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听名师讲课 数学卷 第二版 大夏书系名师课堂系列 雷玲 吴正宪 黄爱华 华应龙 图书教师读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一线数学老师 名师经典课堂 教师专业发展
    • 作者: 雷玲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雷玲著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2048154234
    • 版权提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大夏书系·听名师讲课(数学卷)(第二版)

    作者:雷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9787567546523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定价: 32.00元  

     

    解读众多名师精彩课堂

    吴正宪、黄爱华、华应龙、徐斌、刘可钦、李秉德、邱学华、李振云、钱坤南等数学名师

    教你如何上好一堂受欢迎数学课

     

    《听名师讲课·数学卷》(第二版)系统展示了40多位数学名师的教学片断和教学艺术,并汇聚了众多一线数学教师的赏评、感悟、反思,集实用与反馈于一体。

    《听名师讲课·数学卷》(第二版)编纂体例深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理——既可领悟名师教学智慧,又可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

    分解教学片段,探究名师教学精髓,你可以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优势。

    编辑推荐篇章:

    把课堂还给学生——特级教师刘可钦《大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段赏析  p.21-23

    遭遇质疑之中见功力——对特级教师华应龙《平均数》教学片段的思考  p.43-45

    《听名师讲课·数学卷》(第二版)系统展示了李烈、吴正宪、刘可钦、华应龙、邱学华、黄爱华、钱坤南等40多位数学名师的教学片断和教学艺术,并结集了众多一线数学教师的赏评、感悟、反思,为数学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技能、育人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提供了丰富借鉴,集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雷玲,网名红袖子,曾在大学任教,《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资深教育记者,40余次获教育部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全国教育教辅奖等奖项。

    出版了50余本中小学教师专业用书。其中,专著《梦想触手可及——教育行走与思考》,编著的《成就最好的自己——百年名校的管理智慧》《课堂无边界——百年名校的教学艺术》《个性教师炼成记——百年名校新型师生关系》《优秀教师的8种心理素质》《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主编的《打开教育之门——顾明远教育观启示录》《推开教育之窗——朱永新教育观启示录》《寻找教育之根——李烈教育观启示录》《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好课是这样磨成的》《名师教学机智例谈》等书,受到广大教师朋友的欢迎。 

    遭遇质疑之中见功力

    ——对特级教师华应龙《平均数》教学片段的思考

    一次有关《平均数》的活动课上,特级教师华应龙在引导学生分析了求出的连续3个、5个、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的解题特点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红的爸爸因公出差,5天没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5天的日历,这5天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小红的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不少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90÷5=18,进而推断出撕下的5天日期分别是:16、17、18、19、20,小红爸爸回家的这天是21号。

    在评价总结阶段,突然,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这5天会不会是月底和月初的5天呢?”

    看得出华老师心里不禁一怔。我也在想:“对呀!会不会是上个月底到下个月初的5天呢?这5天是连续的5天,但日期数不是连续的自然数,平常我们老师在出这类题都是基于连续自然数来考虑的。怎么办呢?”

    只见华老师先是很兴奋,既而皱着眉头,表现出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同学真能动脑筋,发现了一个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新问题。怎样求出新答案呢?请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

    没有同学能解决。

    “如果是上一个月底到下一个月初的5天,日期数就不是连续的自然数了。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使它变成连续的自然数呢?例如……”华老师随手板书:28、29、30、1、2。

    一个同学举手了:“把月初的日期数加上30就行了。”“真聪明!”华老师随即在1号、2号的上方用黄色粉笔板书31、32。继续发问:“这样一来……对,5个数的和也就增加了……”“现在5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90+60=150,中间的一个数怎么求?”“150÷5=30,中间的一个数是30。”反应快的学生已经兴奋起来。没等老师点名,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小红爸爸回家这天是3号。”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高兴地鼓起掌来。

    华老师看看表,活动课快结束了,他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5天中一定是上月底3天,下月初2天吗?如果上个月是31天,又怎样使它变成5个连续的自然数呢?和又增加了多少呢?中间的一天又怎样求呢?……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讨论研究。”

    总 评

    观摩了华老师这节活动课,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学生是聪明的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不像成人那样囿于成式,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应民主合作,平等地讨论问题,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意见提出质疑。

    二、教师对自己的失误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华罗庚语)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当自身出现失误时,教师要冷静,及时作出分析、判断,调整活动方案,采取补救措施,让失误成为发展学生思维不可多得的契机,让教师处理事物的言行成为学生对待差错的榜样。如果以“我是考你们的”或“别钻牛角尖”来搪塞或推诿,不敢肯定学生,不能正视差错,自然会受到学生的贬弃。如果教师懂得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和“教学相长”的道理,就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差错与不足。当然,也不能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就放弃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

    三、活动课的题目设计要讲究科学性

    上面提及的那道题是一道“熟题”,如果教者独立思考后,加上修饰限制语“本月的某一天小红的爸爸因公出差”或“小红的爸爸月初因公出差”就天衣无缝了。

    四、活动课要活而有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不涉及一题多解的题目,但在活动课,由于教者的“失误”导出了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问题,则可能会创造良好的解题氛围,我们教师不应回避。但活而有度,像上面那道题,列举起来,不仅费时,而且学生的“小脑袋”也容纳不下,因此,教师只能以问促思,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解题思路,让学有余力的“小数学家们”课后探求。

    对这突如其来的质疑,需要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华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选择、决策,更显示出深厚的教育功力。他相机引导,创造和谐合作、互相琢磨、科学求真的学习氛围的功夫,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刘 伟)

    第一篇 精彩片段教学韵味 / 1

     美丽的“陷阱”

    ——特级教师李烈《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片段赏析 / 3

     课已停 意犹存

    ——特级教师黄爱华《百分数的意义》5分钟片段赏析 / 7

     在经验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特级教师姚尚志《体积》教学片段赏析 / 11

     给学生更多机会

    ——特级教师吴正宪《循环小数》教学片段赏析 / 13

     真正让学生在动手中学数学

    ——优秀教师贲友林《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 16

     变“教师提供”为“学生生成”

    ——听优秀教师宋煜阳《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感 /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

    ——特级教师刘可钦《大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段赏析 / 21

     预约出的课堂精彩

    ——特级教师张丽颖《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 24

     让“真理”在“辩论”中共享

    ——特级教师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 28

     从一个故事突破难点

    ——特级教师黄爱华《循环小数》教学片段赏析 / 31

     联系生活 自主纠错

    ——名师李秉德《比例尺》教学片段赏析 / 33

     多媒体导入新课的运用

    ——优秀教师杜卓娅《比例尺》导入片段赏析 / 35

     如何敲响课前五分钟前奏曲

    ——特级教师邱学华的课前五分钟片段赏析 / 38

     画龙点睛:一种结束课堂的方法

    ——特级教师黄爱华《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结课教学片段赏析 / 41

     遭遇质疑之中见功力

    ——对特级教师华应龙《平均数》教学片段的思考 / 43

     课堂的宁静美

    ——听特级教师徐斌《认识乘法》教学片段有感 / 46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优秀教师李新《面积单位》教学片段赏析 / 49

    第二篇 经典课堂教学智慧 / 57

     奇妙的“数学画”

    ——特级教师徐斌数学活动课《鸡兔同笼》教学片段赏析 / 59

     用活教材 教活学生

    ——特级教师钱守旺《年、月、日》教学片段赏析 / 65

     引导学生从“无序”走向“有序”

    ——听特级教师吴金根老师《找规律》一课有感 / 71

     葆有童心 激趣导思 平中见奇

    ——观摩特级教师曹平《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有感 / 75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优秀教师张若愚《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片段欣赏 / 81

     现实问题:学生创新的动力

    ——听名师李振云《简单的统计》的启示 / 84

     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南京名师魏洁《认图形》教学片段评析 / 89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

    ——特级教师黄爱华《循环小数》教学艺术评析 / 92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特级教师吴正宪《分数初步认识》教学片段评析 / 98

     一堂好课的几个要素

    ——特级教师徐斌《确定位置》教学片段赏析 / 103

     走“进”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

    ——无锡名师沈晓东《最小公倍数》教学艺术赏析 / 109

     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

    ——特级教师钱坤南《面积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 115

     从温故到知新的飞越

    ——特级教师徐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片段赏析 / 124

     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特级教师钱金铎《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 129

     为学生创设“精彩”空间

    ——特级教师黄爱华《24时计时法》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 135

     巧设智慧“陷阱”师生共享成功

    ——苏州名师卢锋《小数的性质》亮点赏析 / 140

     思路一换天地宽

    ——特级教师蒋康华《圆的认识》教学片段评析 / 144

     从名师的高度出发

    ——特级教师华应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 150

     在动态课堂中强化概念

    ——特级教师夏青峰《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评析 / 156

    第三篇 名师教学艺术 / 161

     从两个细节看名师风范

    ——特级教师林良富、潘小明教学艺术赏析 / 163

     平淡中见真情

    ——特级教师陈慧英教学艺术赏析 / 166

     师生沟通的艺术

    ——特级教师陈慧英教学艺术赏析 / 175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艺术

    ——特级教师陈慧英教学艺术赏析 / 181

     如何对待学生的差异

    ——对特级教师陈慧英教学艺术的思考 / 187

     让数学计算教学充盈“生态美”

    ——特级教师徐斌课堂教学艺术解读 / 192

     现实与想象:创新思维的源泉

    ——无锡名师芮阿琴教学艺术评析 / 200

     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首席

    ——特级教师朱乐平教学艺术赏析 / 205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

    ——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平均数》赏析 / 209

     让学生学到有生命的数学

    ——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艺术赏析 / 212

    附 录 / 216

     错误价值的最大化

    ——听三位数学特级教师的课有感 / 216

     不同教法 迥异效果

    ——对两位年轻骨干教师《谁设计的长方体容积最大》教学内容的反思 / 219

     教案预设与课堂实境之间的距离

    ——对学科带头人王洪恩《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反思及评析 / 225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