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世界上快乐的人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明就仁波切的禅修的方法 佛教人生智慧与心灵修养书 宗教哲学书籍
  • 本店书籍保证出版社直供正版 7天无理由退换
    • 作者: (尼泊尔)咏给·明就仁波切|译者:江翰雯著 | | 江翰雯译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尼泊尔)咏给·明就仁波切|译者:江翰雯著| 江翰雯译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0642243952
    • 版权提供:海南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编辑推荐

    ★我们为何不快乐?怎么才能收获快乐?本书讲述融合佛法心要与科学原理的快乐之道。

    ★本书上市即荣登《纽约时报》、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等排行榜,同时被翻译成超过 20种不同的语言。

    ★作者明就仁波切是当代深具国际影响力的禅修大师,被《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报道:科学证明他是“世界上*快乐的人”。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影视演员李连杰、梁朝伟、曾志伟等联袂推荐      

    ★心的禅定与修持,不仅是走出苦痛、绝望迷宫的指引,更是面对生活难题、享受快乐人生的锁钥!

    内容简介

    2002年明就仁波切参加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理查德?戴维森主持的实验研究,被测出大脑中的快乐指数在禅定状态中跃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让科学家以为仪器坏了,被《时代周刊》杂志誉为“世界上*快乐的人”。

    享誉世界心灵导师、禅修大师明就仁波切,在《世界上*快乐的人》一书中,阐述了他是如何通过佛法禅修克服童年时代的恐慌症,获得内在真正的快乐的。他首先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禅修困境与状态,然后通过个人体验以及现代的科学研究,揭开快乐的秘密,*后给出具体的方法,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官知觉去做各种禅修练习,达到非比寻常的快乐。

    作者简介

    咏给·明就仁波切 (Yongey Mingyur Rinpoche  当代禅修大师心灵导师,被《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1976年生于尼泊尔,父亲是20世纪禅修大师祖古·乌金仁波切。从小患有恐慌症,13岁借由禅修克服恐慌症,17岁被指派为闭关房上师。他经常以幽默的方式,坦然分享自己的困境。自1998年起,他开始全球巡回教学,给予数千人开示与指导,并广泛与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摇滚歌手、电影明星等各阶层人士接触和交谈。

    所著《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不仅荣登《纽约时报》、台湾及香港等地榜,还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帮助了无数对心灵修炼感兴趣的人,步上快乐的修持之道。

    目 录

    第一部我们为何不快乐1

     


    第一章旅程的起点 // 3
    如果有任何能够因应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可能就是佛教了。
    心的交会 // 6
    传承的重要性 // 8
    会见我心 // 14
    来自西方的亮光 // 17

    第二章内在的交响乐 // 21
    许多“组件”的聚集,产生了车乘的概念。
    脑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25

    三脑一体 // 30
    不见踪影的总指挥 // 35
      // 38

    第三章超越心,超越脑 // 42
    了悟心,即是佛。
    本然心 // 43
    本然的寂静 // 46
    深入了解你的本然心 // 49
    心、生物现象或两者兼备? // 51
    做你自己 // 53

    第四章空 性 // 57
    空性是万物产生的基础。
    胜义谛与世俗谛 // 61
    空性的禅修练习 // 66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经验 // 68
    可能性所带来的自由 // 74

    第五章感知的相对性 // 77
    心的本质本自清净,完全超越语言文字、概念和思维。
    互为缘起 // 7

    从神经科学看主体和客体 // 82
    不确定性原理的恩赐 // 86
    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 87
    时间的蛮横 // 89
      // 95

    第六章天赋明性 // 98
    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显现。
    本具的觉性 // 99
    照亮黑暗 // 103
    显相与幻相 // 105
    明空一体 // 107


    第七章悲 心 // 111
    无尽的慈悲自然地涌向被自我幻相所囚禁的一切有情众生。
    关于悲心的生物学说 // 112
    “认同”彼此的“不同” // 114


    第八章我们为何不快乐? // 118
    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倾向于做无益的事。
    情绪化的身体 // 121
    性格特质与暂时的情绪状态 // 122

    制约因素 // 124
      // 125
    烦恼或契机 // 133


    第二部安住自心的方法137


    第九章找到平衡点 // 139
    无攀执地安住。
    智慧与方便 // 141
    身体的姿势 // 143
    心的体态 // 147


    第十章单纯地安住 // 149
    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自然地看着它的本质。
    无所缘的禅修 // 150


    第十一章安住在对境上 // 155
    一心专注某个特定对境,以此安住自心。
    感知对境之门 // 156
    有所缘的禅修 // 157
    其他有用的助缘 // 170


    第十二章善用念头和情绪 // 173
    把渴望抛诸脑后,将贪着从根断除!
    善用你的念头 // 177
    不愉快的念头 // 184
    善用你的情绪 // 185

    第十三章慈 悲 // 190
    以开阔、慈爱的心看待所有的人。
    慈心与悲心的意义 // 191
    循序渐进慢慢来 // 194
    第一阶段修习 // 197
    第二阶段修习 // 207
    第三阶段修习 // 209


    第十四章修持的方法、时间与地点 // 214
    清净坚定的信心需要循序渐进地建立。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 215
    时间短,次数多 // 217
    非正式禅修 // 222
    随时,随地 // 225
      // 227


    第三部快乐的心 健康的身229


    第十五章问题与可能性 // 231
    一开始,我们的心无法长久保持稳定,也无法长时间安住。然而,只要坚忍不拔并持之以恒地禅修,心的平静和稳定性就会逐渐开展。
    禅修的次第 // 234
    体验并非开悟 // 240


    第十六章从内在做起 // 245
    证悟之道只有一条:从内在做起。
    只求生存或更求发展 // 246
    指挥脑 // 247
    悲心之果 // 253


    第十七章快乐的生物学 // 259
    要从内心深处生起对因果法则的确信。
    接受自己的潜能 // 260
    快乐的心,健康的身 // 263
    关于快乐的生物学说 // 266
    认证空性的利益 // 267


    第十八章向前迈进 // 272
    要仔细思考拥有珍贵人身的好处。
    寻找上师 // 275
    选择快乐 // 276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们为何不快乐?

    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倾向于做无益的事。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了义炬》


    我在二十几个国家巡回讲学近十年之久,见识过许多怪异和奇妙的事,也听过很多怪异和奇妙的故事。有些是人们在我公开授课时提出的,有些则是在个人咨询时发生的。不过,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物质生活充裕的人所经历的痛苦程度,竟然跟物质生活贫乏的人相差无几。虽然他们的痛苦方式在某些方面跟我在印度与尼泊尔通常见到的有所不同,但痛苦的强度却明显可以感觉得到。

    我开始意识到生活在富裕环境的人们这么不快乐,是在头几次拜访西方国家,友人带我参观当地的观光地标时。首次看到帝国大厦或艾菲尔铁塔的时候,这些设计师的才华,以及建筑工作人员之间高度的团队合作与决心,让我不禁为之动容。但是当我们到达观景台时,我却发现视野所及之处都被铁丝网环绕,四周也都有警卫在巡逻。我问友人为什么会有这些铁丝网和警卫。他们告诉我,安全警戒是为了预防有人从这里跳楼自杀。这真是令人感到悲哀极了,因为,能建造如此雄伟建筑的社会,竟然需要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以防止人们以这么美丽的纪念性建筑作为自杀工具。

    安全警戒并没有影响我对这些美丽建筑和建筑技术的欣赏,但是参访这些地方几次之后,我终于开始明白这些安全警戒跟我观察到的其他现象之间的关联性。虽然人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文明中,也常面带微笑,但是,他们眼中却不时流露出不满,甚至是绝望。在我的公开或私人谈话中,人们也总绕着“如何变得更好、更强”或“如何克服‘自我憎恶’”之类的问题打转。

    到过的地方愈多,我就愈清楚看到,生活在高科技、高物质成就社会里的人跟生活在落后地区的人一样,也经历着痛苦、焦虑、寂寞、孤独和绝望等感受。有好几年时间,我在公开授课和私人谈话中,都会主动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以了解状况。这些交谈使我体会到,当外
    在或物质发展的速度超前于内在知识的发展时,人们承受着强烈的心理矛盾冲击,却苦于没有解决烦恼的方法;而丰富的物质享受也相对地带来了各种外在的干扰源,使我们跟内在世界失去了联系。 


    举例来说,想一想有多少人总是拼命地在寻求刺激感?他们多么期待去光顾新开张的餐厅,开始一段新的人际关系,或者更换不同的工作。这些崭新的人、事、物确实提供了短暂的刺激,但是过了一阵子之后,这些兴奋感就又会逐渐沉寂,什么新鲜感、新朋友,或者新任务又开始变得平凡无奇了,最初的快乐也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因此,他们又开始尝试新花招,比如说到海边玩,这也能让人感到爽快、满意好一阵子。阳光温暖,海水也棒极了,还可以交到一大群新朋友,也许还有刺激的新项目可以玩,像是水上摩托车或拖伞等。但是没过多久,海滩活动又开始变无聊了。同样的话题反复不休,粗粗的砂子黏在皮肤上,阳光一下子太强,一下子却又被乌云遮住,一下子又嫌海水太冷了,看来,又是该换新花招的时候了。你开始想要试试不同的海滩,或许可以到别的国家看看,我们的心于是开始自创咒语:“我要去塔希提(Tahiti)……”


    然而,这些解决方法的缺点是,它们本质上都是短暂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结果,所以不可避免地都会有所改变。当产生并维持快乐的基本因素改变时,大部分人不是怪罪外在因素(他人、地方、气候等),就是责备自己(“我当时应该把话说好听一点或放聪明点”,

    或者“早知道,去别的地方不就好了”)。然而,由于这只不过是反映了我们失去自信,或者对原以为会带来快乐的事物失去信心罢了,因此,怨天尤人其实只会让我们更难找到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问题重点在于,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何谓真正的“快乐”。他们发现自己创造的情境,最后反而让自己跌回原本急欲消除的不满足之中。 因此,我们最好能更仔细观察一下所谓的“快乐”“痛苦”,及其形成的原因。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