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读美文库为何家也会伤人各种家庭问题以及家庭关系指导书原生家庭心理学书籍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夫妻相处书籍婚姻家庭ye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唐以琳著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唐以琳著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4691942675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编辑推荐:

    【本书使用指南】

    本书通过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张爱玲、胡因梦、陆小曼、川端康成、海明威、赫本、古龙、乔布斯等29位中外名人的原生家庭之痛,让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如何让你成为现在的你!阅读本书时,请时刻提醒自己,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你的子女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取决于你!

    ☆原生家庭如何深深地影响我们?

    ·当母亲丧偶式育儿→孩子成为付出式的大人;

    ·当孩子父母关系淡漠→孩子成为“经不起示爱”的大人;

    ·当孩子从小被父亲严格限制言行→孩子成为逃避情感的大人;

    ·当孩子经常性被父母贬低→孩子成为“情绪勒索”的大人;

    ·当孩子从小被父母忽视→孩子成为抢先拒绝别人的大人......

    解开纠结的家庭关系、摆脱负面思考,越是痛的伤口越要及时处理!

    ·体罚、言语暴力、单亲家庭、冷暴力、情绪勒索、“为你好”式的控制、密不透风的爱!

    ·原生家庭的成长经验,决定了你最初的格局、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

    ·正视你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安慰内心受伤的小孩,开启正向的对话!

    专业心理学视角,全方位分析,理解与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

     内容简介

    《为何家也会伤人》指出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夫妻相处模式,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而这个“系统”的运行可能会潜藏着许多问题,比如夫妻之间的问题,扮演父母角色的失职,教育方式的偏差,以及孩子在这当中面对的压力等。本书通过对张爱玲、陆小曼、胡适、三岛由纪夫、赫本、乔布斯等29位中外名人性格特征和原生家庭的心理分析,让我们真切认识到父母过渡溺爱、忽视孩子、童年孤独等对孩子个人成长的影响。专业的心理学原理与概念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能够被大众读者顺利理解、接受,进而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让人们在其中找到自己应该关注的东西,正视自己的问题,修复自己的创伤,最终构建出和谐的家庭关系。

    作者简介

     

    唐以琳,心理师,现居北京,喜欢从源头探索深层人性,解释世间百态,并深信所有的伤痛都可以用爱救赎。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埋下祸根

    1.无法躲避的死神——关于海明威魔咒  /  002

    2.未落下的皮鞭——卡夫卡的黑暗牢笼与自虐  /  008

    3.天才和魔鬼只在一线之隔——希特勒绑架世界  /  017

    4.多少伤害以“爱”之名——贝多芬酗酒的父亲  /  022

    5.受到惊吓的孩子——“白房子”里的顾城  /  027

    6.岁月和死亡紧密相连——三岛由纪夫的病态美学  /  035

    7.浪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  040

    第二章密不透风的爱等于过度阻碍

    1.富养而长不大的孩子——陆小曼输在哪里  /  048

    2.跌进母爱那张温暖的网里——孝子胡适  /  055

    3.全知全能型父亲——亨利·福特的专断王国  /  063

    4.黑暗又高大的父亲——莫扎特梦魇  /  072

    5.严苛的爱,也是劫难——“懂事”的张幼仪  /  078

    第三章童年孤独是人性扭曲的罪魁祸首

    1.孤独铸造的悲剧——癫狂尼采  /  086

    2.童年被抛弃的孩子——孤独症患者牛顿  /  094

    3.写在骨子里的虚无——人间孤儿川端康成  /  100

    4.孤独岛上的雕塑家——亲密关系逃离者米开朗基罗  /  106

    5.爱不得的父亲,触不到的母亲——光绪悲歌  /  113

    6.被“阉割”的人生——溥仪的梦魇  /  119

    第四章为何爱的模式也能复制、轮回

    1.生命华袍里的虱子——张爱玲的苍凉底色  /  128

    2.女神何苦为难自己——赫本的强迫性重复  /  137

    3.披着锁链飞翔——浪子古龙  /  143

    4.被“特别挑选”的人——怪人乔布斯  /  150

    5.迷失在性之中——被缚的“老虎”伍兹  /  160

    6.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心理坑洞——胡因梦的顿悟  /  167

    第五章别让“病态家庭”毁了你的一生

    1.缺爱的孩子经不起别人示爱——阮玲玉的心灵创伤  /  174

    2.骨子里的叛逆——漂泊者萧红  /  181

    3.摘不掉的面具——忧郁公子纳兰性德  /  187

    4.爱只是一种传说——血腥玛丽  /  192

    5.一切都源自童年——情人杜拉斯  /  199

    后 记  /  208

    媒体评论

     

    很多时候我们人是有选择的,当我们在原生家庭中不愿意出来,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你要走出来的话,需要一些勇气,你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去过你的人生。

    ——个体心理学大师 阿德勒

     

    原生家庭对家里孩子的影响越深刻,孩子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与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心理学大师 卡尔·荣格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富养而长不大的孩子——陆小曼输在哪里

    陆小曼,她的风华绝代曾让无数人倾倒。

    胡适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她是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这样一位女子,有着华丽的前半生,又因着与徐志摩的婚姻和突然离世成了众矢之的,后半生孤独凄惨,无儿无女。人们为其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思考,一代才女陆小曼究竟输在哪里。

    陆小曼放在今天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富美。她出身极为显赫,父亲是晚清举人,毕业于名校早稻田,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后在民国中央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等,是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陆小曼的母亲是名门闺秀,多才多艺,擅长工笔画,古文功底深厚。陆小曼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5岁转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这是法国人开办的贵族学校,只有北京军政界要员的公子千金才进得去。陆小曼冰雪聪明,很快就精通几国语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多岁的小曼,曾被外交部邀请接待外宾,担任口译,她不仅表达能力强,而且随机应变,颇有智慧,18岁已成为社交界一颗瞩目的新星。

    陆小曼是家里的独生女,集父母万般宠爱于一身,母亲偶尔还会对她有所约束,父亲则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几乎对她有求必应。她在父母营造的安稳环境里,习惯了没有压力,不用操劳的日子,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她享受这种安逸。

    但这种家庭教育,养成了陆小曼骄纵任性的性格,虽有才气但不思进取,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没有毅力。父母的溺爱,使得她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成年后遇事容易冲动,又缺乏主见,没有任何的独立生活能力。

    陆小曼所受到的教育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当时的上流社会非常流行“名媛”养成,对于一个家族来讲,名媛可以在社交场施展交际才华,扩充社会关系,为家族提供更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国一代名媛,如唐瑛、章含之、王映霞等,大部分都是从小就接受名媛式教育,按照名媛标准身体力行的。一个家族出一个风华绝代的名媛,是当时最大的荣耀,但这种名媛教育,却和西方贵族的名媛教育有本质区别,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带着虚荣的意味。

    陆小曼也曾经是聪明伶俐、反应敏捷的小曼,也曾经是敢说敢做、俏皮可爱的小曼。有一次,在参加聚会时,几个外国人闲得没事,拿中国孩子当消遣,把孩子们手里的气球用烟头烫破,气球的爆炸声吓得孩子哇哇大哭,他们却嘲笑说:“中国孩子就是胆小。”陆小曼看到立刻冲进外国孩子堆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外国孩子们因为气球破了也哭得稀里哗啦,陆小曼曼妙又坚定地说:“洋娃娃的胆子也不过如此。”在外交部供职那一段时间,凭着聪明才智陆小曼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在社交场上,她就是一个宠儿。

    她一生的分水岭正是父母一手为她安排的婚姻,这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开始。陆小曼嫁给了王庚,这个她父母看好的女婿年轻有为,短时间内就连连升级,工作起来更是不要命。陆小曼和只顾着工作的王庚生活在一起,难免觉得苦闷。就她的性格来讲,需要更多的激情、体验和新鲜感,而这段婚姻并没有让她感到幸福,感受到的只有束缚。对于自由烂漫惯了的她,婚姻似乎来得太突然,或者说根本毫无准备,而最大的问题是,她对丈夫没有爱,痛苦藏在心中,不敢与人说。

    这时,她遇见了徐志摩,仿佛一道光照亮她的阴郁,让她看到了希望。两个人的恋爱,正像郁达夫回忆中所说的:“志摩和小曼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这一种事情,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管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当这事情正在北京的交际社会里成话柄的时候,自己就佩服志摩的纯真和小曼的勇敢,到了无以复加。”

    吕小曼对徐志摩说:“摩!第一个人能从一切的假言假笑中看透我的真心,认识我的苦痛,叫我怎能不从此收起以往的假而真正给你一片真呢!”她不顾一切奔向徐志摩,不顾家人反对主动提出离婚,期间怀孕了也自己做决定拿掉了孩子。她和徐志摩的结合震动了当时社会,但结婚以后,现实问题的到来,让她认识到,一切并非她想的那样就此可以永久的幸福下去了。

    徐志摩出身名门望族,他本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因为闹离婚的事,家里拒绝再给他任何经济上的支持。他只得东奔西跑,教学生、写作、编辑,用一切能想到的办法维生,勉强能应付陆小曼骄奢惯了的大小姐生活。看到丈夫如此劳心劳力,妻子本该有些改变,一起经营家庭,但陆小曼毫无此意,她认为男人给女人赚钱是天经地义,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从不节制。他们为了金钱的问题产生严重的分歧。

    徐志摩希望陆小曼可以改变浮华的生活方式,追求进步。他期待好文笔的陆小曼可以写作,耐心地引导她在诗歌方面的兴趣,鼓励她记日记,锻炼文笔。他多次和陆小曼商议一同去欧洲留学,都被她拒绝了,她舍弃不掉在上海的交际生活;享乐派的陆小曼每日就是吃喝玩乐,看戏会朋友,偶尔写文章,也是被逼得不行了,勉强写两篇,逼急了就以各种身体不适为由混过去。

    在陆小曼的观念里,女人的要紧大事是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之后就不用再努力了,全依靠男人就可以。这是她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她根深蒂固的认识。丈夫徐志摩娶了她自然成为她的经济依靠,而她拒绝在婚姻里成长,像个被惯坏的孩子,任性地生活,挥霍无度,纸醉金迷。徐志摩一颗火热的心渐渐冷却,他开始思念初恋林徽因,在北平教书的那些日子里,他经常与林徽因交谈,诉说心中苦闷。陆小曼虽然吃醋,但还是固执地不肯去北平陪伴他,徐志摩只好搭乘免费的空运飞机,在两城之间往返。

    19311119日,因遭遇空难,徐志摩永远地离开了,结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留下了他的诗作,他的才情。他从一次无爱的婚姻,逃到另一个有爱却让他更身心俱疲的婚姻,渐渐沉沦到无法挽回。他和陆小曼的婚姻,是注定的悲剧。即使飞机没有失事,就凭陆小曼的性格也难以与徐志摩走到最后。徐志摩需要一个懂他的女人,可以和他谈诗,可以和他比翼双飞,一同迈向人生更高的境界,可陆小曼,她只是一个需要呵护,处处让他操心的小妹妹,她始终拒绝长大。

    原生家庭里,陆小曼没有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的溺爱使她产生了依赖心,只懂索取不懂付出,不懂为爱而改变自己;她认为你爱我就要为我的人生负责,为我付出一切,因为我把人生交给你了。一个孩子,是不会懂得负责任的,她总认为别人该为自己的人生买单。男人们趋之若骛地供应她一切所需,她不费力气就可以过她想过的生活,自然越来越懈怠懒惰,不愿努力了。被宠坏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她不觉得自己这样有任何问题,她被宠得理直气壮,肆无忌惮享用别人的付出,而对这一切,她多半没有珍惜,也不懂珍惜。她一直生活在蜜罐里,没尝过苦味,也不知道甜有多美,感恩这个词似乎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

    她的一生总是要依附于人,先是父母,再是丈夫,后是情人。陆小曼是按照“富养女儿”的标准培养出的民国闺秀,在她的世界里,她只需要把自己“打扮”成取悦于男人的交际花形象,无法实现人格的独立。她的享乐主义也是她悲剧的源头,她贪恋世间的浮华,物质的欢愉。她打小体质差,三天两头生病,一受到刺激就晕厥,也许这也是她“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念头的由来,而“富养”的家庭环境又纵容了这种想法的蔓延。

    她对世俗是鄙夷的,觉得那些和自己无关。她怎么会为了生计在世俗中谋一份职业呢!其实她不是分不清生活和梦想,而是她一直活在幻想中的世界里,沉醉在自己的小情小调中。她的人生没有目标,不注重结果,不追求成就感,对艺术也没有更高的追求。她只活在爱情里,没有爱情,她会窒息;人生对她来讲只是一种体验,她总是依靠好奇心生活、折腾、及时行乐。

    原生家庭的溺爱,使陆小曼成为一个只会快乐的人。她做事的动机只有一个,为着快乐。她只要快乐,逃避和自动屏蔽一切和快乐无关的事,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痛苦不会自动消失,逃避得越多痛苦就来得越凶猛,总有一天会将人全部吞噬。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航空公司主任亲自给陆小曼报噩耗,但她不能相信这是真的,把报噩耗的人挡在门外。不得已,航空公司主任只能去找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那时徐志摩的父亲和儿子与张幼仪一同生活。张幼仪遇事冷静,派13岁的儿子和自己的八弟去山东认领尸体,体面地为徐志摩料理了后事。

    陆小曼逃避现实,但逃避没有用,不面对、不接受、不处理,只会让事情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陆小曼成了众矢之的,许多朋友如胡适、林徽因、金岳霖等不肯原谅她,认为她的铺张是害死徐志摩的凶手,纷纷与她绝交。

    徐志摩去世以后,小曼“整顿衣裳起敛容”,力求按志摩心意再铸自我。她戒烟、画画,做了所能做的全部,但从此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里,把自己锁在过去。她只关心徐志摩文集的出版,一遍遍跑出版社,希望又失望,一直没有放弃。她依旧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面对现在的苦痛,她选择逃避,沉浸在过去的悲伤或甜蜜里来逃避现实,用一个痛苦来逃避另一个痛苦。

    即便陆小曼出身名门望族,即便她才华横溢、外貌俏丽,握了一手令无数女人艳羡的“好牌”,却仍旧输得一塌糊涂。

    王映霞回忆说:“小曼把自己糟蹋得厉害,牙齿全部脱落,没有镶过一只,已经成为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太婆了。”而那时的她不过才40岁。

    196543日,63岁的陆小曼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唯一的遗愿是和徐志摩合葬,这个要求被徐志摩与张幼仪唯一的儿子徐积锴拒绝了。她无儿无女,墓碑是堂侄、侄女在1988年为她立的,简单得有点简陋。

    陆小曼一手好牌,终究是输了。

    与林徽因比,她输了。

    林徽因,在精神上是富足的,在觉悟上是清醒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在生活中是主动的;是她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生活牵着走。最好的年纪,她遇见徐志摩,爱过痛过,摇摆过不舍过,最终拒绝了他的爱,选择了志同道合的梁思成。她热爱建筑事业,梁思成是她在事业上的同伴,也是她生活中的知己,历史记录了他们共同的成就。

    相比较而言,陆小曼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她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虚无的快乐无法让她的内心真正满足,这个世界没有她的位置,因为她把自己定义为男人的附庸。

    与同时代与自己齐名的名媛唐瑛比,她输了。

    唐瑛认清自己的名媛路,对感情有过多苛求;她不浮躁、不傲慢,带着美女难得的理性与睿智,脚踏实地地美了一辈子,可以最终笑到最后。而陆小曼的后半生,却只能孤独吞咽着自己酿造的苦酒。

    与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比,她还是输了。

    张幼仪像一枝寒梅,冰冷和严寒反倒使她展现出绮丽、光彩的一面;她因坚强而独立,因独立而可爱,最终成了人生赢家,获得了事业、名誉、家庭,以及后人对她的钦佩与敬重。

    而在美貌和才华上远远超出张幼仪的陆小曼,却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资聪颖,没有找到这一世的使命与热爱,因为懒散的性格,耽误了大好时光。

    陆小曼的悲哀,究其根源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狭隘的“富养”,这种富养造就了陆小曼的“挥霍”,挥霍着钱财和容貌,挥霍了才情与爱情,更挥霍了自己那独一无二的青春与一生。

    所以,那些心心念念要富养女儿的父母们,一定要弄清楚狭隘的富养与真正的富养之间的区别。

    狭隘的富养,只会害了孩子;而真正的富养,是精神的富足,思想的独立:见得了富贵,守得了清贫,能够受得了“养”,也能挣得了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富养,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无论遇到高山低谷,无论月圆月缺,无论欢笑还是哭泣,这样的孩子都能献上感恩,都能保守自己的一颗初心,稳行在高处。

    真正的富养,会养成独立的人格,会有自己崇高的追求,不会随着外界和潮流轻易改变,也不会过度追求那虚浮飘渺的繁华,而是能读懂淡淡的生活后面厚厚的幸福。

    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这颗心懂得孰是孰非,懂得人情世故,懂得感恩,懂得良善,懂得爱别人,更懂得爱自己、尊重自己。

    其他略。。。。。。。。。。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