塞缪尔勋爵 / 215






    索引 / 218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变革与习俗 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 
    作 者:
     阿诺德 汤因比
    定价:
     59.00
    ISBN号:
     978720813406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08-01
    印刷日期:
     2016-08-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20世纪60年代,人类从二战的废墟中逐渐走出,旋即被冷战的阴影笼罩,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人类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但人类文明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汤因比这个西方文明的自我分析者,试图从历史的经验中找到解决西方文明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办法,他回顾了历史上一些文明的发生、成长、衰落和灭亡过程,提出从世界性政府、高级宗教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来思考人类文明的各种习俗在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做出变革。 
    内容介绍
    本书是汤因比一部极富使命感的著作,写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世界存在的问题,如军备竞赛造成的人类毁灭威胁、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纷争以及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等,汤因比从人类的习惯是否能改变入手,通过以往历史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与天性不同,人类的习惯在面临无法逃避的选择时是可以改变的。本书的分析虽然面对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但所提到的问题今天大多仍然存在甚至更紧迫。 
    作者介绍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ZhuMing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具有国际影响的几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而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总序 郭小凌

    DiYi部分 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

    DiYi章 来自过去的智慧之光:它的价值与局限

    第二章 人性中的固定成分

    第三章 人类历史的进步

    第四章 历史中的分与合

    附录 历时与比较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分裂社会结构的推进与阻碍因素

    第六章 分裂感的加剧过程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中对秩序的至高需求

    第七章 潜在的世界性国家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 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国家可能存在吗?

     

    第三部分 宗教中保持自由的可持续性空间

    第九章 潜在的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 各种高级宗教的融合是众望所归的吗?

     

    第四部分 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第十一章 人口、城市化与人口过剩

    第十二章 机械化、组织化和单调乏味的生活

    第十三章 富足与闲暇

     

    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从东方到西方 汤因比环球游记
    作 者:
     阿诺德 汤因比 著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20812978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8-1
    印刷日期:
     2016-8-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17个月,针对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本书即是他这次旅行的游记。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对汤因比其他一系列著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补充,不仅处处体现出汤氏独特的历史智慧,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部分世界的珍贵记述。
    作者介绍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ZhuMing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较具国际影响的几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而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总序

    序言

    1. 卡塔赫纳

    2. 厄瓜多尔

    3. 秘鲁的人与水

    4. 普加托里奥

    5. 阿雷基帕

    6.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

    7. 印加之地

    8. 马丘比丘

    9. 热带雨林

    10. 北岛

    11. 热带地区的澳大利亚

    12. 难窥真容的大陆

    13. 跨越大陆

    14. 熠熠生辉的荒原

    15. 跨越分界线

    16. 各宗教睦邻友好之地

    17. 婆罗浮屠

    18. 希望之岛

    19. 东南亚的中华潮

    20. 越南半壁江山掠影

    21. 乐天达观的马尼拉

    22. 重访香港

    23. 日本的过去与未来

    24. 日本的宗教前景展望

    25. 北海道

    26. 人树之战

    27. 吴哥

    28. 泰国掠影

    29. 缅甸掠影

    30. 老法师

    31. 动物权益

    32. 印度新版图

    33. 角力次大陆

    34. 印度农民的觉醒

    35. 印度的河流

    36. 印度的庙宇

    37. 印度的城堡

    38. 锡兰六日

    39. 斯拉瓦纳比尔戈拉

    40. 阿姆利则和拉合尔

    41. 犍陀罗

    42. 消弭的边境

    43. 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

    44. 从卡拉奇一跃前往贝鲁特

    45. 绕游以色列

    46. 博福特堡

    47. 浩兰和德鲁兹山

    48. 亚喀巴

    49. 圣塞尔吉乌斯和圣西缅

    50. 黎巴嫩山及其诡秘莫测的姊妹

    51. 德鲁兹派

    52. 渐盈的新月

    53. 亚述之所以然

    54. 纳贾夫

    55. 至上坦途

    56. 安娜希塔女神

    57. 伊朗隐秘的山谷

    58. 伊斯法罕

    59. 参差多态之地

    60. 法尔斯省诸都

    61. 伊朗苍翠的北方

    62. 苏丹尼耶的圆顶建筑

    63. 雪松林

    64. 国王和精灵

    65. 美式的特里波利斯

    66. 不可思议的城市

    67. 胡富夫的园圃

    68. 魂牵巴勒斯坦

    69. 加沙地带

    70. 毗斯迦三眺

    71. 约旦的城市

    72. 骇人的倭马亚家族

    73. 旅程的终点

     

    旅程地图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行程

    索引

    译后记

    媒体评论

    “不论世人对汤因比的理论反映如何,我们必须承认,他的思想照亮了庞大的历史。而且以若干理论、事实以及同代伟大诗人的直觉,支撑了整个历史。” ——《二十世纪代表性人物》

    “他像罗素、施威则尔、爱因斯坦一样,是一位国际性的智者。”——《时代周刊》    “汤因比在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时代的了解方面,给了我们以20世纪一个历史学家所作的最有意义的贡献。”——《纽约先驱论坛报》 

    “汤氏的理论可医治人类心灵上的危机。”——《朝日新闻》

    “他的作品的规模之宏伟,堪与前人的天才作品媲美。”——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  伯特兰•罗素 

    “史学家汤因比虽然已经驾鹤西归,但汤因比的时代并没有结束。”——美籍华裔历史学家  黄仁宇    “宏大的视野、渊博的学识、杰出的哲思、热情的文字和深沉的关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贡献了20世纪最睿智的思想果实之一。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他的智慧和关切依然会让我们掩卷深思。”——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北成

    “汤因比的不少著作其实是在谈生活哲理,通过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能让读者在感受大历史万千气象的同时,领悟某些写人生的真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
    作 者:
     阿诺德·汤因比
    定价:
     65
    ISBN号:
     978720816558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0-08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专业在校师生,历史读物爱好者,汤因比著作读者
    在写作本书时,汤因比已经71岁,退休后的他仍然不停奔波于世界各地,接受各地邀请讲学,借此机会在世界各地游历。本书即创作于这一背景之下。本书共有45章,详细记录了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的行程,途经新德里、白沙瓦、拉瓦尔品第、木尔坦、焦特普尔、坎大哈等多处重要城市,在书后列出的行程表中,标记的地名就有147个之多。汤因比记录了沿途见闻,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文明的命运进行探讨。

    内容介绍
     1960年,71岁的阿诺德·汤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进行了五个月的旅行。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被这片亚洲高原的魅力激发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视野、生动的文字,描绘着多元灿烂的亚洲文明、错综复杂的地缘格局。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自二战后分道扬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内忧外患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幕后大国……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相信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人都会认同汤因比的感受:不论何时,这里一直是上演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永远值得关注。

     
    ...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作 者: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