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万千教育)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钟志农著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钟志农著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5567851835
    • 版权提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本书是心理教师钟志农撰写的关于心育活动的又一力作,适合中小学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阅读。要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既需掌握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亦需端正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态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在书中,钟志农老师针对一线教师的疑问和困惑,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并给出了恰当的建议。全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万千教育) 开本: 16开
    作者: 钟志农 著 定价: 42.00
    ISBN号: 9787518405398 出版时间: 2015-10-01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15-10-01
    版次: 1 印次: 1
    关于心理辅导课性质及功能的困惑
    1.什么是心理辅导课的“学科化”倾向?
    2.新课改中心理辅导课被列为选修课了,怎么办?
    3.心理辅导课的“专业性”要求到底是什么?
    4.心理辅导课能让学生谈很深刻的问题吗?
    5.心理辅导课带有思想品德课色彩,怎么办?
    6.心理辅导课上得像主题班会,怎么办?
    7.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重合,怎么办?
    8.可以用带领小团体的方法来上心理辅导课吗?
    9.如何应对心理辅导课“形开实不开”的现状?
    10.班主任上心理辅导课是否是“额外的负担”?
    11.班主任作为管理者,能上好心理辅导课吗?
    12.心理教师可以尝试做班主任吗?
    13.班额太大的班级怎么上好心理辅导课?
    关于心理辅导课设计过程的困惑
    14.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该怎么选择主题?
    15.可以用一种理论流派作为依据来建构心理辅导课体系吗?
    16.如何防止心理辅导课设计中“切口宽度>开掘深度”?
    17.为什么心理辅导课的设计应该“理念重于形式”?
    18.是不是一定要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化顺序设计教案?
    19.心理辅导课的目标设计应该注意什么?
    20.需要设计那么多活动吗?可不可以一个活动做到底?
    21.心理辅导课一定要设计一个热身活动吗?
    22.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中可以引入心理测试吗?
    23.资源枯竭,上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活动素材?
    24.成人培训中的情境和案例可以作为设计素材吗?
    25.设计心理辅导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吗?
    26.心理辅导课的设计有无模式可循?
    27.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多元化”?
    28.心理辅导课的准备工作太复杂了,该怎么办?
    关于心理辅导课操作过程的困惑
    29.心理辅导课是否一定要有师生敬礼的上课仪式?
    30.为什么上课前重在理清思路而不要死背教案?
    31.心理辅导课为什么很重视分组和座位排列的技巧?
    32.上心理辅导课需要有专用的团体辅导室吗?
    33.学生不参与讨论,可否让大家轮流发言?
    34.为什么心理辅导课上得气氛很沉闷?
    35.为什么心理辅导课的课堂秩序会混乱?
    36.为什么我一上课就爱讲半句话和重复的话?
    37.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太多,教师无法掌控,怎么办?
    38.心理辅导课上学生为何调侃成风?
    39.为什么有的学生上心理辅导课写别的学科作业?
    40.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隐私,怎么办?
    41.心理辅导课上学生受到他人言语攻击时,怎么办?
    42.如何处理心理课堂上突发的师生冲突?
    43.心理辅导课能保持价值中立吗?
    44.如何看待心理辅导课的游戏化倾向?
    45.如何让高中的心理辅导课上出应有的深度?
    46.心理辅导公开课可以“预演作秀”吗?
    关于心理辅导课实施效果的困惑
    47.如何评价心理辅导课的实际效果?
    关于心理辅导课教师自身成长的困惑
    48.如何应对心理辅导课“屡战屡败”导致的“职业倦怠感”?
    49.心理教师在学校里单兵作战、上课水平停滞不前,怎么办?
    50.心理教师如何从“敬业”、“精业”走向“成就事业”?
    参考文献

    41.心理辅导课上学生受到他人言语攻击时,怎么办? 

     

    问题与困惑 

     

    前几天我在初一的一个班级上心理辅导课,发生了一件令我感到很棘手却不太会处理的事情。整个经过是这样的:课前进行热身活动时,我选用了集体按摩操,让每个学生给前面的同学敲背或按摩30秒。但是学生们很不配合,这个活动的效果非常之差。但比这更糟糕的是,我在活动结束后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肯配合呢?”一个男生脱口而出:“因为前面的女生太难看了!”这句话全班学生都听到了,当时我就看见他前面的女生流泪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感到非常意外,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为那个女生难过,当时我很生气,也很被动。那么,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我该怎么处理呢?

    答疑与探讨

    此案例极为典型。从“先治标、后治本”的原则来说,心理辅导课上发生这样的言语攻击事件,一定会极大地伤害那位被羞辱的女生。因此,教师的反应应该是持有一个严肃而公正的立场。也就是说,要对攻击的男生给予批评,并对受羞辱的女生给予情感上的安抚。但是,此时的批评只是一种态度的宣示,切勿当场深究到底、喧宾夺主。例如教师可以严肃地说:“你的话太过分了,下课到年级组办公室来找我。”然后马上转身对受羞辱的女生进行适度的安慰。女教师可以轻轻拥抱女生并轻声细语几句,男教师可以轻拍女生的肩部稍加抚慰,再约该生在适当的时间去心理辅导室细谈。

    为什么要求那个男生去年级组办公室而不是心理辅导室呢?因为此事必须在课间10分钟内再次进行具体的教育,不能拖延,这也是给全班学生的一个交代。而年级组办公室一般离教室较近,比较适合处理课堂上的应急性问题。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稍微具体的再教育后,还需约当事人在某个时间再到心理辅导室进行面谈,这是给当事人传递“绝不轻易放过”的坚定态度。

    以上我们说的是课堂上处理应急事件的操作方法。这个问题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背后还有一些深层的教训需要我们吸取。

    1)要注意做好课堂管理工作,自觉加强“组织行为”和“要求行为”

    课堂是一个小社会,班级是由师生组成的一个“社会体系”;课堂里的各种问题并不纯粹是教与学的问题,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心理现象。每个学生的个人情绪、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对教学(辅导)活动的态度,都影响着课堂上活动的效果;而能否把学生的个体行为与班级活动很好地协调起来,则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管理与指导。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是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课堂管理之所以重要,至少是为了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避免节外生枝;二是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减少同伴之间的负向干扰;三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这三个目标的达成与否,都与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水平直接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每一项活动、说的每一句话、处理的每一个问题、思考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着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水平。例如前面案例中提到的热身活动“集体按摩操”,在成人培训中经常可以见到,不会出现任何抗拒或意外。但在中学生群体里,特别是班风不太好的中学生群体里做这个活动,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教师在上课之前,如果对这个班级内部异性交往的情况了解不够,或是对学生在爱情观方面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不明,或是对班级内部的风气一无所知,上来就按照活动程序做按摩,就很难说不会遇到障碍。再则,即使上面的课前学情调查都不存在明显问题,在活动的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把各种细节和活动规范交代清楚。要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态或顾虑,要交代清楚按摩动作的部位、手势、力度并做出示范,要强调男女生之间肢体接触时应持的尊重态度,要提出整个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团体气氛。因为我们面对的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有差别,也会有各种复杂的心态和人际关系。让学生参与一个具体的活动之前,要把各种因素考虑周全、交代周全、铺垫周全,这就是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A. A.比拉克等人(1966)曾提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有四种主要类型:组织行为、要求行为、回复行为和反应行为。“组织行为”和“要求行为”是起始行为,作用是使课堂活动顺利运行。“组织行为”是通过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包括人格影响),使课堂环境气氛适合教学活动;而“要求行为”的目的在于通过目标导向和交代细节引出学生正确的反馈,如教师的提问和指令都属于“要求行为”;“回复行为”和“反应行为”则是反射行为,如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属于“回复行为”,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就属于“反应行为”。

    从比拉克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决定学生“回复行为”质量的,是教师的“组织行为”和“要求行为”;而对学生正确的“回复行为”加以强化的,是教师的“反应行为”。可见,教师课堂行为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课堂行为的质量。

    1972年英国心理学者C.瑞格进行了课堂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发现:成功的课堂管理者往往有充分的准备,预测将要面临的困难,能不时悄悄地观察学生,在纪律遭到破坏时能立即做出反应。相比之下,失败的课堂管理者常常在学生的注意力尚未集中的情况下就开始上课,在上课时不能兼顾学生的活动,不能处理同时发生的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事件,经常责怪学生,对学生公开进行批评。瑞格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心理辅导课的实施同样适用。

    心理辅导课也是一种课堂活动,而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与矛盾,发生各种各样偶发的干扰事件,使课堂教学或辅导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因此,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活动的不利因素,加强教师的“组织行为”和“要求行为”,有效维持正常的课堂活动秩序,化被动为主动,对于心理辅导课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辅导活动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2)要克服“教师中心”,切勿把活动效果差归因于学生的“不配合”

    ……

    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我国心理教师钟志农老师,根据自己20多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及多次听课评课的体会,遴选了50个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亟需解决的问题,细致地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由一线教师提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也都来自真实的教学实践,再加上钟老师的深入剖析和权威建议,使本书成为广大中小学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指导书!

    钟志农 全国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导师兼德育导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教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培专家。已在*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近80篇论文。已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3部,教学光盘5套(共46张),代表作有《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共5册)《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心理辅导课课例实录与点评》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