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从海洋看历史 汗青堂丛书122 小岛毅著 东亚海域交流300年 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史中国史亚洲史书籍
  • 从海洋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侧面探索东亚海洋
    • 作者: [日]羽田正著 | 无编 | 张雅婷译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羽田正著| 无编| 张雅婷译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 页数:304页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0280153757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编   者:[日]羽田正 [日]小岛毅

    译   者:张雅婷                                   字  数:155

    书   号:9787513940139                    页  数:304           

    出   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印  张:9.5 

    正文用纸:75g胶版纸                          开  本:1/32

    装  帧:精装                                       定  价:66.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撷取了jin代以前三个不同的百年(1250—1350、1500—1600、1700—1800),观察以黄海和东海为中心,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的欧亚大陆东边海域,梳理了基于海洋而产生的人员交流、港口与海洋贸易,技术、信仰、文化的传播等,以素描般的全景图方式,重现各个时代的海域及周遭环境的特征。叙事上打破了将陆地视为历史描述重点的传统思维,引领读者从海洋这个新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侧面,探索东亚历史与海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编辑推荐

    l 在东京大学副校长、紫绶褒章获得者羽田正教授的组织下,集结数十位学者,发挥超强的史料搜集和整合能力,以大量细节充实展现亚洲东部这片过去被人们所忽略的蔚蓝海域。

    l 跳出国别史的限制,将航海、商贸、造船、交通网络、港口、移民、技术、信仰变迁、政治角力、文化交流等纷繁的线索,编织成清晰的海域交流脉络图。

    l 与许多人以为的不同,中国不止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在鲸波浩渺的的海域中,在浮槎万里的大海彼岸,从黄海、南海到日本内海,从朝鲜、琉球、日本到越南、菲律宾、印尼……中华文明的发散、流播与落地生根,深刻影响着古代东亚文明的交往与对话。



      

    前言 来自海洋的召唤   / 1

    一 我们的海图   / 1

    (一)何谓“从海洋看历史”   / 1

    (二)本书的舞台和构成   / 9

    二 海洋环境和船   / 18

    (一)欧亚大陆东侧的海和风   / 18

    (二)船和航海   / 26

     

    第一部 开拓海疆 1250—1350 年   / 37

    一 时代的素描   / 39

    扩及欧亚大陆、印度洋的东亚海域   / 40

    扩散、共生的人们   / 44

    政治权力的宽松或柔软姿态   / 46

    东亚海域的两个局面   / 49

    二 海域交流的舞台背景和旗手   / 51

    沿岸各地区的社会动向   / 51

    往来海域、与海搏斗的人   / 56

    三 海商扩张的海域交流—开放性的扩大   / 60

    政权实施柔软、宽松的海上贸易管理   / 61

    “外来者”的扩散   / 65

    政治权力和商业的接近   / 68

    经济、往来圈扩大   / 72

    四 蒙古西征与其影响—开放中的封闭性   / 75

    蒙古对“海路”的掌握企图和军事活动(1)

    —经略日本   / 76

    蒙古掌握“海路”的企图和军事活动(2)

    —南海经略   / 80

    相关各地区的反应   / 83

    东海的贸易盛况与政治的紧张   / 85

    五 物品和技术的往来—边缘的扩大与双向流通   /90

    从中国输出的物品   / 92

    流向中国的物品   / 96

    江南生活文化的普及   / 97

    从“文明”输入到“文化”输入   / 100

     

    第二部 相互争夺 1500—1600 年   / 103

    一 时代的素描   / 105

    从皮莱资到卡莱蒂   / 105

    朝贡/海禁体制与东亚海域   / 108

    政治动摇与开发进展   / 111

    迈向去中心化、多元化的时代   / 113

    三个“互相争夺”的局面   / 115

    二 大倭寇时代—东亚贸易秩序的变动   / 117

    倭寇   / 117

    海盗与水军   / 119

    葡萄牙势力的登场   / 124

    双屿的繁荣和衰微   / 127

    王直的“可能性”   / 131

    东亚海域的经济和日本白银   / 134

    承认互市贸易的尝试   / 136

    三 海商的时代   / 138

    1591年的对中贸易摩擦   / 138

    重组东亚贸易体系   / 140

    华人海商与其交易圈   / 143

    海商的群像   / 145

    港口和居留地的景致   / 147

    海域亚洲的商品   / 149

    东亚海域的“白银的时代”   / 150

    “互相争夺”与新兴势力的抬头   / 152

    世界规模的物品与人的移动   / 154

    四 多元混合的文化发展   / 156

    从港口看东亚海域   / 156

    扩大的交易圈与航海神   / 158

    基督教的传教与相克   / 160

    联结海域亚洲的陶瓷之路   / 163

    反映时代的屏风   / 164

    海域交流的扩大和南蛮漆器的诞生   / 166

    火器技术的新发展   / 168

    大量出版的时代与出版技术的融合   / 171

    漂洋过海的日本信息   / 173

    再度登场的丰后府内   / 176

    第三部 分栖共存 1700—1800 年   / 179

    一 时代的素描   / 181

    两次漂流事件   / 181

    生还的漂流者   / 182

    围绕东海的权力与“海洋的和平”   / 185

    东海的外围—南海的漂流民   / 188

    东海和南海的“差距”   / 190

    作为“边界”的海洋   / 192

    二 海商和“近世国家”的“分栖共存”   / 194

    18 世纪海上世界的旗手   / 194

    华人海商的戎克船   / 196

    贸易港的商人团体   / 198

    东印度公司和港脚贸易   / 199

    联结国家的船与人员   / 202

    贸易都市长崎   / 204

    沿岸航海与国内海运   / 207

    与海对峙的权力   / 210

    日本列岛的诸权力和海域交通   / 213

    海与权力的结合形态   / 214

    三 交流及居留的压缩与集中   / 217

    正德新例和信牌骚动   / 217

    “政治之海”的非政治化   / 219

    “近世国家”间的关系面面观   / 221

    “近世国家”致力于“分栖共存”   / 223

    清朝的出海限制和出入境管理   / 225

    日本、朝鲜、琉球的“海禁”体制   / 227

    海上势力的重整与沿岸警备体制的完备   / 229

    外国人居留地和居民的形态   / 232

    漂流民与遣返体制   / 237

    四 跨越海洋的商品和信息   / 241

    海域交流的变化─从人到物品   / 241

    某漂流唐船上的货物   / 242

    由交易路线所见的东海和南海   / 243

    渡海商品的“日用品化”   / 246

    往来海域的商品与货币   / 248

    产业、贸易构造的重整与国产化的进展   / 250

    人口的增加与移动—南海的“华人世纪”   / 252

    信息交流的印刷化   / 254

    从抄写到改编,再到成为“传统文化”   / 256

    对海域交流的憧憬和警戒   / 258

    航海信仰的“本地化”和“近代化”   / 260

    作为“边界”的海—走向“分道扬镳”的时代   / 263

    参考文献   / 265

    后 记   / 290



    者简介

    羽田正,1953年生,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副校长,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世界史。2017年获紫绶褒章。代表学术著述有《伊斯兰世界的创造》《全球化与世界史》《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小岛毅(监修),1962年生,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主攻中国思想史,专研儒教史、阳明学等。jin年赖尝试从东亚视角和中日交流角度来讲述日本的历史,相关著述包括《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儒教的历史》《儒学与明治维新》等。


    者简介

    张雅婷,1980年生,名古屋大学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博士学位,喜爱阅读与翻译。

    陈健成(译校),1984年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历史系硕士,现为东京大学研究员。主攻近世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外译有日英学术论文、著作十余种。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