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西方现代思想史套装 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 1789年今 罗兰·斯特龙伯格 著 社会科学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罗兰·斯特龙伯格(Roland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兰·斯特龙伯格(Roland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装帧:套装
    • ISBN:9787521755251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 2册

    定价: 176.0

    ISBN: 9787521755251WDT

    书名: 西方现代思想史

    定价: 98

    ISBN: 9787521723243

    书名: 西方现代思想史

    定价: 78.00

    ISBN: 9787521755251

    作者: 罗兰·斯特龙伯格(Roland Stromberg),刘北成,赵国新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06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
    从中世纪的伟大遗产到启蒙运动的不朽烙印,在群雄逐鹿的思想战场中,回溯现代世界的精神源流。
    1. 西方思想史扛鼎之作。风行半个多世纪的思想史典作品,上下两卷隆重推出。
    自问世以来屡屡再版,数十年来风行欧美高校、深受好评。中文新版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讲述自中世纪后期思想复兴到启蒙运动这一时期,西方现代思想的精神资源积累与萌芽;下卷《西方现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以法国大革命为现代思想的转折点,勾勒1789年以来现代世界的思想巨变。
    2.再现西方现代思想的精神资源积累与萌芽
    通过对中世纪的思想文化遗产、17世纪的思想转向、启蒙运动的脉络等主题的精准把握,清晰呈现中世纪以来思想的继承、革新与发展,挖掘各个时代思潮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博弈与互动,爬梳出一条清晰的思想源流。
    3. 依循思想发展的脉络和谱系,勾勒思想家们的完整思维图景
    这一时期思想发生了激烈碰撞和大解放。科学突飞猛进,文学、艺术也在科学的环拥下蓬勃发展,开启西方世界走向现代之路。将这一时期涌现的重要思想家置于所处的时代和背景之中,描画他们的思想建成路径,深入探究这些划时代的奠基者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4.为现代世界中的全球公民提供精神回溯的图景
    带领读者理解现代世界的精神起源,为我们探索当下的时代议题提供思想资源。从跨越各个知识领域边界的互动案例中,把握时代精神的整体。
    5.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赵国新携手打造典全译本,精准再现原书的宏大思想图景。
    《西方现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
    1.风行半个世纪的思想史典作品:
    自问世以来屡屡再版,数十年来风行欧美高校、深受好评。本次中文再版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西方现代思想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年代》(待出)讲述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现代思想的精神资源积累与萌芽;下卷《西方现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以法国大革命为现代思想的转折点,完整勾勒1789年以来现代世界的思想巨变。
    2.再现思想家们的完整思维图景:
    摒弃过往思想史教材枯燥的人物罗列,用大量篇幅勾勒思想家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深究那些浪潮之巅的头脑在面对各自时代议题时,都有怎样的回应与行动。
    3.一张现代思想史的简明谱系:
    凝聚作者多年研究与教学经验,以时间为线索,以基本社会思想议题为轴,纵览法国大革命以来的西方思想图景,揭示中世纪以后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探寻每个时代思潮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博弈与互动。
    4.回溯现代学科的起源之路:
    回顾了经济学、社会学、历史研究、政治科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现代学科的奠基与成形,展现文学如何成为人们理解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及我们用来阐述当下的种种思想工具又是如何诞生的。
    5.为现代世界中的全球公民提供精神回溯的图景:
    显示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大文化语境中相互联系起来,有助于当代读者理解现代世界的精神起源,为我们探索当下的时代议题提供思想资源。
    《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
    半个世纪来风行欧美高校的思想史教材,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罗兰·斯特龙伯格扛鼎之作,中文版面世以来屡屡再版,以高屋建瓴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现代西方思想全景。
    在本卷中,作者依循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谱系,回顾了从中世纪后期到启蒙运动的西方现代思潮:
    中世纪是巫术与魔法的时代,也是现代科学和哲学诞生的时代,其后期出现了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复兴,这一次复兴为随后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并创造条件。
    17世纪是个“天才世纪”,从开普勒、伽利略到笛卡儿、牛顿,西方世界走入科学和理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裂开来。科学革命塑造了这个世纪,并波及政治领域,思想转向启蒙。
    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人们将认识世界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世。启蒙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浪漫主义和怀疑主义并行,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概念迸发出持久的影响力。而接下来的法国大革命迎来启蒙思想的实践高潮……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赵国新携手打造典全译本,精准再现原书的宏大思想图景。
    《西方现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
    这是整个西方走向现代的四百年,也是整个世界翻天覆地的四百年。
    这本书从文艺复兴讲起,主要篇幅放在了17到20世纪的四百年间。身为思想家和史学家,斯特龙伯格教授将各派思想置于历史脉络之中,按年代顺序完整回顾自法国大革命以降的西方思潮,从浪漫主义、达尔文主义,到结构主义等后现代思想……他以高屋建瓯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四百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17世纪在伽利略、牛顿、笛卡尔、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莱布尼茨等人的帮助下,西方世界拥抱了科学和理性,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逐渐分裂开来。
    18世纪发生了影响巨大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世。这个世纪奠定了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经济学、社会学、历史研究、政治科学、心理学、人类学等都在当时初现端倪。
    19世纪是文学的世纪,文学成为思想的重要载体,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本世纪重要的两个人物是马克思和达尔文,他们都在19世纪中叶发表了自己的学说,“进步”成为一种很流行的世界观。
    20世纪的伟人是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他们的学说将人类带入更为不确定的世界里,现代主义正是从这里诞生。然后就是两次大战、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持久对峙,以及流行文化的风行,思想成为专门领域,一次次的新思潮,一次次的反叛……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赵国新携手打造典全译本,精准再现原文的宏大思想图景。
    《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
    目录
    中文版序
    导论
    1 章 伟大的传统及其衰落
    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遗产
    中世纪思想及其崩溃
    从中世纪到现代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现代政治思想的开端
    巴洛克时代
    第2 章 17 世纪的科学与思想革命
    中世纪的科学
    哥白尼革命
    开普勒和伽利略
    科学革命的继续
    新的世界观
    弗兰西斯·培根
    勒内·笛卡儿
    17世纪的其他哲学家
    牛顿革命
    第3 章 17 世纪的政治思想革命
    中世纪遗产
    绝对主义和主权国家
    清教徒革命
    哈林顿和霍布斯
    光荣革命与洛克
    第4 章 17 世纪末:转向启蒙
    路易十四时代
    正统论与批判
    复辟时期的英国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莱布尼茨
    第5 章 启蒙运动:自然神论者和“哲学家”
    自然神论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晚年伏尔泰
    卢梭
    社会契约
    第6 章 启蒙运动:怀疑主义者和“科学家”
    英国的怀疑主义
    大卫·休谟
    社会科学在启蒙运动中诞生
    经济学
    历史编纂
    其他社会科学
    启蒙运动的扩散
    启蒙运动的局限
    启蒙运动的结束
    《西方现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
    1、浪漫主义革命
    2、意识形态的时代:1815—1848
    3、进步的理念
    4、达尔文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信仰危机
    5、从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
    6、19世纪末的社会和政治思想
    7、困境中的西方
    8、从经济萧条到20世纪30年代的战争
    9、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10、反叛与反动:1968—1980
    11、解构的20世纪80年代
    罗兰·斯特龙伯格(Roland Stromberg),美国历史学家。先后任教于马里兰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著有《16世纪英国的宗教主义自由》《在发生了一切之后:1945年以来的思想史》《战争的救赎:知识分子与1914》《男人、女人和历史》等。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
    赵国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西方现代思想史: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
    从中世纪到现代
    中世纪曾一度遭到误解和贬低,现在则凸显出来,被视为欧洲历上重要的思想复兴时期。这一次的复兴为随后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条件。到13世纪为止,大学已经成型;主要通过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欧洲人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代科学、数学和哲学。在13世纪,更多的知识流入欧洲,这些知识通常都包含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注释本中。它们是东方长时间消化希腊思想的成果。当时影响大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这其中不仅有亚里士多德主义,还有新柏拉图主义。这两种因素有时被解释者混合在一起,有时被各自展现出来。这里不可能讲清楚中世纪哲学的复杂故事。应该指出,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是13世纪的大型知识活动场所。正如群山中凸起的峰,托马斯·阿奎那在这些知识舞台中兀然突起。
    托马斯主义乃是欧洲思想的一次大胆飞跃,使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哲学有可能为基督教所用。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无所不包,但没有任何强加于人的“信仰”因素;因为在他看来,人们所观察、思考、接受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能经受严格分析的。后世科学家发现,亚里士多德说错的地方往往比说对的地方多,但是他之所以出错绝不是因为他拒绝科学探讨。他一直被教会所怀疑。阿奎那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据理力争,终于使人们接受了这样的看法:基督徒无需害怕亚里士多德和理性,理性与信仰从根本上说是和谐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建构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似乎融古代思想精华于一体。几乎在有的领域里他都是伟大的神喻代言人。科学史研究者克龙比(A.C.Crombie)说他是“那种跨越中世纪科学的悲剧性人物”,长久占据着舞台中心,直至后被他自己所锻造的武器所打倒。除了物理科学外,这个说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生物学、美学,当然还有形而上学或纯粹的真理论和认识论。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曾长盛不衰,但是后来伽利略发起攻击,17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也加入战斗,导致亚里士多德在一系列问题上——天体的位置和结构、运动理论、自由落体理论、重力理论、真空理论、液压理论——节节败退。他的静止世界观在许多基本方面一直统治着自然科学,到19世纪达尔文才推翻它;他的四元素说一直是化学公理,18世纪的化学革命才颠覆了它。在形而上学领域里,亚里士多德宇宙观强调的是,万物皆有追求的目的,每种物体皆是形式与物质的结合,有的物体构成一个“伟大的存在之链”,通向上帝。上帝矗立在那里。他是事物的极原因,但是他并没有创造宇宙万物,也不可能关心宇宙万物。这种观念渗透进人们的世界观,直到17世纪的哲学革命(科学革命的伴生物)才遭到挑战。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虽然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厌恶,并丧失了在中世纪所拥有的那种威望,但不可能被彻底抛弃。他的诗学也同样如此。他的政治学也成为中世纪的思想背景,成为17世纪反叛的目标。
    “伟大的存在之链”
    古典时代的人认为,一切形式的生命,无论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有一个等级排列。“伟大的存在之链”就是对这种排列的贴切比喻。
    有关亚里士多德体系的细节,我们留待各个思想领域发生反叛之时再来详述。有一点需要重申,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有种种错误,但是他的方法基本上是科学的、理性的。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上帝的性质、天命、灵魂的性质、世界的创生),他的结论与基督教并非一致。但是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与我们今天的观念相去甚远,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是陌生的,甚至是非理性的。除了诸如地球不动这种事实性错误,那种目的论(事物都有所追求)的解释对于我们有什么用呢?或者说,他赋予无生命物体以生命特征的做法现在还有什么价值?本质和偶然、潜能和行动、形式和质料都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关键术语。它们今天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它们都属于中世纪经院学派的术语。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正是这个遭到蔑视的学派教会西方人有条理地思考、分类、批判和观察。如果说13世纪阿奎那对两个体系的调和没有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那么真正流传下来的是他对广大知识领域的解放,使它们成为纯粹理性或者说哲学的对象。由此,科学、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学科来探讨,不再听命于宗教的正统要求或圣经威。
    13世纪末,神学与哲学、信仰与理性的托马斯主义结合开始破裂,但不是势如水火,而是友好分离,各走各的路。两个领域开始明显区分。它们的道路有可能交叉,有可能冲突,但是通常不存在一方控制或主宰另一方的问题。理性思想已经获得自由,踏上漫长的征程。
    奥卡姆(1285—1349年)
    中世纪学者,坚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奥卡姆的剃刀”原理,即“如无要,勿增实体”。14世纪和15世纪是两个十分大胆的世纪。这是一个转变时期,西方的基本制度发生深刻变化:教皇权力衰落,现代世俗国家崭露头角。奥卡姆大概是那个时代敏锐的思想者。他的思想显露了那个时代的勇气。例如,13世纪的那种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已经不复存在。奥卡姆指出,以上帝的存在为出发点的宗教真理根本不能接受理性的验证,而只能用信仰来接受。司各脱司各脱(John Duns Scotus, 1266—1308年),苏格兰神学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如此认为。正如戈登·莱夫(Gordon Leff)所描述的,“就彻底的摧毁力而言”,奥卡姆在欧洲思想史上可能是无与伦比的,他在许多方面都是惊人地超前而具有现代性。他和他的伟大对手方济各会教士邓·司各脱促成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终结,虽然他们还在使用其方法。他们的结论往往在根本上是怀疑主义的,从而关闭了通向旧式“理性”的大门,而打开了其他的大门。他们根本不试图理性地思考上帝、事物的本质或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喜欢探讨的那些抽象概念。对于奥卡姆来说,那些不过是文字游戏。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直接经验;只有我们所经验到的事物的现象特征才是真实的。奥卡姆代表了人们的兴趣从形而上学到科学、从抽象一般到具体特殊的转变。他的一些信徒对现代科学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这些人包括奥雷姆、比里当、萨克森的艾伯特。——原注
    人们通常把这些后期经院哲学家视为思想史上的转折点。过分雕琢的经院研究方法反而使“精微博士” 邓·司各脱受到责难,从而被视为一个衰败的信号,或许也标志着用怀疑主义探索形而上学真理的终结。大卫·诺尔斯(David Knowles)写道:随着奥卡姆去世(1350年),“一种伟大的思想结构、一种古代哲学观念逐渐消失,在经历了纯哲学黯然失色的两个世纪后,让位给现代世界的新世界观和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在奥卡姆去世和伽利略诞生之间的两个世纪里,在“纯哲学”领域之外,一系列划时代的运动席卷了欧洲:这就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神秘主义、新教改革运动。说到现代思想的奠基者,谁也不会遗漏伊拉斯莫、路德和加尔文,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远非现代。16世纪初期震撼欧洲的反叛不仅仅属于思想史,而是属于整个历史。这是西方文明史上的典一幕,只有罗马帝国的衰亡和法国大革命可与之相提并论。当然,这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运动。
    《西方现代思想史:1789年至今》
    浪漫主义与革命
    抑制感官的愉悦、凸显才智、推崇理性的至高无上又有什么好处呢?想象力会成为这些努力的大敌人。——歌德
    我目睹了这个世界的诞生与灭亡。——夏多布里昂
    法国革命
    思想观念在法国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法国大革命始于 1789年,并在随后若干年里主宰了整个欧洲舞台。大革命是以引人注目的“哲学家”运动为先导的,后者展示了一个光彩耀人的思想领袖画廊。这些人物晚至 18 世纪 40 年代后期才崭露头角,18 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日中天,哺育了未来的革命领袖。近一位历史学家引述革命期间一个法国人的话:“他们用言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言论确实所向披靡。”这些言论出自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及其弟子们之口。这些人被视为威,后来甚至被供奉在革命政府建立的先贤祠中。革命中的主要派别更多是按照他们信奉的理念而不是他们的社会阶级成分来划分的。一位知名学者指出,无套裤汉主义,这种巴黎的革命世界观,“更多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政治经济现实”。雅各宾派这个 1792—1794 年的统治集团乃是由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组成的。革命领袖也往往把革命视为启蒙思想的产物。布里索在 1791 年 9 月夸耀说:“我们的革命不是起义的结果,而是半个世纪启蒙的产物。”一份重要杂志于 1793 年 4 月宣称:“哲学指引了法国的一场伟大革命。”
    不幸的是,启蒙哲学家在社会政治事务方面的理念通常都很模糊,事实证明不足以指导革命。在一个英勇的开端之后,革命就陷入了痛苦血腥的内乱,接着导致了 1793—1794 年的恐怖。有些人将这种情况归咎于启蒙思想的混乱与矛盾,也有人将其归咎于启蒙思想的不切实际。爱尔兰裔英国政治家、哲学家埃德蒙·伯克的《法国革命感想录》成为有法国敌人的“圣经”。这部保守主义宣言指责革命以抽象理念为依据,认为在政治领域中,唯有具体的人际纽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才起作用。应该承认,正如现代思想史学者约翰·洛所说:“试图寻找启蒙哲学家关于未来政府的看法,结果几乎总是一无所获。”
    事实上,几乎有启蒙思想的幸存代表(那一代的伟大人物到大革命时大多已经去世)都从一开始就对革命感到惊骇。说到底,他们主张通过思想启蒙而非暴力革命来实现合乎理性的进步;他们大多蔑视民众,寄希望于某种开明专制。他们信奉合乎理性的秩序与合乎科学的方法,而这些却在革命时期的狂欢动乱和胡言乱语中遭到践踏。正如有人指出的,“革命”这个词在启蒙哲学家的著作中几乎找不到踪影。在他们的期望中,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不是狂暴革命的结果,而是循序渐进、受约束、大体可以预料的改革的结果”。激进的启蒙哲学家之一霍尔巴赫男爵(无神论者,至少在仆人不在场时自称“上帝的私敌”)在其政治著作《自然政治》(1773)中就曾写道:“在革命时期,人们义愤填膺、头脑发热,从不诉诸理性。”启蒙思想家(并非完全一致)大多在口头上敌视教会,但希望用理性祭司取代基督教修士。此外,他们通常不想废除君主制,而是想让王权成为启蒙的工具。
    所谓的吉伦特派聚集了大部分启蒙知识分子。而以罗伯斯庇尔与圣鞠斯特为首的雅各宾派则激烈地斥责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 1793—1794 年,他们要么把吉伦特派成员送上断头台,要么迫使其走投无路而自杀。“文人”几乎成了叛徒的同义词。激进的雅各宾派认为,他们的敌人是那些“有教养、工于心计和奸诈狡猾的人”。罗伯斯庇尔宣称,那些人“竭力关照自私的富人和平等的敌人”。雅各宾派只推崇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就是卢梭,而且处处援引,就如同着魔了一样。罗伯斯庇尔把他称作“圣人”。但被他们当作保护神供奉的那个卢梭乃是伏尔泰和狄德罗的敌人;他是完全不同的启蒙哲学家,拒绝精深的理性,偏爱天然情感。罗伯斯庇尔宣称,如果卢梭能活着看到革命,“谁能相信他那仁厚的心灵将不去欣喜若狂地拥抱正义和平等的事业?”但温和的布里索和罗兰夫人同样是卢梭的信徒,他们依据的则是不同的解释和论著。这种差异至今让学界纷争不已。与罗伯斯庇尔相反,罗兰夫人的情人蒲佐在写于死牢里一封信中说,如果包括卢梭在内的那些启蒙哲学家还活着,“他们会同罹此难。如果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流亡……孟德斯鸠、卢梭、马布利都会被判处死刑;他们都会丧命于断头台”。
    吉伦特派是一个由理性主义知识分子组成的派别。他们反对流血和群氓暴力,厌恶其政敌用来消灭他们的那种武力手段。围绕如何处置国王展开的争论(1792—1793)导致各派之间分崩离析,也终导致吉伦特派垮台。吉伦特派不情愿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因为他们害怕这种激烈的举动会导致种种后果。但恰恰是在吉伦特派领导下,法国开始了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二十几年几乎连续不断的欧洲厮杀,使法国革命成了世界性革命。吉伦特派里面有一些激烈反对“教士阴谋”和“迷信”的斗士,或者说百科全书派、无神论者和反叛的教士。他们支持(其实是他们制造了)引起争议的《教士公民组织法》,对教会实行国有化。其中有些人主张借此改革基督教,还有些人主张建立非基督教的信仰。
    左翼的雅各宾派依据自己对卢梭“公意”的解读,提出了一种民主观念。他们的目标是平等,“公意”概念以及常常成为他们权力基础的群众行动使得他们赞颂人民群众。这一思想倾向不太看重个体权利和议会制度,而把它们看成是自私和腐败的。1793 年的雅各宾宪法根本没有规定分权,也没有保障个人自由。它批准了一种基于民众意志、由公民投票产生的专政,其权力授予少数人行使。罗伯斯庇尔宣称:“我代表人民说话。”有时,这种“集权主义的民主”在某种深层意义上说是民主的,即具有亲民的情感、平等的热情和让人民直接统治的愿望(罗伯斯庇尔想建设一个能容纳 1.2 万人的大会场,让民众观看立法者的活动)。但是,它蔑视合法程序和个人权利。其结果就是在 1792—1793 年端的战争危急条件下的恐怖统治。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是狂热的美德共和国时期的伟大革命宣传家和主要政治人物。身为启蒙运动的信徒,他怀疑基督教,但主张崇拜高存在、理性神。他宣布,无神论是贵族的东西。他的上帝是人民的某种抽象化身。他是一个很好的民众鼓动家,但他与真实民众的关系基本上是冰冷而不愉快的。他刻板、真诚、咬文嚼字,善于言辞而拙于行动(罗伯斯庇尔除了演讲,几乎没做过其他什么事情)。以正直自居的罗伯斯庇尔首先是个演员,一个毫无私利的彻底政治化的人物。他把自己当作历史精神的化身。他看见血就会全身发抖,但又能以人道的名义下令处死成千上万的人。埃德蒙·伯克指责这场革命耽于抽象的理论而缺乏务实的判断。这种指责似乎在罗伯斯庇尔那里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个恪守原则的人变成了血腥的独裁者,后被他用来消灭自己敌人的革命机器毁灭。
    罗伯斯庇尔并不是法国革命激进的产物。尽管雅各宾主义根据卢梭的社会契约精神,主张共同体高于个体,但它不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罗伯斯庇尔及其战友主张,可以为了社会福祉而用各种方式管制私有财产,但他们相信好的社会秩序应该像卢梭建议的那样,让每个公民都拥有一点儿财产。这完全可以被称作一种小资产阶级的乌托邦或手工业工人的乌托邦。在革命中出现了社会主义,
    只是还没来得及充分发展。在 1795 年的绝望日子里,革命似就要土崩瓦解,一小群社会主义者试图发动起义。这个由巴贝夫和邦纳罗蒂领导的“平等派的密谋”一败涂地,但留下了一个强大的传统。
    589743084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