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8058100|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尼尔·布朗 (Neil Browne) ;斯图 心灵与修养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售后无忧 送运费险
    • 作者: (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
    • ISBN:9785575636223
    • 版权提供:机械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 8058100|包邮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尼尔·布朗 (Neil Browne) ;斯图 心灵与修养
    图书定价: 59元
    图书作者: 尼尔·布朗 (Neil Browne) ;斯图尔特·基利 (Stuart Keeley)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4-01 0:00:00
    ISBN号: 9787111616832
    开本:16开
    页数:0
    版次:1-1
    作者简介
    尼尔·布朗
    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杰出经济学教授。获有托雷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得克萨斯大学的博士学位。曾经合著七本书,并在专业期刊发表一百余篇研究论文。威斯康星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曾经聘请布朗教授,协助培养教职员批判性思维技巧。他也任职于《韩国批判性思维期刊》的编辑委员会,还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2002年获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杰出教学能力奖”,2001年获“终生成就奖”,以及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委员会的“全国年度杰出教授”银牌奖章、“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等无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荣衔。近期为美国国家安全部、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IBM亚太公司、乐高公司、新加坡K2B国际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众多机构及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及咨询服务。
    斯图尔特·基利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内容简介
    如果你家乡的企业因为防治雾霾而限产停产,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铁因为安全因素升级了安检程序,你会配合还是愤怒?
    如果微信群里,家人时不时发来一些标题为“……秘密”“……必看”的养生文章,你会支持还是劝阻?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嘈杂、喧嚣,每时每刻都被泛滥的信息所包围,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如果你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就只能全盘接受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但所说的话往往真假参半。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在本书中,我们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内容,专门探讨认知偏见及批判性思维会遭遇的障碍。另外还吸收了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里的真知灼见,并贯穿全书,我们尤其强调“慢思考”的重要性。
    当你能够坦然面对立场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见,理性判断而不会党同伐异时,当你面对提问和质疑,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把声高当有理,或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时,当你能够在对话和辩论中拨开迷雾,识别出对方的逻辑谬误和感情操纵时,世界在你眼中将变得更加有趣、开阔。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目录

    前言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1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总有人坚称我们一定要按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因为他们最懂行,最知道我们该穿什么、吃什么、相信什么。可是他们的看法到底有哪些可以笃信不疑呢?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1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  4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6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7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9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12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4
    让对话进行下去  18
    02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23
    虽然我们的认知能力无穷无尽,但有一系列的思维习惯却会限制和背叛我们。这些认知偏见经常会左右我们,除非我们约束住它们。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24
    思考过快  24
    刻板印象  25
    这些思维习惯会背叛我们  27
    自我中心  32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34
    03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38
    如果找不准作者、演说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应也就显得驴唇不对马嘴。
    论题的种类  39
    寻找论题  41
    寻找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  43
    发现之旅的几点线索:怎样才能找到结论 
    44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46
    04  理由是什么  53
    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公正地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
    开始质疑的过程  57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来帮忙  59
    理由的类型  60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62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63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05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71
    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73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74
    检查有没有歧义  76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77
    判定歧义  77
    语境与歧义  80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82
    歧义、定义和字典  82
    歧义与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85
    谁想说服你,谁就要负责解释清楚  87
    歧义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87
    06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95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却不会明说出来。就好像你眼看着魔术师把手帕放进了帽子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到底玩的什么把戏。
    到哪儿去找假设  98
    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  99
    从价值观到价值观假设  101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102
    将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103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104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提示  106
    了解其他人价值倾向的价值所在  107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108
    价值观与相对性  108
    找出并评价描述性假设  109
    描述性假设举例说明  110
    常见的描述性假设  112
    定位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113
    避免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116
    假设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117
    07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122
    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就要特别小心推理过程中的那些诡计花招。
    用质疑的方法找出论证中的谬误  125
    让我们从评价各种假设出发  126
    发现其他常见的论证谬误  130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137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140
    利用以下这个关键问题  141
    推理错误小结  141
    扩展关于谬误的知识  142
    谬误与你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  143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148
    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
    我们需要证据  149
    找出事实断言  151
    证据的来源  153
    将直觉作为证据  154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  156
    将典型案例作为证据  157
    将当事人证言作为证据  159
    将专家意见作为证据  161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165
    你的学术写作与证据  166
    09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171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  171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  172
    从研究的样本来概括  180
    从研究的测量方法来概括  183
    片面的调查和问卷  185
    将类比作为证据  188
    专家观点什么时候最可信  193
    10  有没有替代原因  201
    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写出一篇极出色的论文的同时戴了某一顶帽子,所以现在你一逢到写论文就坚持非要戴同一顶帽子不可。
    什么时候应该去寻找替代原因  203
    替代原因的说服力  203
    找到替代原因  206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206
    多种视角可作为寻找替代原因的指导 
    208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209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211
    混淆“在这之后”与“因为这个”之间的关系 
    214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215
    评价替代原因  216
    替代原因和你自己的表达和交流  217
    发掘潜在的原因  218
    11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224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226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228
    把一件事的结论用来证明另一件事 
    231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233
    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统计数字  234
    12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240
    推理说服力不够强,并不是因为说出来的不顶用,而是因为省略掉的太关键。就像马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同时也阻止它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找到省略掉的信息有好处  241
    不完整的论证在所难免  242
    可以帮你识别省略信息的问题  244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确切的数字  247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248
    省略的信息还是找不到  250
    13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255
    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
     
    结论  256
    两面还是多面  258
    寻找多个结论  259
    条件句的衍生能力  261
    备选的解决方法作为结论  262
    让思维更灵活  263
     
    小结  264
    最后的话  269
    译后记  271
    编辑推荐
    批判性思维领域“圣经”。专家说得再动听,也不能帮我们救急。拥有批判性思维才是应对混沌世界的正确姿势!中国学校里学不到的批判性思维方法,打开心智提早具备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小米、腾讯等创新型企业*看重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内涵的思维训练书!美国超过300所高校采用! 
     
    前言
    “我知道做个慎思明辨的人挺好的,会问很多恰到好处的问题也挺不错,可我就是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不知道怎么个问法。”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希望我们能提供较为详尽的指导,鉴于此,我们专门撰写了这本书,以满足大家的需求,目前这已是本书第11次修订了。只有公众都能独立思考和判断,民主制度实行起来才会最有成效;也只有经过批判性问题的层层考验后形成的决定和信念,才让我们觉得更加理直气壮。任何东西想要进入我们的头脑,首先就得接受我们信奉的一些特定标准的检验,我们为此备感自豪。
     
    从开始写作时起,本书就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之中,我们不断汲取来自我们的学生以及使用本书的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我们为本书的大获成功以及来自很多国家的广大读者的积极反馈而感到无比振奋,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任重而道远,觉得还需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努力来教导公众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新的意见和建议一多,对哪些需要牢牢把握,哪些可以不予考虑,以及诸如此类的取舍也就越来越难做。每天都有人想尽一切办法要说服我们,跟我们死缠烂打,其中很多人都喜欢钻牛角尖走极端,而他们的论说诉诸情感的成分多,诉诸理智的成分少。记不清在多少次的公开讨论中,我们遭遇到普遍的极度无视证据、语言草率、错把声高当有理的情况。满足于似是而非,或者说对真相漠不关心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我们一心追求的是,希望修订本既能保持这本书的主要特色,同时又能适当调整内容以适应我们新的思考重点和读者不断演化的新需求。比如说,我们首先想保留本书简明扼要、清楚易懂以及篇幅短小的特色。经验告诉我们,这本小书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既定目标—传授批判性思考和提问的技能。40多年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经验也让我们确信,尽管学生们能力有差异、术业有专攻,只要我们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向他们传授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他们很快就能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各种实践。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他们的信心逐步增强,在重大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方面,他们做出理性抉择的能力也与日俱增,哪怕面对从前极少经历过的重大问题,他们也一样可以应对自如。
     
    正因如此,本书才能实现其一贯秉持的,而其他书籍却无法实现的一系列目标。它将使学生掌握一整套提问的技能,并且这些技能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这些技能的训练都是在轻松、自然的讨论中展开的。(我们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而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本书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实践之中。与批判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种种习惯和态度,可以被灵活运用到消费、医疗、法律及一般伦理和个人的抉择当中。当外科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时,为本书所倡导的关键问题(critical questions)寻找答案就有可能变成生死攸关的事情。此外,坚持用这些批判性思维提问也可以巩固我们不断增长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谁会觉得本书特别有用呢?鉴于我们的教学经验里涵盖了各种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我们很难想象出这本书对哪一门专业或课程派不上用场。事实上,本书前10版曾被广泛应用于法律、英语、制药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以及各种门类的社科课程,同时还被普遍应用于无数的中学教学课堂里。
     
    本书特别适合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应用。普通教育学课程的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就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这样当学生刨根问底地想知道他们能从这门课当中学到什么的时候,本书就能一股脑儿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当教师在英语课上训练学生写作说明文时,也可使用本书,不仅在构思文章前可用它来参考怎样客观评价各种不同的议论,而且同时还能用它来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应当设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专门用来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技能的课程,本书自然可以成为课堂上的重中之重。
     
    新版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我们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内容,专门用来探讨各种认知偏见以及缜密的批判性思维会遭遇的其他障碍。
     
    其次,我们吸收了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里的真知灼见,并将它们贯穿到全书当中。我们尤其强调“慢思考”的重要性。
     
    再次,在第11版中,我们继续在练习的前几篇文章里采取设问的方式来自问自答,即对所读的文章边思考、判断,边加以解答,这好比一个人正努力思考如何评价这篇文章,而读者则在这个人的脑海里旁观整个思考的过程。
     
    我们认为,与其直接让读者看答案,不如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接受、拒绝、修正和组织这个答案的点滴过程,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更现实的画面,了解用来获取答案的批判性思维的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在这里借著名教育家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的一个知名比喻,他曾严厉批评一些教师和培训师,批评他们只向学生展示知识园地里采摘的缤纷花朵,而不给学生看使那束美丽的花环得以呈现的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整个过程。
    第四,我们同时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社会属性(或称互动属性)及其现实特征,即一个人提出批判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会极大影响到他探询行为的价值。例如,很多读者在与人交往时刚要跃跃欲试地秀一秀自己批判性提问的能力,就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见到别人对他们的信念展开批判性地盘问。有些互动方法能在批判性的思考者与演说者/作者之间激发出更多令人满意的对话,而另一些方法则难以奏效。我们建议,读者一定要注意提问和倾听的策略,以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而不是迫使对方关闭对话的渠道。比如说,有人一听完问题就会来这么一句:“你怎么单单就盯上我了呢?”而这样的做法常常会让批判性追问的进程就此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最后,我们添加了许多新的例子和练习文章,更频繁地触及当前的热点问题,体现批判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
     
    虽然本书主要是从我们的课堂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但它的目标在于指导绝大多数人培养更佳的阅读和倾听习惯。对于它旨在培养的种种技能,任何一个不盲从、盲信的读者都需要将之拿来用作理性判断的基础。本书所反复强调的批判性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论证能力,不管我们受过的正规教育有多少。你在书里的收获,相信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书籍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