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心理学入门德米策尔著张凤凤金建译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ISBN:9781222181914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 作者:米策尔
    • 著:米策尔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88.00
    • ISBN:9787511710321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1-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1-11-01
    • 页数:704
    • 外部编号:978751171032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1.心理学的宗旨、观点和应用
     1.1.研究人的行为和经历是心理学的任务
     1.2.心理学是研究领域
      1.2.1.科学研究的目的
      1.2.2.科学调查的若干特征
     1.3.关于人类行为的观点
      1.3.1.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1.3.2.近代的理论观点
     1.4.应用心理学的若干工作领域
      1.4.1.教育心理学
      1.4.2.健康心理学
      1.4.3.环境心理学
      1.4.4.犯罪和司法心理学
      1.4.5.临床心理学
      1.4.6.劳动心理学、企业和组织心理学
     1.5.后续章节展望
    2.人类的发展心理学:基础和开端
     2.1.发展心理学的目的
      2.2.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2.1.发育的连续性或者间歇性
      2.2.2.遗传一环境问题
     2.3.出生前的发育
     2.4.出生
      2.4.1.出生的正常过程
      2.4.2.分娩并发症
     2.5.童年早期
      2.5.1.身体运功机能的发育
      2.5.2.视力的发育
      2.5.3.社会一情感联系的发育
      2.5.4.认知功能的发育
      2.5.5.语言能力的发育
      2.5.6.符号功能
     2.6.学龄前儿童
      2.6.1.认知发育
      2.6.2.社会发展
     2.7.入学儿童
      2.7.1.认知发育
      2.7.2.道德判断力的发育
      2.7.3.友情关系的发展
    3.青春期和成年后的发育
     3.1.青春期
      3.1.1.入学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发育阶段
      3.1.2.身体上的变化
      3.1.3.认知发育
      3.1.4.父母的教育方式
      3.1.5.重新调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3.1.6.寻找自我身份
     3.2.成人期
      3.2.1.成年期发展的若干基础
      3.2.2.所选择的领域的发展
      3.2.3.人到中年
      3.2.4.身体变化:成功养生的其他例子
     3.3.人生的终点
      3.3.1.近期历史上关于死亡的观念的改变
      3.3.2.对死亡的恐惧
      3.3.3.面临死亡时的情感反应
    4.感觉心理学
     4.1.感觉系统
      4.1.1.感觉器官的一般功能
      4.1.2.心理物理学
     4.2.感觉数据的解析
      4.2.1.感受和感觉之间的区别
      4.2.2.信号发现理论
      4.3.视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方式
      4.3.1.电磁波是视觉感觉印象的基础
      4.3.2.接受物理能量并转化为神经搏动
      4.3.3.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和传递视觉信息
     4.4.解释色觉的理论
     4.5.形状感觉
      4.5.1.加工视觉信息的等级结构
      4.5.2.形状感觉中的格式塔原则
     4.6.对运动的感觉
     4.7.用单眼或双眼观看时的距离感觉
     4.8.文化对感觉的影响
     4.9.人的意识
      4.9.1.意识的特征
      4.9.2.意识和注意力
    5.学习的基本过程
     5.1.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
     5.2.学习的理论
      5.2.1.经典的条件反射
      5.2.2.工具性条件反射
      5.2.3.操作性条件反射
      5.2.4.从认知角度看条件反射
      5.2.5.爱德华·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5.2.6.从尝试行为和失败行为到认识
      5.2.7.在观察中学习
    6.记忆心理学
     6.1.记忆是信息处理
      6.1.1.感觉记录器:感官刺激的人口
      6.1.2.短期记忆
      6.1.3.长期记忆
     6.2.记忆能力的提高
      6.2.1.设计练习活动的建议
      6.2.2.记忆术
    7.问题的解决及其前提
     7.1.思维
      7.1.1.形象的表象:没有感官刺激的感觉
      7.1.2.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7.1.3.推断性思维
     7.2.问题的解决
      7.2.1.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研究
      7.2.2.早期经验妨碍问题的解决
     7.3.解决问题的行为是智力的表现
      7.3.1.智力的特征
      7.3.2.探求智力测试方法:途径和歧途
      7.3.3.智力研究之路:从结果到过程
    8.动机心理学
     8.1.有动机的行为:特征描述和阐释
      8.1.1.有动机的行为的特征
      8.1.2.觉察到有目的的行为方式的差别是进行解释的前提
      8.1.3.为有动机行为所作的解释和虚假解释:本能论
     8.2.关于具体动机的理论
      8.2.1.进食行为及其解释
      8.2.2.攻击行为及其解释
      8.2.3.促进学习动机的若干条件
      8.2.4.感觉经历是取得成绩的结果
      8.2.5.意愿心理学
    9.情感心理学
     9.1.情感的特征和分类
      9.1.1.人的情绪的组成
      9.1.2.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9.1.3.对未来感情的预知
     9.2.解释情感的理论观点
     9.3.主观幸福感:特征和产生
      9.3.1.主观幸福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9.3.2.富裕和主观幸福感
      9.3.3.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
      9.3.4.促进产生幸福感的条件
     9.4.通过表情社会地传递情感
      9.4.1.表达情感是为了增进理解
      9.4.2.情感表达的生物学的和经验的前提
      9.4.3.所表达的情感对旁观者的影响
      9.4.4.在社会状况下表达情感的规则
      9.4.5.“伪装”情感的可能性
     9.5.通过体态和手势社会地传达情感
     9.6.情商
    10.社会过程心理学
     10.1.社会的感觉
      10.1.1.社会公式及其功能
      10.1.2.个人感觉过程中的归因
      10.1.3.偏见心理学
     10.2.从相遇到社会吸引
      10.2.1.促进产生第一次社会接触的条件
      10.2.2.促进相互吸引的条件
      lO.2.3.通过爱情建立社会情感联系
     10.3.群体对成员的影响:适应
      10.3.1.经典实验
      10.3.2.接受社会影响的不同原因
      10.3.3.多数人对持不同意见者的反应
      10.3.4.持不同意见者改变多数人的信念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格尔德·米策尔(GerdMietzel),1936年生于吕贝克,德国心理学家,大学主修心理学和教育学。1971年以来任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授。有多部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深入浅出,深受读者喜爱。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格尔德·米策尔等编著的《心理学入门》的宗旨就在于,让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拓展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与一般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不同,作者尽量避免诘屈聱牙的专业术语,从问题入手,以明白晓畅的语言、生动的实例,配以插图,并经常“启动(读者的)自我体验”,以致不仅适用于专业工作者,而且适用于不具备该专业基本知识的读者,不管哪一类读者,通过阅读本书,都能对自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所裨益。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