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邱学华怎样教儿童学数学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邱学华著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邱学华著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9299977234
    • 版权提供:上海教育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本书作者邱学华是国内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7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活化石”。本书是其第308本专著,聚焦怎样教儿童学好数学这一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信手拈来的精彩案例、具体详实的操作策略,是一本小学数学教师的案头书。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邱学华怎样教儿童学数学 开本: 16开
    作者: 邱学华 著 定价: 49.80
    ISBN号: 9787572007255 出版时间: 2021-05-01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1-05-01
    版次: 1 印次: 1
    ............

    本书是著名数学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的第308本专著。

    本书聚焦儿童,从儿童的角度谈如何学好数学,这一视角的研究目前还很少。

    本书从儿童学习的原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到数学疑难问题的解答,到资优生的培养等,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如何帮助儿童学好数学。
    本书指向“怎样教儿童学数学”,适应当前课改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需要。

    本书的出版能帮助教师纠正“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不好倾向,重视指导学生自学,回归学生为主体的本位,解决教改中的关键问题。

    本书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出发,既解决理论问题,又提供具体实施的策略。

    教育界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不休。一种是先天的遗传决定论,一种是后天教育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的遗传基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挖壁洞”,忽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育环境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忽视遗传基因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反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特别是后半句,把教不好学生的责任都推到教师的头上。

    我认为,遗传基因和教育环境这两者都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能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我们承认人的智力受遗传基因的影响有高低之分,但从一个正常人来说,差别不会太大。因为前面已经分析了人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人脑具有可塑性,可以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增强教育环境的影响,弥补儿童智力上的差距。

    有人会问,两个都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些呢?目前对脑科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拿不出科学的数据。但我从长期观察的事例来分析,这两个因素不是半斤八两对等的,大约是三七开,一个人的遗传基因占30%,后天的教育环境占70%。当然,这个观点有个前提条件,是对正常健康的人来说的,所谓智力障碍儿童不在此例,他们有专门的学校来悉心照料和教养。

    因此,本讲开头就说,教会儿童必须读懂儿童,而读懂儿童,首先要读懂儿童的大脑。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两条大家基本可以接受的结论:一是人脑具有学习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能够接受外部环境刺激而改变;二是儿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良好的教育教学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

    这两条结论是我们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科学根据,也是我们教儿童学好数学的出发点。我们已从脑科学清楚地知道,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外部教育环境给予他们合适的条件,他们大都能学好数学。所以,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科学”的教学条件,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为什么“主”不起来?为什么“注入式”教学方法始终占领讲台?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四个字:“先讲后练”。

    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先讲解,把题目的特点和解题的方法都讲清楚了,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讲的方法去做练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上,哪来主动呢?

    “先讲后练”模式注定学生是被动的,那怎么办呢?采用什么应对的策略呢?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采用逆向思维,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必须进行实验研究。可是,当时政治运动不断,无法搞系统的教育实验,只能偷偷地做些试探性实验,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文化大革命”中我离开了华东师范大学,到一所农村中学教数学,就把这种“先练后讲”的教法在自己班上试用,教学效果非常好。

    先讲后练      →         被动学习

    ↓                         ↓

    先练后讲      →         自主学习

    “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回到家乡常州,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正式开启尝试教学法的系统教育实验。实验结果令人振奋,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而且能在尝试中成功。篇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在《福建教育》(1982年11月)发表后,引起全国轰动,各种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学校纷纷开展试验,在全国掀起一阵尝试热。

    广大教师热情高,把尝试教学法应用范围扩展到中小学各科。我敏锐地发现,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学科都呈现有效的积极效果,说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应该是一种教育理论。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研究”的研究课题,在全国兴起新一轮的实验研究。进入21世纪后,又把尝试思想引入德育工作,提出“大尝试”的命题。

    综上所述,我历经长达70年时间,终于找到儿童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其中10年时间提出问题和做理论上的准备,10年时间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探索初试,10年时间在一所农村中学自己亲自试验,花10年时间形成尝试教学法在全国推广应用,用10年时间把尝试教学法提升为尝试教学理论,进入21世纪后的20年把尝试教学法逐步完善和提升,把尝试教育思想引入德育工作。

    从尝试教学法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植根中国大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教育传统之精华,经过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实践检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学习数学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二千五百多年教育史,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中国人一定能够创造出理想的教学方法。

     

     

    怎样教儿童学数学,必须先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再从学习方法转化成学习习惯。

    有人认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其实是有误解的,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查阅资料,对学习习惯的界定是:

    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

    上面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反复练习和自动化行为。中国汉字“习惯”两字由“习”和“惯”组成,不就是说明了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所谓“惯”是具有惯性的行为,不用强迫,自己主动能完成,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行为的不断反复才能逐步形成习惯。

    对学习方法的界定,一般认为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的快速、高效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学习方法同学习习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面已经分析过的,先有教师或家长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开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边读边用笔做记号,哪里是重点用红笔划线,哪里不懂打“?”号,哪里有感悟可以写上几句话;然后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做到不需教师提醒、强迫自己也会自觉这样做;后形成“不动笔不看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例说明,学习方法可能被遗忘,或逐渐消失,但形成学习习惯后将伴随终身,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作为一个人修养的一个部分。

    决定人的行为习惯是大脑潜意识中长期沉淀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产生这种惯性思维的终源头又是人的信息模式。

    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只需把好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模式,每天不断地重复,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在潜意识中不断重复强化,就能逐渐形成一套好习惯的行为模式。所以,好方法只不过是好习惯的表现而己。

    怪不得有“学霸”说:“有人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该说什么好呢?而我的脑海中,所谓的“方法”“经验”都仅仅是习惯,一种能让自己地发挥潜力的一种习惯,仅此而已。”

    行为科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行为=习惯”的研究结论,认为我们每天学习、生活、工作中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不是被好习惯就是被坏习惯所掌控。所以,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教师只能教学习方法,但不可能教出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是教出来的,是持之以恒练出来的。

    邱学华,江苏常州人,1935年生,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198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各类著作300多种,在国内外教育期刊发表800文章多篇。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长达7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口算表、口算量表、基本训练、标准化考试、尝试教学实验等多项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其中尝试教学实验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相关论文已译成英文、日文、德文、韩文,实验学校3000多所,近100万名教师参与,受教学生达3000多万。在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做过近千场学术报告,近100万人听讲,被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朱永新教授称为“创造纪录的长者,教育的光明使者”。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