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店 1914世界终结之年 方尖碑书系保罗·哈姆著世界史战争史资料书籍豆瓣高分书籍 外国历史书籍
  • 他们献祭自己的生命,与世界一起走向终结!
    • 作者: [澳大利亚]著
    • 出版社: 江苏译林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澳大利亚]著
    • 出版社:江苏译林出版社
    • 页数:697
    • ISBN:9788274714150
    • 版权提供:江苏译林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 商品名称 1914(世界终结之年)(精)
    • 作者 (澳大利亚)保罗·哈姆
    • 责编 王蕾
    • 译者 杨楠
    • 定价 128.00
    • ISBN号 9787544791670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16开
    • 装帧 精装
    • 页数 697
    • 出版时间 2022-08
    • 印刷时间 2022-0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漫长的19世纪”画上了句号,使1914年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从长远来看,俄国革命爆发、《凡尔赛条约》签订、纳粹主义崛起、冷战格局形成……20世纪的诸多重大事件都肇始于此。本书立足新的文献资料,回望那个充满不安的年代,揭示了当时的世界如何一步步走向撕裂和瓦解。

    序幕——1914年夏天长长的阴影

    第一部分 过去的暴政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00年代

     第一章 尼金斯基的牧神

     第二章 机器的崛起

     第三章 德国的阳光普照之地

     第四章 塞尔维亚的积怨

     第五章 奥匈帝国进场

     第六章 德皇的世界

     第七章 法俄之虎钳

     第八章 变数

    第二部分 视而不见与鼠目寸光 1900年至1914年

     第九章 失控的战争

     第十章 施里芬的启示

     第十一章 英国摆脱孤立

     第十二章 英国的恐德症

     第十三章 此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第十四章 受到围困的德意志人——和一个意大利人

     第十五章 驶向阿加迪尔的一艘炮舰

     第十六章 弗里德里希·冯·伯恩哈迪的适者

     第十七章 亨利·威尔逊爵士准将的计划

     第十八章 法国的复仇

     第十九章 海上霸权

     第二十章 巴尔干半岛的危机

     第二十一章 为“必然的战争”武装起来

    第三部分 权力沙龙里的1914年

     第二十二章 更好的一年?

     第二十三章 爱德华·格雷的“四角关系”

     第二十四章 死人弗朗茨·斐迪南的用处

     第二十五章 奥匈帝国:对战争望眼欲穿

     第二十六章 异常的平静

     第二十七章 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

     第二十八章 你们正在欧洲放火

     第二十九章 塞尔维亚人的答复

     第三十章 所有的战争理由都消失了

     第三十一章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第三十二章 威利、尼基和乔吉

     第三十三章 英国结束“中立”

     第三十四章 砸烂您的电话:俄国动员

     第三十五章 德国向俄国宣战

     第三十六章 德国向法国宣战

     第三十七章 迫不得已,无需讲理

     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灯火

     第三十九章 为国捐躯,美好且光荣

    第四部分 战场上的1914年

     第四十章 侵犯比利时

     第四十一章 在法国边境

     第四十二章 撤退

     第四十三章 马恩河奇迹

     第四十四章 塞尔维亚的打击,俄军的溃败,奥军的覆灭

     第四十五章 西线的建立

     尾声——世界终结之年

    附录

     附录一 地图

     附录二 伤亡人数

     附录三 德国给奥匈帝国的空白支票

     附录四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

     附录五 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最后通牒的答复

     附录六 德国对法国的宣战书

     附录七 普恩加莱对法国议会的演说

     附录八 德国对比利时的最后通牒

     附录九 贝特曼-霍尔韦格对帝国议会的致辞

     附录十 爱德华·格雷对英国议会的致辞

    致谢

    注释和参考文献

    精选参考书目

    索引

    保罗·哈姆,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后致力于20世纪历史研究,在巴黎政治学院、战争学院等高校任教,著有《广岛,长崎》《越南》等多部政治、战争题材的历史作品,著作畅销多国,广受好评,荣获“联合国媒体和平奖”等诸多奖项。

    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1914年之前的那些年一样,俗不可耐的丰厚财富如此张扬,却没有任何贵族气派的优雅可以补救一下。那是疯狂的百万富翁们戴着卷边大礼帽、穿着淡紫色的马甲、在泰晤士河上洛可可风格的船屋里举行香槟派对的时代,是空竹和蹒跚裙的时代,是穿戴灰色圆顶硬礼帽和晨礼服的“纨绔子弟”的时代,是《风流寡妇》、萨基的小说、《彼得·潘》和《彩虹尽头》的时代,是人们谈论顶级的巧克力和香烟,拿着分红去布莱顿度周末,在the Troc品尝美味茶点的时代。1914年之前的整整十年,似乎都散发着一种更庸俗、更幼稚的奢靡味道,一种润发油、薄荷酒和软心巧克力的味道——一种氛围,仿佛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吃着永远也吃不完的草莓冰淇淋,耳边传来伊顿船歌的曲调。令人称奇的是,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英国上层阶级和中上阶级这种满溢、膨胀的财富将会持续到永远,而且是万物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之前,人们无脑拜金,良心也完全不会痛。金钱的好处就像健康或美貌的好处一样清楚明白,一辆闪闪发亮的汽车,一个头衔,或者一群仆人,在人们心中与实实在在的道德德性观念混为一谈。

    在社会的这层薄纱之后,是自由放任经济的铁律,一直盛行到1914年,并且备受推崇,仿佛它们存在于人类无法修正的客观现实中。那些受到自由资本主义庇佑的人——富人——是优秀、成功的,不知怎么就成了健全的人。所有被它诅咒的人——穷人——都是肮脏、罪恶的,不知为何就活该受苦受难。一个家族可能前一刻还风光无两,后一刻就没落了。慈善仍然是福利的主要形式。人们对政府干预不以为然,认为它在看不见的手的“自然法则”——贸易周期、价格波动和失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即使格莱斯顿时代的倡导者们原则上是正确的——自由市场比其他任何经济“制度”都更能有效地生成个人自由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在实践中也需要节制和改良,因为一个不受限制的自由市场显然并没有提供维系一个文明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完全市场自由的信条只能适得其反——导致毁灭性的垄断和政府的徇私——可它在1914年之前几乎不成问题,直到1930年才从根本上改变。

    亨利.詹姆斯的现代主义怒涛被认为威胁到了19世纪禁欲主义和拜金主义所基于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我们这里使用的“保守”,并不是在狭隘的政党政治意义上。我们指的是保存现有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势力。世纪末的激进思想观念——纵欲、自由、民主——本该改变世界,这个被艺术家和作家欣然吸收并反映的世界。在视觉艺术方面,据说“印象派”打破了反动的观看方式,挑战了肮脏、不公的现实的根基……至少对为数不多的观看者来说是这样的。1874年4月29日,六位艺术家——毕沙罗、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德加和基约曼——举办了“嘉布遣大道展览:印象派”,这是这场新运动的第一场大型展览。展览是在普法战争结束三年后举办的,这场战争也破坏了法国自身作为一个强国的印象。六位艺术家签署了一份请愿书,拒绝在巴黎的官方沙龙展出他们的作品。

    P14-15

    1914年,德、奥、俄、英、法等国让世界陷入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将造成3700万人死伤,摧毁传统的社会结构,根除古老的政治制度,并开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

    作者保罗·哈姆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从外交活动中的纵横捭阖到西线战场上的血火硝烟,从上层阶级的尔虞我诈到普通民众的苦难哀愁,本书试图回答20世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1914何以成为“世界终结之年”。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全景式作品中,哈姆以令人回味无穷的写作风格,呈现了陷入疯狂的欧洲以及西线的大规模战斗。他提出了不同于其他许多历史学家的观点,认为所有当时的欧洲大国都应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对战争负责。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学院

    如果您曾经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士兵的坟墓旁,想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那么这本书将会非常适合您,如果您想避开诸多专业的军事术语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则更是如此。

    ——《牛顿书评》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