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 利德尔 哈特 著 德军兵败马恩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诺曼底登陆历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利德尔著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利德尔著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ISBN:9788261828516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 博库网 开本: 16开
    作者: (英)利德尔·哈特|责编:彭现|译者:小小冰人 页数:  
    定价: 139.8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号: 9787513936644 印刷时间: 2021-08-01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作者简介:
    \\\\\\\\\\\\\\\"●一战老兵,军事记者,知名军事历史学家,杰出的军事思想家 ●和克劳塞维茨齐名的战略大师,被誉为“为将军师的上尉”,曾荣获英国女王颁发的爵士勋衔 ●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先驱者,他所倡导的“间接路线”战略对20世纪西方的军事行动影响深远 ●因为论著太有预见性,英国军情五处一度怀疑他从事间谍活动,窃取核心机密 ●他的军事思想深深启发了隆美尔、曼施泰因、古德里安等将领,并帮助以色列国防军横扫宿敌、称霸中东 ●代表作有《战略论:间接路线》《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等,编有《闪击英雄》《失去的胜利》《隆美尔战时文件集》等,每一本都堪称封神之作。 \\\\\\\\\\\\\\\"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
        ★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

    ......

    目录:
    \\\\\\\\\\\\\\\"《 次世界大战史》序
    《战争真相》原序
    章 战争的起源
    第二章 力量对比
    第三章 各方的战争方案
    第四章 1914年,胶着
    节 扭转局势的马恩河交战
    第二节 坦能堡传说
    第三节 奥军破坏者和伦贝格战役
    第四节 次伊珀尔交战
    第五章 1915年,僵局
    节 达达尼尔方案的诞生
    第二节 功亏一篑——登陆加里波利半岛,1915年4月25日
    第三节 伊珀尔的毒云,1915年4月22日
    第四节 不必要的洛斯交战,1915年9月15日
    第六章 1916年,平局
    节 凡尔登绞肉机
    第二节 布鲁西洛夫攻势
    第三节 索姆河攻势
    第四节 坦克发展初期的困难
    第五节 罗马尼亚沦亡
    第六节 攻占巴格达
    第七节 捉迷藏般的日德兰海战
    第七章 1917年,重压
    节 停滞而又拙劣的阿拉斯攻势,1917年4月
    第二节 梅西讷——围攻战的杰作
    第三节 通往帕森达勒之路
    第四节 坦克突袭康布雷
    第五节 卡波雷托
    第六节 概论:空中战争
    第八章 1918年,突破
    节 初的突破
    第二节 佛兰德的突破
    第三节 马恩河突破
    第四节 第二次马恩河交战,1918年7月
    第五节 8月8日,德国陆军倒霉的
    第六节 米吉多——土耳其军队覆灭
    第七节 圣米耶勒——梦想之战
    第八节 噩梦般的默兹河—阿戈讷之战 \\\\\\\\\\\\\\\"

    ......

    精 彩 页:
    \\\\\\\\\\\\\\\"1916年夏季,(坦克)这款新式 的车组人员,在诺福克郡塞特福德附近一片庞大而又保密的围场内接受训练,四周部署了武装警卫。这些车组人员组成的部队命名为机 兵团重装分队。为保密起见,这款新式 也得起个新名字。铁路运输期间,覆盖在防水帆布下的机器,有可能被外人看见,因而需要找个足够神秘,但又看似可信的名称,相关人员讨论了“水柜”“水槽”“水池”的优劣后, 终选中了“水柜”(tank),也就是“坦克”。
        虽然保密工作 出色,这些坦克在战场上的首度亮相也达成了突然性,可惜,这种突然性没能取得成果。1916年9月15日的悲剧,归因于官方使用者无视设计人员的恳求,没等这些坦克的机械性能成熟,也没凑满足够的数量,就把它们匆匆投入使用。这种做法不仅危及坦克日后的效用,还抛弃了出敌不意创造的良机——敌人根本没有准备任何反制措施,结果延长了这场战争的艰难困苦,加剧了相应的损失。
        针对这些批评,相关部门的回复通常指出早期坦克发展期间的机械故障,以及“陷入战壕”的坦克数量,还辩称一款 大批量生产前,必须在战场条件下接受测试。这种说法貌似合理,可从实际情况看,难以让人信服。坦克 投入使用,是在遭到 弹严重损毁、地面一片混乱的索姆河战场,对付的是1916年那种深邃、错综复杂的战壕体系,而坦克的生产制造,依据的是1915年夏季制定的标准,当时的堑壕线远不及1916年那般发达, 火轰击也不像1916年和1917年那么猛烈——以至于整片地区 沦为泥沼。
        另外,狡辩者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1916年9月,这些坦克仓促运抵法国后匆匆投入战斗,车组人员没得到充分训练,而身处法国前线的指挥官既没时间思考如何使用坦克,也没得到相关指示。另外,这些早期车型发生机械故障的比例很可能比较高,这无疑是大批量生产合乎逻辑的理由,这样就能有足够的坦克幸存下来,收获达成突然性的成果。既然英国能为观看、偶尔叩击德军防线紧锁的门户这种乐趣每天耗费几百万英镑,那么,多消耗 的开支,购买有可能打开这把大锁的工具,无疑是值得的。
        我们进一步探讨过早使用这款尚未成熟的 之谜。1915年12月,丘吉尔起草了关于使用坦克的文件,这份文件呈交帝国防务委员会,副本转呈驻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1916年2月,坦克的设计和 装备问题刚刚解决、足以进行 计算时,斯温顿提交了一份 全面、 详尽的备忘录。备忘录强调,秘密生产坦克,直到积累起足够的数量发动一场大规模突袭,这一点至关重要,决不能在制造坦克期间零零碎碎地使用这款 。当年春季,黑格表示他 赞同这份备忘录提出的观点。但八月份,他突然决定使用当时仅有的60辆坦克。此时,索姆河攻势实际上已陷入停顿,付出重大代价只换来些许战果的一份份报告,让英国公众极为不快。
        英 阁对黑格的决定深感震惊,新任陆军部长劳合·乔治强烈反对,接替他出任军需部长的蒙塔古亲自赶赴远征军总司令部,徒劳地企图阻止过早使用坦克。黑格不为所动,无能为力的“父母”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女”的未来被葬送。
        因此,这段历史不免让人猜测,坦克是为“索姆河之歌”而典当出去,换来一场 的局部胜利,这场胜利让英国民众深感满意,淹没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英军的索姆河攻势不太成功,他们挽回颓势的程度很有限,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无可弥补地丧失了赢得 大战果的机会。黑格不想放弃这场攻势,又不愿让他的步兵付出重大牺牲,因而做出这项决定,他的做法值得赞赏,但不太明智。他肯定表现出抓住一切新援助的渴望,而他身边某些参谋人员的态度同样无法原谅。\\\\\\\\\\\\\\\"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